那我来教你如何做到,不怎么努力,成绩却依然很好吧。# x/ g7 W5 j, E
6 e7 q C% S* O9 v4 p01
_+ S- _0 K& a( @有些人的存在,真的是为了气别人的。: z8 t b& Q# d- A: R3 ?; m
比如那些,平时不爱听课也不爱做作业,付出的时间和努力都没有你多,但是考试前随手翻翻书做做题,考场上气定神闲,好似轻轻松松就考了个高分。# |4 _. g0 v6 o* k9 [
L- t9 d) D0 _: S
怎么讲?是他们偷偷学习了吗?也有可能。% p% T& H# G; c% d+ b# P
说正经的,为啥?真的是智商问题吗?, ^" q7 K/ r3 \. [- m# g
是的,确实是智商问题,你就接受现实放弃挣扎吧。
3 }! W! [1 k; t& P1 o; f* Z( N: t别走啊,听我说完。8 R+ [/ u8 }. m( l* d- m% k
: B- K' i( Q6 G
02
; u* H1 N7 `% [! i我觉得,如果从眼前的表象来看,在这门科目上、在学习这一块上,在当下的这些时刻,这种人确实比你「聪明」。
2 M+ d. w u! ~$ D! B注意,这里的「聪明」,不是综合的全面的水平,而仅仅是针对当前这个专业的这些科目。' O) b! y$ B) i p0 e7 l
# o/ W: L8 V3 w9 B7 u- j9 C0 ?
还记得我曾经说过的,智商/聪明,并不全是由基因决定的,科学研究表明,后天环境对智商的确有切实的影响。而产生影响的不二法门,在于刻意练习。见这里:教你通过练习,让自己变得比现在聪明( B' x! K4 g" f$ i2 \2 o
6 o) d/ ~. ?4 I如果你看到一个人,现在对某些科目,不如你努力,却考得比你好,那很有可能是因为,他在过去,已经对这些考试所需的记忆能力、理解能力等等,付出了多于你的时间和精力。
: Y; A; f4 K4 C. g当然,另外一个重要的、不容忽视的原因,是你比较笨。(别打我诶,开玩笑的;不过玩笑中也有真相啦,没办法)
- ~& H3 Z/ t2 z; `0 l# H$ h v& q6 \- M
J) b: c) A* _; T03% B8 E" p! T* e1 O2 |
在我刚才说的第一个原因中,请注意「过去」两个字。是多远的过去呢?
r% r! g3 F P& d% r' o4 _1 B( ?7 Y' Z9 b/ u/ { l1 J8 C
越早越好。 G m' r$ v$ G
我高中时候,高一高二学习不怎么认真,语数外理化生这六科,除了语文,其它五门科目,都取决于考试前我的人性有没有短暂的复苏,肯花一些时间刻苦突击。" q* X- r% }+ T( ]' v- a
是的,除了语文。
7 V: `5 H6 v( C, J; O
& D% c. W3 J# S- x/ u从高一到高三,无论我当时是认真学习还是混沌度日,我的语文成绩一如既往,十分稳定的好。0 f& } j6 v( p& Z l0 ]1 Y
我是发现,语文这个东西,是需要很多情感、联想、理解、记忆等能力的。而这些基础能力,我在高中之前,扎扎实实地培养过了。1 Z0 G2 {# l1 ~& |' N5 H2 w. }
. M. w, N' e- l. `- e( f$ e" S% ^我小学和初中,特别爱看书,特别爱记东西。# P; |; D" h' B$ \3 R* U: P$ K
所以到了高中,语文课我不爱做卷子,也不爱记笔记,但依然能考得不错。其他科目就不行了,我还是需要在眼下付出一定的努力。; T8 o( N; p. u1 N! g
/ F" K! ]# q# h X2 f
04
3 M7 ?5 y* c& P! W* E, d X" F; A现在,我讲明白了么?. s! ~# e* _1 e1 z
如果有人看似不需要怎么努力,就可以做得很好,除了他智商比你高之外(别介意,为了严谨,必须如此);更为重要的一个原因是,这个考试/这份工作所需的软件和硬件因素,人家一早在过去,在你看不到的时间里,就已经付出了足够的努力。
! a/ i1 C' {1 H; [5 k
8 p- O& T/ \7 N# G说到这里,我好像在说废话。不,我们这就引出今天的观点。
/ m5 i& H' t, l7 n" m重要的是「过去」。
+ ]- A/ g& u& d, G" v
: B+ Y2 ?1 b# S/ j8 [越早努力,意味着,你在之后的所得,是呈放大效应的,并且倍数是越来越大的。
- y Y7 X- U+ l每个人的某种能力,在启动之初,速度相差无几。
8 f$ _6 z+ Q9 Q
5 i- L% ?$ O( }, t4 j5 C但在之后每个需要使用这种能力的场合,你的能力都会在实践中得到升级,它是一个加速的过程。就像是理财上的「复利」效应,你的每一次练习,都会积累成你的本金。% n J+ U' s9 T7 w. S E
这也就意味着,当你比别人晚四年开始努力时,即使你付出相等甚至双倍的时间,你可能也永远赶不上他了。
2 N) c a% D) H/ I$ K0 I0 V看似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然而你们系统的配置是不同的。这里的配置是指,在你过往的经历中,练习所得的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注意力等等。
