在开始深入讨论今天的话题前,先问各位家长一个问题:“当你家孩子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每次哭闹,你是选择忽视,还是及时的抱起来?”0 [* k- n7 ]/ T# }3 O0 Z0 ~/ o. j& X
先说说我家的情况,女儿还是个小婴儿的时候,算是比较能哭闹的,尤其是六七个月的时候,家里更是哭声不断!
z$ b& {8 q! `作为新手妈妈,我当年的做法就是女儿只要一哭,我就立即跑过去抱起来给予安慰,看看她是尿了、饿了、还是哪里不舒服?! U, i. O% u e
婆婆每次见我如此,就说:“小孩子多哭哭好,可以消化食,你别一哭就去抱,累还不说,关键是抱习惯了,以后再想放下去就难了!”
( |4 p0 [& `, I' _
) y$ Y( q: W1 C+ S" U6 |8 V0 ^2 n5 g4 f
对于婆婆的观点,我并不认同,所以节假日我休班看护的时候,她每次哭,我还是该抱抱,该哄哄。" X' |; e# u- ]+ ?" c
但当我去上班的时候,婆婆却还是坚持用她的方法带娃,有几次我下班回来,看到女儿哇哇的哭,她不管不顾,该干嘛干嘛的样子,心里就有些生气!
- H% }# a) r6 B3 Y对于婆婆的做法,我深感不安,于是试图搜索一些资料,作为辅证,给她好好讲解下忽略孩子哭声的做法有哪些危害,希望她能做出改变。
1 E1 I1 v$ f5 @通过查询相关资料,我发现,婆婆的做法竟跟曾在美国风靡一时的育儿方法——哭声免疫法如出一辙。* t; L+ Q8 {" N7 A, E0 {6 M
所谓哭泣免疫法,简单来说就是当孩子哭闹的时候,看护者不要急着去抱,去哄,因为随着拖延的时间越长,孩子最终就会停止哭闹。
/ Q& P) y- r. Y& T& i! N- m这种方法的发明者及倡导者约翰·华生坚信:通过此类训练,婴儿就能够学会自我控制,变得较少哭闹,变得独立,从而减轻父母的育儿负担。
# O% [9 U C7 U$ f% l5 c+ t然而事实真的是这样吗?当然不是!* a4 w7 y+ Q2 o( k" h
因为长期的实践已经证明:短期内忽视孩子的哭闹,虽然貌似可以有效地控制孩子的哭闹行为,但长期采用哭声免疫法养育的孩子,可能会面临严重的心理和情感问题,尤其是以下3点问题更为严重!
3 g: a; ^: L( H4 U
! n$ y: u' `% p C: \, Z5 p7 B H, f, k6 b' a# h1 L- ]
1)心理健康问题& Y9 e- w" r" L9 Z: L3 ]
+ c, g1 w! T z作为哭声免疫法的创始人及倡导者——约翰·华生,就曾将这种方法应用于自己的三个孩子身上。
) A9 g* T9 Z# Z1 i9 k8 @然而,令人痛心的是,这三个孩子成年后都面临着严重的心理问题。
5 O& R) n( l: e1 Q$ G- t5 Z9 ~大儿子长期受到精神疾病的困扰,最终在30多岁时选择了结束自己的生命;二儿子生活贫困,四处漂泊,年纪轻轻就因胃癌离世;小女儿也深受心理问题的折磨,她经常酗酒,并多次尝试自杀。. G. G& K$ t- l+ i8 K, @$ C4 ]
华生子女们的不幸遭遇,深刻地揭示了婴儿期情感建立和安全感的重要性,以及忽视这些需求可能带来的严重后果。
! Y& ?3 B6 ^7 c: O* |. m/ X; u* q婴儿期的情感发展,如同建造房屋的基石,为后续的人生奠定坚实的基础。而婴儿的哭声,正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主要方式,是他们表达需求、寻求安慰的桥梁。2 b7 N( R0 Z. O2 n/ o" E4 x
著名的心理学家埃里克·埃里克森曾认为:婴儿期是建立信任感的关键时期,父母的及时回应和关爱对于孩子形成健全的人格至关重要。反之,孩子可能会感到被忽视和不安全,从而导致他们长大后出现焦虑、抑郁等心理问题。9 b! Z% D+ x* R- K; n
# P6 l" j2 X' ?6 U
( z& |! c- w6 a
2)行为问题
) N5 H `" B7 N7 e) N* s; k- D+ A7 V( V" Y" S
发展心理学家指出:婴儿期的情感经历,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具有深远的影响。如果婴儿长时间哭泣而得不到关注和安慰,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沮丧,进而发展出更多的行为问题,如过度依赖、易怒、难以安抚等。 P Y* i! `" [' p& y
当婴儿的哭泣长时间得不到回应时,他们可能会感到无助和沮丧,因为他们的基本需求——寻求安慰和联系——被忽视了。3 h: i( ^! m1 x" q9 C* ?
