说一百万不算巨款的人绝大部分都是在吹牛逼。$ g& |7 l7 Z' p6 [
人类的表达意图里天然自带自尊属性。也就是不管人说什么都有吹牛逼的成分在里边儿。
6 v9 e" L: h: e7 t哪怕是一句:“你好”。其背后都有暗示他人:“我挺好”的成分。; `. X! h) h6 K3 y3 |& F
连提问这件事都带有“我很牛逼”的意味。
- ]8 `: }2 O, @2 R这是因为人类的所有文化都是以自我为中心建立的。所以任何表达都是建立在“我的某种状态”为前提的情况下进行的。
0 `3 h* |' k2 j! a% m b4 F那么所有表达行为都代表了:“我发现我如何如何了。但我还能为你提供信息。”
) N% Q! A# K* e这种机制本质上就是一种程序。至于对人这种载体而言是天然形成的还是由其他载体制造并传承的就不一定了。4 Z7 `2 T6 @/ o1 B Y, u
知道了这些你以后再听别人的话就要先辨别他表达的重点是「我很牛逼」还是「其他信息」。不然你就难以辨别信息的真伪。
8 X& N- c0 \; Q L3 q. _关于一百万算不算巨款,我可以明确告诉你,一百万绝对是巨款。一百万可以给我任何人带来难以解决的麻烦。因为一百万的价值压根儿就不是少数富豪决定的。这个时代就是马云有一百万去向不明了,都可能会让自己的生活一团糟。因为他可能养了一个女人,可能被人陷害漏税,可能是身边人偷挪了,可能是家里进贼了。可能会引起身边人的任何猜疑。也可能会猜疑任何人。# f) b2 ^8 u9 [$ H# W i
所以一百万是巨款因为它对大多数穷人的影响力太大了。当然这个影响力在逐年减小。
2 C* _& [, B" B( x3 q9 O2 q好,我们再看你问题的后半部分。为什么人们苦苦攒不到一百万。0 v2 h1 W0 {7 B6 m3 u
因为大多数人的日常影响力相对一百万来说还太小,所以他们凑够一百万需要更多时间。不过,未来他们早晚都是百万富翁。因为刚才说了,一百万的影响力在逐年减小。
5 L1 O- R9 f3 y% N4 g, C这就像曾经的万元户一样,早晚满大街都是。
$ J- q, X+ d% a5 U, t/ f/ ?我父亲在人们以万元户为荣的年代里就有一两百万了,但是时隔这么多年,他的个人影响力仍然还在这个水平上下浮动。这就是他难以超脱的瓶颈。他是不那么平凡的因为他的瓶颈稍高于大众,也是早晚会落俗的,因为信息差正在更新缩短,而他并没有获得新的高价值信息。而大多数人一生都会在跟随世俗周期变化随波逐流。
, M; ~" w7 v% d2 ?那么影响人们对财务生产力的到底是什么呢?! |2 `2 M. J, I2 q) }; j3 v
就是信息。
- G, `) z: \ E, \8 K% X这个世界上的所有信息都是有效的。
0 z/ M, W! d5 [5 Q1 s% [% {0 V但对于获取财务这个目的来说,又不是所有信息同时有效的。曾经无效的或许未来有效,当下有效的或许未来无效。5 m/ l4 x# g- |% C
获取更多信息,发现信息的有效周期,并使用在相应周期落实信息。就是突破瓶颈的方法。
. q! Q5 t! F" T ?0 c但是人们不会轻易改变自身观念,因为所有信息都有校。而人们建立的信念是伴随自身经历的经验信息。当经验信息与非经验信息之间做权衡时,人们总是不由得更偏爱经验信息。这就导致了人难以改变的宿命。- `# R+ H# c# n
故人说万般皆下品,惟有读书高。其实不是说读书这种信息获取形式有多高尚。而是读书是普通人最能锻炼人们公正判断信息能力的起点,其终点是写书。0 H7 p" u) F1 m, e" d
推崇读书,主要是因为普通人没权,所以普通家庭也不会有权力说明书的传承更没法练习,普通的国家也不会允许这样的读物传世。
& o9 M$ \+ Y7 G3 n! y7 X; _; u更重要的是,历史上那些普通的时代承受不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