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元626年,唐高祖伍德九年盛夏,秦王李世民因被大哥太子李建成,三弟齐王李元吉多次涉及迫害,终于忍无可忍,进宫面见父皇李渊,告发大哥三弟在后宫的不堪行径,并将他们多次欲致自己于死地的所作所为告诉了李渊。
. X) Z6 N. j0 I/ v: i+ h在李世民声泪俱下的陈述下,李渊决定宣三人次日上殿,亲自为三人化解纠纷。
+ T8 q* U3 P- ], S; {& Q4 {% ]9 o5 n. a5 t$ n! [% s
e: w" a8 F- L+ z* R
次日清晨,李世民在长孙无忌、尉迟恭、秦琼人的簇拥下早早抵达玄武门,为防不测,李世民在众人的建议下,设伏兵于玄武门,静候大哥和三弟一起进宫面圣。* R$ t, Q2 g. r4 A
而此时的李渊,正和众人划船取乐,完全不知道就在不远处的玄武门,正在酝酿着一场足以影响自己和大唐命运的血雨腥风。
0 O0 E$ ` S. U& X, z5 C b0 J2 ^$ }: H, d* S. ]
0 s; C; f) l) w5 L& R7 |玄武门世民杀兄,海池边敬德护驾0 A- ^3 L( N" Q T# g$ D
: g; R4 S" d( K* s" l- ]* p在李世民带队抵达玄武门后不久,太子李建成和李元吉也踏上了前往玄武门之路。
0 {+ T7 T( F! v% H: E0 ~# A: i和李世民不同的是,他们二人并没有随从护卫跟随,虽然早在李世民设伏之时就有密探将这个消息告知二人,但李建成并未将此放在心上。
, S9 p7 _8 z3 J! ^) W一来,他认为京城防卫严密,自己又贵为太子,李世民应该不会做“以下犯上”的蠢事;4 e$ v# q5 x2 _' @. v* U1 c3 t
二来则是因为他并不相信,一向以仁义著称的二弟,会对自己下杀手。, q/ b8 p1 m8 C* j! C6 J' o1 Z+ _
) o1 o% k2 e1 _# c1 B, o* p, a* X
, b3 ?& H S M8 s! ?眼看着离玄武门越来越近,二人终于察觉到了不测,调转马头就准备返回各自的府邸。0 n% n: _1 h- Z0 a
但李世民不会放过这次稍纵即逝的机会,纵马在身后呼唤二位兄弟回转马头,一起进宫见过父皇。
. m5 _0 A' p5 E% x1 }听着身后的马蹄声,李元吉坐不住了,率先张弓搭箭射向自己的二哥,他的这个举动正好给了李世民反击的理由,就算是李渊追究,他也可以说是对方先动手,即使是射死了对方,也不过是防卫过当罢了。7 y, h$ A1 h2 ^7 U4 ?' A- d! B0 Q
于是乎,在接连躲过李元吉的攻击之后,李世民终于反击,一箭就将太子李建成射于马下,李元吉也被尉迟恭所带的弓箭手所伤。
6 A' w) v8 F6 Y r# K但不得不说李元吉也是悍勇之人,居然在猛将尉迟恭和数十名骑兵的围追堵截之下,还差点用弓弦勒死李世民,要不是尉迟恭及时赶到,之后还有没有贞观之治,还真不好说。7 z, V6 u X7 B Z* i+ f) O
5 V% H- _3 f Q+ P8 t
w6 t+ y* s; T就这样,李世民仅用了半天时间就杀死了自己的两个兄弟,铲除了自己日后继承皇位最大的两个障碍。) `8 E' H6 l+ M9 e9 ^
但是如果就这么去见自己的父皇,恐怕难免会被安上个“谋反”的罪名,毕竟自己杀的可是当朝太子,更何况,此时恐怕早就有人将此事告知李渊了。
" }5 d$ q0 Z# G% u然而,李建成和李元吉所辖的东宫和齐王府兵马却在此时为李世民送上助攻。
# @( a' s; S7 }+ F- w' H/ k8 ^& ?5 U; K4 }
# Q# Z" X) Q2 D9 I$ M3 v
两宫人马居然打着“为太子报仇”的旗号杀向了玄武门,这对李世民来说可真是瞌睡遇见了枕头,自己这边正愁为自己杀死两个兄弟没办法向李渊交代呢,你这边就有“大礼包”上门。
2 z; N: ]/ j8 Q* ?1 I/ L4 y这下好说了,李建成这边变成了企图谋反,李世民杀他们则是平叛,是不得已而为之,这下一切都说得通了。; }7 n; B" a* h- h, f4 X
于是,李世民一面组织自己秦王府的武装配合玄武门守将和禁军抵挡“叛军”,一面派大将尉迟恭前往内廷护驾。2 v. y9 n4 Q* d p" Q8 b9 T/ Z
说是护驾,其实一方面是为了让尉迟恭先一步将太子和齐王谋反,李世民正在尽力护驾,过程中不得已杀了他们的消息告诉李渊,免得李渊日后以此为借口责怪自己;
1 w2 J% A8 S9 {/ T+ x第二则是为了试探李渊和大臣们对自己这次“护驾行为”的态度,或者说得再直白一点,就是向李渊和大臣们“示威”。. H" ]- k- k, N. S5 N, ]' a1 l" u
, M4 m1 d, J$ i) G J
8 ^/ d$ V1 |' I
果不其然,当尉迟恭提着李建成和李元吉的两颗脑袋站向李渊汇报太子齐王谋反,秦王率队平叛的功劳时,贵为皇帝的唐高祖乱了手脚,连忙向自己的心腹大臣裴寂等人讨主意。) m, e6 p/ g: [7 _* i
裴寂等人也都是“聪明人”,果断表示太子、齐王本无大功于朝,且一直对秦王心怀妒忌,并对李世民在此次“平乱过程”中的杀伐果断给与了很高的评价。
& f- N7 ^ y! D% H4 K& Y6 W& D( t既然现在“判臣”已死,那陛下何不立秦王为太子呢?
