纵观我国古代史,大部分时候不是在打仗,就是在打仗的路上。( F8 v) N7 K+ ^( u( n# Z0 W4 i2 C
也正是因为有多年战争,所以在此期间涌现出了许多优秀将领,其中不乏一些军事天才。; |& P% S6 ?6 B% d
军事天才们打仗的确非常厉害,但好多在政治上却是蠢才,他们分别是谁呢?9 P6 v1 e/ x2 L+ l# B: D
9 P- ^3 U1 c/ s
. I! Z8 E* L) y2 Q“兵仙”韩信: I. T. ^9 k- F. S
3 T @8 K& J$ m! y2 M* L) l( d第一位就是西汉军事天才韩信,说起来也是非常奇怪,关于韩信的记载,并没有说他是和谁学的打仗,也没见他读过什么书,但人家刚开始打仗就非常厉害。
* |( L% w2 B7 s8 P/ a$ s! ^% a* ~韩信投奔刘邦后,是个管仓库的小官,在这里,他遇到了知己萧何。" O; s( D6 i* z# W, C
, }) {& J a* m
) f! u6 ~" A2 N K4 p( d0 u由于经常与萧何讨论军事,所以萧何敏锐地察觉到,这小子打仗绝对是个奇才,于是便有了“萧何月下追韩信”的故事。
, e' ?% b: H- d1 v按照萧何的说法,刘邦勉为其难任命韩信为将军。但萧何却说,将军一职恐怕留不住这个人,此时刘邦就纳闷了:“他究竟有什么资本?”
, J1 `. \$ ?4 ?4 Y
6 t7 S5 R2 M7 q' h
: b h; p, U$ L& f7 U& d最后无奈之下,刘邦只好任命韩信为大将军,而且为表达自己的真心实意,刘邦还为他准备了隆重的任命仪式。& V" i: Z. e9 {; l
后来韩信没有辜负刘邦和萧何的希望,成功助刘邦建立了西汉,但在此期间也出了不少问题。7 ~6 f- {* V0 T9 @3 `6 T
; T* g% c' Q8 n# ~1 g- b( C& q- I3 f
有一次刘邦被围向韩信求救,韩信见状说道:“我想暂时当个齐王。”9 d8 [) W" H; J8 k. `( @
刘邦听后直接破口大骂:“我现在正在生死边缘徘徊,他不是想着救我,而是趁机索要赏赐。”. g3 G5 D3 Z; t, I" F. Y
张良等人听后耐心开导,最后刘邦才消了气。8 K5 e. B! K) | G( ~
B2 G7 s: R- R( V* o) H
! x' i2 Y, {, p4 j& h2 x2 g
消气后刘邦说道:“当什么暂时齐王,要做就做真齐王。”9 j6 F! E4 R+ f V! V
这样的事还不止一件。. n4 s/ v5 Z( @% @* z8 c
有一次刘邦问韩信:“你觉得我能统帅多少兵马?”韩信听后毫不犹豫地说道:“超不了10万。”
# I2 N( ]. v+ o j- A8 L& E' i刘邦见状再次问道:“那你适合统帅多少兵马呢?”) V: m. r1 G: U' a
( V ]7 A* ~& x8 Z0 j& F, `$ S5 o& c4 Q4 I) M0 h8 s1 U# R% q' L7 M
“我带兵打仗,自然是带的兵越多越好。”, f9 W) ?4 l& l% E0 M! ^8 v& Q1 O
这是一次非常典型的君臣之间的对话,后来韩信虽然说的委婉了一点,但还是引起了刘邦的不满。" j" o4 B& E2 D9 B
其实刘邦早就想过要除掉韩信,毕竟这人实在是没有眼力劲。
7 b) W0 h$ g6 t2 |4 j! ^, ]
! G! R9 q! q n% ]( X& Y# b$ }/ ~7 b
但韩信毕竟是帮助刘邦打下天下来的主要将领,他要是亲自动手,恐怕会引起各将领的恐慌,这样的话,谁还会甘心为其卖命。
P, c, ?- c% A: W, y所以刘邦最后借吕雉、萧何等人之手,成功除掉了没有政治眼光的韩信,一代“兵仙”就这样陨落了。 w q* a1 U; r, a: d! U
