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艺谋打破了爱国主义电影的“套路”,可惜……

[复制链接]
查看1005 | 回复0 | 2021-5-8 13:36:0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文原标题《从悬崖之上开始歪楼》,风闻社区推荐后修改】
  ]2 j) S% y. J# \( z6 B7 `* S7 R" d: ]* s6 S% r' y9 W
最近《悬崖之上》很火。
% i8 ~' A5 `6 M; ^# E0 ~1 I( w6 f) f3 g" N0 \# {
如果要我对电影本身来进行评价,一句话:没啥可说的。$ K1 \, V" {& f. d2 p% Y9 ?
$ A* ?- g' D$ I( g  B
以前张艺谋的强项美术和摄影都不强,中规中矩,保守而技术流畅。虽然创新少,但是雷点也少。这其实是一个不错的进步,要知道每个人都会拿着放大镜看张艺谋,雷点少,是很难的。
1 v. P; k( R. o; K& d7 a' f
! a: z% N2 _# |) d; ?. M趋于保守的技法也会导致一个问题,那就是,当这部电影热度冷却之后,它注定消失在茫茫的电影史中,就像《集结号》一样,慢慢无人提及。所以,我们必须趁还记得,强化对它的记忆,直到咱们一起迷失在话痨里。: X" p! x6 Z8 g. Y( N

; b" N9 k+ a5 V$ U4 }以下的扯淡,将没有任何方向,我自己也不知道会说到哪儿,我就这么一说,你就这么一听。; A" G8 A$ ]( b$ U8 A/ U, a
3 [* G- d& v# [9 ]  A
我先说说我的预期。我是在时光网看到了电影的预告片,其实看到当时暴力的预告片风格,就勾起了我的好奇。私心来说,我特别希望老谋子来个扣人心弦张力十足的脑力风暴,结果看完以后,感觉像吃了一道快餐,获得的是对隐秘战线者的敬佩之情,但却又对每个人物无法共情。饕餮大餐,却意犹未尽。
  S2 g! b, f" |% {. o8 p. t" D, M) @( F
这次的不满足,我很清楚问题出在哪里。因为这个故事,纯粹就是对于人物塑造的畏首畏尾。人物还是不够饱满,比如女主角太萌,求生欲的肮脏感不足,不足以展现人物从秀气到杀人后的改变;于和伟有点略正,可以再邪一点,因为敌人智商不低;还有周亚文太书生…这也是我之前说过的,该片趋于保守,再暴力的画面也会因为没有深刻的人物,而消失在记忆里。但这不是张艺谋的问题,我认为,这是我们长期同类型的电影的常态。
+ O2 O. Q- G# H" A4 D5 x4 E! [. Z0 a- I) ?
有一种电影,我们经常叫它主旋律电影,其实它叫爱国主义电影。这种爱国题材电影,$ _0 u: P- E% h" ]+ ]
4 @- V$ H% P3 a9 b7 j6 V$ l
一直是我们国内电影的痛点。- G* r& o# J, n& Y: O
% @6 I4 S9 f1 _/ W0 G' W
每个国家都有爱国主义电影,目的是天工对国家民族提供凝聚力,是一种必要的类型电影。
! u% a8 x! I; ~. A- d# K- G8 g5 z
5 J0 Y( y9 c/ W9 O. Y( U2 ]中国爱国主义电影的拍摄,早年是红色电影。
5 e9 I/ m! V5 h/ n6 C1 _
+ Q' n6 m1 |! x2 D. {黄世仁,白毛女,小兵张嘎,翻译官等等,我们耳熟能详。这一时期的作品,人物塑造往往非常脸谱化,正邪分明,正义的伟光正,邪恶的粗鄙陋,并且正义最后都完胜邪恶。不仅仅是电影,期间所有的英雄形象的塑造,也都是伟光正的,无比高大纯洁不可亵渎,成圣成神。当时,一切处于起步阶段,在一个老百姓分不清陈强还是黄世仁的年代,这种脸谱化的叙事无比有效,甚至是唯一的表现手法。8 V; P( A' X0 p  _! f$ B  |) p6 A
7 G+ S8 D& {" ~
随后,电视技术日趋发展,这种戏剧化脸谱化的表演便逐渐进入到大量电视剧中。爱国题材涉及的类型越来越多,包括抗战题材,谍战题材,革命传记题材,历史题材等。脸谱化的形式就顺利成章地从传统中继承了下来。
9 q+ G6 o% o  O& A1 _  h2 V; i. ~$ ~' G0 J
这样塑造人物和剧情,一来不会有任何政治错误的风险,二来也是继承传统毫无违和,因此大量的脸谱化的角色不但没有被淘汰,反而长盛不衰,甚至培养了一批专门爱看这种形式的中老年观众。
: Z" r2 u) R* c+ |* w, b' |! V6 |, v
我们知道,中国的电视台体系,往往承担一部分爱国普及的责任,因此,爱国主义电影(包括电视剧)就有相当一部分的采购需求,是内需。因为采购需求,这样的电影电视作品,遇到的竞争相对较少,加之已经有培养出的奇怪的观众群,最后在同类型的作品内卷过程中,一代巨星横空出世应运而生,它就是——抗日神剧!此处请脑补雷电。
, A0 c& b' z9 \+ S
5 F6 ^0 ?# }, V. q1 _, v你们不要瞧不起抗日神剧!这是我唯一重点强调的。8 T* {- `: a; j
, x! [2 C7 s7 K0 W' H5 z7 W
抗日神剧都什么套路,我也不需要说了吧,谁都看过。它虽然是一种市场畸形的产物,但其实是顺应市场的。简单来说,它创作无脑,有受众群体,政治正确,产出高效,投资少,有电视台内需采购,服化道,武术替身群演等横店影视城全齐。
% r& {4 n- t9 S9 m5 B& C& P$ g6 i9 }: b5 r: K
翻译成资本的话术为:投资小,有销售渠道,有成熟市场,生产周期短,生产效率高,有完整的产业链配套。. Q) R% E/ G9 Y2 a& e

