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Q0 [, P3 ]7 J9 s O R$ A
m0 b5 O9 `9 B+ R% \5 y9 ~" Y" l中国在清朝时期的北洋水师舰队曾是被誉为亚洲第一,世界第九的“海上强军”,然而这支海军却没能经起实战考验,在海战中被日本打败。9 N# U' \/ {5 z- f6 I
) @1 o8 X6 W1 {% e/ d0 @! U& |! z
2 M' W* F0 W" b4 c; Y, Y【中日甲午海战】
+ [6 f* V I) ~) e& u" |" i" ]& }6 e0 Z4 ~) Z1 H# J Z: Z+ M
北洋水师失败的客观原因有很多,但说到底,舰队的船只仅仅是洋务运动的产物,根本不是自己的东西。
; U @- J8 D2 y6 Z- m9 O' y+ d
, A3 Z( T/ z7 E! R事实上,在那个时候,中国已经拥有了建造属于自己战列舰的条件,各类装备战术均已拥有,为何我们还是没能造出战列舰?
- M9 e" p- K! e$ g1 ~6 g# y发展海军的优势! z( d* J' \1 s0 o( J" K+ ?9 f
1 @5 Z+ E \! c- ^% ?
所谓红衣大炮,指的其实就是红夷大炮,这款大炮最早在16世纪的欧洲被发明,在明朝后期传入到中国,并很快被中国的工匠仿制,国产版本被称为红夷大炮。( h/ X$ E* m! j. |0 O& k
6 h0 a9 T8 S" N! p% e9 U
% X$ B) ?' w: o q0 [; Z& A3 ^4 w1 `
_6 w! ~; M) y6 p4 M' I因为清朝忌讳“夷”字,所以用红衣大炮来替代。
4 z$ ^. K# V4 N, H0 j2 X c S" i2 N) M/ K8 Y: n
明朝的统治结束于1644年,也就是说中国发展红夷大炮的历史并不会比欧洲国家晚多少,并且中国的红夷大炮仿制得也很优秀。1 _( M2 ?* g! b0 a
; g. _! ]$ `1 t* @2 {# b
相比明朝时期自主设计的大炮,红夷大炮拥有精度高、口径大、火力强等特点。+ R- P V M/ Y& X3 A' K3 q+ p9 P
& O9 t5 D$ A7 U4 M& [4 s# D; }
! v1 l- y2 z& u! m
【明朝制作的红衣大炮】
" C4 h4 B3 r O& g+ s) B& G" p( |, c5 j, Z i4 f, H6 z! d9 O$ ?: h
在当中设有准星和照门,长度在3米左右,口径在110到130毫米之间,有现代化火炮的雏形。( a$ [) T* K3 D
3 m0 N1 h* t* ]4 V T, {
红夷大炮最大的优点就是射程,它的有效射程在500米以上,最大射程小于1.5公里,后来经过改进之后又达到了2.5公里。: T. g/ i7 v9 I- b2 X, S4 ~/ p, o
( O$ V( w {3 K+ s; ~: D) I% G
这对于当时的海战来说,完全就是一款“大杀器”。$ i) G( @. v8 z, q1 P q5 @
, W+ r) G7 s5 [: @. Y$ F4 s
$ X5 G3 e7 v! N* l/ `, X; W# E4 u7 z% n* u5 ^8 `0 N# i7 r
要知道,那时候的军舰为了能够更好地观察对手,一般情况下会铤而走险,和对方近距离接触。
/ C- J$ {7 L- \* G/ H! T5 b M+ n( t9 J7 `- c
以红夷大炮的精度和火力来说,几发炮弹下去,对方战列舰基本上就沉了。
# Y& y9 X; o6 i2 j2 y/ X$ F
5 o: \7 j) I, S7 l$ v在当时,中国也已经学会了像欧洲国家那样,将大炮放在战舰的侧舷进行齐射,以此来增加海上火力覆盖密度。
& [+ B9 k+ z3 k3 a1 `& d) t8 ^& i: G. x! u6 U( k$ ~5 P
/ n- L( A+ f3 s6 p" r; a
c5 J- _% z& d4 Q& S2 g9 T更为重要的是,中国有着冗长的海岸线,还有诸多天然的港口,是非常有利于打造海上军队的。
0 C: Z1 [' ?" r' s7 W9 O: b
/ Y! H; _5 a0 |1 |% m同时郑和下西洋事件也表明,中国在古代拥有一定的造船技术,如果以此为基础发展,再结合西方国家的造船技术,可以说清朝造出的战列舰并不会有多差。
% A3 P5 H$ [1 I9 m5 n
( Z9 z- ~. k q, P2 b! k' E9 W" D N清政府明明拿着一副“天胡手牌”,为何在他们手里打得稀烂呢?# x; K5 N% s( N2 K( x" V( S
老旧的观念影响
! c5 h( J8 ?/ y, v# O d2 G
. j+ G. m* E9 H4 }% e' I8 C首先,是历来的旧思想观念将清政府的决策者束缚了。- V$ i6 ^6 b# d% m9 x0 ?
