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作为法西斯联盟的核心,日本在中国领土犯下了数不清的恶行。
8 [7 L# I# f I3 ~4 {7 [从731部队到南京大屠杀,无数同胞惨死日寇的屠刀之下,被残忍夺取了生命。; B* i/ g% P/ S, _/ ~+ a) s
但除此之外,日军还在我国到处抓捕慰安妇,并给她们注射一种名叫606药剂的药。, y3 Z2 i0 N* f+ s6 V1 @( x
这种药剂究竟有何玄机呢?! s4 u" s* j1 R% K& ~" o
5 M+ d7 |3 g' k1 O5 M6 Y7 I! X3 C
8 a: F4 s9 W* o t" I' w2 `本文内信源来自官方媒体(知乎《二战时日军给女性注射的“606药剂”是啥?》),但为提升文章可读性,细节可能存在润色,请理智阅读,仅供参考!
, E; R% l5 I. }9 Y( @! J: w克梅利器 起源欧洲
" m- Y$ l1 T) w( e6 O7 W0 | |+ ?; Y8 S2 R! U z! t/ a( j- j. s+ t3 k
606药剂,真名为“砷凡纳明”,它的发明者是来自德国的科学家保罗·欧立希。十九世纪的大航海时代,欧洲各个国家都加入了殖民大潮,组建船队前往各大洲开辟殖民地。这些外出的欧洲人在和原住民结合的过程中,因为缺乏卫生意识,所以被传上了很多细菌。/ M: h' s# z; v' G) h# U
而这些未知种类的细菌,会进一步滋生出各种传染病,但当时的欧洲人并没有人意识到这些。直到欧洲各国都相继爆发疫情,医院的人满为患才让大家察觉到事态的严重性。然而在那个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年代,要怎么做才能根除人体内的病菌呢?
$ G. z5 a5 b2 r5 ~
4 _3 U# x, o9 {" E; \
2 |& y& `7 C5 X/ R. w保罗·欧立希
' H+ W& p/ x% e3 ^" D医生出身的欧立希,在那时最常接触到的便是梅毒患者。这种病不仅存活率低,患病之人还要受尽各种折磨,可谓痛不欲生。目睹了这一切的欧立希迫切的希望能帮助梅毒病人,然而19世纪的欧洲医疗资源尚且匮乏,又该如何找到攻克梅毒的“克星”呢?
9 k# E+ {; [1 @' |# o5 N p欧立希想到了他的老师科赫,疫情在欧洲肆虐之前,这位细菌学专家刚刚提出了“细菌染色法”。本身就对细菌颇感兴趣的欧立希,认为这种方式同样适用于杀死梅毒。只要将病变的细胞进行染色,梅毒病人的病情就能得到遏制,最终恢复健康。! Q9 s: T$ D0 W
, s8 Z' C' B2 K9 U$ Y# O& j3 @ d1 M' K/ |6 ^- C9 R1 ]+ c
场景模拟
% F, v/ E( g) a但毕竟只是假设,对细胞进行染色能否杀死梅毒,还需要进行进一步的验证。于是欧立希将小白鼠作为实验对象,先将锥体虫放入其体内进行繁衍,随后再运用不同染料逐个进行测试。然而把500多种染料都试一遍后,欧立希的猜想还是没能成立,他不免感到有些沮丧。- T5 w) a5 U5 Q4 ]/ S8 N/ h1 z' w
问题究竟出在了哪里?欧立希和助手秦佐八郎左思右想,认为是染料的注射存在纰漏。于是二人在染料中加入硫化物,想要借此消灭小白鼠体内的锥体虫。这个办法的确奏效,硫化物的加入使得锥体虫的繁殖速度减缓,那是不是意味着欧立希的实验取得成功了呢?
& G- ]$ y0 c- j5 i3 O, W0 K( M9 _2 n( u7 _$ r
2 G5 Y' j! W( ?' F3 p2 h场景模拟 ! C: s' R7 c$ t9 c, M( D( L
显然并不是,虽然锥体虫因为硫化物而降低了繁殖速度,但病变的小白鼠并没有被治好。作为病菌“宿主”的小白鼠,其体内的锥体虫一旦彻底消失,它也会小命呜呼。看来硫化物也不能真正的杀死病菌,欧立希只能继续查阅资料,寻求更好的解决方案。
, t, W7 W+ E7 Z4 O某日翻阅报纸时,欧立希无意间发现了一种名为“阿托西”的药,这种化学药品刚好具备杀死锥体虫的功效。但阿托西也有强烈的副作用,服用后会导致患者因视神经受损而失明。为了验证阿托西是否能杀死锥体虫,欧立希让秦佐八郎买来药物,对小白鼠开始了新实验。
& C8 m" J: \" S2 m z6 u$ w' E) c/ F+ y' e2 x
5 [% ]4 j' j0 ^6 N5 g H
通过反复多次的改变结构,在第606次实验结束后,欧立希终于取得了他想要的结果。小白鼠体内的锥体虫不仅全部消失,而且小白鼠自身也安然无恙。而这次所注射的药剂,就是轰动世界的“606药剂”。但谁也想不到,多年以后,昔日的救命药竟会成为日本的侵华工具。
7 o5 P k% j8 s6 e0 _为泄兽欲 强抓民女
1 b! ~! R% Q0 |2 Z
