戳到了本身的工作和专业,作为一个在开发商工作的视角来说下这个话题,分几个大的部份,稍微说详细一点。
6 c! N. _& s$ i1 B$ P; W8 V
1 {; x0 m3 `, N9 K3 O, P# q* F- 这几年的市场是怎么样的?6 Y( d: `$ c$ V# h& W+ b
- 开发商怎么给市场客户分类的?
+ V5 `( c* A# V. g& W - 征服的导向是什么,关注的点是什么?
9 D/ f, [+ q) O1 \7 E' I3 o* I3 o$ j1 \ - 买房族应该怎么考虑?- ~( [+ U+ m0 g$ ^9 b2 ~( _
下面展开说下这几个部份,给大家一个对目前趋势的认识。3 C3 a; s" D: y: K) e- e
1. 这几年市场是怎么样的?3 C& d! o1 ?4 _
$ E0 w6 @3 v P( a. V: V+ ]2 i6 D三个字,【还是冷】。成交数据进入23年2月份成交抬了一下头,然后又下去了。数据就不展示了,网上很容易能查得到。主要普及一下为什么冷,以及后续的趋势判断。
, e/ i3 f; e5 f1 b1 x最近几年这个市场是怎么变化的?几个关键时间点:, [3 [9 y7 ~7 X/ s# c) x
20年8月,三道红线,打响降负债第一拳。自此众多民营开发商过往空手套白狼的模式再也走不通的。什么叫空手套白狼,简单来说就是买地+开发的钱全部是借来的,建好预售卖了房子还钱之后剩下的全都是净赚,自己没出过一毛钱,全是借的钱。原理就等于借钱炒股,自己一分钱不出,然后认为股票(房价)都是会涨的,项目一定会赚钱,也能还钱还利息。这种模式只要房价上涨,房子卖得出去,问题也暂时不会出现。但结果政策上弄个三道红线,开始限制开发商借钱,银行也不给开发商借钱了。本来很多高负债率的开发商的还款来源是借新钱再加一些项目的销售回款,现在开发商的还款来源被砍掉一道,剩下来自别的项目卖房的钱。 要是别的项目卖房开始卖不动,借的钱又到期要还了,会发生什么结果?后面的暴雷就来了。
' ~9 W, h' x X+ x$ `21年2月,集中供地政策。这个政策发布的初衷,是因为原来间歇性零散供地,每一一块地都推高一次地价,推高一次市场预期,在房住不炒降预期的背景下,实在不符合郑智导向,征服实在也要想办法降预期。于是,减少用地出让次数不就好了?但是卖地少了,征服财政也会有压力,也就是地不能少卖,但是不能分太多次卖。所以搞了个集中供地,也就是土地批发。结果是引发了开发商的抢地热潮。为啥?想想本来土地就是稀缺资源,一年就卖3-4次地,开发商本来就有买地扩张规模的业绩要求,错过一次少一次机会,一年就这么几次机会。所以21年年中就是最后的买地热潮,生怕错过了第一波就抢不到后面的了,疯狂出价,和征服的出台政策想做到降预期的事情恰恰相反。
8 C: [$ c& Q* T21年下半年,宇宙级房企恒大撑不住了,打响民营企业地产暴雷第一枪。什么原因,主要就是借的钱太多,到期要还了,其他项目的销售回款跟不上,再加上三道红线的限制,不能再借新钱还旧钱了。结果就是还不上钱,暴雷了。终于,一个宇宙级房企暴雷,再加上媒体不断报道,市场的预期马上开始下滑。对市场发出的声音是什么?就是前三的房企也会倒下,项目也会烂尾,也会还不上银行的钱,也就是房企信用崩塌了。那么排名靠后负债率又高的房企呢?是不是更加靠不住?这就是市场接到信息,再加上疫情的反复封控,导致销售开始急转直下,开始陷入地产恶性循环。
2 h- \- u8 d6 T. Z6 A. N22年,全年就是民企的暴雷年,中南、佳兆业、花样年、雅居乐等等前30的开发商相继暴雷。恶性循环就是,项目销售不好-企业没钱还-企业暴雷-项目烂尾-客户不敢买-项目销售更差-企业更没钱还。最关键是,整体市场预期下来了,一场机遇空手套白狼的民企开发商的游戏以民企暴雷告终,留下一批需要纾困的项目,客户买房的信心严重不足,怕三件事:(1)怕买了房子烂尾(2)怕买了房价不涨(3)疫情影响经济,到处都在裁员,怕自己没法持续获得稳定向上的收入来还房贷。
& G8 a# G$ i w6 f: B/ _ U22年年底,疫情全面放开,没封控没居家隔离了。给市场成交太冷的最后一个借口也没了。' ~! P b) {! {9 B" R- ?
