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作者: 萝严肃
, N6 G" u; d+ H原出处:微信公众号
# O* O8 Q! i5 e$ `. j原文链接:“平民剧”已经消亡了吗? / Y5 S8 W1 q& {/ v& H6 J- y0 w
$ e; t3 W) f- G
国产影视“虚假”“悬浮”的毛病已经被说了好多年,但我还是一打开新片就难受,看来看去都很难代入。
) t, T6 r3 e# K) O" t
! X8 D% v6 @: z% `* U+ R
* d% ]% b+ P. L* J) ]
# M* a& g8 y7 v+ K% ?; c(△2023上半年的国产剧笑话,“一家人挤在四合院渴望新生活”,他们“挤”的房子这样。)
/ Y/ d% ?6 R" i( M" M* m
- p9 _$ d; K8 u% K3 w7 [; N# q+ J8 o% O/ z
小时候看的国产影视,当然有没见过的大都市繁华,但也经常觉得电视里的人跟我们家差不多。“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曾是每天早上都在电视里响起的一句口号,而这种感觉在当下却始终难寻?2 o& O u- ^) [. {7 E& ?
我仔细想了想,为什么我总是对新片挑三拣四,觉得“不够平民”,大概有这几个原因。5 ^3 }1 C8 ?$ |/ z) Q/ [
$ G5 W# n$ U" l' g* k6 L' P首先是画面就让我觉得怎么看怎么假。
2 V# z0 B; x% q. v, r+ s而“画面质感”又是由打光、布景构成的。# G: S$ k* o& L( {! K
国产剧打光十级滤镜已经是个老问题了,我现在很疑惑的是,为什么那种,完全如同生活本身一样的色调消失了。
5 |6 y7 a8 O* y! O7 K" C! @过去很多电视剧,看似质朴,有生活的粗粝,其实打光是很讲究的。比如两个人在房子里,光源也就跟逼仄的老房子一扇小窗户透进来的一样,看到这种画面,观众不觉得是一场戏,感觉自己就在屋里看家常琐事。
0 W) ?( K# j) Z/ ]' O4 O
9 ~$ K0 z8 s6 `
' I: U, B+ L3 |
2 O( i0 c. B, [+ k. y(△《空镜子》)1 e$ E5 I h. i/ L% n
7 L8 f/ _7 l6 i# N/ B: s: ` }% T
1 X( U- U/ {1 A. R: W1 t
这些年的很多影视剧,一开始往死里调白,人均冷白皮看不清,俗称“澡堂子滤镜”。
1 G- B6 H/ B- l7 Q2 W, X
+ Q- q' i2 n) H4 g/ ~
9 H. w' k; P$ {) e4 d# S* [0 a0 I& Y, o
# y8 |/ V6 `( g2 `
后来又变成,悬疑一键灰冷调,怀旧温馨一键黄调,但就是不自然啊!
4 V. c5 r Z/ t1 G ]4 ?' E! D
u, z/ j) `4 R: E- m: M. t" D
3 H1 _& A; T8 l% E( ^$ K) `$ _: \
5 X* i, f Q+ `
$ i) T" N4 K, Q1 @# r. F5 o4 z$ d" I
娄烨对《风中有朵雨做的云》打光的要求是,打了要跟没打一样,要跟生活本身一样。无独有偶,“平民剧导演”杨亚洲也说过,要贴近生活,多用自然光。——但唯有精心设计才能有样的“生活质感”。3 N8 f1 i# n! J. ]+ \6 e0 ~2 I
道具、布景更是如此。让我们亲切的影视画面,生活背景里总是带着凌乱和使用过的陈旧。但又不是纯粹的堆砌,而是一种活人在其中生活,每天用每天收拾的感觉。这当然需要准确的设计和重现。而细致真实的布景还原出来确实是最费工夫的了。
" V$ e; X; b( {( w! f3 e0 L现在打开电视,总是觉得里面的人,过日子太整洁了,所以像在一个一个模型里做戏。) C! C9 Q& `7 t! V6 x" \
, g5 P' \, u: y2 h
) |& S& E( `- h, c, l. l! w/ X1 p1 [8 b
(△如此光洁的灶台瓷砖)7 e1 Q0 i" ]9 a! R4 W+ l
& Y( g V5 N7 K6 X6 J- ~( E' A
. l( J. z' W% h6 x$ q$ [
1 }' p) r0 Z3 `; `& }. K8 H而打开小时候看的电视剧,就觉得画面里真是锅碗瓢盆都在用。
