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8年初,日军占据了山东济南,计划从津浦线沿着铁路夹击徐州,而离徐州60公里的一个屏障台儿庄就成为了当时双方争夺的焦点。) H. U) U( O, _0 V6 d8 P* A8 ]3 [" G
台儿庄是鲁南重镇,因为其独特的地理位置,所以也是兵家必争之地,在军事上,台儿庄是鲁南地区的门户,一旦台儿庄失守,那么鲁南必将不保。" B: ^% O0 I0 R! x( g7 |
然而,当时的台儿庄形势却是岌岌可危,当时进犯徐州的是日军两大甲级师团,一路是在华北以5万人击溃阎锡山30万大军的板垣师团,另一路是矶谷廉介的第10师团,他们都是日军的精锐师团,战斗力不俗。
3 U( z7 U1 {3 r) P4 `8 t7 A+ }
) ?1 P5 `% Z C+ {5 N& x
0 M: G+ k6 V- h' i4 Q6 u( ^' Z, X" r4 t+ \- F
而当时守卫徐州地区的是第五战区的李宗仁,可是此时的徐州是个什么情况呢?防区内因为韩复渠当初弃守济南、泰安等战略要地导致第5战区兵力严重不足,而更主要的是此时第5战区的部队都是以杂牌军为主,除了汤恩伯的第20兵团之外,剩下的西北军、东北军、滇军、川军以及桂军各个派系的都有,堪称“杂牌军的集中营”,而且由于中央军长期拖欠军饷,导致这些杂牌军的兵额实际上都不满编,训练和士气也非上乘,当年在上海70万精锐都挡不住日军20万人。
( @* g9 v" I, E4 p$ ^3 ^" k& q可是就是在台儿庄,李宗仁打出了中央军都没有打出的胜仗,这也是中国军队第一次在正面战场首次战胜敌人,也正是因为这场战役让老蒋有了“他行我也行”的想法,于是草草组织了一次兰封会战,最终却又是以惨败收场。 ?6 K$ {6 ] G1 h/ v% b, R: V( t
虽然从战略上来说,徐州会战输了,但是台儿庄战役确实赢了,并且日军虽然占领了徐州,可是他也并未达成他的战略目标,台儿庄战役之后,李宗仁再一次发挥他的指挥艺术,将徐州的几十万大军安然撤出,这才有了后来武汉会战的基础。# b9 {( M6 @# E D7 _& \! e5 J
那么李宗仁是怎么指挥的动几十万杂牌军打赢台儿庄的呢?
1 p; e5 y+ e f; @* I& d有个靠谱的说法是,台儿庄只有李宗仁能打赢,换了别的军阀都不行,而这确实是台儿庄胜利的一个重要因素之一。
: e: y& c1 b- B3 Y9 }. ~/ X! A2 M6 Z. ?9 s9 d, b
3 U- F$ Z: w4 p" j- f' V K: A; v# G! ~% E# {" x/ e; P c7 j
当时的国府虽然名义上是统一的,可是实际上却是军阀割据的状态,老蒋的中央军其实算得上是最大的军阀,下面是李宗仁、阎锡山、刘湘、龙云、马家军等各路军阀。8 O4 C4 m4 W, R
而老蒋一直想借机消灭各路军阀,所以台儿庄会战如果让中央系的人来指挥,那么就必定会借此机会让杂牌军和日军火拼,最终而攫取渔翁之利。
* O! X8 j- E$ k而剩下的各路军阀之中,能指挥的动这些杂牌军的人也并不多,阎锡山的为人和老蒋差不多,而且还非常抠门,川军替他卖命,他却连粮食武器弹药都不肯给,到最后山西都快沦陷了,还把人赶出了山西,外加上阎锡山自己也曾经留学日本,他的战术日本可太熟悉了。
& e w; q+ u) v1 V$ e; A
/ M7 u+ e, U. ]; F8 _% y8 {: R" `7 Y9 l8 v* i
# `& W2 }: z% L$ m+ k& P& ~
剩下的军阀之中,能镇得住这些杂牌军的人不多,川军刘湘自己都镇不住川军内部,滇军实力不够,西北军一盘散沙,所以当时老蒋只能用桂系的李宗仁来出任第五战区司令长官,同时也想分化桂系,因为当时的军阀之中,唯有桂系的李宗仁能够让老蒋一直头疼不已。
) t3 z4 w! `; i3 d而这一点就成为了台儿庄战役能够胜利至关重要的一点。- o( u9 Y, @+ w3 T9 P8 [* [$ D) W
当时国府内部因为派系之中一直是互相争权夺利,中央军看不起杂牌军,中央军内部土木系又和何应钦系势同水火。9 Z! q3 [$ d1 A' X, |% j, i
& i" C% j# m7 {* U, {
' J& B ?$ ?: \1 u) y
' i1 l! U k8 c. t7 y! l而李宗仁本身就出身杂牌军,所以对于杂牌军的处境他还是感同身受的,他当时认识到要打赢台儿庄,就只有首先消除各个军阀之间彼此的隔阂,上下一心最终才能打赢台儿庄战役。
% n0 y" |4 A) X- u首先他自降身段找到了庞炳勋,当时李宗仁的战略构想是以徐州为中心,将两路日军分别阻击在临沂和台儿庄,然后利用优势兵力先打其中一路。
