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里共此卷|妙笔出新意

[复制链接]
查看1108 | 回复0 | 2023-11-15 03:15: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0 i1 v5 Z  x: _6 o( [* i# h编者按:
2013年金秋时节,习近平主席提出共建“一带一路”重大倡议。十年时间,笔锋回转之间,一幅由多国人民共同绘就的“一带一路”美妙画卷徐徐展开。央视网《人民领袖习近平》栏目推出《千里共此卷》特别策划,与您一起感受大国领袖“以人民之心为心、以天下之利为利”的天下情怀。* d0 J7 n# @+ N& z% q, N9 x

/ {. B6 v: e2 `
千里共此卷|妙笔出新意-1.jpg
9 p+ w# [: v9 s7 h3 y
“报告习近平主席、佐科总统,雅万高铁综合检测车准备完毕,即将上线检测,请指示。”) N! N# _9 @4 _3 H( U, v
“开始!”
4 d+ Y5 ^4 [: ~2 @% U. |1 R9 q& k2022年11月16日,一场特殊的视频连线在印尼两地之间举行。
' C7 k5 R9 h$ `) P1 V  ]( S, y巴厘岛主会场,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共同下达指令,宣布启动雅万高铁试验运行。" F% C) }8 P8 p$ j- t1 n

- B- C/ d! @! I* W- s
千里共此卷|妙笔出新意-2.jpg

* S! o0 u+ G8 I" Z) T9 i, B
2022年11月16日,习近平主席和佐科总统共同视频观摩雅万高铁试验运行。

- j* W% J; M8 n万隆分会场,在众人期盼的目光中,一辆崭新亮丽的综合检测车缓缓驶出德卡鲁尔车站并逐渐加速前行,雅万高铁首次试验运行取得圆满成功。9 O. \1 U, V  a$ N- I# C
作为中印尼发展战略对接和共建“一带一路”的旗舰项目,雅万高铁是中国高铁全系统、全要素、全产业链走出国门的“第一单”。! v9 G1 D9 Z7 A. j9 f) G
这背后,是一系列“创新”成绩单——用高标准的防腐蚀设计适应印尼爪哇岛上常年高温湿热的气候条件,用更强大的牵引力适应又长又陡的线路坡道,用简统化接触网、智能化信息系统等中国技术填补当地空白……世界感受到“中国愿同各国加强创新合作”的诚意,亦看见中国“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的决心与实力。  u+ c$ N, L, z0 n" M8 R
创新,是推动发展的重要力量,是习近平主席的特别关切。他高屋建瓴地指出,“一带一路”建设本身就是一个创举,搞好“一带一路”建设也要向创新要动力。
7 ]" e( H8 O+ m9 @亲自谋划,亲自推动。5 R6 Y( D) k1 U" [. C8 b+ Z$ t% k
2017年5月,万众瞩目的首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开幕式上,习近平主席提出要将“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宣布启动“一带一路”科技创新行动计划并作出中国承诺。话音落地,掌声响彻全场。
+ d8 W0 e5 T: G+ l7 X向“一带一路”国际科学组织联盟成立大会暨第二届“一带一路”科技创新国际研讨会致贺信时,习近平主席鼓励各国科学界“加强科技创新政策和发展战略对接,开展重大科技合作,培养创新创业人才,提升科技创新能力”。
  w! B1 x. F$ r出席第二届“一带一路”国际合作高峰论坛时,习近平主席倡议各方共同把握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发展机遇,共同探索新技术、新业态、新模式,探寻新的增长动能和发展路径。. C& q& Z; c' X+ x9 a6 L0 j1 a
主持首届中国—中亚峰会时,习近平主席热情欢迎中亚国家参与可持续发展技术、创新创业、空间信息科技等“一带一路”专项合作计划。
" k0 p; M. P# g…………3 `! `6 v% |) s( ^4 r9 q: t' U; G5 V
选择创新也是选择远见,选择未来。习近平主席的深邃思考、宏大倡议、务实推动,指引“创新之路”建设走深走实。. E" v) h+ v( \& e
美国比尔及梅琳达·盖茨基金会联席主席比尔·盖茨评价,中国拥有令人瞩目的经验与专长,一直致力于对科技创新的投入,能够通过分享科技成果和成功经验为世界作出独特的贡献。9 _, g2 I, m( |* ~8 j
这样的赞誉源于事实,发自肺腑。
. Z/ v8 ^" n, ?1 m* i+ p( l" `8 S) z% l4 X# p
千里共此卷|妙笔出新意-3.jpg
* R; K& R' C: o3 P
2016年8月1日拍摄的老挝首都万象的老挝一号通信卫星地面站全景。
$ D. _: Q3 D( L# G( P; U
在老挝,人们形象地用“惊天动地”形容中老合作的两个标志性项目,“惊天”指卫星项目。2015年底,“老挝一号”通信卫星成功发射。时任老挝国家主席朱马里·赛雅颂说:“老挝全国上下都沉浸在中方帮助老挝发射卫星的喜悦之中。”得益于“一带一路”倡议,老挝人民圆了“卫星梦”,还拥有了第一座功能齐全的卫星地面站、第一个覆盖全国的卫星广播电视网、第一个轨位主权。& W# A7 K, m, d8 \
“过去,肯尼亚运用的农业、园艺技术都来自欧洲,大农场的经理都是欧洲人;如今,在中国的帮助下,我们自己也掌握了技术。”肯尼亚农业专家理查德·穆卢瓦这样感叹。在穆卢瓦看来,自己供职的中肯作物分子生物学“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是中非开展高水平联合研究的载体,也是中非友谊的象征。
% j) w) [9 M7 d; m( I…………% t$ G, p& Y$ U
今日,科技创新已成为“一带一路”建设中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的关键支撑。有外媒评价,中国一直在帮助共建“一带一路”国家加快技术进步,消除极端贫困,实现高质量发展。+ W: Y! Y) ?! O6 u# J" h
2021年11月19日,出席第三次“一带一路”建设座谈会时,习近平主席回忆起20多年前的一件往事。" \6 W, y( |3 h+ X2 [3 |/ c+ v+ Z
在福建工作期间,习近平接待了来访的巴布亚新几内亚东高地省省长拉法纳玛。“我向他介绍了菌草技术,这位省长一听很感兴趣。我就派《山海情》里的那个林占熺去了。”7 \5 {0 D0 T) N6 J# C1 s# m
在习近平的关心和推动下,这项“小而美、见效快、惠民生”的技术,从福建走向全国,走向世界。今天,菌草已经扎根100多个国家,不少共建“一带一路”国家的农民称它是来自中国的“扶贫草”,还有人干脆称它为“中国草”。% f0 X1 r% J( F3 e$ u: H! q