8 r# A$ K5 ^8 Z/ P' i0 e- o' M8 m
" {/ e2 F/ H7 a9 e) k6 I3 g7 M! I- z( R) _% G, U' x$ R4 Y
不是说时代发展了经济变好,就不需要追求烟火气了。大陆观众也会对《有生之年》那间紧凑的老屋感到亲切,哪怕屋里一个人也没有,都知道这家有一大家子人在住。
- z V( K# s/ g% `$ P
) n7 q% P7 J2 K. B, G% e7 T; G
8 b7 e x! N. B7 P" Z ~- \ X$ _ e. |% G. n
* {" t! R, T" L7 y: T昨天李雪琴在快手上发了自己的家乡铁岭,反而会觉得那样的视角很有意思。其实这个年代,也许大家的手机里更能捕捉到“现实”的味道,当然不那么精美,但真实得如同我们每个人的眼睛看到的一样。) Y: W0 K& E( d% g
7 L, B# q, E% e) k( }
6 k1 E5 z: B4 N: n; B- `
9 a6 I5 D2 i1 {- [) U' l+ X1 m. w/ ~ M
7 P- v# V5 A% I' w9 ?; ]8 V而很多现在的创作中,那种“平民感的缺失”甚至是直接体现在角色面相上的。
0 j4 {3 c9 ?- Q/ A+ F为何打开电视总是有那么那么多光鲜亮丽毫无瑕疵的人?
4 {7 S2 V6 k. c: p% y' f9 a见过一部剧想跟随网络热点讲一讲“给女性灌输容貌焦虑”梗,结果对着超白滤镜下脸上没有一丝皱纹的女明星讲出这些台词,就……有点荒谬。" ^" D' j& ~! c j# A- z/ N6 u
p. G+ m0 P; j) w7 q% ~4 _2 z4 Y
4 b+ b& G2 [) A! I% ?: w* h" m
4 _) C3 ?# i9 w/ K
5 j* W7 b4 C/ f7 i+ K从前我们总是能在电视剧里看到父亲母亲身边叔叔阿姨一样的人,漂亮或者不漂亮,反正看着就是得上班下班买菜做饭的人。1 E+ t. f8 e/ H0 ]1 x: ]' y- Q T
: f+ ?( f3 Y$ B3 V o/ k8 T9 n
. l; ?7 y- T; U E# ~
. Q+ D) ~ v1 V* E% R
+ b3 c/ g9 d' i; ?
(△《浪漫的事》)9 N: m* _" D1 ^! Y3 ~; u
0 h* g6 X) ~1 O/ {) p! N4 M2 ]& a7 t+ s% o
/ J: K/ c7 I$ I( X6 t和外表上的“好不普通”一致的是,现在的主角们总是能名利双收。
1 | d4 x' M% f* ]哪怕开头不能获得世俗意义上的成功,后面随着剧情发展也得赚钱,好像除了“发达”之外就不能表达什么戏剧性了。
: e2 Z/ N7 \& i7 d而那些过日子省钱、常常碰壁的“普通人”,又仅仅被放在配角身上,集中成一个负责笑点的功能性人物。比如:男主女主都是事业不停开挂、体面如同广告一样的成功人士,男主爸妈女主爸妈则负责嘻嘻哈哈搞笑。3 g8 s# [! `5 o4 ]) h! Y( t
这种配置在国产剧里我们习以为常——但,难道人类是分成两种NPC吗,一种负责成功,另一种负责普通?
3 B3 T& R: G# x1 _总是怀念小时候看电视的感觉,张大民就着树建一间小屋,没有多少钱,也要把自己的日子过下去。就像看到了我的父母邻居们。过日子嘛,哪有顺利的,但也就这么过了,有时候还过出了点意思。
X0 m$ {: _* ?1 c% G! f, R% H k2 T( g \) l5 o$ |
4 ~% \$ l$ ]! [$ g7 x% u3 w! U& o- L" |
+ U6 M0 y7 W) X* Y$ l, B) P; Q
% c% C, _ }" P8 R9 Z. U, u! k8 x+ ?. @6 t0 W1 C
尤其是在“女性角色”上,那种作为“普通人”的“人性”反而更难出现。
6 n% o i& H1 M男主角们还有“浑身毛病一事无成只要有一点坚持一点伤痛就引发共鸣”的余地。女主角们则还是在各种符号里打转。
2 a2 y. h: f6 M! Q$ n一旦提出“女性要有血有肉要自强”,就会被误会成“女性很强”,“很强”又被立马替换成“名利上的成功”及“很多人很多人爱她”。“大女主”三个字被嚼了又嚼现在只剩错位和乏力,已经让我们应激到:“什么?大女主了?要搞玛丽苏了?”