. |; I& n6 b8 e0 r) b+ M0 b打着灯笼找不着这么好赚的片种有没有。- Q# P2 p% H# n2 N2 S- r- W, |. v  j" R
$ P7 n1 Z9 x9 }- b8 b
划重点:片种。
1 c& k# f9 O$ E8 H2 v" B( U6 _
; k# N$ k: H0 H2 n3 f3 A! A这就是一个类型片了,是爱国主义电影不同划分标准下的子集。
, K5 D" i$ I7 k+ y6 z4 o! U1 g
% i' C5 Z" E- Q4 ]6 c% q4 N: @低配神剧,我们死几个,敌人死光。高配神剧,我们讨论更灵魂的问题,比如日本鬼子怎么花式扑街,怎么超越《死神来了》。在抗日神剧里,嗝屁的日军不是死多死少的问题,而是可以绕地球多少圈的问题。一刀一个不过瘾,一枪三个也是常有的,以后用馒头砸死是迟早的事。我每天都在翘首期盼,等待着仙侠版抗日神剧早日上线。
! P& P& n5 q% m* O/ O% A4 m) Y
1 q. z" u$ }8 o2 n8 a  S据说印度也有抗中神剧,从种族天赋来看,也许咱们可能比不过他们,这也没有办法。7 f& R8 k: G( Z/ s$ Y9 J

6 g. F) k4 M) L+ e& @8 v抗日神剧之所以被人诟病,是因为随着时代进步,观众对于电影的要求也越来越高,人们无法再满足浮夸的脸谱化的人物,就像人们嘲笑着抗日神剧中的手撕鬼子,这时候谁先站出来,打破这个刻板套路,谁就吃螃蟹的人,名利双收。
9 d# H4 A5 B' i3 u) u8 U$ G4 z
3 r4 U* S& C1 |; G4 W5 @' T3 p所以,张艺谋开始做这件事。5 z0 R. c/ i, B3 I! [

# J/ m9 G& q  @9 M# `我们在《悬崖之上》中,看到赤裸裸地枪毙革命者,看到了被击毙的地下党,服毒的情报人员。以前,咱们爱国主义电影中,这些人很少死得这么干脆利落。而且这次,我们甚至不知道谁是主角,谁会死。甭管多大牌的演员,该死都得死。
* a6 q. d( _; k& S. u4 }; f6 x5 L
% `4 `: A. j3 U6 J( q% T大家拍手叫好,同时也感受到了隐秘战线上,生死相博的血腥和真实。再没有比把死亡展现在眼前来得更直接的爱国主义教育了,因为可以为之死,信仰才是真正的信仰。但连死的场面是什么样都没见过,那信仰就不真实了。如果连失败的任务都不存在,那成功就显得并不珍贵。如果皆是正义战胜邪恶,那如何铭记战败的屈辱。
( x! [' c: O+ S9 B7 K6 p
0 G2 B3 G) g, A. C' ~! F2 p0 ]所以《悬崖》之所以火,是因为他在爱国主义电影这个类型上,完成了任务。爱国本就是有巨大的市场的。谁不爱自己的国家和民族呢,共情的是爱国,不是人物。
% c0 T" n/ N# l6 h- K; L+ d1 x& D$ V* K& }5 N8 \5 c
但是,我要泼个冷水。这样的拍摄手法有任何了不起的地方吗?没有。
* L4 l) o" I% }4 Y- O5 W+ c  s2 F2 H# L$ |! U! Q
国外早就拍烂了,且比这个更冷血,更直白,更真实,甚至更色情的都比比皆是。爱国主义电影在国外同样是一个大类型电影集。我们看到伊斯特伍德的《美国狙击手》票房火爆,韩国的《暗杀》扣人心弦。《黑鹰坠落》直面失败任务,却依然传达爱国母题。8 d; Y. `0 b# i' g( N

