真实的清朝是什么样子的?或许这20张照片可以带给你一部分答案......
4 i' I) s# b5 B(注:以下所展示的照片,均经过了AI的后期修复及上色。). f) A, u4 a m4 j- M
第一张:田间的母女- l! I" y$ ~/ `& R7 l# r2 H
- @" x- l' ?( p+ Z( X9 a5 q! ]4 Y7 R; e% W G4 U; E
在某个村庄的一处水田旁边,一对母女刚刚从水田中走出来,在她们的腿上和手上还沾着水田里的泥水。可以看到母女二人都没有缠足,这在清朝的时候是不常见的,一般只有在特别贫苦的人家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因为缠足后的女子是不能下田劳作,也不能走远路的。" ~8 E" l6 j9 F) g' Q. ~
第二张:清朝末期的采石厂
q7 Z9 @( ]- r7 @. z
" J( g# w& ]3 z, P3 e! [; G* B+ T6 N( C
在一处山中的采石厂内,工人们正在这里采着石料,今天采石厂的老板来到这里察看采石的质量和进度,在采石厂老板的身边站着一些工地上的管事和随从,而在他们的身后是一名正在搬动石料的工人。
% e% h; F" P1 d0 A" L- L2 ^第三张:野外郊游的人们0 q( A0 O, a+ r" E
$ G D4 o# _( @$ M
. k" r5 x/ v& \+ a; Y在一个梨花盛开的春日里,几名年轻的男子来到野外郊游,此时,他们正坐在开满梨花的树下吃着带过来的菜肴,喝着酒水,其中一名光着膀子的男子正在高谈阔论,其他几人在认真的听他说话。& r" O) c7 g. ^* U/ l% {
第四张:科举考试时的贡院门口
" O" P* G0 |2 h# A6 G5 o* ~
3 _3 Z7 o! J9 B# S$ P
8 I' C. ^3 q: r- c2 |. j* }, ]在科举开考前,贡院的门口聚集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考生,此时,很多的人正在排队等待入场,并且他们每个人都带着行李和吃食,因为完成整个科举考试需要好几天的时间,而一旦考试开始,就不允许任何人员进出贡院,所有的人吃喝拉撒睡都要在里面解决。之所以会这样做,主要是害怕考试题目泄露而影响公平。
3 e! m9 a0 C3 L% c3 k% k3 c7 l5 M4 {第五张:缓解疼痛的男子' D* @$ L, W" k' g$ W5 g/ n% F
9 t' i' i. l" R' x4 v* m& U8 K( y9 `& n4 i. n+ Y$ p9 k
在一个木材加工坊内,一名工人正在帮助工友用土办法缓解着胸口的疼痛,当时的普通百姓如果有了一些头疼脑热的时候,一般都会用偏方或是土法来进行解决,毕竟去医馆看病是要花钱的。
8 z6 c- w' S" ?: h5 \& W" X: ?第六张:集市上的老妇人; D( ?: {; s6 b, X( m
1 Y p+ _" i! M5 J0 y. g# }1 m
7 a9 L9 G- x, _: }5 [, Z
在街边的一处摊位前,一名穿着满族传统服饰的老妇人正在挑选着商品,在她的脚上穿着的就是花盆底鞋,而在头上戴着的头饰就是满族特有的大拉翅。- q: w2 L' Y8 u, _# O8 T9 `
第七张:三名贵妇的合照
( L; }. C# u, r! V% J% {& p Y U2 @. V" L" ~
1 C9 O; R' I( i7 s4 x这是一张三名贵族女子的合照,照片左边的女子是一名满族的贵妇,而站在她旁边的两名女子则是蒙古族的贵妇,或许是因为久居高位的缘故,她们每个人的表情都非常的严肃,显得十分的威严。
8 A% m' ]' D- X8 b% Z第八张:去附近村子里进菜的商贩$ q) \8 O7 h4 c6 J# U" W
" ]8 G; v3 @$ I+ V$ a, L
/ |- U* E8 ?; c一名京城里卖菜的商贩,正骑着一头毛驴向城外走去,在毛驴的背上放着两只竹筐,这两只竹筐是用来装菜用的,每天他都要从城里出发去附近的村子收购蔬菜,然后拉回城里贩卖。
" t& Y" p+ n' O' N6 }( ^; A$ {6 u第九张:代写书信的摊位
- @4 T. z8 Z4 a/ M4 i) }
\0 i+ N0 y5 {" A( m) @9 j W' A9 n7 {# [* r2 A! D
在清朝的时候,很多的普通百姓是不识字的,在需要写信的时候,就要找会写字的人帮忙,于是就有了这种专门代写书信的摊位,虽然每次的收费并不多,但也足够养家糊口了。
3 l. I- B* X, m: r第十张:遛鸟的八旗子弟