% n8 i3 l4 [% T8 g* K' C* R/ M) _8 e
曹魏名将邓艾6 Z& Y* H0 t, U6 j1 d& y( |
7 ~( z7 _ G% M; G0 n第二位便是帮助曹魏灭掉蜀汉的名将邓艾,这个人都快骑到天子头上了。
2 ?+ }" e6 {! J/ }. o3 W邓艾刚开始只是一个小官,跟韩信一样,都是看管后勤粮草的。! Q1 N& {' M2 ?3 \
与韩信不同的是,邓艾一直当了20多年的小官,然后才开始崭露头角。* D& g. I. h& J9 ^. I) S% ^
* z/ K3 _8 w/ ]. X" |! F6 @* `* s0 e) _8 u4 o, c% W
由于见到了曹魏权臣司马懿,邓艾的才能终于被发现,最后成功得到了重用。
% \& K: O) e* }) ]& z4 M邓艾的主要功绩就是助魏灭蜀,前有诸葛亮北伐,后有姜维北伐,要不是有这两人一直苦苦支撑着,估计蜀汉早就亡了。
: o A5 U6 `4 F; f1 ]8 ], R姜维打仗虽是把好手,但朝中大臣经常反对他。 E5 n& e g$ s6 b
! p; w9 [/ J% P& \* T( Q) I' n( a3 I" e0 J5 u* Z
就是在这种非常不利的情况下,姜维依旧能够和魏军打得有来有回。
& `9 [" r; b* J" \7 ~但蜀国毕竟疲弱,终究是难以抵挡住强大的魏军,最后姜维带领大军退守到了剑阁。
$ L: p: B8 k8 V% [这个地方简单来说就是易守难攻,邓艾见状也是没有良策将其攻下,既然这样,那就避其锋芒。
& D! q2 t/ H2 G) x+ K }6 [* w( M8 v2 u. ~. H: N
u& n* S( ~1 r1 `4 k! q# A
剑阁攻不下,可以打别处啊,于是钟会在正面吸引敌人火力,邓艾则从阴平一路修桥修路绕到了绵竹。
4 {( s2 h% V0 ~& Y4 T守在这里的,是诸葛亮的儿子诸葛瞻,很不幸,随着邓艾指挥大军攻下绵竹,诸葛瞻最后被魏军斩杀。# H: S* N) |& {. i4 Z- ?$ ]
1 m5 }- E$ L' ]7 Y7 T1 U
b1 p# J" S( a5 ]& j$ U" ^! M) D9 M( ~
攻破绵竹后,魏军一路高歌猛进,直接打到了成都门前,刘禅见状感觉蜀汉走到头了,于是他就给邓艾写了一封请降信,正是这封信让邓艾丢了性命。
6 ]/ O, V+ x6 r& z看到蜀国皇帝亲自向自己投降,邓艾十分高兴得意,他便做了一件傻事。
4 N2 b# n4 [ `, L& h4 Y% X- p6 L! W X6 j( K4 T& J
* y/ A' g5 F( L. L, Y+ I
邓艾居然擅自以天子名义接受了蜀汉的投降,同时还给刘禅和蜀汉大臣们都封了官。) W0 m+ A% e- l, L- [
这种做法以前在东汉出现过,所以邓艾就进行了效仿。) l3 i" Z7 f K, I: k7 Z
只能说邓艾实在是太没有眼光了,这种大逆不道的行为,不论曹魏政权还是司马氏集团,他们都无法容忍。5 ]. o7 x2 P' G( [
) g$ W+ R/ V8 q1 P* x
" E" f' g3 r. q, S9 {
由于灭掉了蜀汉,邓艾见人就开始吹自己是如何灭的蜀汉,多少有点居功自傲。
1 T( k7 |5 `1 D于是钟会就对司马昭说道:“邓艾想要谋反。”除此之外,还有几人也说邓艾想要谋反,司马昭见状直接将其抓了起来。
) V/ E# t- f8 c1 W最后邓艾和好几个儿子皆被斩杀,实在是可惜可叹。
' W E$ j; u- E4 N, K
: x( W1 S" X' T9 r5 v9 O: ]* t/ C, w1 L8 e" i
“杀神”白起
2 n, j. U+ V J# j1 Z. B* o) B/ u4 @% _8 _/ }
第三位是大秦名将白起,此人一生参与大大小小战役共有70多场,基本毫无败绩。
