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个经典的博弈问题,. e& W& K M& q9 h4 ]) O: X% y( s
但这博弈不单单是男女之间,「反感广撒网」还是一个典型的「内部博弈手段」。
( {8 x7 t2 `& `+ [' d. K9 t不光是用来PUA男性的,也是一部分女性用来PUA其他女性的。
7 F7 s& B4 i1 \9 K其实婚恋市场发展到现在,已经非常逼近完全竞争市场了。
1 V1 P- J5 j7 x4 z! Z8 g# S: |1 y8 K完全竞争市场有这么几个特性。) d) D/ B6 w% i5 l* O
第一个,市场上有巨量庞大的生产者和消费者。
7 i; ]2 M& L- s6 o在婚恋市场里面,不论男女,数量都是管够的。* z9 P0 Z5 P4 _* l2 Q( c4 j
尽管存在局域的男女不平衡,比如一线城市适婚年龄段女多男少,经济不太发达的县城男多女少,但体量还是在那里。
6 h6 m5 }1 r2 e) a2 N换句话说,其中任何一个人,都没有办法决定产量和定价,也就是男女关系中的强弱势地位,只有跟着大风向走。
+ z ~# l2 }9 d: b6 @& C% D7 l第二个,大家提供的产品和服务是同质的。
% V/ q+ q/ G) E A' A1 m" V同质并不等于完全相同,而是你能做的事情别人也能做。/ |: S& e9 ]# \1 S1 q! I3 x
提供情绪价值,提供经济价值,提供性价值,这些常见的婚恋要求,大家都可以做到。
) q! f; s# h. s6 S5 v: l可能有人会说,那有的男的就是颜值高、身材好、体力强、收入高、家产厚,有的女的就是长得漂亮、性格超好、教育给力、工作厉害。- y0 d0 `% V, {: `* ]! Z" m
但当说出「有的」的时候,潜意识里面也知道这是指的一个群体。
- y5 d/ \1 R3 T2 u" Q ~虽然有门槛,但这个群体的数量也是巨大的,没有谁具有完全的独特性和不可替代性。
7 e" i: c7 q \6 ?7 ]$ y' ^" m第三个,交易活动自由、公开,没有人为的限制。2 |6 l& `- n# q6 I8 t
现代婚恋和以前最大的不同,就是大家都是自由匹配的,没有父母指腹为婚或者不能远嫁他乡的硬性要求,选择范围理论上,是所有的异性。# K* O! I) p | H R Z
对方看不看得上,那是另说,但不会有觉得禁区,所以匹配是非常广袤的。: r- v2 a, f" [0 h+ }) O/ b& l' Q; k
第四个,最关键也是这个问题的答案,是市场信息畅通准确,市场参与者充分了解各种情况。6 Q7 E7 ^5 D; \& P1 Y
只要不是恋爱小白,不分男女,那对于自己有几斤几两,在各自的性别里面属于哪个梯队,都会有清晰的认知。
7 ^8 |9 |: a2 f$ m3 s6 v3 \ ~' L同时,对于什么样的异性在对方的性别里面属于哪个梯队,也会有感知。
5 X1 U: [- i# r* g2 O% T不排除会有自我感觉非常良好的人,比如找男生就一定要吴彦祖的长相,彭于晏的身材,王思聪的家室,丁真的Buff,但毕竟是少数。
) ~" v/ s$ ]$ D) G$ S8 ~因为多经历几次追求和拒绝以后,就知道自己和眼前的异性是个什么水平了。9 h0 Y0 h' m9 J/ x
市场是很诚实的,只要积极参与其中,就能通过匹配的成功和失败,以及观察别人匹配的成功和失败,给参与者提供了充分的信息反馈。. w2 d Z5 l0 c7 i1 b/ b
有人可能还会说,我认识的人里面就有高低配的啊,你看那个舔狗居然成功了,你看那个妹子嫁入豪门了。
# ~ s5 p2 g2 D E1 s: ?1 L但舔狗付出的情绪价值,也是不能忽略的,妹子嫁入豪门也是自己有本事,背后也可能有不足为外人道的辛苦和付出。
9 p* m+ _: ?$ f, U7 o0 J( b$ y只要多参与,多匹配,就会在波动中趋于自身的真实价值,同时找到对应这个价值的另一半。" `" c ^( E( U. b2 `" V3 x
