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西惊现“中考移民”,背后形成产业链,有人坐不住了

[复制链接]
查看8231 | 回复2 | 2023-7-22 22:23:4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生在河南,考去陕西”,“你决定不了你的出生地,但是可以改变你的考试地”……继高考移民之后,“回流生”的概念这两天火了。
2 z/ Z3 [) {! w; L5 I今年7月,一种质疑河南变相“高考移民”的声音突然传出。不少西安居民在网上发帖称,河南娃,西安上学;西安11万中考生,其中4万是河南回流生;西安孩子600分还没有高中上……( o+ E4 D9 T/ b; ]- T$ k3 M! @$ h
传闻一出,西安的家长们马上就不干了。西安方面也是赶紧回应,表示网传情况夸大了,回流生没那么多,实际只有3608名,占全市报名人数的3.5%。- A2 M" `& Z0 F' M+ W

* _& z# f9 X( t
陕西惊现“中考移民”,背后形成产业链,有人坐不住了-1.jpg

# q- ~0 b2 D& ?, O
4 Q: r& ?  l+ v* U. [
6 R' H$ F) \0 D# \% V5 \5 Z即便如此,依然无法平息质疑。在网上,回流生被当成投机取巧,成为众矢之的。还有呼吁称要斩断回流生的路径。但事实真相,也许未必那么简单。3 m) U$ z7 J  A
“中考移民们“
9 c8 g" P+ e* y是奔着高考去的
$ x: x) c9 J7 Q3 K3 _5 P* D事实上,这些回流生,最终是奔着高考去的。他们的父母,趁着当地的低落户门槛,拿到了户口,然后给孩子报名中考,获得学籍,三年中学读下来,顺利拿到在本地高考的资格。! T" q2 ?1 Y6 Y7 h- T
因为,按照当地发布的《外省来陕进城务工人员及其他非陕西户籍在陕就业人员随迁子女在陕参加普通高校招生考试实施细则》,凡是想要在陕西参加高考的学生,除了身体状况要符合相关要求外,还需要在陕西学籍满3年。
6 C. |: N. b" E  b- q6 ]本质上,这和高考移民运作一样,都是寻找升学的竞争洼地,只是把操作时间提前了,变成了中考移民。6 _# s! M" K& h4 d
产业链初具规模0 M3 k8 Z" o0 s
从小女儿上小学4年级开始,张军已经在西安陪读近5年了。& ^, _# B6 Q0 ~
这名来自河南郑州的学生家长,有两个孩子。虽然大儿子今年已经大学毕业,但最终在郑州参加高考后的不理想的录取结果,却让张军一直充满遗憾,“如果当时能早点来(西安)就好了。也不至于连个‘211’都没上成。”5 i; o* m, }! q0 z2 u/ D
据第一财经报道,从郑州到西安,不少河南家长,都希望能通过“移民”,改变孩子的命运。" W$ c/ K- h2 Q/ Q. q9 J" c
伴随着2023年的高考分数线公布,张军发现,同样使用全国乙卷,陕西省的文科一本线为484分,理科一本线为449分;而河南,则分别为547分、514分,分别比陕西高出63分、65分。
& P' e7 ?- _8 m. a9 U- l5 W同样的试卷,巨大的分差,包括张军在内的数以万计的河南家长们,最终选择了“高考移民”。而“移民”的方向,除了陕西,还包括新疆、西藏、青海、以及辽宁、海南等省份,当然,也有北京、上海、天津等一线城市。. M' B( k: j* M3 f
围绕这些“高考移民”,当地甚至形成了初具规模的产业服务链条。有的中介,以买房落户为噱头,将西藏等地的偏远县城的房子,以高价出售给学生家长;有的中介,则以在辽宁、西安等地有“教育局关系”为由,向学生家长收取所谓的“咨询费”;甚至一些中介,干脆与陕西一些学校联合,定向推出“河南班”,以招揽更多“高考移民”去买房。
. {1 g" N2 h1 u% C! v教育资源分布失衡
8 Z2 q. J! k' g# z/ O6 U一味“封堵”不可取?1 G$ b4 t/ k2 W. n, Q3 G
回流生的存在,根本在于教育资源的地域分布不均衡。9 C. d. S: I6 r- f( y7 A
作为“山河四省”之一的河南,是出了名的升学难度“地狱级”的地区,中考如此,高考更不用说,全省没有985高校,一亿人只有一所211郑州大学。