1 \. t" H) p# B与其他将领不同的是,白起每次打赢了大规模战役,敌军部队都会损失好几万人。
# {$ Z; r( ~5 o8 D' P据后人统计,白起一生共指挥杀掉了100多万敌国士兵。9 i7 G7 o7 `% V
& x3 G& h9 {8 t( r( z, Y' u$ g! q: ?$ |
这等傲人战绩,放眼整个春秋战国时期也鲜有敌手。- r5 E& R0 B; n/ D6 X0 x8 h% }. K: Y, N
这时或许就有人说了,长平之战的四十万赵军是夸张描述,实际上也就是几万人。
$ D E5 i, Y" n6 @话虽然这么说,但这里面有好多是无辜的平民百姓。
( [6 [7 p$ G1 E& J
0 ^4 T9 `* J8 X5 i; m8 l& s1 f7 N4 e. L. W% B
士兵再加上百姓,就算没有四十多万人,十万左右应该也是有的,十万人在那个年代可不是一个小数目啊。
; O; g4 y& L7 ^7 Z0 r; x, ]也正是因为军功越来越多,白起多多少少有点飘了,有时就连秦昭襄王都不放在眼里,总是一意孤行。: D: V2 ~2 l/ r. z" G# S( z7 j9 l
( ^# W3 P! M3 k
8 y7 ^* h% `4 s其实白起这么做是为了秦国好,但他总是以自己的观点来决定接下来的行动,所以当秦王的命令让他不满意时,白起就不按照秦王规定的执行。- Q/ e$ G) ^8 G. z& q( w0 R5 A
除了得罪秦王,自然无法避免不了引起小人们的不满,而宰相范雎就是典型。4 ]5 G, b E9 v
: w" N' @) |9 y/ M8 W" `
. f9 N; \& ~6 x再怎么说,人家范雎好歹也是一国丞相,但白起从来没把他放在眼里过。2 N# Y/ t& Y+ y
朝堂之上,最不能惹的就是小人,而且是这种非常有权力的小人。5 N2 n6 J/ M, G" _9 L2 \9 B& b9 p
在范雎的努力下,白起首先对范雎有了仇。后来范雎经常背后说白起的坏话,导致秦王对他也不信任了。! Y. b+ U; N7 F" k: o) R' e P
1 R5 a) x+ Y* q- E3 n% @6 @; n% F; J/ x' R
此时白起的眼中,秦王已经和范雎是同一人,说好听点是君臣和睦相处,说难听点就是君臣同流合污。" M* F a- C# {' o9 E' g
所以面对秦王的再三请求出兵,白起丝毫不为所动,最后秦王直接来了一套“一贬二放逐”。# n4 A' \/ F4 m% L, I
( c2 o, ^, R( a C. }
$ A' a0 E- [. k9 I% X2 E后来在范雎的建议下,秦王赐给了白起一把剑,白起看到后瞬间明白了秦王的用意。
5 K* t6 D3 L9 Q7 q在说出自己的心里话后,白起自刎归天了,一代“战神”就这样陨落了。 S& R6 W9 f7 T2 H4 {
虽然感到非常惋惜,但仔细一想,白起太缺乏政治眼光了,但凡他有点眼力劲,或许最后也不至于这样。
& n6 q7 O- M1 s4 W/ Y& ~) C
7 J! i$ g$ J# C, a! f& k- R5 A
( y! j: d9 h( f" d: u( o+ A+ y. j( p北击匈奴名将蒙恬3 u) Y& p3 a' s7 t
1 X! g9 \& N f) E+ P5 s最后一位同样来自大秦,他就是秦始皇非常尊宠的蒙恬蒙大将军。
; e" N' n. f4 q# z蒙氏家族可以说是大秦的中流砥柱之一,蒙骜和儿子蒙武都为大秦开疆拓土立下了不世之功。( m5 _5 j* m+ b, D4 v2 c* e8 I
蒙武的两个儿子便是蒙恬和蒙毅。
$ [) Z7 ]; h' |( @1 u+ R! U
5 l/ q8 j5 q b* A