- B4 R3 d+ {) [6 w# o, H因此他首先找到了西北军庞炳勋部,一开始的时候李宗仁并没有以长官的身份让庞炳勋一定要守住临沂,而是自降身份和庞炳勋推心置腹的交流,因为庞炳勋大他十几岁左右,所以李宗仁称呼庞炳勋为老哥,更是晓以大义让庞炳勋忘却上下级之分而是为了国家而战斗。! f; b0 I7 P! y7 n
* g' f0 h) ]! \/ r: B$ O7 @
8 b6 F8 t2 Y1 t4 I
& U9 j: E" i e) r" R而且李宗仁可不是像老蒋和阎老西那样抠抠搜搜只会画大饼,他可是实打实的,当得知庞炳勋部兵员不足,武器装备极差的时候,他先是在老蒋面前帮他扩编,之后更是主动提供了武器装备。
+ t4 X0 A$ I. P/ [8 K要知道,当时军阀手中的武器装备可都是“命根子”,别的军阀都恨不得其他派系快速消耗实力,而李宗仁自掏腰包的举动让庞炳勋感动不已,而老蒋得知李宗仁用庞炳勋的时候非常不放心,担任庞炳勋守不住,还是李宗仁顶住了老蒋的压力力排众议用庞炳勋为临沂的主将,这让庞炳勋非常感动,一下子激励了他的斗志。
: l j7 V3 `! @, u# `: e0 E/ j2 b2 [3 {( R3 O, L+ P$ s6 Q5 h3 L
- @; r9 c' }% F; K, s0 ]/ C* \, H0 L7 @* y, y
而就是这个杂牌军出身的庞炳勋最后居然硬生生拖住了板垣师团强有力的进攻。2 P/ ?- l3 J+ p1 G3 N
之后李宗仁又破格启用了当时被误解为叛徒的张自忠,并给予其重回部队的机会,在之后救援临沂的战斗之中,李宗仁担心庞炳勋和张自忠有仇会坐视庞炳勋灭亡。8 Y' S- m4 r0 i' O8 H
但是张自忠也感念李宗仁的帮助让他得以洗刷冤屈,外加上他也识大体,知道在国家民族存亡面前,个人之间的恩怨忽略不计。
. A0 V7 N8 [' F* p而临沂之战也成为了张自忠洗刷身上耻辱的关键一战,他率领59军24小时急行军180里火速驰援临沂,最终临沂之围被解,张自忠和庞炳勋也因为此战而一笑泯恩仇。" f a2 F3 X) Q( N
而死守滕县的川军也是如此,当时川军到第二战区帮助阎锡山守护山西,可是阎老西非常抠门,用人家超前不用人家朝后,川军不远千里出川抗战,阎老西一粒粮食都不给川军,反而让其自生自灭,逼不得已之下川军只好抢了阎锡山的弹药库,逼得阎锡山把川军赶出了山西。
1 q, [, w9 m W9 Y! C Z& x9 d$ a" Z) C# K" E
& {7 y% y8 I3 f: m& a8 [; w
9 K2 T$ r9 a: ^* R9 w) y' }. L: t0 E! E
而川军当时为了抗日无奈只有忍下这口气,因此想去第一战区,哪知道第一战区程潜也不想接受这些川军,老蒋更是有意让这些川军“回四川称王称霸”。
! J- u4 K" I7 c9 G7 x还是李宗仁解了围,当时李宗仁因为韩复渠的不战而逃导致手上兵力不足,川军的出现可谓是神兵天降,而且他知道了当时川军连续作战几个月之后没有补给,因此又优先给川军分发武器弹药。& K! h! p/ k6 Y1 v; J
而当一个人没有私心的时候确实很容易感染人,川军也因为李宗仁的这个举动感动不已,也这才有了之后川军死守滕县,给台儿庄会战的部署争取了时间。
' b9 p U8 K+ ^6 W所以台儿庄之战李宗仁的存在是非常关键的,他摈弃了军阀之间的隔阂将各个派系的杂牌军牢牢的围绕在了一起,同时又积极联络新四军八路军发动游击战打乱鬼子的运输线,调动了所有人的积极性。
; x4 }% `/ j: d5 K5 x2 r# |$ e9 T L4 [9 H0 O8 b2 @ w! B
# w% h! s$ o7 J! _% L6 h" i7 c/ H+ r7 A; k d# c) s& q
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台儿庄战役才是所有军阀摈弃门户之间共同抗击侵略者的一次伟大胜利,而各部之间的密切配合很难让人看出彼此之间还存在着巨大隔阂,每一路都打的非常顽强,基本上达成了作战目的,而一向善战的日寇在这一战之中为了争功而没有配合好,这才让我中国军队有机可乘。- S: L+ H3 [7 M c
当然了,此战中汤恩伯部队的所作所为确实是有些争议,本来台儿庄战役之中以汤部20兵团实力最强,可是他为了保存实力一直在外围小打小闹,使围歼日军的计划泡汤,最后要不是老蒋施加压力,汤恩伯确实还要兜圈子,虽然他最后确实做到了出奇制胜的效果,可是相比起其他杂牌军而已,汤恩伯所部的表现确实最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