按照题材分析基本法,角色性格和情节设置,我一直感觉西方世界玩了原子之心之后应该给俄罗斯磕一个。2 V; V! i7 H) I' d- y( A8 d% G! G
看看他们的祖辈,曾经勾勒出一个怎样理想主义的世界,又是怎样在整个世界信仰轰然倒塌之后,深信不疑地意图投入西方的怀抱,却迎上一个个冰冷现实的。: n# f, t# `( t
原子之心的主角是白皮,但除了皮肤不黑之外,跟如今的好莱坞主角没什么区别:满嘴的骚话,娱乐性精神,孤胆英雄,天选之子……
* p" t% ~4 T$ D7 |3 k你甚至自己脑补一些bro man Imean what……是可以当个西海岸克格勃的。
- v1 r$ b1 f. {% F7 v; t我在原子之心上看到了一个虚构的苏联乌托邦,精神是昂扬向上;但构建这个乌托邦的俄罗斯创作者,却是成长于解体后的迷惘一代,对那个世界的刻画带着很多“命定反思”——因为苏联失败了,所以对官僚体系,洗脑装置,大国面子,宏大叙事,以及对这个浮于人世的苏联乌托邦,本质上是反思和讽刺性否定的。4 v B! i& r+ p& c; C. D
主角也完全没有老苏联战士那种,对人民,对理想的信仰和悲悯心——这也是我说为什么我会想要把主角设置为一名苏醒的苏联红军的原因,无论思想内核是拥苏还是反苏,这种人物设置都会让整个故事更具张力。& h9 ?, W/ r$ n$ Q2 V3 m1 C
因此,我虽然一直很反对把某个科技爆炸线统称为xx朋克——因为朋克代表了某种反抗而不革命的躺平精神,而作品的精神性理应是自由的——但原子之心或许真的是原子朋克也说不定,毕竟那个曾经锐意改天换地的苏联失败了,迷惘的孩子又该用什么样的心态面对这个世界呢?1 a! s& {% x* v1 [! Q! {
也正是因为如此,西方人理应从原子之心中看到俄罗斯拳拳投效之意,却仍旧固执地把他们塑造成敌人,踹向困兽的墙角。
: A+ n! g- j% Z( d) K# e8 t+ M很可惜,如今西方世界对这个作品的态度,囿于某种政治正确,并没有好好分析他们的意识形态——又或许他们其实都知道,但能怎样吗?他们就是需要敌人来构建自己的正确性。+ J- F! O, g( i" k( x
所以我很好奇如果原子之心的创作者要做第二部,他们的意识形态又会催生出怎样的作品呢?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