# |( `6 B" G& O9 [- b- w出生于这样的大家庭,兄弟二人自然从小就受到了良好教育,蒙恬自小苦读兵书,而且经常跟着军营中的人一起打仗。
4 c. E, x3 c5 g. G8 D! b兵书只是人生中修炼的一部分,有了军事理论知识,还得靠实战来学会如何巧妙利用,这一点不是谁都能领悟出的。& |1 K; {/ u6 Y* C: c6 ^# H+ f: v
( D9 Q, R( l$ ]6 y
! y' a, ~, w3 y) x6 _# I8 i在秦始皇灭六国的过程中,蒙氏兄弟都立下了汗马功劳。秦始皇建立大秦王朝后,蒙恬就带领大军到北方打匈奴去了。: t* k5 `5 V9 ?% S& t
蒙恬一边抵御匈奴,一边修筑剩下的长城。6 j" V/ ?/ u' z1 e' u
其中值得注意的是,长城并不是秦始皇一人修建的,赵燕两国也曾修建过。
1 q' I2 L3 Z& ~- J0 I" a/ g
; ]( N3 E* c2 n7 `0 ^( l) _6 e% K9 I! Q, H) s7 Y; H
所以蒙恬的一个任务就是,将三个国家修建的三段长城连接起来。
$ n0 p; d* L, B9 V- _5 _当时蒙恬在军事上的功劳很大,而他的弟弟蒙毅一直坐镇朝中,这便是著名的“外事内谋之蒙氏兄弟”。
4 p% G+ |1 P: E2 Q' ]- t: q由于秦始皇对两兄弟非常宠爱信任,再加上他们大权在握,所以蒙氏兄弟可以说是一人之下。9 T9 |4 ?! F+ R
) b+ J' a' e$ c" `! s. s( u& X0 {! [) ^8 k% }
两兄弟也是不辜负秦始皇的期望,他们为新生的大秦王朝兢兢业业,而且刚正不阿,也正是因为这样,蒙氏两兄弟得罪了赵高。
7 U5 @. k: C! n7 c赵高那时候还不行,他还无法除掉蒙氏两兄弟。: a6 v( s- v3 |+ v: ]
6 x/ ~5 a, ?5 r
9 Z# p+ n9 Q, y6 R3 }+ k" h- f$ A8 N( B
, K- n0 k0 N. x; M; O' ?7 e' f$ w+ J$ r
4 [3 n+ m K" Q- h3 E就在这之后不久,秦始皇因病驾崩,赵高见状意识到机会来了。
% b' s, X* }' E8 O( K首先绝对不能助扶苏上位,因为他上位后肯定是接着重用蒙氏兄弟,于是赵高杀扶苏助胡亥上位。
; U8 p/ E2 _' C- g之后赵高又与左丞相李斯密谋,他们制定了一份假诏,上面说要把蒙氏兄弟赐死。% I! R% o* v- f- O: N/ D- N
# y% M; ~) z& ]. d+ J* S: Y% K$ u7 R/ _- `1 V
最后蒙毅被胡亥杀死,而蒙恬选择了自尽。
1 {; A1 q" o* j. o曾经在朝堂上叱咤风云的蒙氏两兄弟,就这样被赵高害死了。
5 U4 q$ n1 }; l其实这么来看的话,没有政治眼光,或句话说经常得罪有权有势的小人。小人一旦在背后使坏,很有就有可能带来大伤害。$ {" F9 W- z0 W, K
3 m3 ?4 u( T8 r$ X4 O
2 m* M* P8 \, I! Q8 a上面这四人,在打仗方面都是非常难得的一把好手。那时建功立业往上攀升难,最后要想得到善终也是难上加难啊。
# n0 }! `; B3 N" _& f许多将领们就是因为没有政治眼光,最后丢掉了宝贵的性命,若他们懂得及时收手,兴许还会有转机。 L% Q, z) p& G
# T& l, e7 z$ |- t$ I+ N3 D) q
' c! e2 a' G9 `0 O3 T# j& X8 d9 j政治眼光无非就是多注意皇帝的脸色,以及尽量不要去得罪那些争强好胜的小人。
[5 g! d2 M# t9 k2 R. Z- z这两种人得罪了其中任何一人,最后的结局基本就能提前看到了。即便是没有犯过错误,这两种人也会毫不留情地将碍眼之人无情抹杀,这就是真正的朝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