! k! G0 |+ d  m4 a( m7 w8 h( ?$ {其实,我们开始拍摄赤裸裸的正义被残害的画面,这不是一个多值得自豪的事情,它本来就应该存在,是我们用脸谱化将其弃之如敝履,我们拼命的造神,别人拼命刻画有血肉的人。我们只是在到达某个目的前,绕了巨大的路,画了一个巨大的圈。如果终究要到达此处,何不早就前来。
3 l: Q# U1 N& D- q1 E4 O
7 s8 v% ]' q- @2 M% X6 `0 @5 J) J0 r爱国题材国外早就已经有一套成熟体系,和更深入人心拍摄手法。很多人一定看过一部电影叫《逃离德黑兰》,美国奥斯卡获奖电影。其实,那部电影,就是一部美国“抗日神剧”,或者说“抗伊神剧”。  ^2 T  `; j& u8 R6 [. B% d

1 j, G0 d4 k. ?1 p9 D我这里不赘述什么政治立场,就是谈技术层面。" H  @. ?1 v$ J3 e3 Y

* g+ r0 f8 D) }. N( `开篇,我们看到疯狂的伊朗人冲向大使馆,里面有“邪恶”的妇女和孩子。5 r0 v. r/ q, w/ T: N! g! i, Y
: N1 v% z: {  b3 f
然后倒霉催的人质被绑架了。  i. _& J* Z! b
' j# v( E/ E6 w+ Y* {3 r
然后虽然我们的主角生活不如意,缺点多,但是他超爱国啊。于是和几个不靠谱但是超爱国的人一起,用最不靠谱的方法——拍电影,把人质救了。, Z- ~! t+ N( j" a1 A

" Y# @  `. K' W0 _% M* G$ S敌人是脸谱化的,可是主角是生活化的,整个电影就是一个爱国电影拍摄教材,什么样的人脸谱化到哪个程度,比如伊朗人身上找哪些点来刻画他的恶,但又不去过分脸谱化到觉得他就是纯粹的坏,让你隐隐觉得,美国人就是真实的救世主,伊朗人就是错。主角他难,但是帮他是应该的,甚至还有美国盟友加拿大也多么难……+ s9 h7 U$ G& e  }" A- j2 c" a
5 n; P( ]* y7 B
10多年前看,我觉得顺其自然,还挺精彩。现在来看,我觉得那部电影无比虚伪,一部“抗伊神剧”配不上奥斯卡。但是,他配得上给抗日神剧当教材,因为人家拍神剧拿奥斯卡自负盈亏,我们拍神剧,没准拿补贴。
& }1 I* c' ^! _7 a& w# C4 V: X
' i0 l) ^8 z5 d+ y$ N" I如何塑造自己和敌人的形象,是很重要的课程。它必须不违背人性的诉求,这也就是《德黑兰》里主角塑造非常生活化的原因。即使是反派也同样不能违背人性的诉求,就好比是他极力丑化的伊朗士兵,他们也爱看好莱坞大片,多么合情合理。
' M" r; G" {8 v5 {8 w% D* p( o* U5 d
整个文化产业中,故事讲得好不好,会影响到大众叙事的能力。这种影视作品的套路,也会在社会事件中进一步延伸。
5 S$ k& V9 l' v) g  d. z; F. W% n# U% |
就好比,中美关系中,他们依然也在用影视剧作中的方式,在对中国形象进行叙事。我们可以看到,他们叙述自己的过程,没有脸谱化,而是把美国塑造成生活化的世俗国家,同时对我们叙事的过程里,将我们进行一定程度的脸谱化,但又不时加入一些真实来稀释掉脸谱的虚假性。这种国家形象的扮演和电影形象的创作如出一辙,且简化来说,就是两部不同的爱国电影。我觉得,从电影拍摄的方式来想想,咱们也许方方面面都应该拥抱真实,更拥抱高级的叙事能力。- U4 v0 e$ ]& e  d! c4 ^9 u0 Y0 O
. m& {$ L% z/ g6 {) ]0 p/ x
从悬崖扯到抗日神剧,这楼歪得很厉害,但其实是有原因的。
1 e0 M1 _. P5 d( T* D( ]2 h- H2 O& l9 ~" i
因为我不小心看了督工的《睡前消息》,督工说《悬崖》是抗日神剧,于是我就一发不可收拾。可是督工搞错了,这是爱国主义电影,不是抗日神剧,因为没有日,也不够神。恰恰相反,这是一部反向抗日神剧,导演每一个意图都是这个。督工的批判为黑而黑,看反了。如果这部戏是抗日神剧,中国还有不是抗日神剧的片子吗?只是督工没有深入了解,我们创造的环境,和国外电影比,参照系不同。3 d# [. x1 t! A2 R* Q8 I  g