所以唯一限制信息自由流动的,就是一些社会认知。" a' s3 p/ G/ x; S: U/ k0 h; S
比如,感情经历不能太丰富,比如不能广撒网,这些都是反流动,反市场反馈的。# w! O$ w8 U1 J. v& J! G8 b
机智的大佬肯定这时候已经反应过来了。
! x. ?+ b4 ?/ [1 V5 a广撒网追求策略会让女性反感,本质上是一个群体在试图破坏掉完全竞争市场里面咱们唯一能控制的点:市场信息畅通准确。& n/ l, _; f7 O
首先要说市场信息通畅准确的宏观好处是什么。
2 I( A; _2 T0 K# Y4 i' @) Q+ C( R8 N因为现代婚恋有一个固定认知,就是男性要主动。) m/ M2 M+ j. l" e' r7 L
我们不讨论这认知好不好,只是说这个现象是广泛存在的。* j u. r8 l; N, C: B! i* `
站在男性的角度,如果意识到完全竞争市场的存在,就不会在投入过度的资源来试图匹配到看不上自己的群体。. s/ m* e/ L/ Z6 I' `
心态,从追求,变成了匹配;精力,从追和舔,变成了寻找。
' D Z" R0 K. b* U# y9 J& l' o6 n这不光是最高效的模式,也是最持久的模式。5 Q# g3 F- ]! P
注意这个持久,会牵引出到底谁是构建信息不顺畅的最大获益者。; Y8 _. Y- V% f; y" j* U
如果恋爱的目标是冲着结婚等长期关系去的,那本质上就不应该有太过艰难的追求过程。+ q( G$ E) r& |/ T# R, G7 O
因为在这个过程里面不论是包装还是跪舔,都是在试图打造不属于自己的价值,也抬高对方不切实际的期待。# x2 {/ y$ N# s6 |2 [
哪怕最后走到一起,要么苦苦支撑,要么原形毕露,对男方女方都是伤害。
" Z' ~, X$ @# M: y% S) F( R还是那句话,核心在于匹配,不是单恋一枝花,也不是在一棵树上吊死,而是找到最适合自己的哪一位。
. I- @$ J+ ]" x+ r既然要匹配,就要求不论男女,都要「广撒网」,都要多接触。" |; q9 l5 C" z
不欺骗,不强求,不为难,不折磨,更容易把恋爱变成婚姻,而且是长久幸福的婚姻。2 ^9 D4 m# J5 y: x7 p
而现在的格局是,女性多接触是很正常的,因为宏观上说,是在被动的被追,被动的多匹配;而男性如果多接触,就如同这个问题的标题一样,就会落下「不专一」「见人就撩」「追两下就放弃是个渣男」的称号。1 L4 B% _7 ?$ r
懂了么?是要拦住男性享有「市场信息畅通准确」的权利。' |6 \; q% o9 y$ h* i
那问题就来了,在微观层面上,谁最希望,并且有能力维护这样的格局呢?
; G) j9 A7 c7 O& \, _顶尖女性。
* T; O0 G0 Y" \ L3 ~顶尖的女性,身边会有很多的追求者,而她们也最能在过程中收获不论是物质上还是精神上的收益。
1 O* i2 q! l. d$ g H& A4 j; _0 R: M所以她们希望,多位男性对自己专一,从而最大化这样的收益。
) q1 Z' |' o7 R0 I尤其是这样的「追求」过程,越长越好,一方面拉长收益期,一方面她们心中还有一个目标,就是遇到更好的。
) w- a9 M3 G6 u2 P可能有大佬又会说了,这貌似是所有女性的想法。: i$ }' h8 I) t) k7 h2 H4 L; Y
对,是所有女性的想法,但不是所有女性都有能力享受这样的收益的。
& F5 }! Z; I1 d咱们国家虽然男女比例失调,江湖上传言多了3000万男性,但哪怕是5000万,面对14亿的人口,也不构成市场匹配的大幅度失效。 s- N7 S! O: b- _
如果,所有女性,都在试婚年龄同时接触好几个甚至十几个「专一」的男性,问题就来了,其中一部分女性是能享受到这个待遇了,那剩下的女性呢?