+ {3 {9 T6 M! z2 G+ m) ?) N
" ~% e8 ?: T$ I+ g: }. g9 K3 |而如果创作者们非常卖力地说“普通人”“普通女人”,则又常常依赖网络段子式的“接地气”来塑造,其实不过是跟最网络吐槽和网络集体创作的后面拾人牙慧。/ c5 z2 L, H- T3 o( j' V
该怎么形容这种差异呢,说一个我这几年喜欢的“女性平民塑造吧”。
9 t' c- L) g% P7 i- |! M2 n《俗女养成记2》里有一个钟欣凌客串的身材胖胖的女警察,一开始以为只是来搞笑的打酱油角色。
% u7 Y& }: R- b) H% m/ e* C5 n4 C
- ?7 u3 P+ {% I# N" I; c7 f* n: ~
但是连这个客串的搞笑思路其实也是在打破刻板印象的:女性可以当警察、女警不等于警花、女性当警察跟男人当警察一样,看到超速的就要罚款,休息的时候吃汉堡超开心。——没有对女性做出“要瘦要美”的这种刻画,因为生活里很多女性就是可以这样爱吃但敬业。
+ N6 C+ k6 j4 `% T, d- j8 e就在我为“胖胖的女警察”这种形象也感到舒展之后,剧情还藏着一个彩蛋,原来前面看似无厘头的剧情里,真正发生的是,被家暴过的女性露出了淤青说自己正在出走的路上,女警察就会立刻拥抱她,然后把驾照还给她不再计较超速问题,用力地挥手:“走!走!”
( u+ i) T% ^- [) n
! k: f# K/ ^4 ~; U
. h* _, `: B4 [/ P1 R5 u
2 D0 L7 n; T1 ^" P; `% `
/ \, ^5 ~3 T. I3 ^' G2 H
9 V8 h* h( i/ \8 G3 e0 k7 I$ Y% I* x/ F7 ?
这种刻画并不需要多少网络金句,也不要多么感人肺腑由角色说出口的中心思想,甚至也不需要多跌宕起伏的剧情。甚至连这个角色都没名字,但她是一个活生生的人,是一定存在的,是让我们感受到普通人的人性光芒。普通,生动,不开挂,又在某个时刻光芒万丈。而其背后的创作思路,包含着时代思潮的演进:倡导女性进入更多行业、摒弃“白瘦幼”审美、女性互助与反家暴。
* e1 e, s9 c4 D5 N, T. q* V5 M“平民故事”越来越稀缺的当下,“讲述老百姓自己的故事”这样一句尘封在记忆里的口号成为我们共同的需要。4 p: Y( M- v; Q
有时也会被质疑:是不是你们只想看过去的故事,是不是只想看丧的东西,说白了就是过去的都比现在好罢了。
$ A, q1 M" g0 t5 ~5 }1 p, |其实完全不是这样。丧也可以,励志也可以,生活没有容易的事,我们只是想看到平民的喜怒哀乐。平民可以受挫,但不能挫败于创作者的嫌贫爱富,把优秀的品质都给有钱人。平民可以成功,但不能成功于脱离生活经验的异想天开,那更是一种对于普通人的敷衍和糊弄。过去的作品总是亲切,并不因为怀旧滤镜,因为和生活对上了。现在大家生活水平好些了,但生活里也都是普通人,“平民故事”不应当消亡。9 V) T0 X% o5 k8 a( t, e8 H- a: w0 p, @
何不把目光投向现实生活中真正的平民?
B2 N5 T) @1 \8 K$ t2 O' L( u! ~8 c( M& Y W' U$ A
在当下的创作中找回“平民故事”“平民精神”,最好的方式,就是看到真实本身。( e6 a' n6 ~3 p) |( l' m
在社交网络上经常能看到真正的平民英雄在闪着光,有时在快手上做“赛博田野调查”,都会感叹,这么多生动活泼的人,都是创作素材,怎么还没有人发现?如果电影电视拍得不好,我不如看普通人自己拍的片段算了。镜头毫无章法和训练,那但恰恰保证了捕捉的每一帧都是没有掩饰的现实,那生活里凌乱又时刻更新的一切。8 E8 T6 Z9 Z/ v P0 a7 I
p6 ?6 d) K: T0 g P. t
& O6 O9 U* L9 Z A7 J5 H! M0 H1 ^
; K. r6 W6 _$ w: J' g- u7 `; h2 @* k8 a
我最近印象尤其深的是,怎么还没有人发现,从盲人按摩师变成播音员的董丽娜,值得拍个人物传记片呀?