! @2 \7 z! k. h$ _; l6 a; |3 N9 |1 D8 ^8 T0 @
( _' y" A2 V# a7 J5 P- h. ~6 `5 @5 {$ h! u9 l在京城的一条大街上,两名八旗子弟正架着鸟笼子在逗弄着里面的鸟,晚清时期的八旗子弟每日游手好闲,无所事事,除了吃喝玩乐,基本上没有别的事情可做。 V$ H+ E5 Q6 Y& g- c7 A0 R2 n
第十一张:野外的灾民' {$ x( W. Z) r2 }+ G. l, n
) ]% v6 ^# L4 {! H
8 r" e- M0 S0 w8 t |) o$ E
在野外的一个山洞中住着一名男子,他是由于山下发洪水导致房屋被冲毁,被逼无奈只能暂时搬到这里来住,在山洞的门口还摆放着他为数不多的家当。
2 ?& e; a% s X! ?; k, G第十二张:年轻的政府官员7 O* U5 b; _. S: J
$ x; r& `* b/ @0 d8 H
0 Y, d: \' m I. L' Z' X7 k
照片中是两名年轻的政府官员,两个穿着整齐的官服,戴着官帽和朝珠,或许是因为自恃身份的原因,两个人的表情都非常的严肃。4 M7 }. S' L. w- v
第十三张:等活的背夫
/ X2 r2 H; \6 _7 x! I- m
; R+ h4 I d& u* h }/ D/ s/ W- @4 s
两名赤裸着上半身的男子正站在码头边的一处栏杆旁边,他们是在这个码头上干活的背夫,此时并没有需要卸货的船只靠岸,所以他们只能站在岸边等待着。
- y: f6 r/ C+ t第十四张:路旁卖菜的村民( z; e' k: \" T. L4 {
; |: _( Q9 h, W; r: n5 u
* I! T+ s/ m3 X6 ~ ~在一个村镇口的土路两边,摆着一些卖菜的摊位,卖菜的人都是村镇里的住户,因为他们的田地就在村子的附近,所以直接把采摘下来的菜摆在了田地边。或许是因为此时天色还早,所有并没有多少人来买菜。
/ {) s8 e! m' }. N4 L& N7 Q第十五张:合照的青楼女子
* Z7 Q! g6 W" ]. B* H1 m: T
4 v& e- g7 V8 ] r6 N, a% ]0 e* u1 ?# }
四名在青楼里共事的“女同事”相约一起拍摄了这样的一张合照,或许是因为长时间在青楼里工作,在她们的脸上充满了风尘气,并且坐姿也非常的放松随意。; A& M# i# l7 c! p, o9 {
第十六张:轿子中的外国女子% F3 L+ A3 `7 c2 g
2 i% T. _* r6 _" U d
% X" b* \1 n' A2 \在一顶小轿中坐着一名外国女子,她是一名来自于美国的传教士,来到清朝多年的她已经适应了这里的生活。此时,她正走在出行的路上,而站在轿子四周的人们,都是她所带的随从。/ @# e0 {( A# m0 s! Q5 d, B
第十七张:父子进士牌坊
$ q# L% T9 l# R1 f* z4 v1 M& m1 h# E( k
2 q( B" U1 R- H4 W( {" j' C- i" t% A在某地,有一对父子在同一年参加了科举考试,并且都被钦点成为了进士,这在科举考试中是一种非常难得的事情,很快就被人们传佳话。当时的皇上知道以后也非常的高兴,于是专门下旨为这对父子建造了一座牌坊。, A8 l6 }* u, ]" O
第十八张:出行的地主婆! ^9 W2 X( [. A
! t8 f/ u: Y2 y- A9 i3 X3 |* q0 T0 g; y- D1 d* i4 M
一名山西的地主婆正坐在一匹马上,而家中的长工正站在马头前牵着马的缰绳。由于地主婆裹着小脚,走不了远路,于是在有事要去稍远一些地方的时候,就会选择骑着马去。
. Z+ ?1 y( R3 T' S# }/ g第十九张:热闹的集市5 S7 E# j) Q; ~! M6 q8 T
+ K {6 C v) j, d" G
2 h# X8 N. Z: G6 l1 J+ z* m$ F在北京城内一个民众自发形成的集市上,有着很多来来往往的行人们,在路的两边摆着出售各种商品的摊位,其中还有一个卖小吃的摊位,此时摊主正扶着面案站在那里等待顾客的到来。! l: i9 S1 h L3 h0 ^% R
第二十张:玩牌的妃子们
2 _! m! ^: g: r! _- g/ e1 o
. Z1 Y* N" H/ G& {+ ?
/ P- |& ?( i6 S在紫禁城的后宫一个房间内,几名妃子正在用打牌的方式在消磨时间,虽然是在玩牌,但她们每个人的穿戴都非常的整齐讲究,而站在她们身边的,则是一名拿着茶壶的嬷嬷。此时,牌局应该是到了关键的时刻,所以四个人的表情都有一些严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