R2 w8 u+ w+ e! _这就是想法和能力的区别。
8 z* a! @$ u5 K# ~$ I e我们可以来个简化模型。
5 } a* {& @% C. t$ f一个办公室里,有8个女孩,10个男孩,这性别失衡比率绝对是大于全国平均水平了。
) \& s7 s+ y7 m3 ^( G) H N5 y( b8个女孩里面有2个,是所谓的顶尖女孩,各方面条件都优秀,剩下的6个是普通女孩。+ S5 C- ^. B# M9 ~) f; ]* v) R. m
好,2个女孩就能同时和6个男生接触。3 u/ e4 h u0 s* Z" a7 W' m
剩下4个男生,自认为没办法追到,不做梦了,放弃了。
; C% C I) ^' X- x W- I/ q而顶尖女孩,从理性的角度,就很希望男性不要广撒网,把资源都投入在自己身上。
9 Y& |. ]% g( }3 V7 n8 _甚至会带头引导一股舆论风潮:广撒网策略会让女性反感哟。" v; k5 j7 l( R; y9 V/ w. [3 k
这既是说给这6个围绕自己的男生听得,也是用来忽悠剩下的6个女孩的。; M% M V5 m; |+ Q: `- ]
最后的格局就是,6个男孩围绕2个顶尖女孩转圈圈,又帮忙分担工作又送礼物还陪聊天的。
1 q$ D+ ?* \9 j剩下的6个普通女孩看着剩下的4个男孩,大眼瞪小眼。& [) J0 c% ]4 \4 e. d
当然,模型是极端的,但可以很明显的展现出来,其中的利益格局。: t) h7 F E8 G* C9 K
谁会维护包括但不限于以下的话语:: T* h6 U& `- A/ d$ R
) W4 K7 r, P8 u# g7 n- 广撒网策略会让女性反感。
% ]% _8 F8 d5 X0 V& @8 Z+ v/ N - 男性在追求的时候就要专一,不能同时接触很多女孩。* \, \. S, @) V( f7 N+ w s7 T5 G
- 追女生要努力要持久,可以用真心来感动女孩。
( H$ r \# h1 t& J - 秋天第一杯奶茶,送礼就要送贵的。4 }& B' r2 H" [% k% _- J
这些话语如果细品,就知道是在隔断市场信息畅通准确的同时,获取最大的精神和物质利益。
# U6 O9 v% q C3 p0 o( u% T为什么要构建这样的格局和风尚,让所有的女性都保持「男性广撒网让人反感」的认知。
9 [* x: }. i2 t0 z2 {& w I% X1 ]因为,才能更长时间的圈住那些围绕自己的男性,并且,敲黑板了:
8 p7 M( F: x* ~# w+ S: t2 g6 W- U% z断掉他们的后路。
! W0 d# J0 R6 s+ o1 G+ p! C哪怕围绕身边的一部分男性觉醒了,认识到自己围绕所谓的顶尖女性转圈成功率不一定高,更理性的抉择应该是多接触其他女生,从而知道自己最适合匹配什么类型。3 k4 ~+ W1 w: I8 k
这时候他们就会感受到,来自其他女性的抵制,因为你「广撒网」了。/ x4 |& \' [1 s! J+ v( N+ Z
退路没了,那没办法,就只有继续奔着从概率上说希望不大,但由顶尖女性释放出来的「努努力说不定就有戏」的幻象继续困住,继续舔。
! \2 w- `( Y2 @( U( s所以直到为什么那六个男性要围绕2个顶尖女性转圈圈了吧?
: `2 z/ ?) d; r+ }: N$ D一方面是对方会释放出希望,一方面是他们没办法多匹配。0 Z2 i3 T3 y7 ^; P v0 a
知道为什么很多女生喜欢说,「哎呀他们就是朋友而已,有喜欢我的但都变成哥们」了吧,也是在维护这个框架。
. ]3 I+ H+ @) H8 f, S* u& X而这套认知框架,精巧的地方就在于,对中层女性也有奇效,她们虽然某种意义上是受害者,但依然是这份认知的坚定维护者。# g5 Y, U: d3 E2 e' b4 ~$ }
因为,她们虽然对博弈状态感知不明显,容易沉浸在「从小颜值中上,化妆以后有人叫小美女,工作体面稳定,月入5000能养活自己」等等幻觉中,但只要有顶层女性筛选后落下来的男性,她们也能通过输出「不能广撒网」的社会观念进行一定程度的获利。+ X! g* ^ H5 s3 e- J) F& V2 S
顶层女性,是一群羊里面薅,中层女性,是逮住一个使劲薅。4 l& P, m/ F! ?
这让她们更不敢放弃这个认知,因为落下来的男性如果还广撒网,她们的博弈状态就更糟糕了。
7 t& Z! {# n6 w毕竟人数格局,已经变成4对6了嘛。+ O& F ]* n6 e& r+ z) k
其实大家如果经常观察身边朋友的情况就知道,在大城市里面,很多本来条件不差的女孩子,莫名其妙的到最后就剩下了。4 {% l& R! O3 D
聊起这事儿,她们总会觉得是遇不到好男人。
; K! k5 i( }: { B# `1 l因为在她们的认知里面,选择匹配模式这样更高效,而且从根源上来说对这类女性更有利的男性,都是垃圾,都让人反感。
, n# A7 o u) V, k$ r* T那到最后,这些没有办法进入顶尖序列的女性,要么怪男人,要么怪自己。
6 q% K$ j' b$ u+ A, x# _6 ~3 Y其实还有一群躲在幕后要怪的,就是构建这种认知,并且能从中获利的人。
% X/ @' V7 Q1 \/ W- J这种屏蔽「市场信息畅通准确」的认知构建并不需要有意识,而是从博弈和利益的角度,自然而然就形成了。0 [; G- b! F+ k( j+ ~! B4 j
问题就在于,获益者到底是谁,谁又是最大的受害者。
! _- i2 t0 [7 g3 g; W5 x. o别看着别人花团锦簇的吃香的喝辣的,就觉得自己维护这套游戏规则也能有一天享受那样的待遇,这话,不光是对女性说的,同样也是对男性说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