4 F% M; Z q# v最早是看到家里亲戚很爱发董丽娜的快手作品,她作为视障女性,坚持在快手上发自己的朗读作品,跟大家想象中的“短视频都肤浅”的调性完全不一样。她的声音很好听很坚韧,朗读的内容也是帮很多基层受众拓宽了一些认知,激发了大家对诗歌美文的向往。8 O- F8 D ~( O3 N
9 H) h6 A7 @# e/ s
, T& n2 I! e0 T) i# [1 n) }# u# c$ c$ k& [3 B4 J/ t
( }' {; G. @$ O, r# t1 r
因为很佩服董丽娜,我后来搜索了一下才了解到她的故事多么有突破性。
7 J5 f* H q+ [* I# {; h: F+ g0 f: {董丽娜有先天视力障碍,出生后就有弱视。8岁时她进了大连盲校学习,开始学习盲文,能够学习就让她快乐,但那时所有人都在告诉视障学生们:一定要好好学推拿,这是你们将来唯一的出路。
& F9 m: y1 P' ~/ O% s4 _. J. @4 J5 B- s' L" Y$ F7 ]7 X+ d9 a
, D' K2 C5 A; d. \. N+ G& s% D* G
a5 c) u9 R1 w# [) K: t4 {3 E! C3 X8 a6 d0 a* t# M/ ~; X
" _2 S2 h# K3 X( m
然而董丽娜的疑问是:“如果有人告诉你,你们所有人只能做同一件事情,过同样一种人生,你会有什么样的感受?人生怎么能够刚刚开始就要看到结局?”这是真正遇到困境却热爱生命的人发自内心的疑问,是很多作品挖空心思也写不出的对白。1 x8 p' X1 E! v, [
中专毕业后,董丽娜成为按摩师。工作辛苦,但她最受不了的是每天都是重复的生活,再也不能成长和进步。22岁时,她决定离开大连坐火车去北京。因为她想“像其他人一样选择自己想要的生活”。
' n! ~, z% O. ^# ?" Y& ?在北京有更多公益机构,她获得了培训10天播音主持的机会,然后她知道自己想做什么了,是播音。2007年,董丽娜拿到了普通话一甲证书,2011年1月,她报名参加播音主持本科的自学考试。但因视障在新生照片采集环节被拒绝,“没有先例”。于是董丽娜再去相关机构留言询问并给教委写信,然后,她突破了阻碍拿到了考试资格。最终,她走到了谁都不敢想的地方:考取了中国传媒大学研究生,今年毕业了。
4 A9 v& N" Y/ U, I: D$ R6 g- n董丽娜的快手置顶视频就是她从中传研究生毕业,作为代表发言的片段。
W5 T$ z3 q% Z& V, q) [* c4 Z" F2 j: G w) m" W( S' |- L
/ M0 E) E9 _- a( \& |! a5 o
T. U: [ x* {, n1 M* G
6 O6 m7 c n. V( Y4 |
7 _3 n ]3 S# @& ^" b& e) i r; m$ d3 l& S
她收获了超过4万的点赞,她的故事激励着更多视障人士及身心障碍人士去过“自己想过的生活”,当然,也鼓励着没有障碍却内心不一定比她强大的普通人。
/ y: i2 N' @+ v5 `4 o. y5 @0 C! X# J- z* p# V. j
- E+ T Q8 R1 _. d1 r. R
/ u" X$ b$ v/ L/ q3 ?# `7 s: z
2 n* E% D, F) \! f9 g4 C# m+ t. v- X: J; p8 J. c7 }( S: h' s
# C4 s1 V. u" i3 z
7 l4 o8 u9 G( O$ T; D% `6 r" c) t! i( B6 G4 i
而快手可能比很多影视从业者更会发掘平民故事。
6 {" |& C% p. m9 k" A& l董丽娜的声音优势被快手发挥到了极致。
3 N9 R, y; [ u$ N' M她就是《500个家乡》系列短片中《大连人要赢》里那把自信坚韧的女声。
, o8 N+ f" A; A即便不知道董丽娜是谁,看了这个短片也会感受到,我们平民的故事,可真迷人啊。+ _& H* P- F; ?7 ~- w
董丽娜说,她和大连的底色是一样的。什么底色呢,大概就是漂漂亮亮体体面面,就想赢。$ c8 Y8 Z4 L o' o+ Z6 m& `6 x
