房地产作为一个关系到民生的行业,受到各国政府的重视和调控。经济学家马光远曾有过这样一番预言: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会出现“三个20%”的局面,即只有20%的开发商能够生存下来,只有20%的城市还有房产投资的潜力,只有20%的楼盘值得购买。
7 ~* x7 c( X( p6 Z1 [! m这听起来似乎很悲观,但其实这已经是我们所面临的现实,原因很简单。- C: h( H; @+ [, Q: Y& G% U
& t V3 _: F$ N* @
- 房企接连破产,楼市需求正在缩减# f1 y+ Y7 p! x
在过去的5年里,全国有近400家房企因为经营困难而申请破产,这个数字虽然不及2014年的2000多家,但是却掩盖了一个令人担忧的事实:房地产市场的需求正在急剧萎缩。2022年,全国的房屋新开工面积只有120587万平方米,比上一年减少了近四成,而2023年的前三个月,这个数字又下降了近两成,仅为24121万平方米。
# w8 u3 P- `3 @* _; a- m/ q这意味着,虽然房企的数量没有大幅减少,但是他们的生存空间已经被压缩到了极限,否则他们不会放弃那些高价竞得的土地,而选择停工观望。这种危机的迹象,其实就在我们的身边,原因也很简单。
6 C6 i$ J0 g* U
2 ~9 [5 X; \' I7 z) Z, p& i" t/ C7 h
" W$ o, q2 C8 [: g1 U7 t/ H7 ]3 z; z1 m) [5 _
- 房价一直在下跌,涨幅的确不高
9 N, c5 S# `& D/ \; H( a 在10月份的房价数据公布之前,我们可以先回顾一下9月份的情况。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全国70个大中城市中,新房和二手房价格同比上涨的城市数量分别只有18个和8个,分别占总数的四分之一和十分之一。这意味着,大多数城市的房价都在下跌或者持平,而上涨的城市也没有太大的涨幅。这样的趋势是否会持续呢?
4 f' I/ S$ n# O2 f- C我们不妨做一个预测,如果按照20%的标准来划分值得购买的城市,那么未来可能只有14个新房城市和7个二手房城市符合条件,占比分别为20%和10%。这是不是太悲观了?也许是,但是我们也不能像过去十年那样过于乐观,毕竟房价不是永远只涨不跌的。" g' {2 [6 T% B( f) ?: V+ A
4 ?1 y, z3 o( X; H$ ~4 x
4 p& q! K( l4 B! M& @" m: {
1、2024年起,楼市或迎来“大洗牌”; ]' O+ F* c8 }
楼市的未来将不再是一片大同,而是会出现“大洗牌”的局面。这一变化可能会在2024年显现出来,因为2023年的前四个月,房企的拿地活动明显减少,说明他们对市场的信心不足。
1 [* A4 g% Z D3 X6 D比如,曾经和恒大一样疯狂拿地的碧桂园,今年前四个月只拿了43亿元的土地,而去年同期是797.7亿元。还有一些大型房企,如万科、绿城、滨江等,他们今年的拿地货值也都大幅下降。很多城市的新房供应也很少,这反映了房企对楼市的前景不看好。. c7 g3 L1 N% U: n' A
房企收缩规模的根本原因是楼市出现了分化,无论是住房的供应类型还是城市的经济水平。住建部的负责人曾经表示,十四五期间,我国要建成870万套保障性租赁住房,每年平均174万套,占商品房销售面积的14.5%。
' i1 G, _) G, T" v2 e这说明,租赁住房已经成为我国房地产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不再是以买房为主。另外,一二线城市和三四五线城市的差距也越来越大,很多房企选择退出低端市场,专注于高端市场。4 I, ?8 }& y7 S6 E B* i( A$ ~
这些因素都导致了楼市的洗盘趋势,而且随着2大信号的出现,房产的走向也将迎来新的变局。+ |2 h0 f! ]7 M3 ^- |& ]
3 M# u) r8 K; x& B1 F3 Z \9 o& Q4 P+ |+ u- I9 x* x
2、信号①:7地住建局,被立案调查 B3 M! ]0 g; q1 G9 w8 s# y8 b
