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7月24日教育部将“双减”列为2021年的“一号工程”,这是“双减”第一次被上升到了国家层面。“双减”政策的实施将考验着每一个教育者的初心与使命,“双减”之后如何更好的回归教育性教学呢?' o' |8 d7 o; `! p7 x. ~( W: Z
一、聚焦教学,让能力在课堂中有效提升
r4 g1 o( [% |& l( T课堂作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主阵地,学校要切实发挥这一关键阵地的作用。为引导教师有效地聚焦课堂,学校要通过“学、研、思、行”多种途径引领教师转变教育教学观念,激活智慧,锻造理性,提升教师专业发展水平,并加强对教师教育教学行为的指导和监督。与此同时要强化学科组、教研组、年级组的集体学习和研究功能,充分发挥教研组长的引领作用,通过名师引领课、骨干教师观摩课、青年教师展示课、同课异构等多种授课形式,开展课堂诊断、问题研究等活动,更新教育观念,改变固有的教学模式,紧跟“双减”政策,齐抓共管,探索“双减”背景下课堂教学新模式,切实提高课堂教学实效。
8 X; G" ?1 k, u二、优化作业,让学生在练习中有效巩固$ F |: C1 r: W% C* X8 Q& P
在“减负提质”的基础上,我校秉承“基础+特色”的作业管理理念,对作业管理进行了重新定位,积极探索多元作业任务,打开新型作业形式。
; B4 H- a" d) `% P(1)优化作业提质量,创新设计促发展
. z1 |! e0 e+ ]5 m# ~- p# c作业是落实“双减”的重要环节。我校成立了学校、教导处、教研组三级作业管理体制,三方协力作业管理。各教研组长组织本学科教师进行作业设计研讨及作业计划,合理调控作业内容和总量。根据学生的不同情況设计分层次作业,提倡实施分层动化管理,引导学生完成必要的书面作业后从事力所能及的家务劳动,开展适当的体育锻炼,开展阅读和文艺活动。
! G3 c# e& `% A# [0 I(2)改变作业评价,回归作业本位/ i- H- W- @9 U0 D( q. o
作业批改评价方式从单一评价转向多元评价、从对错评价转向有温度的评价。作业要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提出不同的要求,评价不应只关注对错,更要关注学生作业中的闪光点,利用评价的力量开展作业展示,探索作业讲评模式,切实提升学生对作业的自信心,让学生真真切切感受到教师对自己的关注和爱护,并且转化为继续努力的动力,以求实现教学质量的整体提升。! X1 M* T7 H2 F$ F7 W9 D
三、坚持“五育并举”,提高课后服务水平
6 `4 k, s2 {3 `$ r我校积极践行“德智体美劳”五育并举的育人理念,创新课后服务载体,科学设计课后服务内容,实现校园各类资源的深度融合。在保障学生完成作业的同时,充分挖掘各种校内、外课程资源,形成多样的社团活动,通过开展丰富多彩的科普、文体、艺术、劳动、阅读、兴趣小组及社团活动,最大限度的满足学生个性化、多样化的需求,丰富学生的学习生活,让学生在校园里幸福成长。4 p1 ^# V( _, ]* K& ~
结合我校实际情况,我校还构建出了“一聚焦、双指导、两规范”育人模式:
+ a9 \# `3 j% H3 P" C: I一聚焦:聚焦课堂教学。双减背景下实现减负增效,着力构建科学高效的课堂,组织教师开展集体备课和主题校本教研,引导教师研读课程标准、学习先进的教育理论,经常举行教学观课议课研讨活动,及时关注课堂教学动态,解决课堂教学实践中的问题。: s- M" g. Y5 }* W
双指导:一是指导学生活动。在“双减”课后延时服务中,指导学生根据自己的个性特长和兴趣爱好开展丰富多彩的社团活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二是指导家庭教育。教师重视指导家长开展科学、实用、可行的家庭教育,使家长形成正确的教育理念,共同促进孩子的健康成长。- w4 m: Q# m- f& ?; ^/ m, {+ @* Q
两规范:一是规范作业布置。依据作业管理文件精神,规范学科作业布置,严控书面作业总量和作业完成时长,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实行分层布置作业,丰富作业形式,满足不同年龄段学生的作业需要。二是规范教师教学行为。为切实提高课堂教学质量,组织教师认真学习、落实学科课堂教学基本要求,引导规范教师课堂教学行为,加强课堂教学常规巡查力度,考核结果计入教师业务档案。4 T6 i$ `, N' m; s6 [# I
坚守教育初心路,召唤育人新使命,在新的教育路上,我们会团结一心、开拓进取、砥砺前行,为学校教育事业不懈奋斗!
8 N3 Z/ ?- |0 b7 T/ N
1 x1 c) @, j3 Z4 v9 H/ C! u u m2 B
. w$ d; B* x! ?3 ^7 X+ L9 j) G$ S( z& J
2 d# u4 }5 o- P, D8 X) n
/ G: y9 z: V+ @6 Q# M0 j& N- J7 a9 P7 z
: `5 T- v5 V/ o' g6 V1 t作者:河南省“万名中小学校长培训计划”第三期301班(平顶山市新华区香山街小学)王文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