. s* Z4 ]: T/ Z9 O5 o
千里共此卷|妙笔出新意-4.jpg

, i8 b' k8 ?1 B# A! @% F! \- [
2021年11月23日,林占熺(左一)在国家菌草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菌草种质资源圃给外国留学生(左二、左三)讲解菌草的种植培育技术。
0 O7 X* d; r3 N6 z
把“一带一路”建成创新之路,沉潜着“中国之于世界,世界之于中国”的深邃思索。这些年,从扩大科技人文交流到共建联合实验室,从加强科技园区合作到推进技术转移中心建设……描绘“一带一路”这幅精谨细腻的“工笔画”,中外携手,新意迭出。
3 ?; w  x1 ?) m* ?- Z/ R中国与80多个共建国家签署《政府间科技合作协定》;
/ I- x" r4 N" U中国支持逾万名共建国家青年科学家来华开展短期科研工作和交流,累计培训共建国家技术和管理人员1.6万余人次;9 o2 E' L/ J* E& H* [0 N
面向东盟、南亚、阿拉伯国家、非洲、拉美等区域建设了9个跨国技术转移平台;& q- ?; q; [( l% C9 m( E9 l9 ~
在农业、新能源、卫生健康等领域启动建设50余家“一带一路”联合实验室;! |  m4 Y9 s8 G' l& Z
…………
7 z' Z) ^- r; d5 X3 X9 Y千里共此卷,妙笔出新意。) C2 R! f# ^9 N1 A* f
一个发展理念相通、要素流动畅通、科技设施联通、创新链条融通、人员交流顺通的创新共同体正从美好愿景变为火热现实。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8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8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