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中国历史的长河里,长安,是一个永都读不懂但却不容忽略的名词,在这个滋养中华民族几千年的地方,曾经有一场不容世人小觑的婚礼。 5 ~3 Q8 T0 K' `! X
568年三月初八,长安的天气还没有暖和起来,一场规模宏大的婚礼热闹了长安的大街小巷。这场婚礼的主人公是北周武帝宇文邕,他将要迎娶的新娘,是突厥木杆可汗阿史那俟斤的掌上明珠——阿史那公主。
, a) ~, V- P0 a! Q8 b# D这是一场因政治需要而走到一起的民族联盟,是北周政权企图依仗突厥的强大势力来对抗北齐政权的民族联盟。
% W' t+ v) _$ X! a
& P2 \9 @0 ?# V6 n" ^ N& Y" r! [5 o) p+ S p
所以,北周王朝对这场婚礼给予了莫大的期望,他们不惜耗费三年甚至更多的时间,不远万里前去北方草原,费尽周折地迎娶突厥木杆可汗的阿史那公主。 5 s# `+ S' }9 o1 ^3 ^
现在,这场带有民族联盟的婚礼大功告成,婚礼的规格自然上升到举国欢庆的级别了。此时的长安城,张灯结彩,锣鼓喧天,热闹非凡。
4 e& M4 m9 L! y' v9 l& C2 p以利为重的商人也暂时不做生意了,勤恳耐劳的小作坊也暂时歇了下来,淳朴良善的市民们载歌载舞,归顺附属的王侯们不远万里,纷纷前来贺喜。
' v) ~" M9 j @7 J- ]3 k; F8 l: Y, g. {) W% ^
) S8 j# k- N" K
在全城狂欢的百姓们簇拥下,新郎宇文邕弹起了琵琶,新娘阿史那翩翩起舞,随嫁的300多名西域乐舞衣袂含风,漫卷着大漠的气息载歌载舞而来,香染得整个长安城也醉醺醺的。
8 i! y3 B" `8 |主张以礼乐治国的宇文邕,政治上,他是一位卓有远见、勤政爱民的君主;生活上,他是一个才俊多情、风流倜傥的青年。
& k$ `$ c* ~+ A' A$ b9 q1 Q! s5 x像更多的钟情男子一样,他的心里早已惦记上了那个远在北方大草原上的女子,那个容貌与风韵都举世无双的突厥女子,那个精通音乐而又举止有度的女子,那个西域诸国君主们竞相追求的女子。 8 [4 B+ O# `! V4 K0 f2 o
: d* g, Z$ G7 G; u
: [; n' _1 ]7 j- t, M2 |+ ?忍不住相思之苦的宇文邕,迫不及待地派出朝中使臣携带贵重聘礼,西出长安,途径阳关,向突厥的木杆可汗求婚,请求突厥可汗将自己的三公主阿史那公主许配给他,作为他的皇后。
6 _9 L+ I( n* L! A0 j* O! F5 l( R9 Z也就是这位朝气蓬勃的宇文邕,用自己无比的诚意和强大的耐心,几经周折,终于让优柔寡断的突厥可汗,做出了自己最后的决策。
5 B, i6 I' x7 r0 }$ _6 y568年,二十三岁的宇文邕迎娶十五岁阿史那公主。这是一场郎才女貌的婚姻,是一场强强联手的联姻,是一场琴瑟和鸣的知遇,还是一场妖娆了千年的美丽,更是一场滋养了中华文明的惊叹。 1 X3 g; G0 b% b* h. e; M7 B
+ U: Y/ c* _3 T8 p9 Q" D) j$ m( E, C
/ ^& ^; Y% S9 D- a
酷爱音乐的阿史那公主,是带着自己心爱的西域乐舞大队人马,带着他们的西域乐器五弦琵琶、竖箜篌、哈甫和羯鼓等,来到了历史悠久文化发达的长安。 9 `: D" j: F$ N- g3 [. b
婚礼之日,长安城满城的市民沉浸在欢歌曼舞里,五弦琵琶声里弹奏出了宇文邕与民同乐的欣喜若狂,突厥舞蹈里旋转着阿史那公主情系大漠的美妙旋律,随嫁而来的知音乐师苏祗婆(白智通)和白明达等,带领西域乐舞队员走向长安的大街小巷,为长安百姓送来了一场大规模的专业演出活动。 1 `* }5 `. Y& T Y: Z( z6 k7 L
那粗犷奔放而又动感十足的西域乐舞,使得长安的百姓大开眼界,惊喜万分。这些,让宇文邕的心里得到了前所未有的满足。 5 [! u$ K. L3 P3 Q. F