& F' d, X9 P# C' D' ~1 ]! M+ A对比陕西,可谓天壤之别。陕西尤其是西安,是出了名的高教重地,2所985,7所211高校。
" }) ^, [9 c1 T回流生引发的巨大争议,主流舆论基本认为破坏公平。但高等教育资源分布不均的大前提下,一味指责回流生的思维,也是有偏颇的。  y# T1 |, o5 x+ B+ _1 i) }# T
中国高等教育资源现在的分布格局,不是什么市场化培育的结果,而是脱胎于新中国建国后的高校拆分重组,为了和计划经济体制适配,名校资源也基本分布在大区行政中心。
1 G( O& y+ a! t$ b- j虽然目前中国大部分高校的经费来源,确实也是地方财政的拨款,是地方的纳税人自己养着。为了回馈地方,在招生指标分配上,高校会优先向本地考生倾斜。
" P" W# ?/ N$ a( M3 X0 [* H# U0 T但其实我国的中学、大学资源并不是本地化的,不是省属私产。将名校布局在此,本身就是行政规划的结果。以西安目前的两所985高校为例,西安交通大学,是从上海的交通大学部分西迁过来的;西北工业大学,合并前的一部分,也是从华东航空学院西迁过去的。/ G" \1 h* C  z% f8 U& @
另外,包括西安交通大学在内,西安有几所名校都是教育部直属,西北工业大学则是工信部直属,它们都享受中央财政拨款,当然不能简单理解为一省的私产,它更接近全民资源。' Q% z, R! Z! I+ a8 m! M9 I
有媒体指出,现在,回流生被各种指责,被认为是抢了本地考生的升学机会,是一种不正当操作,在此基础上大谈公平,呼吁禁止,何尝不是一种选择性的失明呢?6 r# y+ x2 X$ B" y$ [; i/ i
回流生所引发的争议,是多重矛盾叠加的结果。教育资源分配不均衡,洼地民众,希望往高处走;高处的家长,长期享受红利之后,又觉得资源应该是自己专属的,不容外人染指。+ v7 \7 R- i3 ]0 O! }6 C
一直以来,在户籍制度的坚冰下,我们的教育资源和户口绑定,但不能时间久了,就觉得这种局面理所当然。
4 K6 w1 H' n1 m5 Z7 ]- ?2 ^如果高等教育资源,是由本地财政建设的,那排外无可厚非。如果不是,或者不全是,那么对“外来户”分享本地资源的想法、操作,就不能简单贬斥为破坏公平,不求同意,至少多一份谅解。
+ h& O( x! m, x5 f老实说,短期内,这种矛盾基本上是无解的,因为背后的教育资源分布不均衡,根本无法在短期内抹平。长期来看,只能寄望于高等教育资源对薄弱地区的持续投入。/ r1 B! E$ J' {( W% m+ m- m
为什么要推进户籍改革?不就是因为,在短期内打破教育等资源分布不均衡的局面固化已久,而降低落户门槛,让民众自由流动,可以在短时间内最大限度减少资源不均造成的不公平吗?) U1 Z' T; P) F3 n) z: C* f1 o
不过,伴随着各地不断曝出的“高考移民”信息,不少地方也在不断加强户籍与高考资格管理。以西藏为例,当地在2020年边开始逐步收紧高考的户籍、学籍要求,如今,再想参加西藏高考,已经必须具有连续3年的户籍、学籍才可以。
% b" r! s) ?# w; Z# P1 _6 o: }此外,新疆、陕西等地,也都在不断封堵“高考移民”,如今,新疆高考的要求,已经是连续6年的当地户籍、学籍,而陕西,也开始要求参加高考的考生,需要至少具有连续3年的户籍、学籍。
0 H& p2 D1 I/ b, q' |# S而曾经在西藏林芝购房的一些“高考移民”,在发现自己所购房屋的当地市场价,远远低于自己的曾经购买价时,选择了与对方对薄公堂。3 p( ~9 I9 X2 j) i# J5 w
文章综合自第一财经、冰川思享号
魔幻双琪座双q | 2023-7-23 06:31:54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平凡7 | 2023-7-23 10:57:01 | 显示全部楼层
转发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5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5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