1 r8 V* p! L/ h“九一八事变”一声炮响,东三省的相继沦陷,拉开了日军侵华战争的序幕。丧心病狂的日本侵略者们所到之处,不是烧杀劫掠就是战火连天,无数同胞的生命被这群豺狼所夺走。日军在中国所所犯下的罪行罄竹难书,但他们不止热衷于杀戮,对欲望的追求也很迫切。$ |7 L% Y$ ~8 {5 J4 A) }
自从战争开始后,日本国内深陷“军国主义”热潮,很多青壮年男子都加入了侵华日军的队伍中。他们从日本辗转千里进入中国,在异国战场上参与作战,难免会因此背负沉重的压力。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日本政府左思冥想之后,创立了“慰安妇制度”。
9 f% Q! Q$ k' \; m8 x( ^( Y M: j0 ?& w
4 b$ n5 K/ Q9 W+ W+ k& m5 I“慰安妇”从表面看,类似于日本军队中的后勤人员,其职责主要是帮助日本士兵缓解压力。日本政府认为,在军队中实行这一制度,能够大大改善士兵们的战斗面貌。在他们看来,这样能够进一步激发日本士兵的战斗欲望,从而使得日本早日实现侵华目标。
# p! w1 U5 }+ E- _+ h9 ?! y$ H于是1932年,日军在上海开设了“海军指定慰安所”,面向日本各地年轻女性进行招募。同年5月,15名来自长崎的日本女人来到上海,准备帮忙照料日本士兵们的生活起居。然而,等待她们的并不是“军队食堂服务员”、“女佣人”的正当职位,而是一场极其可怕的噩梦。$ A& l! ^+ f$ D$ o
" X4 Q0 y+ y* _, d5 p
V; j0 B# s" Q5 \( k5 x% o i& Q非本人
% G/ r4 r) e& H5 |来到中国之前,这些日本女人觉得“慰安妇”只是洗衣做饭、照料伤员,但没想到这都是日本高层摆出的假象。“慰安妇”的真正用途,是成为日本士兵的泄欲工具,牺牲她们的身体去满足兽性膨胀的士兵们。可等那些女人意识到真相的时候,一切都来不及了。# i6 f8 Z( {! Z( p8 n
就这样,第一批来到上海的慰安妇被日军轮流侵犯,不久便相继死去。随着侵华战争的规模扩大,日军高层认为现有的慰安妇数量空缺严重,便又开始命令日军在中国到处抓捕年轻女子。此外,诸如朝鲜等附近邻国,在二战期间也有很多女性被日军抓来做慰安妇。
2 e" P" G6 x; v7 x3 ]* G" n$ }& q! v c( ~* O
% J, x" \0 A# X+ |2 _- i0 r9 ?, K日军将这些女子抓到营地后,会先集中关押在一个小屋中。每当一轮战事结束,日本士兵们便会直奔关押慰安妇的地方,对她们进行长达数小时的蹂躏。据资料显示,每个慰安妇平均一天就要为十几个甚至几十个日军服务。稍有不配合,便会遭到一顿毒打。
' N0 _( l3 V! K, v$ u; d* W据慰安妇之一的刘慧珍(化名)回忆,慰安妇在日军营地内,几乎没有任何尊严可言。她们会被反绑在床上,日军往她们的嘴里塞上破布,之后就是各种糟践侮辱。如果有慰安妇怀孕了,日军会直接将其杀死,不会给慰安妇任何能够逃出生天的机会。. v$ z% X7 L* o% o2 _2 a
* J$ J+ Y% ]+ f- I0 g5 g
# h! h' t! I' ^7 [- n高纯度的砷
- X# p7 x; M; e/ V4 G- `' [但侵华战争时的战争条件是艰苦的,即便是在日军营地,其内部环境也是一言难尽的“脏乱差”。很多日本士兵因此染上了性病,这其中就包括梅毒。而当士兵们和那些慰安妇交合之后,传染性极强的梅毒便又转移到了这些女子身上,导致日军内部的伤亡率直线上升。
' ?. \( ?" f* R% u m- m" g为了抑制梅毒等性病的传播,日军高层决定利用606药剂,以此来防止病毒的扩散。606药剂本身就是为了治愈梅毒而研制的药物,对那些身患此病的慰安妇自然受用。但凡事都有正反两面性,606药剂所产生的副作用之大,也会对使用者产生终身性影响。) y3 `! b9 a4 G% A7 x+ [7 E+ c$ C
! Z4 F0 j" V. S& O5 e
2 c. \0 M O% ]( N2 Q- K& b
这是因为,606药剂的主要成分砷化合物,在砒霜中很常见。患有梅毒的人如果长期注射这种药剂,身体免疫力会大幅下降,出现贫血、骨髓抑制等疾病。服用毒性巨强的抗梅毒药物,再加之日军日复一日的摧残,很多慰安妇因此永远失去了生育能力。
6 D4 Q6 o6 u ?+ N八年抗日战争,日本侵略者究竟在中国制造了多少“慰安妇”,恐怕连他们自己都说不清楚。时光荏苒,如今的慰安妇幸存者仍在为此奔走,将日本犯下的这些龌龊罪孽公之于众。垂垂老矣的她们,时至今日仍在等待日本政府的道歉。然而,这一天又要多久才能到来呢?5 w4 x A, ]4 h! I4 e
#文章首发挑战赛#
* X- d7 V8 g+ x- R, [) Y% K% ~参考资料
! s% u) p1 x9 Z( u" e/ C1 ^) K* t- E1 `9 z! p7 a. ~
【1】知乎《二战时日军给女性注射的“606药剂”是啥?》
1 }3 I, I# p4 y" M' I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