1 l+ y* g1 D7 T$ b- s
- z1 X: }- i( _* [0 A6 S% |
这是一位沉浸在幸福里的多情男子,他的痴迷与满足,使得他对自己的新娘充满了感激之情,他希望尽自己的力量来宠爱与庇佑他的新娘,包括她对汉族那些繁缛俗礼的不适。
+ R: U8 s& h1 M& K7 v7 K$ t F然而,美好的理想终究经不起残酷现实的百般考验,时隔不久,宇文邕的美梦就破碎了。
# M: d: E/ Y4 T8 S/ |. Y1 n使美梦破碎的刀斧手,就是来自他周围方方面面的世俗,因为阿史那的身体里毕竟流淌的是草原部落的血液,加之当时草原部落的过分强大,倘若这对草原父女联起手来图谋北周,北周自然有被并入草原部落的可能。
( p. d, ~8 m2 r3 z" E* `) ~& v3 W6 y. I
4 q2 f+ V7 {/ j; a3 z/ f r
这份来自北周朝堂的政治担忧,让宇文邕的内心也变得坐卧不安了。面对自己心爱的皇后,宇文邕有了难以言说的忧愁,他不得不有意无意地疏远他的皇后。 \3 I: v* R5 _3 [* L6 s
满眼的期许、满心的渴盼,满以为从此之后你中有我、我中有你,人生就是琴瑟和鸣、恩爱有加。然而,婚礼的烛光摇曳了满宫殿的亲昵,嗅觉的腥膻掂量着血液的浓度。 ; m6 Y h+ M* E7 S( t3 T' \
宇文邕视阿史那的眼光,变成了咫尺天涯;阿史那看宇文邕的眸光,变成了天涯咫尺。他们两个鲜活的个体,竟成了你敬我一尺,我敬你一丈。
8 I! B8 Z& d3 r8 G2 V
4 M6 Z3 s8 _- x- p2 \0 n* [5 G
' v7 d+ H0 [: l2 m2 d% L这一尺一丈里,羁绊着两颗火热的心扉,丈量着他们的婚姻距离。宇文邕和阿史那公主的婚姻,也如春芽的蓬勃,掠过夏日的狂热、赶赴完一场秋天的绚丽之后,走向了冬藏的长久寂静。
1 V9 X; G7 f( B4 w# w长夜漫漫,灯影幢幢。富贵奢华的宫殿没了温度,青春年少的热情渐减不增,多情女子望穿了双眼,却没有等到她驰骋草原的雄鹰。 - S) `" _0 u% U7 ^
顶着北周皇后桂冠的阿史那,跳不起了轻快的舞步。她只能躲在黑暗里一声长叹,搁浅了自己心底的黯然神伤。 : D$ a- L& W% L7 `' w: D% w2 Z
|# _4 _! U7 y0 F1 |$ f' E* X3 c# w5 U! }# Y1 v/ r
一声沉闷的铁门声,关闭了咫尺天涯的大门。皇后的桂冠耀眼了长安的上空,成为每个能歌善舞女子的梦寐以求,然而,皇后的桂冠又实在是太沉重了,束缚着每个知书达理女子的浪漫情怀,尤其对于一个曾经驰骋草原上的公主,她全部青春热情都将在这顶金贵的桂冠下消损殆尽。
9 T" K% w0 U- u0 O) K$ Y宇文邕的外甥女窦氏,即后来唐朝开国皇帝李渊的妻子、李世民的母亲,当时年仅六七岁,却用她超乎年龄的冰雪聪明,给她的舅舅宇文邕上了一堂卓有见识的政治课:“四方尚未平定,而突厥强盛,愿舅舅抑情抚慰,以天下苍生为念。还须借助突厥之力,则江南、关东不能为患。” # U0 @# U8 g4 \" z' ~# |; {
这是北周皇族里一个小女孩给阿史那皇后开出的一张畅行北周皇宫的便条,也是关系到阿史那皇后婚姻是否幸福的政治筹码。
$ }6 }8 w$ U/ \2 Z+ x. U5 W; @$ H5 |
5 W; D( s! {7 z0 G, Y宇文邕自然领会在心,为了北周的锦绣前程,宇文邕决定牺牲自己的个人情感,不敢再冷落阿史那皇后了,开始了他们夫妻间的相敬如宾。
o2 e1 c. L2 M7 z" G颇具抱负的宇文邕,取得了北周政权的胜利后,开始推行一系列的政治改革,其中礼乐制度的改革也是他众多改革之中的一个部分。
6 x' g( z7 {( e: R在才华出众的阿史那皇后和龟兹大音乐家苏祗婆等人的协助下,宇文邕对中原音乐进行了一些改革,完善了中国古代音乐宫调的理论。 / B, r! Z1 }+ Q8 U& m