& | u$ r m, {! Q早已慌了手脚的李渊哪里还顾得上多想,赶忙说自己早有此意,自此,一场太子争夺战落下了帷幕。
/ @* U: e8 I2 G( W) }2 x
) Q3 r8 M6 j9 g# }6 u
' ` l) g) D# b4 D$ ]% {6 I$ X霸大殿太宗震怒,敲边鼓高祖迁宫& d" U3 q' i" y
, o+ ?+ r9 x; m2 e7 b1 y* [玄武门事变后,李世民进太子位,协助李渊处理朝政。
Q. p+ h/ g2 H8 @# A5 u+ p# z( ~但李渊心里明白,他现在的这个皇帝名号几乎已经是有名无实了,实权早就由太子掌控了,于是他提出了让位给李世民,自己退居二线做太上皇的想法。3 H; n2 b# y" _+ t, a) `
在一番推辞之下,李世民于玄武门事变后两个月接受父亲李渊的禅位,登基大宝,史称唐太宗。( S0 W S6 |1 @! j, f0 D
而李渊则如愿以偿的当上了太上皇,继续享受荣华富贵。7 c% j2 f! k" i. ^& d8 L7 N
% H& f# ]) s. v9 V
6 [# g3 ^8 L$ m3 b9 u6 D D w+ [如果说,李渊能够一直“老老实实”得待在后宫过他的舒坦日子,他的晚年一定会幸福到无以复加。
* _( j9 ?6 O& C- L5 c! ~% x1 }可是他偏偏不知道搭错了哪根筋,不断地试探着自己的儿子、当朝皇上的底线,在富贵与落魄之间,反复横跳。) X/ h9 A) [' `! a0 r% x# P; s7 i
接下来就让我们看一下看李渊退位后让人匪夷所思的操作。
1 a- R6 k7 X& V ~. P1 H0 r
% {. q, `- M5 w' p r+ E! Q
% a1 D- ?1 J% P6 E2 i7 w所谓在其位谋其政,不在位了就应该麻溜的把自己摘出来。) g3 @# }& }( I/ l0 H& i0 G
可是李渊并不这么认为,可能是仗着自己是当朝皇上的亲爹,上一任最高统治者的身份,又或者是自己禅位并非本心,心中愤懑,李渊退位后依然在太极宫居住,过起了纸醉金迷的生活。& W8 j; v7 q- O, g( w* j n1 i
李世民对他爹的夜生活从不计较,毕竟嘛,正值壮年的爹爹被自己的威压所迫已经交出实权了,心里肯定不痛快。
7 E* r; P/ r; g再说了,自己都已经背上“杀兄”的名声了,如果再对父亲咄咄相逼,自己的名声可能就直追杨广了(杀了李建成后李世民冲进东宫干了啥,懂的都懂),毕竟爹爹也打了那么多年仗了,怎么就不能享受享受呢?
6 H1 c1 c: W# w5 ]8 _2 r5 g8 J" p1 G% C7 @' y
2 U( k2 Z, j) k' p. A) ]/ }; _
但是太极宫这个地方,自隋初开始就只有皇上和太子才有资格在里面居住。% W6 t: T# Y* S6 S W( y3 q
李渊虽然是上一任皇帝,但毕竟已经退位了,还住在这里是不是就有点说不过去了?
+ U) u/ Y2 b7 `而且,这三年时间里,已经登上皇位的李世民因为李渊住在正宫,自己只能继续窝在东宫办公,这让外人看来成何体统?- |0 f- f, {6 a; V$ X: N
当今皇上,居然住在东宫,那他到底是皇上呢?还是太子呢?
