网传米哈游开始收缩,现员工数超过 4000,有部门陷入空转,公司会如何应对这一局面?

[复制链接]
查看674 | 回复5 | 2023-1-18 05:12:33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临近春节,有传言称米哈游关闭了社招通道,开始进入收缩周期。
  N+ K" P8 o/ Q6 Z
! s# Y$ P( V/ U4 b3 r9 w: ~# o 对此葡萄君询问了猎头及米哈游内部人士,并得知「社招通道」并未关闭,但Headcount确实已经开始收紧——在内部Leader层的会议上,高层明确传递过这一消息。一位猎头感叹:"明年基本上不用做米哈游了。"
肥肥的土拨鼠 | 2023-1-18 14:51:04 | 显示全部楼层
很多人没认识到,4000人是一个多么夸张的规模。。。就拿大家都喜欢引战的任天堂举例,2021年公布的全球员工总人数刚超过了6500人。而这个数字可是包含了一系列包括硬件研发,第一方游戏开发和运营团队,第二方游戏厂商运营接洽,经营部门,游戏机系统开发,影视团队,环球影城的游乐场合作团队和全球宣发团队在内的数字。$ I" g. Z4 f# p! f. G4 o
而如果我们多去比较一些游戏公司,会发现国际上鼎鼎有名的3a团队大多维持在300人左右的规模。
( J; v  Y& a! i& K. F+ n国内的游戏团队很多时候都是人非常多,但是制作的游戏体量难以匹配。比如腾讯next工作室,之前了解到居然有整整400人,就这个规模只出了几个小独立游戏,实在是难以想象。我感觉可能国内游戏公司本身的架构体系就不正确。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屋顶上的男人疾 | 2023-1-18 21:26:12 | 显示全部楼层
团队膨胀是最近几年游戏圈普遍性的问题。
" Z3 E4 U8 Z4 c4 W7 N. ^只是米哈游的问题暴露得更晚6 h8 a& E) M0 F8 k" B% [
20,21年的游戏圈,这种事情发生的次数还少么。5 \* ^- K$ M6 B, t
20年腾讯和字节杭州开了个分部,对着网易挖人。
: `' p" C! F: Z. E& G" g6 ^20年上海x易大规模扩张,( R# Q8 N+ S. `' D( @
19年之后字节大举进军游戏又招了多少人。
: w* b! t* p" O' F! o最高峰的20年,就连巨人,完美这种厂商都是花重金挖人。; {2 \$ p  T; c1 r
22年的x讯某射击游戏工作室人数同样翻倍。
& `* N# w0 d7 s. ]. o相当一部分从业者的工资就是这样被撑起来的。4 g* }! v6 G) d+ r$ D+ l5 t  z
5 q" i7 N' p2 b& r" \+ g
这背后的逻辑基本是投资驱动,疫情之后大放水叠加疫情前期游戏业绩爆发,公司老板或者投资人看到赚了钱,开始大规模扩张# j3 F- s. o4 n# V; {$ ?/ Q4 x3 H
总部在北京的去上海开个分部,团队从零开始搭建。。。
$ O; U5 ^, p, f+ `: b总部在深圳的去上海开个分部,团队从零开始搭建。。。
+ G! ^1 p$ V( A2 {4 G! I总部在杭州的去上海开个分部,团队从零开始搭建。。。0 G' e( P0 Y+ \1 A, z
要知道游戏行业价值最高的是什么,不是Idea,不是某个技术大牛,也不是明星制作人,而是牛逼的团队。
& m6 M; e: I4 L- @; f; V0 N首先团队里要形成一个强有力的核心,核心岗位负责人各项素质都得过硬,责任感,执行力。
& f5 W4 x3 Z+ j" _; Z其次,团队的磨合也确实需要时间,多少团队也是做了几款项目都败了,最后一战成名?