& W; a" y, r- o2 M
% f& i5 z) A0 U# _$ l05
. r* _* W ~& Y) j& ^吴军在《见识》里有这样一颗栗子:8 G0 T9 P) [. k% S n
6 |: K1 {8 Z, @* |/ w
我们假定,一个人目前处于第70层,他相比第69层的人一定有明显的劣势,家境也好,智力也好,颜值也好,运气也好,总之有差距。. ]4 p: g$ e @, N
如果他努力的程度和第69层的人一样,会是什么结果呢?他最多待在第70层。3 p( `5 q; K! `
由于第69层的人占有某种优势,因此他付出8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可能比第70层试图逆袭的人还要好。! Z# T. I& c$ O% _6 O; k* l
处在第10层的人,可能只需要付出10%的努力,产生的结果都比那些第70层的人付出100%的努力结果要更好。
! c$ g* H8 b$ N6 J
$ Y2 P m7 ?& o/ ^* Z4 ^% h8 M这里讲的是阶层之间的壁垒,但和我前文所讲的学习的道理,是完全相通的。人和人,向来都不是在一个起点上进行努力的。5 w, P5 @5 O9 p- z; m- \, r2 e
而越早付出努力,你在之后的人生中,达成目的的速度越快、效率越高。这其中的差别,并不仅仅是时间早晚的问题;而是你们的动力系统,已经有相当不小的差距。
! v8 i- Q- N* E4 q, y真相就是,优秀和不优秀,是马太效应,富者愈富,穷者愈穷。 一开始跟不上,后面最可能发生的是,你只会愈来愈跟不上。
" R& x& l" \; ~6 Q
6 N8 L+ b! G6 M3 q' c2 p s' V2 E努力要趁早啊。. F0 M+ u8 |1 a1 e) D2 m. x) ]
4 g) B" l c7 `; R8 M7 [) [063 T, e' ^4 t# w. O$ m6 b, q
关于努力的复利效应,还有一个理解的角度。《黑天鹅》这本书中提出了一组概念,叫做scalable和non-scalable。
3 j, S8 m: i1 z" ^3 ~3 z我通俗地解释一下啊:4 n9 s0 A' Z% u. \3 \4 A( O
如果你是卖蛋糕的,那么你赚钱的多少,取决于你卖出的数量。你如果想赚更多钱,你就需要花更多的时间,做更多的蛋糕。这种情形是non-scalable,天花板是很明显的。9 l6 K4 A4 u. q1 G7 w; h& E1 m c9 ]
但如果你是个作家,你同样是花一年的时间写一本书,你有100个读者,和有10000个读者,所得到的收入是不同。但是,你所花费的时间,付出的努力,是相同的。这种情形就是scalable。
( ~. E4 l. J3 m9 i, v A想一想,这一组概念,除了应用在职业选择中,还能用在哪儿?# j6 Y6 @: P+ `! R
你一路走来所付出的努力,是在一个接一个地背单词,还是花时间熟记许多词根词缀,语法知识烂熟于心,然后利用规律带来的scalable效应,比别人更快更好地去记单词?+ }# m, D: [* Z# ?
7 e( a: g2 g6 x! z我说的是记单词,但我说的,不仅仅是记单词。
9 H2 T8 K2 Z f* F0 T07
" F! F J! R7 Q j: x我们重新回到前文,努力是一场复利效应。实际上,那些在早期进行过努力的人,已经经历过scalable的过程。* X; h1 P2 |0 D
他们拥有那些,可以让努力得到放大效应的特质。已经不再是,投入一点时间,就做出一个蛋糕。
) T2 f/ q t \: ]6 |1 |3 b8 w! [2 R* ?! @2 f
他们已经积累了500个读者,而你只有100个。他们稍稍付出两分努力,就已经与十分努力的你,势均力敌。8 I# V/ k5 a3 P- U! {% T8 e7 s
努力向来都不单纯是眼下的时间、精力等投入数量的比拼,而是一场关于时间、复利、scalable的竞争。- y0 ?. r8 g3 x6 {6 A/ o
) F; U2 j- I" b4 n4 K8 v' A4 D/ |( c感谢阅读。
2 o% @; o5 z3 b; |码字不易,费时费心,如果文章对你有帮助,还请花1秒钟点个赞。:)
) g6 H+ `( j6 P/ n, |7 h答主:高冷冷(哈工大化学本科丨北大中文硕士丨知乎55万关注)。我有20个万赞干货答案,我的学习类和心理学类干货,获得了130万赞同+310万收藏,在知乎总排名第四,学习型答主排名第一。
g D7 A4 m' [6 f小小声告诉你,我的公众号“高冷冷”更值得关注,我给所有(300篇)干货做了便于查找的目录(在菜单栏“隔夜面包”),学霸养成丨心理丨思维丨方法论,数十万人在这里得到了真正的改变。——我的读者总说要把我藏起来,就是不愿意给我点在看。我好气0.0,只能自己给自己打广告啦。见谅。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