所以,在23年2月份有一小波抬头之后,又掉下去了。所以,目前这个市场是怎么样?就是还是冷。看到上面的背景,就知道这是一个非常难消化的恶性循环。原来的买房循环是买房-房价涨-资产增值-卖房赚收益-有利可图刺激更多人买房的向上循环,已经转向了不敢买房-房价失去接盘支撑-房价下跌-更不敢买房的向下循环。这不是一两个政策出来刺激一下就能让这个市场走回从前。现在新盘实际都卖不到限价就是最明确的证据。
8 I0 @- G) ~, h; h- b/ ` k2.开发商怎么给客户分类的
4 z/ J, l5 B2 A$ P4 x, Y/ K, y% [4 S! ?! ~5 q8 Y
坦白说,也不怕,反正公开资料很多也敢写出来,一般开发商对客户就分几大类:
. Q: \7 b9 v1 V% e R0 _(1)投资型客户。也就是相信房价会涨,自己在那个位置没有实际居住需求的客户。通常就是靠预期买房,比如未来有地铁,未来有学校,未来有利好规划。在目前的市场预期下,这种客户基本完全消失。而且已经被之前几年买的项目套牢。
1 Y$ T$ F3 I5 \, g; k1 Z3 P$ f# J(2)改善型客户。也就是有钱了还更好的房子的客户,通常就是为了住得更好,也不差钱,不一定追求买了房价要涨,就是图住得舒服。这种客户就是看产品,大户型以及稀缺的天然景观资源是核心。
. L s5 B0 j% z( R, U6 ](3)真刚需客户。目前最最最刚性的需求就是学区,地铁是个加分项,但在深圳不算什么很刚性的需求,深圳的房价,几百万的房子都买了还差那小几十万买车么。这类客户就真的是总价敏感,并且精打细算,也是最怕掏空了自家好多个钱袋子,但是最后房价不涨。但是,可能迫于小孩子上学,可能能观望的时间已经不长了,这一类就是所谓的真正的刚需。! y+ {8 P' A" f6 l
(4)刚需兼顾投资型客户。学区自己也能用,自己不用以后也不担心出二手没人接盘,因为学区是刚需,也不怕以后房子卖不掉或者贬值太多。买不买,取决于客户对于这个区域二手房未来房价的判断。) c9 ~1 O- E5 b b5 R2 f
3. 征服的导向是什么,关注的点是什么?7 d6 d1 f6 P! B/ f; v' I/ x
) ~- U! d6 w: D) B
(1)纾困。目前因为这么多企业暴雷留下的烂摊子,都要征服牵头解决。比如预售了没钱建下去没法交付的,城市更新项目拆了别人家房子然后没钱给过渡安置费也没钱建房还迁的。再加上目前市场也不好,也影响“白衣骑士”救援的信心,我来救场总不能自己进坑吧,目前深圳一大堆这样的项目正分散着征服的精力。但是为了维稳,不得不投入大量资源去解决这些问题。
6 a. U5 A* M1 V4 d" l! e5 t6 y7 i2 Y' R(2)推行共有产权房。近期几个政策已经非常明显了,之后没签土地出让合同的项目,不会再存在安居型商品房和人才房这两种东西。共有产权房就是政府最近大力推的东西。有兴趣可以再开文分析,这东西就是政府严控市场预期的产物,让住宅回归纯自住,严防套利,跟几年前让工业回归工业本质基本是一样的手段。
- X6 h3 n! k7 [1 m! W& f& h. u/ O(3)关注点,经过一年多的暴雷,目前征服的导向也比较明显,救项目不救暴雷企业。现在项目为什么经常烂在那没人救,因为市场冷,项目没什么价值,“白衣骑士”不出手。否则出手投了钱,项目卖不动,就把自己也弄进去了。所以征服目前的关注点在于提升预期,包括给项目做一些规划调整的方式,希望将项目的价值做大,来完成纾困。但经历过之前类似集中供地的“矫枉过正”,个人认为把预期扭转到推高房价,已经不太可能了,毕竟还出台共有产权房在打压预期呢,最多把项目救活解决民生问题,就会把抽离行政干预,让事情回归市场化。
+ }0 Z. P8 X6 P1 |/ R+ `; w/ W+ {4.买房族应该怎么考虑?9 ^3 a: Z' c8 T5 Z0 x5 O3 a% U
. V" N) K+ u+ l) U大原则应该谨慎,要审视一下下面几点:
- w: D4 ]' M. [2 c5 i, L(1)你买房的核心目的是什么?