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是国家的重大战略,它将打破地域壁垒,促进商品和服务的畅通,激发市场活力,提高消费者的福利,同时也将防止地方保护主义,制止垄断和不公平竞争。为此,国家市场监管总局已经启动了制止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的执法专项行动,以规范各级政府部门的行为,保障市场主体的合法权益,维护市场秩序和竞争机制。
# b9 V7 c9 [8 w据《新京报》一篇文章统计,截至2023年5月11日,全国已有7个地方的住建局因为滥用行政权力排除、限制竞争而被立案调查。这些住建局的行为,主要是限定他人购买其指定的经营商品,限制其他经营者正当经营活动,妨碍商品服务和要素自由流通。6 x/ M7 N; N7 s! n i+ x
例如,昆山住建局曾经发布过一份通报,指责嘉宝网尚和长泰两家房地产企业擅自大幅降价销售,扰乱房地产市场正常秩序,要求立即整改,暂时关闭网签入口,还将面临罚款处罚。 这种做法,显然与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意见有冲突,它不仅损害了房地产企业的自主经营权,也剥夺了消费者的购房机会,不利于房地产市场的健康发展。
" a1 X+ x% h2 Q% [( f" g9 D4 e3 M
+ C: a( V# y$ G2 Z d: F& ?& y( J) ?. v/ e' E H, Q9 a5 i* e, A
实际上,房地产企业之所以选择降价促销,很多时候是因为面临资金链脱节的压力,如果不降价卖房,不少房企会因此出现资金链断裂,尤其是那些负债较高、摊子铺得较大的房企。因此,即使知道降价促销会被约谈,也有房企冒险一试,说明这是市场供求关系的自然反应,而不是破坏市场正常秩序的行为。
* u9 w5 c3 O- N如果所有房企都愿意加入降价促销队伍,那么房价的形成机制就会更加合理,更能反映市场真实情况。
3 P$ t8 O8 A' G& _9 P( N因此,我认为,各地住建局应该遵守国家的法律法规,尊重市场规律,不要滥用行政权力,不要排除、限制竞争,而是要为房地产企业和消费者提供公平、透明、便利的服务,促进房地产市场的稳定和繁荣。; H7 y. c, q& H! _1 B2 e/ @! N/ H
! E4 d) `' O3 [4 O0 ~7 t: g9 Y6 B9 f C- E
3、信号②:楼市“通缩”现象,越来越明显
7 G9 p$ Z2 X6 J, o" a! h5 Q+ M目前,我国虽然没有陷入严重的通缩危机,但是通缩的苗头却日益显现。根据国家统计局发布的9月份PPI(全国工业生产者出厂价格)数据,9月份PPI同比下滑3.6%,环比减少0.5%,这意味着供给量超过需求量,生产方只能通过降价来刺激销售,而这种持续的商品价格下跌,反映了经济的萎缩,通缩的来临,其根本原因还是消费力的减弱,这一点从9月份CPI数据中可以清晰地看出,9月份CPI仅同比增长0.1%,比5月份下降了0.6个百分点,增速连续4个月呈现下降趋势。
- j2 k( u: I1 U( [7 R6 [; j( j如果说这还不足以证明通缩,那么等到通缩真正到来的时候,或许很多决策就来不及了,比如买房这件事,现在房地产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受到了政策的支持,但是房价仍然有可能出现下行的风险,买房的时机就成了一个问题,因为一旦通缩形成,人们的消费意愿将大幅降低,不敢买房甚至不想消费,这时开发商又面临着工程款、农民工工资的压力,最后不得不选择降价出售,一年前100万元的房子,或许一年后90万就能买到,这就是通缩的恐怖,物价下降,经济倒退。
6 O$ ?( I( D' J& n6 M+ w
/ B% K& X1 _: V {' F3 ]4 i# \) m# d4 ? u6 A( a3 [3 i
写在最后:
- c7 ~# Y6 |2 }# g" L* d随着时间的推移,房地产市场越来越不受行政干预的影响,而通货紧缩的危机也日益临近,这意味着房价有可能进一步下滑,房产走势也将出现新的变化,即房价变化更多地取决于市场供求,而非政策调控,想要阻止房价下跌的难度也将增大。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