这种持续的忽视,可能导致婴儿形成一种认知,即他们无法依赖他人来满足自己的需求,从而引发过度依赖的行为模式。
8 |/ m* l( d0 h0 c! D* [ H5 i这种过度依赖通常表现为:婴儿对成人的持续、高强度的需求,即使在不需要直接照顾的情况下也是如此。
0 J" B: N# Y" G) O# T. z比如,当父母离开房间时,婴儿可能会立刻醒来并开始哭泣,即使他们刚刚被喂饱或换过尿布。6 q0 ?7 I8 m6 |8 W4 [; n0 s
0 Z* Y) ~; O$ v2 {6 g3 Q
6 D( A$ u% }7 S# s9 q
婴儿之所以过度依赖,是因为他们试图努力找回之前失去的爱和关注。因为他们可能觉得,只有紧紧地挨着父母或者一直要求父母关注自己,才能让他们觉得安心。4 J* ~. K, U, p2 T
在婴儿期,他们的依赖对象可能只是父母或者其他看护者,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这种依赖就有可能会转移到其他人或事物上,比如,过度依赖玩具、朋友或者某种特定的习惯。* f1 a7 A# w8 j: Z* E" p
3)认知和身体发育问题! E( V6 E! _6 G9 O8 G h! O1 L
( t: L6 ^2 E! ^) i( r* I J; K我曾看过一则令人心痛的报道,描述了一位自闭症妈妈的无尽遗憾。这位妈妈因为坚信哭声免疫法,选择忽视孩子的哭声。4 i! ?) I6 v, O B, Z* u
结果,当孩子五岁时,他仍然不会说话,最终被诊断出患有自闭症。如今,就算这位妈妈整天抱着孩子,孩子也是沉浸在自己的世界中,对妈妈的存在和关爱毫无反应。
! q! q( b c$ m$ |, @9 J8 M* Q一项由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进行的研究发现:经常被忽视的婴儿,在后来的智力测试中得分较低。
z4 b" |+ Z1 C% u: ?) X% U5 F! |& b5 C# L, }9 e
- {& ]: ?1 n" b# {5 {3 U0 f4 {婴儿的哭泣,不仅是他们与外界沟通的语言,也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 R$ s/ c0 l9 X& d7 H* @1 @8 r& Z
通过哭泣,婴儿开始了解如何与他人互动,如何表达自己的需求和情感。如果频繁地忽视他们的哭泣,则可能会干扰他们的学习和成长过程,影响他们的认知和各项能力的发育。# X' r( h) u! {& g/ p* ]1 |9 w
除了作为情感表达的方式,婴儿的哭泣在生理学上也扮演着重要角色。
7 h- E7 K0 o1 d研究发现:哭泣对于婴儿来说实际上是一种深呼吸运动,对他们的肺部发育和气体交换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2 ~+ A% h G( \当婴儿哭泣时,他们会进行更频繁、更深度的呼吸,这有助于锻炼他们的肺部肌肉,促进肺部的正常发育。同时,这种深呼吸也有助于提高血液中的氧气含量,促进气体交换,维持身体的正常功能。* H! I1 q: C( y' m% N. K, t! u5 I* R
然而,如果长时间忽视婴儿的哭泣,可能会干扰他们正常的呼吸模式,进而影响他们的肺部发育和气体交换。
, @/ C0 }# Y6 L* F3 ^$ X# s/ d此外,长时间哭泣还可能导致婴儿过度疲劳,影响他们的睡眠质量和食欲,进一步影响他们的身体发育。! C, f! N9 h' a9 m; O6 N
4 R! z/ D; C; |6 p% D' m( x2 ]
- i! F" X; G0 x$ e* b, i4 T( B7 i* y0 c3 y4 e" Y. |6 ^
3 [: ?( C, d/ Q* S% `4 \2 h% B
【最后写给父母的话】
5 k6 y3 q0 h, x. v
( }1 G* G/ @- W% x; ~9 Q' ~哭泣之于婴儿,就像语言之于成年人,是他们探索世界的一种方式,也是他们与身边人交流沟通的一种方式。
0 ?+ V- }# M$ h" H8 }如果看护者经常不回应婴儿的哭声,就像大人不理会别人的话一样,会让婴儿觉得难过和不被理解。# x7 N- k3 F- i
长此已久下去,不仅会影响孩子的身心健康,导致孩子产生不良行为,也可能会让婴儿在长大后更难理解和表达自己的情感。1 H* V7 e8 h$ i
所以,作为看护者,当婴儿哭泣时,我们应该尽快给予回应和关注,让他们感到被关心和理解,以满足他们的情感需求,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和身体健康。5 P! n9 m4 h' C4 N8 v& u% e
通过及时的安慰和陪伴,建立起婴儿对父母的信任和安全感,为他们的未来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