5 n, A3 ~3 y$ \- {0 i因为中国历史以来的外在威胁来自北方的游牧民族,从秦朝到清朝,这种现象普遍存在。
9 t' R5 L( ?8 h" V
7 `1 P0 A) K+ P( G3 ^# w( [, W/ |2 m- N4 x8 u# n
4 C+ N L9 x+ o5 j2 N2 c7 |' _* E2 U
因此,中国需要修筑长城,来抵御北方民族的入侵,前前后后修了几千年的时间。 R: D& x' ?3 ] I% s9 a1 W
+ X& }& p4 O5 j& {清朝统治者自然也会认为,国家的重点防御应该在陆上,而并非海上。
, w* C9 V# j8 a' g2 B+ F/ d6 \ [6 x9 t3 o! x& z
甚至当时还有部分人认为,海上就是天然的防护屏障,敌人不可能从这里进攻。
! u( d) F/ X- o+ Q. H7 b. L1 B3 A. L1 M: C8 D# C
说到底,还是清政府实施闭关锁国策略,导致和世界脱钩,他们很难想象外界的发展速度究竟有多快。
) @: v1 g' o2 ~$ W9 s5 s3 }$ v v; J. Q: `. H6 M1 w+ g& x
当欧洲国家依靠海军获得殖民统治的时候,清政府还沉浸在自己天朝上国的美梦当中。
! h, X; x: a% k
$ c2 O: ?$ u% Y/ ~# e
! m) O/ p5 x6 t% S2 q0 y. P! r+ {) N: x3 K
鸦片战争时,英国用他们先进的军舰和火炮给了清政府沉重的一击,后来一部分开明人士逐渐看向西方世界,这才有了洋务运动。
+ U9 S6 K: z( {, O% |( }2 Z, N' Y; X% f9 N: W& E# T, n
但是当中国决定向西方国家看齐的时候,一切都晚了。
+ X& M) [! | Z. S
z0 P5 w, b7 L5 v. O$ Z一方面,各个列强国家频繁对中国发动战争,他们就像吸血鬼一样汲取中国的血液,阻碍了中国近现代化进程;
6 y J& ^- E- U: \& P* V a1 G2 V/ S. p. z/ P
3 t! H2 |. I5 C
' A8 L. o* x* e/ I1 ~3 O$ v0 L4 ^6 O
另一方面,清政府对西方列强一再退让,割地赔款已经成了当时的常态。+ q1 k( ]* }' I* R, e4 S0 g
0 l9 Q1 R1 L+ T8 c+ S) [
( d. J) l L# B! X; D
【讽刺清政府割地赔款的《时局图》】 * u" A7 Z/ Z" l
. `$ g2 f6 F# X* J
大量的债务压得全国人民都喘不过气来,哪里还有富足的财政去发展海军力量。
0 P( L6 |4 [: Z n1 I9 l( R( Y" f$ w6 t6 @4 F
清政府这边也是“摆烂”了,既然自己懒得去造,干脆就从英国等发达国家进口。
7 R2 b0 T8 R" y) L) M* w e/ B4 g' y: ]5 p. | a: p
不过,这终究是人家的东西,我们自己用起来不顺手不说,人家也不愿意卖给咱们先进的军舰。
8 ^$ U# ]% [; |! @4 I
& ~4 @) L8 c0 T H& Q+ r, _如果说当时的清政府足够硬气,要独立发展自己的军事力量,可能不至于落得如此狼狈的下场。, c2 m* k3 N9 Z, Q- p; i
4 ?' Q9 q; Z4 c0 U( z- \
不仅如此,天朝上国的观念,也让当时的民众认为,西方的东西就是不好的。! T& ^. |! D; @& C/ i# T
% [$ s7 M% L2 h) t
