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Z! z/ ?/ T1 P5 T9 [! N
阅读文章前辛苦您点下“关注”,方便讨论和分享,为了回馈您的支持,我将每日更新优质内容。1 M/ |' P( r1 x" R Z0 U/ g4 E
9 s& P- s+ x2 O/ g# Y
; r7 x' H0 _$ X1 d4 I6 r# C x! U- e1 s. N5 z1 t% _3 g$ l
3 ~1 S2 {$ B9 f+ k9 B( E文 | 渣叔5 f! Z4 m3 ]6 v( p
编辑 | 渣叔% o6 {5 ^. J9 X5 o7 Q# W4 h: i
前言
) f8 X0 P) g9 j. D# I5 ?# Y4 @" @8 u0 n! z. E4 A
东北有三宝,人参、鹿茸、乌拉草,但是在近代,东北还有一个特产,即胡子。# ^3 F. h$ j, b$ f; A% x" m$ _
: H. Q* A% z: U; m! k/ k
$ B' X. F b7 t
胡子是东北民间对土匪的称呼,当时东北胡子活动十分猖獗,起绺子、拉杆子、占山头、报字号,“青山好”、“滚地雷”、“蝴蝶迷”、“三江好”、“草上飞”、“小白龙”,蜂拥而起,民不聊生。
6 ]6 t* n/ g, N4 g而胡子头目出场贼拉风,八大件傍身威风凛凛,今天我们就说说东北胡子头子身上的“八大件”都有什么?
. \* k: `1 k" m* k: ?* d2 d+ [8 C# b+ B
# k3 a# L* k% O3 l
第一件:毛瑟手枪
* b6 x4 ?# @ q/ y
, I/ J# q! Z: V/ b6 F毛瑟手枪其实就是我们熟知的驳壳枪,是由德国毛瑟兵工厂制造的一种手枪,世界上最早出现的自动手枪之一,也是那个时代中国最受欢迎的短枪武器。
# V0 d( P6 }& \' v7 z8 C2 O% u1 N* q" b0 x! t
5 Q6 p5 R R7 s& W4 W& M2 [9 `7 z/ S当年有不少中国枪手携带两把以上的驳壳枪,一只带木制枪套,另一只将准星磨平,插在腰带上,便于拔枪射击。0 t1 y: P U8 k/ p( [. [7 ?
# {+ T0 z' ~% ]9 v
$ y7 e; g, D$ O8 ? @- U8 w打响南昌起义第一枪的起义部队总指挥贺龙用的就是一支驳壳枪,而杨靖宇将军殉国时,身上同样携带了三把驳壳枪。 m5 n* k: o9 l5 \; A2 M$ S
9 x8 m, \: J( J* v' H1 A( n& s! M8 r. }
这把枪同样也是胡子头子的最爱,它不仅外观设计的十分帅气,并且特别实用,该手枪具有威力大、动作可靠、使用方便等优点,采用7.63x25毫米子弹,满夹时最多能发射20发子弹,射速每分钟900发,有效射程可达50~150米。9 O0 i# Z: c+ @7 P
$ l7 @# i& J4 D$ v! J
9 U2 R. w1 o- y- }0 o1 ~
除此之外,毛瑟手枪非常皮实特别耐用,而且枪的内部构架简单,只要稍加了解就能够自主拆卸并完成重装,也因此,只要手枪坏了,就可以自行拆解修理。 l$ }4 @, u" E J; }- R0 u
# ]& [0 D! T7 u
' x$ N s P) Q/ ?第二件:枪套/枪盒2 O7 U& ]7 ~% ^7 w
- ], j0 O% O6 m3 R专配了手枪,自然需要用来收纳它的工具,而在当时的驳壳枪主要有两种收纳工具,一种是硬壳式枪盒,另一种就是软枪套。
/ _1 U$ ]/ S: I- m) t, @+ L1 O9 h) c0 U- n" N" {* _1 @- I5 y1 @
, b9 C# p" [7 Q" @
其中,枪盒是由木头和少量的皮革制成,主体是木头,中间部分被牛皮包裹,一是为了防止枪盒磨损,二是能够起到防水加固的作用,并且牛皮上还有加装皮带,方便使用者携带。- Z- w' R" z. R9 \( Y
3 \$ ~: Z) P+ ~; N" z; G6 y1 j: g
2 A6 f3 q+ G1 x* r/ K. _
另外,明眼人可以发现,木制枪盒的尾端有一个能与驳壳枪结合用的卡榫,可与驳壳枪的握把处结合,进行抵肩射击,这个时候的驳壳枪便成为一支卡宾枪了,而枪盒也随之有了新的身份——枪托。' t1 d4 t$ U: j; Q7 A- D
- O% l4 C* I" ^: k$ S8 j) L! o+ Y0 h9 A# g4 ?1 F
而软枪套则是全由牛皮制成,相比枪盒更为轻便,同样也具备防水能力,并且皮枪套右侧还附有两个子弹包,可用来盛装备用弹药,使用起来也比木枪盒更简单一些,但不能像木枪盒那样充当枪托。3 h8 g1 Z# E7 x w8 G
4 {! F; o- U$ V" e
5 A) q- Z2 M. ~, o9 p9 d x- s
第三件:弹药盒1 Z+ n1 ^7 o7 Y n8 G7 W# \- Z
0 a+ ~; R# q7 }8 Z
虽然皮枪套可以装些子弹,但毕竟有限,自然得配一个专门的弹药盒,为了跟枪套搭配,同样用牛皮制成,也具备防水防潮的特点。
3 c" S+ a: j- d& D$ ^/ K0 b* E Q) J0 _4 ?
