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公司力推「末尾淘汰制」的时候,公司在传递怎样的企业价值观给到员工?
( h, u, k+ o# G9 N大约是这三样:' Z* L1 ~6 L( a8 p
; p8 { O# m( O; B% U* d2 {1 P- 公司无惧违法;
' K; T/ R% @# z: x - 公司认为赢得成功的方式,不是协作,而是内部竞争;
% ]& I5 C8 A% T5 u' f2 P - 公司认为提升员工效率的方式,不是激励,而是压力。
, U3 E' H0 A7 ] V0 ] <hr/>1、先说违法:
0 b F Z' r& f6 Z0 l- a' s
H! H) N# \; p- L1 b' D大多数公司搞的末尾淘汰是没有赔偿的——你垃圾,所以你该走。
2 u3 K! q: H1 ]2 X1 r. a事实上按照劳动法规定,就算是不胜任的离职,也是需要赔偿n+1的。 q9 Z/ Y+ I; D
其次,就算全额赔偿n+1,按照劳动法规定,末尾淘汰本身就是违法的。
- L; v2 V4 {' }8 L8 N M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提过:
8 X: \) o# t) @* d, vhttps://zhuanlan.zhihu.com/p/143763092劳动合同法第40条规定:
) b$ R9 M1 r: M; H劳动者不能胜任工作,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工作岗位,仍不能胜任工作的;企业可以以提前三十天以书面形式通知劳动者本人或者额外支付劳动者一个月工资(n+1)的方式,解除劳动合同。 划重点:「经过培训或者调整岗位」。
' K5 [) c) T+ n9 K也就是说,当员工绩效不好的时候,企业要证明自己为员工提供过培训或者调岗,之后员工依然不能胜任岗位,才能以 n+1 的方式辞退。
9 m& R' u' x# k/ P口说无凭,都是要证据的。 y5 d& i) x! r0 `5 Q8 F% s( f% ]
理论上说,这也适用于试用期的员工。
! b) M" t+ l8 f不错,即使是试用期,企业也不能说裁就裁。% V' }, I. w R2 L( {
但在实操中,因为在试用期的补偿金非常少,即使是封顶的2n赔偿,也可能就是1个月的薪资。
# b! @& g& p. }8 g所以,我通常会建议试用期被裁的小伙伴们不要挣扎,抓紧时间找更合适的企业,自身未来的成长,比这一个月的薪资更重要。
6 v' a# H& O5 y但这不代表,企业以绩效低为理由,末尾淘汰员工的方式,是合法的。- {; I ]. k+ d, l6 p- t
那么,当公司可以违法的时候,你选择向你的员工传递怎样的价值观?
3 b$ ]1 E4 V& X" v# P" T! K9 T<hr/>2、再说工作方式# M, F( ?7 U" d3 T/ C7 ^# b& E
- I6 g9 c) Y0 @' T9 n1 X* E
在腾讯有一个类似的模式,叫赛马模式。几个团队同时上马,一起做一个类似的项目,谁先跑出来,赢家通吃。
: L2 L5 o% K8 N! x" f微信和王者荣耀,都是赛马机制的产物。# p* Q n- s) X0 J
值得注意的是,几个团队小团队里精诚合作,但是团队之间肯定是没有交集的,团队之间是你死我活的关系。
* S! P4 w S E" q5 \/ e' J但是这种玩法是有钱人家才玩得起的。/ T2 \. P3 G. B; g% |2 ~
对于大部分企业来说,是很难人才富余到可以赛马的地步的。
; q% J: j2 C; F$ k V和末位淘汰很相似的一种激励机制,是在销售岗位上。
; s0 G3 y: q2 a1 T# B举个例子,企业给销售定了10万的季度业绩指标,每个季度考核,如果不合格的话,就给钱送走。/ a4 F& \0 ~& y/ d
但这和末位淘汰还是有本质区别的:
- Z: q8 n u+ v, f/ d% t1.对于新人,企业往往有1-2个季度的适应期,即使完不成业绩,企业也适度容忍
$ @6 {! t* o P0 ]' e4 _* Y2.如果最销售能够完成10万的业绩指标,就算你是末尾,企业依然是有收益的,会留下你。% F; W8 x, q J* D4 A, \) h
相反,末位淘汰的逻辑是搞白色恐怖" @! T+ U0 D, _# I
我是追在你们身后的熊,肯定要吃掉一个,就看你们谁跑得慢。 我对所有职场新人的建议都是不要加入末位淘汰的公司。
! }1 P' E9 j" p' f+ U8 B因为这种公司它无意培养新人,让新人面对最恶劣的环境,最大的压力,然后完全看你能不能活下来。1 i6 v7 N+ _7 w0 Z
想要得到同事的帮助是很难的,因为同事帮助了你就意味着自己可能会被淘汰。
: N8 g3 A, o6 E这种企业文化一旦培养起来,我很难想象,这会对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什么好处?# G& P6 R) k! d
3.工作理念) l8 Y# r; Y; b0 l8 N# G: f2 {3 C2 A
0 J. T2 F3 \7 L! B1 |/ ^$ Y2 b
提高生产力的方式,有很多种。有偏向于激励的,也有偏向于精细化管理,从大的方向来说,这两种是未来的趋势。9 y: o+ i4 M, Y# p$ R0 s
但是末位淘汰则相反。它利用员工的恐惧,利用压力来提升生产力。
, z- J+ T$ [/ z0 _) Y) r根据叶杜二氏法则,随着压力的上升,员工的效率会有所提升,但随着压力的持续上升,员工的效率反而会下跌。
7 Z8 S5 N! Y& R7 P1 N& xYerkes-Dodson法则(叶杜二氏法则)是心理学家叶克斯(R.M Yerkes)与杜德逊(J.D Dodson)经实验研究归纳出的一种法则,用来解释心理压力、工作难度与作业成绩三者之间的关系。他们认为因为动机而产生的心理压力,对作业表现具有促动功能,而其促动功能之大小,将因工作难度与压力高低而异。在简单易为的工作情景下,较高的心理压力之下,将产生较佳的成绩;在复杂困难的情绪扰乱认知性的心理活动所致,凡是复杂困难的工作,在工作程序上必定含有多种因素的交互配合的关系,如果心理压力过高,思考稍有疏忽,就难免忙中出错。 可以说,末位淘汰简单粗暴,背离了精细化管理的方向,采用一种内耗的方式来提升生产力,对于大多数企业来说,你们还没有大到可以通过内部竞争来实现效率提升的地步。
% f* Y5 p$ i# r6 O7 y& H9 }同时还选择压力作为提升生产力的方式,背离了人力资源的统一认知:
# L8 [! y! a/ h9 J# W% ?5 q1 W$ ^6 w未来职场,为了吸引优秀人才,激励才是更合适的提升生产力的方式。
6 _# i; B8 i" q公众号:瞎说职场4 C* U! ?* F. l& ]. p3 K
我的职场live:4 Q1 ?" @( J5 \4 \5 q
掌握这十招面试技巧 成为面试达人听说你想进入咨询行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