+ {! I' @  l# ~
7 ^" R" N# \  l& w而19,20年以来大规模投资新开的这些团队,首先团队核心人员都是散招来的,一部分人核心素质不过关,就得垮一部分。然后磨合时间不够长,没那个机会打磨出牛逼产品又得垮一部分。。
  Z, l2 h9 K+ B: @- G+ l% R; [( |
# e; R& i: P4 v! ~23年开始就是对19-20年这批大规模投资产生的项目的验收期了,这批项目如果大部分都不能产生价值的话,游戏行业基本上就得被动去产能了
) [: N6 t" n6 \- S0 d; {想在游戏行业长期发展的同学以后对这种突然大规模招人的项目,还是要慎重考虑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寂寞的糊一刀芽 | 2023-1-19 03:45:23 | 显示全部楼层
常规操作啦。ieg今年还年终奖缩水呢。行业预期不好、公司增速下降、感觉人招多了都会做收缩。2 v5 g$ _; f; `
问公司如何应对就emmm.....公司收缩本身不就是应对方法么……等预期变好的时候又会扩招,大家都这样。( L6 M& L4 X+ T& d$ v% m' n
而且这东西是动态变化的,大约一周前,我看米哈游、叠纸、雷霆游戏几个适合我的岗位,对外招聘挂出来的工资全都比一年前低了一两档,但是今天又去看,这工资又涨起来了。8 J8 H$ w" s7 Z7 K# L
! }( o; b/ n. C! K
楼上有人觉得米哈游需要建设人才培养体系,这个我觉得可能无所谓。
9 D* y* F, j7 Y7 z我前司只招一来就能干活的以及实习生,一年下来也能营收百亿、净利润几个亿的。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我不想做光绪 | 2023-1-19 15:31:0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在蔡浩宇解散Project SH之后写了一篇简要的评价,发在了B站专栏,现在我贴过来。
# ^7 W# @$ r. _  A% K5 e米哈游Project SH解散的消息有点多捏,趁着热度还在做个简评。; L. Z# o: K6 j( w' _
我个人感觉,米哈游目前最大的问题是没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3 U  c" Z" v8 A) f) F8 ^: `成建制挖人,想进来就能让人干活,的确是公司应对快速发展的方法。但这样也会带来大量的弊端,比如工作风格迥然不同、山头派系林立等。(我觉得PSH解散是的原因是这个)
7 {3 ?9 U, r- w不过这也没办法,你没法让一个成立10年,最近两年才爆发起来的公司有自己的人才培养体系。
7 X$ `! _* Y. {$ }- {! ]其实和米哈游有相同境地的公司是可以找到的,那就是小米。0 j5 y" t: O; r$ o- ]
小米比米哈游成名更早,10周年的时候已经可以摸到世界500强的门边了。小米内部也有“青黄不接,帮派林立”的问题。因为小米太年轻了,根本就没有时间培养自己的人。结果就导致整个中层充满了华为系、百度系、阿里系、腾讯系等各种派系。这些派系让小米内部充满了扯皮甩锅。并且这样的情况还有一个很大坏处,各种空降的中层会断掉原本基层员工升迁的道路。这就让大量的基层员工没了“为升职加薪”而工作的动力。6 g! ]3 Z! u2 A" ]  g% O, x
米哈游唯一的好处可能就是三个老板对公司有绝对的掌控权,并且三个老板的方向目前来看至少还是统一的。留给米哈游的时间还有,金钱也还有,就看三人怎么处理这个问题了。0 B5 W; K/ Y- W0 Q8 l" ?* E( h1 ~
简评米哈游的“软肋”正如大伟哥所说,米哈游扩张太快遇到了大公司病。这很正常,一家快速扩张的年轻公司,总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8 C" P- j" |5 F0 [  S- m6 Z
重点是,领导层能否清楚地认识到问题所在,并想办法解决。
( ~' a/ `9 n  m0 W三巨头认识到了,并准备开始“加大校招规模,从零开始培养人才,搭建人才培养体系”来解决大公司病。, V) }; J/ \2 Q+ c
只能说米哈游能走到今天,幸好有蔡浩宇、刘伟和罗宇皓。换成别人早特么膨胀了。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假消息,实际上是招聘系统出bug了。不过米也该收缩了。7 a& X; d6 V  z/ I7 A' l% d9 c4 y
9 n& W! p. L# c1 m
网传米哈游开始收缩,现员工数超过 4000,有部门陷入空转,公司会如何应对这一局面?-1.jpg
回复 支持 反对

使用道具 举报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