4 X2 P3 G7 Z8 A2 o! f! }' p' Q; Z* m
' p' e0 C. A9 n9 _
5 D# O% c0 O0 Q }8 r* @" y/ y( }+ E+ T9 k( k5 `& @) e/ g3 J7 L
所谓的“要赢”不是碾压弱者的残酷,反而是无论什么状态都能热爱生活的勇气,从“要赢”中获得能量和乐趣。* n0 q ~: z% R$ v7 E1 R9 ]; w
# B' M4 e9 v" c) L1 Q3 Z
+ n7 p. K- j% T% R9 M8 v- C! A
7 c6 _3 s" } ?7 p0 u+ ^
' N+ k1 O4 C6 o* [大连人在吃和穿之间选择穿,大连人拿快递也要漂漂亮亮。
5 U7 [5 L; w7 f) M9 J% g% _: u2 h- `" A& ~3 _/ d5 {) E$ V
; W3 |* R4 Y9 v* f& }2 ~# h7 [, Z' b5 A; M
6 {3 H) F3 Z# C) b X
# o' M* X" U U& D- ^3 K+ h
# z4 R: U6 K+ q0 q大连一百多年的老电车还在优雅前行,这个我早就知道,但听了董丽娜的讲述才明白,原来这是一种大连精神之必然呀。
: z6 A' J6 h; [ X2 R/ Q( f: P
w9 Q0 h/ `% n7 W; k
) o* o6 T# D; n# H( U
+ L2 j1 a3 g4 [' I" s2 t: p' d1 P
% x: e: t: b) j. {* w这是大连,是大连人,也跟董丽娜的人生形成了互文。难怪她从不甘心别人为视障人士规划的人生,难怪她一个人就要闯北京,难怪她一个人和考试体系说理,为后来者趟出了一条深造之路。0 b8 Q3 h: w J& }% M
5 ? x5 D! _8 i& N+ ~3 q
# D3 w+ v- l! {2 h& ^
4 b/ F% r1 N/ h4 N& @
& k, D: U0 ]7 F; G# F- n. R
! \2 S1 O# ~4 e- ~
p) Q/ \% h0 _# f+ v( j# l) F; H4 C
就算完全不知道董丽娜,也会在她对大连的解说中知道,她看不见。但,她的声音那么沉稳和自信,当然也是那个“要赢”的大连人。' y4 E$ Q3 E4 V
$ U% N" v8 s' v+ G2 f: _
2 Q+ ?7 @/ v- a! v: N9 _
2 T, n: I" h+ ^) L) B4 P: Y& h0 n) ^
5 D/ R! q+ w; I8 X* R; N, x
这则短片我看了又看,这是我久违了的,一直渴求的“平民”故事。. T1 j( R8 F' u" \
* Y% A! O* ^; F+ C) Y
它拍摄了完全还原生活质感的画面;
. \7 A; D7 [5 q$ z# V
8 U3 `: a+ D) \, \& ~
5 b2 q1 ?0 B$ V9 G
8 g- P9 @3 G! R2 g
0 K1 \6 T0 {$ j' j3 g; ^; h& Y镜头里的每个人,都是闪闪发光的平民主角,还特别突出了爱运动的女孩子,打破性别刻板印象。
* `! X$ ]$ u& |" k- z0 B/ R
4 H, E: v1 o# Q# l7 j
% F# h9 Y! n2 b9 ?" K$ o+ Y( s$ w5 `! K- |! v% E6 p/ h
( S* t. g0 B! ?0 h# @0 A更有董丽娜摸着盲文的画面,充满人文关怀,也是跟董丽娜这样一个平民巾帼站在一起的视角。
9 t3 u+ i1 t+ g& a
- Z# M" h& w/ G: |0 Y
- n2 r& w- U% p. G
2 F5 g: F7 Q5 p- ]: _6 C7 T: `6 ?% t; M, s
平民的故事里没有开挂,只是不愿意认输,大连人是这样,董丽娜也是这样。看着海报里她坚毅的面孔,我觉得,这就是我想看的女主角。
; k4 e8 O. @, m. a/ G9 a4 }7 i6 l