. _5 T6 @- l0 c( T' u. r
由于早期驳壳枪的弹仓是固定的,只能使用桥夹在枪的顶部装填,因此,弹药盒就是为了装桥夹的,一个桥夹一般有10发7.63×25毫米弹药。( T$ S+ }5 X( Y {$ k4 F
/ z- F" F" p1 U
3 I+ t( q$ x* ^
为了方便使用,这种弹药盒可以自由拆卸,相互组合,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串联的数量,那些将弹药盒整成腰带和背带那样就不足为奇了,这样可以保证了胡子们的弹药数量充足,同时也成为每位胡子头子傲然腰间的配饰。) @0 w. O W$ Z! r1 j& G
/ w% m1 F; D1 ?2 V- n( u1 v; m. L" L/ N! Y
后来,随着弹药盒组合数量增加,一个名叫“九龙带”的物件就出现了,这种九龙带有12-14个驳壳枪弹药包,每个都足以放下20发弹匣或者两个10发桥夹,大概算下来,一个驳壳枪手的带弹量,可以多达200发以上。) p% K# A4 N' l0 ~% C0 k
% b3 o0 G2 m/ D; @
7 a7 L* A" ]5 a( X& w" d第四件:大砍刀
: j; Q2 E) @. w$ o0 D5 z& k$ F* L5 ~
东北胡子大多数都是出自绿林,尤其是胡子头子,好多都是练家子,除了枪外,他们还装配一把大砍刀,一是因为出身绿林的他们,崇敬关公,他们便打造一把大刀,想像关公一样,忠义仁勇,身背大刀也能象征着自己的身份。) g/ O) Y& V: h9 t+ ?
* k& Y( v, Y! V% ]% W0 w* u
" f9 D- T7 s/ q9 f" ^- V) q
二是因为作为近战武器,大砍刀是一把十分趁手的武器,舞起来威风凛凛,特别适合胡子的气质,并且杀起敌人来,还能起到威慑能力,让敌人不敢轻易上前,在九一八事变后,一些胡子头子率部加入抗日义勇军,就曾拿着手中大刀立下赫赫战功。1 S/ ~+ P& a/ m% I
; ^/ J* n) @. |6 q% Q+ s# @3 ]; O
9 i3 m# A' I0 D% @; ^+ u4 b大砍刀生产工艺十分简单,只要是有点手艺的铁匠就能打造,这就导致了刀的质量参差不齐,不过,还都算够锋利,能够成为一把顺手的武器,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军队还专门组织了大刀队,杀得敌人人头滚滚,闻风丧胆。
- n' A/ W9 Y7 q1 u) t1 l* c" [
7 G: [9 B; n: Y+ ?. `: @+ `/ ^8 o [
! @8 K Q M5 M. d第五件:御寒大衣& l8 r6 Y) X4 L4 B! k, Q
# f, r& d+ G! d1 D- s到了冬天,东北地区算得上是最冷的地方,胡子们自然为了御寒,在装备上花足了心思,尤其那些拥有当家的、掌柜称号的胡子头目,他们每次出门都会穿着厚实的御寒大衣,将自己裹得密不透风。
8 q; j. r7 |5 H' V, _+ P5 T/ w/ ~4 N7 |$ @ y$ P4 g6 y
: _5 [! I- ^$ N3 F5 f而这些御寒大衣一般都是民间手工制成的,大衣用料十分丰富,不止用到棉花和羊毛,还有的使用貂皮、狼皮、狍子皮、鹿皮或者熊皮来制作大衣,甚至在御寒效果上,比国民党军队使用的军大衣还要好。
7 L g5 Y: M3 u( U( b( [
2 s7 c- ]4 [' O9 w
9 P# N5 P8 ]. j不过,也有其不足的地方,就是很厚、很沉、穿在身上会显得囊肿,容易影响行动,另外,御寒大衣也赋予了一个功能,那就是身份的象征,可以说光是从穿着上,就能看出对方是什么身份。2 u3 M! d" E$ F) O
! w! D5 o' @* ?0 W6 K5 X" |3 O; T
比如说,里面对襟黑棉袄,不系扣,外面罩一件大氅或者棉袍,那多半就是大当家的,要么也是个四大金刚,八大金刚一类的人物,因为一般的小土匪都穿小棉袄,外加毛皮坎肩。
$ X! f% _& M4 ~! e
, }8 T5 s( N/ B7 N/ Z# x7 j3 K% f2 l/ H0 \; ~
第六件:棉手套
) N3 E% G& n5 w8 r/ C! M, u N+ F f( |5 P. R3 A9 V