. D/ R; q0 [1 m& ]7 ^2 y像上面的分析,目前房子最刚最刚的附带属性,是学区。一个好学校,覆盖的学区范围就这么大,是一个比较强的房价支撑。什么地铁、交通、配套、居住氛围都是次要的,不是说不重要,只是要挑一个最重要的,那就只有学区,其他这些大多数都有替代的解决方案。
* ~1 p3 ^* s& Y" `) E. W6 ~9 @如果你买房是为了学区,那么还是可以买的,毕竟自己要用孩子要上学,希望孩子上好学校这个需求躲不了。或者你认为学校不算重要,那么就是教育话题,不展开。风险提示就是现在的名校教育集团到处开分校,这些分校的教育质量怎么样,可能各位家长要研究下。
2 E! Y6 n& m/ I* t& p# S( t% g有人说过买房买来自住。首先租就是一个平替,租房也能住,而且肯定比买房的月供划算。并且年轻人工作经常调动,买房还不如租房来的有机动性。现在其实有不少人,买了套房,但工作调动,结果房子自己没住,也不舍得出租让别人弄的乱七八糟,然后房子也没增值,就是空置仍在那,每个月还要还房贷。完全把自己资金的流动性锁死,而且变成了房奴,工作也不敢轻易辞职,过得无比焦虑。
3 ? [( b0 }+ ` p# ^+ n(2)房价不涨的话,还买房吗?1 Q+ l4 D* ]$ F V
现在这个阶段买房,要有一个灵魂拷问问自己,如果这房子不涨价,还买吗?为什么有可能不涨价,除了上面说的市场冷,恶性循环很难扭转之外。还有一个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因为3年疫情,经济增长放缓了。也就是说,你买完这个房子,想卖的话,又想房价再涨,那么有没有人的经济能力能接得起盘。过往房价上涨,大家不断都能接得起盘,是因为经济在发展,疫情前深圳每年GDP增速都是7-10%左右,也就是就业机会多,市场经营也好,大家收入对比好多年前也有提升,所以还能接得起。就像茅台一股700的时代还是有很多人能接得住,那么茅台涨到一股2600的时候,一手就得26万,是不是这么多人还有胆子买呢?注意22年深圳GDP增速只有3.3%,已经大幅放缓了。房子也是一个道理,现在的房价收入比,你买了房要再卖的时候,如果还想着房价涨这卖,可能到时候接得住的人已经不多甚至没有了,接得住的人少了会怎么样,就是房价支撑力不够,价格下跌。如果房价下跌,你还买房吗?; F- Y Z% c5 F" j: Z
(3)你的收入,能不能撑得住持续还款?
# ~# {1 X6 s1 c% o" o另外一个要考虑的因素就是就业环境。经济不好,大厂都在裁员,没有被裁员的上升也非常慢,企业规模、就业和晋升机会都开始收缩,工作的稳定性已经大不如前。那么,对于未来持续还几十年房贷,要评估一下目前你的就业、上升通道、未来发展所产生的收入是否撑得住。深圳的法拍房已经非常多了,就是收入不足以支撑还房贷,断供了,房子被银行拿去拍卖了。所以,你的职业生涯发展,其实是和持续性还款强挂钩的,要一起评估一下。
Y6 P6 k; }3 u1 R* n) Z. B
/ b5 u5 u; ~1 Z/ ^总结:市场还是冷,进入了恶性循环,买房要做好比较周全的考虑,极端情况比如房价不涨,自己被裁员,或者出现一些健康问题等不可抗因素,未来自己能不能应对。总的来说。我认为,自己问清楚自己这上面这几个问题之后,结合实际需求,再考虑是否下手会比较好。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