8 e/ Z, y: Q( b1 k: z: Y0 A因为太喜欢《大连人要赢》,我又去快手搜了《500个家乡》,发现另一个能作为我们普通女孩代表的李雪琴,也为自己的故乡铁岭拍摄了一条《柔软的铁岭》。
6 W( F+ z/ \$ W' A" Z
5 @* }; G/ V% ^- k/ v; L
+ i$ k9 ^* x O( s o' E* r1 Z( D# X
/ m5 c% H9 ]0 e+ u, W2 s" i
! j9 v* Y+ C+ Z9 O6 \
我们对李雪琴和铁岭的印象都是“能唠”,但李雪琴缓缓道出铁岭的本质,彪悍或幽默,后面都是柔软。 f5 k W( \" ^. W. H v: N( J& w0 v
5 n4 D- o2 p) {- S) o* q3 |
8 _$ ^. E/ H" p2 m5 Y
6 i- U6 F6 f) D
$ C" I+ P5 {4 k; S1 C
3 ^# |# c7 w7 C0 @7 f n! p u" O+ Z$ x% i
正如李雪琴无论是自嘲还是娱乐大家,招人喜欢的原因是,她讲的话,最终都落在了同情和理解。她是柔软的铁岭人。柔软也是平民叙事里很重要的一个因素,生活不一定容易,但普通人之间总有朴素的善良和柔软。
9 }5 w6 ~/ d- h$ e2 Q( J% t+ S- e! w8 r
o" l! w/ {! k- V. f- W
) B2 O& g3 E. S, O
+ S1 q# h! K2 ~- G: L( Y% ]“东北文艺复兴”的风吹了这么久,我一直说,应该东北女人来搞了,没想到,先帮我实现愿望的,还是最懂平民的快手。: D1 v, i) H- t+ B
$ T6 B4 G* {! n( \
) `/ T5 |8 P9 h% k. Q. L, H
2 A4 u. @3 d/ d! j" C* h
( I/ o7 X5 T& i' [( K
) y3 f% x/ K( b) r6 s$ X
# y% ]* [7 v$ e/ {" a8 V8 ^4 K, a! _* c( L, [) P' M8 J7 u
) h" `: @# t. A5 r
在快手,关于普通人的故事画面,总有最真实的质感,因为那就是生活。7 Y! A0 n1 W" t& |* x- a; I
在快手,人人都是平民,但人人都是主角。你可以看见无数在生活里探索的人,但找不到虚妄的成功学。 |% b7 g: a4 O/ r
, \# N2 t& X, {7 }4 k& T" E
+ U. u$ E4 l& ^" K8 [, s4 ^
) o: z$ m# }- f! u. O- Z# J p2 J, z2 T& E' h# F$ z. d c
厌倦了重复的功利主义故事。让我们把目光投向平民、基层,投向真实的生活吧。
3 `) a2 q/ H* S Q我们总是说需要真实,需要平民视角;但并不是说希望时代不发展,希望文艺的一切都是陈旧的,一切都是不发达的,只是丢下“现实”去寻找“他者”。7 }6 O* V5 ]; l' f. j
实际上,回归真实,才能找到新东西。就像《500个家乡》里对全国各个城市的重新讲述,会让大家都觉得新鲜又熟悉。看到董丽娜介绍大连、李雪琴介绍铁岭,你大概也会想,我能不能这么介绍我的家乡。! o% l& u0 Q' ?* l9 Q
& ~/ }* L4 A2 @7 Q# ^6 H
+ ^. S8 w. O, ~9 q) R5 }" L
) R! C' f) W6 M! g8 ]
9 R# E; H. f" e( l3 P对于这些被重新认知的家乡,我又会想,我还没去过的城市太多了,不一定要去一线城市省会城市,每个城市都有值得去的地方。
* y1 h' h8 z; Z5 U- ^- u% O1 {& @* F& v) D
为什么关于中国城市的讲述里,有太多重复的超一线城市图景,是否也是一种慕强和刻板。我们分明是来自不同的地方,不同的家乡在我们身上留下印记,相互看看彼此的故乡也是很有意思的事情。中国不只有CBD,也有更多小城、小吃、小故事。小故事汇集在一起,也许才更波澜壮阔。500个家乡里就有500样中国,500种平民故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