在寒冷的冬天,手部容易被冻伤,双手的防护同样十分重要,毕竟胡子们也是靠双手吃饭的,一旦手出问题了,不仅不能握枪,就连吃饭都成问题,因此,胡子头目出门时总会戴着一双棉手套,他们将这叫做“手闷子”或者“手捂子”。9 l$ Q& V, h$ {( m4 O! n
5 G9 J% ^0 _6 J/ i y- b: F- b! S7 p+ f4 T" E) m( \
棉手套一般是由羊毛制成,既保暖又舒服,并且为了使用方便并防止丢失,两个手套之间会用一条麻绳穿一起,不用时,还可以挂在脖子上。
, |" n" r K A$ {# s& [: g% ]* N& y9 m, Q3 [8 `+ R
, l3 A$ V& n3 |1 p
另外,他们的棉手套只有大拇指是独立的,其他四指在一个指仓里,这样保暖性比较好,但是缺点也很明显,戴着手套不太容易开枪。( Y5 E. @/ ]" U2 r( P! M9 O
6 s; p' q% m# V/ G8 j; O$ @( z2 B) N. [
第七件:狗皮帽子
& a) k/ d+ m5 B2 A6 m( d2 a' n+ e! [) d/ d
东北有句俗话叫作“皮袄皮帽皮乌拉,不怕数九严寒冬”,东北的胡子们除了御寒大衣外,头上还会顶着一顶狗皮帽子,帽子两侧有可以拴系的护耳,用途就是为了防止冻伤耳朵。
) `1 N" Z I3 y8 W2 Z8 x
# w+ G% p* {+ D: I8 R' ~! D& x5 N: r
狗皮帽子顾名思义,这种帽子是用狗皮做的,而且制作方法也是独一无二的,毛长、柔软、保暖,戴上也很美观,还能彰显出北方汉子的阳刚之气,因此,深受胡子头目的喜爱。
3 T. w" y( V4 m n% |/ h6 r9 b9 e/ a
# D" [2 {' o% b5 S& }8 S; I冬天的时候,胡子们常常骑马,便将帽子后边的毛整长一些,跟日军的“屁帘儿”有异曲同工之妙,就是挡风,防止寒风吹进衣服里,无法保持体温,另外,这样做还有另外一个作用,就是手枪可以藏在后脖颈附近,用帽子的毛边挡住后,不容易发现。7 ]5 [; u8 {5 F D ]2 |
4 x% P/ G3 r) ^$ c P% X9 L
0 H* A: \- E3 ]& g$ U
这是因为如果在马上掏枪,要是把驳壳枪别在腰上,卡得难受,往外拔的时候也费劲,并且枪还容易在颠簸过程中擦枪走火伤了自己个。9 |0 m- J0 n7 }) V6 \. w) b$ b
3 m- Q) s0 C5 i6 d) T) S
$ r6 M0 k0 i9 `# a/ U/ S4 \0 d第八件:靰鞡; d2 u; l; v6 x% l( E, ]! J
" X, S. ^# `7 v) B. E& c
在东北的冬天,脚也是需要着重防护的,尤其是经常骑马的胡子,并且在东北有一种极具特色的鞋子,叫“靰鞡”(wù la),是东北民间用牛皮做成的。
, D4 e, A2 i2 u/ D7 E. z( c" {' a# M* }- y3 {$ G
7 n$ z4 N. x$ C
而胡子们的靰鞡与普通老百姓的不一样,尤其是胡子头目特别讲究,使用的都是上等的牛皮,穿上之前,还要在脚上缠好靰鞡草,这比什么棉鞋都要保暖。
. G% I0 v& H; ^% Y1 N) X* Z1 L/ g, d0 u) Y
1 w+ d# v/ Y1 |2 ]
东北地区曾流传着这两个童谣:“靰鞡鞋,是个宝,踏冰踩雪坏不了。”——是说牛皮靰鞡鞋坚实,耐穿,“靰鞡草,是个宝,三九严寒不冻脚。”——是说靰鞡草实在暖和。
8 M: u/ I* E+ q( d9 e, _+ U) i$ F- O# R3 ?
2 a2 i9 w* W: Y
要是没有这么好的东西,冬天就得穿穿毡疙瘩,那是一种用羊毛压制的鞋,直到现在,某些东北乡村赶车老板还穿这个,挡风,保暖。6 K' M6 z N. G5 T+ H. Q1 P
- |$ q: U* w) m& e/ `; Y5 D4 d
. f! z8 L- z4 v! Y a) g. |% Y
: r- D/ W ]- a2 g9 J6 j% Q. o8 C4 G
在阅读此文后,烦请您关注+评论,方便后续事件有新的进展能够让您迅速关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