- f0 D4 a3 X2 f% s! g4 v3 @" v但是,督工洋洋洒洒对编剧导演一顿批,像我这样的粉丝都被批得不淡定了。抗日神剧并没有错,大家都忽视了,这其实已经是产业链的一个类型了,这是对抗日神剧的歧视。与其歧视,何不提高新的叙事能力?我们将其扶正回爱国主义电影,因为这样的“抗日神剧”,好莱坞天天在拍。
, l# ?, l( E! a, f$ c0 y& J+ Z$ t  ]3 @0 l# ^# U, f
至于督工对于编剧的整个批评,即使我是督工的粉丝,我也说,督工就是个外行中的外行,纯属欲加之罪何患无辞。比如督工科普了大量伪满洲时期的哈尔滨的社会状态,又科普了当时谍战应该是个什么样的状态,内容很好很丰富,可是批编剧好像完全没有必要啊。完全可以换个说法,我给大家补充一下当时哈尔滨应该是什么状态,历史的真相是什么。可督工说人家不看书,根据我对编剧的了解,在拍摄这部电影的过程里,普通级别的编剧也肯定比督工为了做这一期节目要看的资料多得多得多,只不过视角不同,需求不同。
( S. Z" y7 b5 O; S' {3 W6 [7 N2 p# |3 E% y0 C( y5 k
电影不是为了拍摄民国哈尔滨,人家要讲的是隐秘而伟大。爱国主义电影目的是传达爱国精神,不是地方风情画,故事不变,可以是上海北平天津广州。督工哪儿都好,但是学豆瓣键盘侠们,没事就霸凌编剧,坏习惯。不如上次喷管虎《800》中肯,因为那是真实事件改编,这次是完全虚构的故事。
" q* }. \9 Z# L1 U2 m$ B7 u! l& y
8 n" f4 V  O& v+ l, j8 W而且督工忽略了一个事,那就是按照督工的标准,那中国就基本上不太能拍谍战片了,直接拍《茶馆》不是更真实,提着鸟笼子我就破译了日军的密码……那味儿不对。因为类型片,观众是有视觉预期的。且最重要一点:所有的商业题材的类型片,均有约定缩成的视觉影像区间,否则就不叫“类型”了。马桶很重要,因为谍战就是符合小资产阶级气质的影像风格的,对等的不是史实,对等的是商业类型,你给她吐在一个茅坑旁边,周围是田野,不是谍战,那是平原游击队,制片方疯了开除编剧多少回了。最后,电影其实永远且绝无可能做到还原现实,督工用不符合现实批判编剧,那是稳赢玩赖啊。不过也许督工喷编剧并不是因为督工搞错了,没准纯粹就是因为他懒呢?
' n" B6 n% Y) E
' ]6 {* c8 C: Q8 q" V督工爱电影,我们爱督工,但也请督工高抬贵手,别老带节奏骂人家编剧,你看看弹幕,所有人都被你说得打心眼里瞧不起编剧,是一种人人均可霸凌的节奏,这不利于青少年心理健康发展……
* D8 O6 e3 L% ]0 e; ?/ W; a
  o3 i9 u( u. S( J% F所以,骂不符合哈尔滨人的气质。我建议直接动手。(手动狗头)6 f5 H' u3 ~  o
9 H4 G9 C8 t. l" r! Z- h
其实督工只是一个当下社会的缩影,人人如此。$ G4 H. n0 H- {

; b: |- J$ ]! J2 ~$ D0 j2 c% p中国一只手数不过来几个顶级编剧,但是中国的剧本医生数量是千万级别的。这么多剧本圣手,我希望你们都下海来干,只要不嫌弃待遇低权力低,凭千万级别剧本医生的数量,我们的电影产业必将螺旋升天。只是希望这些医生们,早日知道历史顾问和编剧是两个工种,输出的时候请精准一点。. y% ~+ D  L* D$ |: F7 ]3 |

6 ^  g# R7 R0 [- g好了,楼又歪了,我再次正楼。" D& `9 T0 _/ P, F: D4 q
& u0 u& V3 I& S- P
不说废话了,有没有抗日神剧的订单,我便宜。6 N, J( w/ Z6 a0 p
3 S% h9 ~4 ]+ w+ R
                                                                                                                            2021.5.9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6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6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