! D1 v' ]( o5 y/ L- T$ D! J% n而李渊看李世民一直没拿自己怎么样,更是摆出了“我这辈子都不可能搬出太极宫,除非我死了,你李世民就一直在东宫办公吧!”的架子,甚至对裴寂等人说出过“我就是不搬,看他能把我怎么样”这样的话。
6 v- V1 h1 I- p' A经年日久,李世民终于忍不了了。4 X. C# L' ^+ B8 g; f6 f) E4 _
6 k- p$ K }3 [: p6 H. a5 h5 _5 x( L
j1 Z* Z8 C( l+ D3 z2 S& @- M刚好,那段时间的大唐遇到了一场大旱,在和房玄龄等人商量之后,一场“大旱皆因朝中有人大肆享乐惹怒了上苍,这才降下惩罚”的廷议在君臣间展开。6 k$ ^7 {3 N" Z3 [
李世民也广纳权臣建议,开始整顿内廷。6 c( i2 F" l/ s b4 R& T9 f7 s
他先是撤掉了太极宫中90%的太监宫女,只留下几个必要职务来服侍太上皇,紧接着借故将李渊的心腹裴寂赶出京畿。* W7 _$ N% H: l9 [* V6 G4 k h
这次就算李渊再怎么糊涂,也终于明白,这是儿子再对自己表示不满,自己如果再不搬出去,儿子恐怕就要对自己动手了。
0 q* Z, P# ~8 r( z# S) ]于是在万般无奈之下,李渊只得让出太极宫,择别处居住。
: X2 f. i4 C3 _! ]' p0 ^' F* @ [1 B
/ s5 i) P1 l& j5 S
自古君王皆薄幸,最是无情帝王家2 o# B) w2 `* O1 |: F& A6 n
& N( Y7 G) Y+ v, ?在李渊搬出太极宫后,李世民把自己之前的秦王府改名大安宫“赐给”李渊居住,而这里也成为了他清苦的晚年生活的牢笼。9 U/ M7 A/ e5 b" [6 e* a0 H
从搬进大安宫的第一天起,李渊的生活与之前相比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 y0 t) ^; b" c) r3 ?/ i8 A# q b+ q: [0 b2 A3 Q2 H" O8 V
% C7 \7 }. g8 g
首先,大安宫因为长年无人居住,破损严重,而且还是个冬天冷夏天热的去处,在这样的居住环境下,李渊的境遇可想而知。
# m" c0 a$ v, y其次,因为有了之前“太极宫”的前车之鉴,为了能让儿子安心,李渊从搬进大安宫那一刻起就过起了深居简出的日子,说难听点,就是不敢轻易踏出宫门。
+ k9 J! \- f9 {' F, E1 K0 W但即便如此,李世民好像依然对自己的父亲怀恨在心,说起来,他的恨,或许是从李渊立李建成为太子的那一刻就开始的。) B: d) {$ Y( y# M- ?$ E3 v3 Y
毕竟谁都知道,从李渊起兵到唐王朝建立,李世民的功劳远远大于哥哥李建成,可就因为他不是长子,就注定了与太子之位无缘。/ U+ R$ B' w0 u- w1 Z2 O
再加上在太子对自己多次的陷害中,李渊一直较为偏袒太子,这些都加深了李世民心中对父亲的恨意。5 G/ n3 [3 |: p6 a9 C
" R" [+ n& g; x3 M9 D
2 z9 v( ~* g: [6 p- N( d$ K
上行则下效,虽然李世民并没有明确的指示手下对李渊怎么样,但他对李渊的态度早就被手下人看在眼里。9 f, ~" `# O0 a' ^% R8 v+ ~/ D
在大安宫居住的李渊彻底变成了真正的“孤家寡人”,整个宫内几乎没人愿意和李渊说话,下人们甚至见到李渊都会绕道而行。
4 I9 H2 |/ u8 ]. D5 o- u更难受的是,李世民不允许嫔妃进入大安宫,要知道那时候的李渊虽然已年过六旬,但依旧老当益壮,李世民不让嫔妃服侍父亲的举措,多少有点不太厚道。5 h9 O& r S( \/ x% L! ]: J
2 ?, @3 h5 f- p) M- L& y2 V1 n" }9 w2 i; o# V: Q. w1 b- [
李渊自贞观三年四月搬进大安宫,到贞观九年五月崩逝,这六年多时间里面,李世民没有去大安宫给李渊请过一次安,即便是大臣们多次以孝道进行劝谏,但李世民依然是无动于衷。- C7 S; ]4 Y7 I; R2 b