! M% w( H7 O4 i5 \& r: q
# z! ]9 p8 o! ]1 B* Q8 }: F所以,虽然红夷大炮在很早的时候就被引进,但是清政府真正想发展这款装备,是在北洋水师失利之后。/ b ]: {6 F: b" G K; s6 Y+ t* d
5 k- Z6 d2 t" d
此时列强国家经过了长达多年的沉积,双方的技术早已不是一个水平,所这才有了后来我们的大炮够不着人家的情况。
& t, P! T. H- n% p青年人被荼毒
. x4 h3 n+ Q0 n& T/ z# Q# K B5 e2 U* N4 N- i9 |$ ]
其次,一个国家的青少年是未来的脊梁,他们甚至可以决定未来国家的兴衰。
$ l2 K6 p$ S5 H( U9 J4 H
5 r! X8 m( ?) W* M可是那个时候的教育已经走向了畸形化,明清时期形成的八股文不知道荼毒了多少年轻人的思想。
* O0 M# W( i" k& `! j# a2 [* Y
G2 v6 H6 {* w! i1 X
* J8 V0 j0 F) `8 t7 A
7 G% K/ W Q" n$ ~不少年轻人“三观”剑走偏锋,思想被禁锢在了清政府打造的牢笼之中。" p1 a C1 I6 E- y z" Z
" w9 z9 e$ C0 U
大家都想着考功名,谁又真正能够想到要发展海上力量呢?; w7 m+ n3 {! B/ G7 j2 ^+ m
& l5 R5 i- P4 N/ u
而且发展海上力量是需要资金和人力的,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需要借助社会资本的力量,和商业领域挂钩。
6 j. s* J; g$ p5 O. h9 s' `% G% q! S+ m0 t% r8 m
在清朝时期仍旧实行重农抑商政策,对于当时的老百姓来说,守着自己的一亩三分地才是社会发展的主流意识形态。) }% z4 ~# A5 ?. s/ m ~! }, v
9 b" E6 w' p+ v1 ^# {/ `
! m# v4 Z: z2 k6 b4 n/ R: l【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才是主流】
. n8 I/ c8 R1 \ [+ n- u1 T* W, M) P# }; q
虽说清朝的商业相比前一朝代有了长足的发展,但是和西方的资本原始累积比起来,就有些小巫见大巫了。6 W* G$ i' j8 U
8 _: }% G1 W' V. S: A+ S& G+ _
这也意味着,一旦发展海上力量,清政府将持续性地提供财政帮扶。* _, ^/ u6 H3 b. C, z: F
, u1 W/ k3 p: s# a1 x, c, O' n这对于当时的清政府来说是莫大的负担,估计慈禧太后也不会轻易答应这种事情。; v! w h) N# N/ \5 |1 V3 W+ ^
6 D8 u$ P) H5 p5 ?4 K& n
在种种复杂的历史因素之下,中国错失了建造战列舰的机会。$ S& r/ l1 O8 u* |2 E
8 i5 Y! ], i A1 ~/ n) A g
参考资料:8 W6 g8 F+ F" U" e
5 f( c$ S* J+ M7 X0 \% O( _- f7 v9 ?
【1】宋琳.明清两朝红夷大炮的射程问题再析.历史档案[M],2007年,第4期9 s9 G# h2 X0 ~# o
1 e( ?! {) A) y1 l【2】人民网:《事物篇(1):被满人耽误了的红衣大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