如在宫廷雅乐的制定时,宇文邕采用了西域与中原音乐相结合的“戎华兼采”的方针,摒弃西域乞寒舞蹈里裸体跳足、泼水批泥等有伤风化的糟粕,创作出粗犷而不失优雅,奔放而不失细腻的乐曲,繁荣了长安的文化。 6 j7 c& [* k m4 I2 z7 R4 R8 i- Z( |
5 Z# @& z; `: q9 m6 Q' o2 k1 \# x
# r0 b* B2 q- z' [6 H: U
阿史那公主对龟兹歌舞情有独钟,她蕙质兰心,经常组织演出《胡旋舞》《苏莫遮》等龟兹名舞,令人耳目一新。
2 G3 h$ ]. v, s' H0 _0 e特别是改造后的《苏莫遮》乐舞,深受长安等中原地区各阶层喜爱,因而在长安等中原地区名声大噪,风靡一时。
2 M k$ P: j1 x4 X$ s0 G" n龟兹乐舞也因此被尊为北周的国伎,它与后来北齐盛行的齐朝龟兹,隋朝杨坚带来的土龟兹合称三部,名扬天下。
( ^7 ~8 r. y( T/ k& M3 N隋唐时期,苏祗婆与中原音乐家们合作,创作出了龟兹乐舞等中华民族特有的音乐体系,奠定了中国古典音乐的基础。 ( h5 m- J3 @ v- `3 d8 t
* M1 B. H$ T0 ?+ A& y0 e
[, K7 M: L# }1 |5 N- V这些美妙的中原乐舞,随着遣唐使等留学人员的回国而向世界各国传播,成为中华民族音乐史上引以为荣的精神财富。这些,当然是后话了。 1 V* o8 w( p z! O
577年,北周灭北齐,活捉北齐那个人称“无忧天子”的皇帝高纬。这个高纬,身为一国之主,治国无方,但是他的音乐造诣却颇高。
/ j4 l2 t8 @5 Y" k* u北周的欢庆宴上,意气风发的宇文邕,怀抱五弦琵琶,奏响了西域舞曲《苏莫遮》。那熟悉而欢快的舞曲,划过长长的天空,飞进阿史那心底的故乡,她随曲而舞,摇摆婀娜,如空中的雪花飘摇,似迎风的蓬草飞舞,把人事的忧乐泯匿于天际苍穹。 % a+ \7 H, P) d1 N! F
2 Z9 Z, B* B+ y* n
+ Y! ]1 a9 j+ `
没想到这种诱惑灵魂的乐舞,使得酷爱西域乐曲的北齐后主高纬身心俱空,竟顾不了自身已经沦为阶下囚的尴尬处境,还以为自己在龙榻之上,他微阖双目,为其轻轻击拍,顷刻间也起席跟着美妙的乐舞翩翩起舞起来。 5 Y0 }+ N" _& E% R2 V
痴迷于《苏莫遮》的北齐后主高纬,他的这次滑稽事件,终将给历史留下了荒唐的把柄。
- g1 o' e0 G+ |宣政元年六月初一,宇文邕去世。这位克制自己个人情感的宇文邕,为了北周的大好江山,他和他的皇后阿史那公主一起生活了九年,也没有给阿史那皇后留下他们的一子半女。
' |$ C( p, Q4 E& J4 W: @$ A2 Z8 ?) O' n/ b
9 ~& B! {% E0 [, g- H; ]
这年六月初二,宇文邕和他的妃子李娥姿生下的儿子宇文赟即位,即北周宣帝,新帝尊奉嫡母阿史那氏为皇太后。
/ z" L& D* r- k; D! M再一年,北周宣帝宇文赟传位给长子宇文阐,即北周静帝,自称天元皇帝,尊皇太后阿史那氏为天元皇太后,并在册诏里,极力称赞阿史那皇太后的礼仪和恩德。
! f# Y0 F, k+ ^0 f& c4 F三个月后,宇文赟病逝,阿史那在辈分上又高升了一个台阶,为太皇太后。
, i* t4 T* h5 R/ P4 p
: x6 @! j o4 ?# }; Z
$ o5 J( m6 Z3 o+ i# ~; A1 U6 F581年二月,杨坚结束北周政权,建立隋朝。第二年,阿史那公主也走完了自己三十二个春秋。隋文帝杨坚诏命官府备下礼册,将她葬于孝陵,与宇文邕合墓。
9 J6 A: ]2 g M6 v2 M E& F阿史那公主来自草原部落,卒于隋朝开始。在中国历史上,她对自己丈夫的包容理解,让人敬重;在中华音乐史上,她对中原音乐的卓越贡献,众人皆知。 . T6 i& k+ x2 p1 b
可以说,阿史那公主是一位有思想有见识的伟大女性,是草原人民心底的骄傲。然而,又有谁懂得,在民族混战时期,藏在阿史那公主心底的那丝忧伤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