而且,李渊一直对打猎情有独钟,在坐上皇帝之后依然没有忘记这个爱好,可自从当上太上皇,迁居大安宫之后,李世民就再也没让李渊打过一次猎。
- G B: \! b, W而且不知道是为了故意气李渊还是为何,李世民每次外出打猎归来,都会派人把猎物“赏赐”给李渊,这着实把老头子气得够呛,多次对李世民这种行为进行过默默的谴责。
( r9 O" q" z% T6 K. X& H/ d1 M7 F; {- x" _: t1 s, r
. H# u! F0 L: D8 e4 ?$ g
前面说过李渊的寝宫大安宫冬冷夏热,那就不得不提到古代皇帝们的一大爱好,那就是避暑。
/ F9 g6 g, a2 T% ^4 m) X. o5 ^冬天还好说,冷点儿冷点儿呗,给弄个火盆子,最多再多盖几床被,熬一熬也就过去了,但夏天就不一样了,那热起来可是真的热啊。5 v4 b: @( _. Y# E3 j0 {, v
但是呢,李世民自从李渊搬到大安宫之后,就再没让李渊去避过暑,他自己每年去九成宫(今陕西宝鸡麟游县)避暑的时候都会把李渊留在大安宫里面受热。# a8 F' x& Q3 Q4 ?. [0 u
即使是大臣们多次劝谏,他也总是以一句“太上皇年迈,经不起长途跋涉”为由加以搪塞,任由老父亲在长安城中汗流浃背。
, T' Z2 `. q& d6 e. E6 Z当然,晚年的李渊和李世民之间并非没有“父慈子孝”的画面,毕竟有些事情还是要做给天下人,尤其是外邦之人看的。
/ Y' e8 u( F9 x. P: n7 m
& M0 }3 i; R4 e. Y% j3 R0 |- u. d9 @. C8 ~2 \
比如,在贞观七年的时候,李世民在年底大宴群臣和大小附属部落首领,他就带上了李渊一起,而且让他接受了群臣和万邦的朝拜,着实又威风了一次。
# j0 X$ }% t/ V$ C A4 z3 _宴会的气氛起初还算是其乐融融,但随着酒过三巡,画风就逐渐跑偏了。% G9 W3 n% T D9 J' [. _
2 h9 y, y& i" e3 \$ N. D% g$ t% s
5 c* k9 v- k: E1 g I+ d2 H$ z李世民借着酒兴开始例数自己的功绩,但话里话外都带着对李渊执政时的嘲讽,对此,李渊是敢怒不敢言,还得陪着笑脸,对自己的儿子说着溢美之词。- r$ w1 D+ Y) l3 O1 Z2 {! [
这次宴会,也成为了压死李渊的最后一根稻草,不久之后,散尽了最后一口精气神的李渊一病不起。
+ `, y6 G J9 ~* c
& D5 q R+ {& v9 {+ [* C
, k. G/ `2 W1 N在李渊最后的一段日子里,李世民似乎是觉得自己这样对父亲确实有些过分,于是邀请李渊和他一起前往九成宫避暑。" J2 F9 z7 \7 h- ?6 u
但此时的李渊早已是气若游丝,便以“九成宫是当年杨广弑杀隋文帝之所,他不喜欢此地”为由拒绝了李世民的邀请。1 _1 n, d$ V+ q0 ]! y0 u5 ^) T
但在笔者看来,李渊的这个理由,更多是因为已经知道自己大限将至,担心自己真的在九成宫出了意外,给李世民留下骂名吧,说到底,他还是李世民的亲生父亲呀。$ X! C d8 F/ B. h
而李世民此时也在大臣的建议下,下令修建大明宫给李渊居住,只可惜,李渊并没能等到宫殿落成的那天,于公元635年6月病逝,享年70岁。. A! H2 P7 x6 D d9 J
/ x% H6 r% x: g" f* ]9 u6 W# p* V* F/ Q, {, t$ i
李渊和李世民父子在中国历史上都可纳入雄主、明君之列,后者更是开辟了前所未有的大唐盛世。- {& z9 Z( [: B; N& C' c
但在他们父子之间的隔阂与矛盾却从李渊登上皇位那天就已经埋下种子,李渊在立太子时几乎是以“嫡长子为尊”为理由抹杀了李世民的所有功劳,又在之后兄弟二人的争斗中表现得过于偏袒太子是玄武门事变以及自己晚年遭遇的重要诱因。' F5 ]! `$ F; {7 ~! [; U
最是无情帝王家,说到底,还是权力赢得了与亲情的博弈。而这种为了权力手足相残、父子反目的故事在历朝历代屡屡发生,李世民发动玄武门事变杀死了大哥三弟,而在不久之后,他的儿子们就又上演了另一场夺嫡之争,掀起了盛唐时期的又一场腥风血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