结论:除非把江苏省政府或者南京市政府搬到江北新区,否则江北新区所有的宣传,都存在画大饼的可能。, x8 s+ _6 u5 V9 K3 {8 |
现在的南京江北新区,不是什么时候能超过河西和江南的问题,而是会不会烂尾的问题。3 x) w, @% W" q. w
别的城市发展新区,要么把政府搬过去,要么先把地铁修过去,而南京江北新区两样都没有,前景可想而知。3 q4 K; l$ V, o3 @4 O/ P3 l
全国再也难找到像南京这样的城市,新区都发展好多年了,地铁居然还不通,直到现在了,才开始磨磨蹭蹭修地铁。
& `+ X1 W. m* ?# v3 o4号线二期和11号线现在才开始动工,想要通车不知道又要等多少年。' n0 q5 i( B) P: r% |, R: J8 y- u
而江北新区号称亚洲最大地下空间的地下城,迄今为止已经投入了几百亿,仅见雏形,又不知道还要投入几百亿才能完工。
. a" W e) x3 j7 e! {而中国过去20年的房地产浪潮给地方政府提供了大量的土地财政收入,本来该拿来搞好基建发展产业的,南京这两件事都没做好。
5 B0 A% j$ k/ d {2 S% \贯穿主城的地铁5号线2016年开建,6年过去,现在仍是一堆烂摊子,通车遥遥无期。
& Y1 }0 j4 j$ w! n' m8 _宁芜铁路从主城横穿,搬迁提了有将近20年,到现在才刚有点眉目。
6 L+ X- p& }/ Q8 n& f南京地铁里程短短三年之内,就由全国第4,直落到现在的全国第9,行政效率可见一斑。! d$ j4 a5 C9 @, `
更有意思的是,曾经可以和新街口媲美的湖南路商圈,也因商业改造失败,烂尾至今。
$ q7 o8 N, c( j! H& t而民营企业呢,苏宁、宏图三胞、雨润等,要么濒临破产清算、要么半死不活。1 ]0 |& w3 [% n! b' H* s q
过去20年,基建发展乏善可陈,支柱产业也没有扶植起来。8 M7 a# u) B0 `
而如今土地财政已经走到尽头,南京以后卖地收入恐怕难以维持,再加上自身没有支柱产业提供充足税源,还要养大量的吃财政的体制内人员,财政紧张是可以预见的事。
4 n9 |. {3 T0 l, Z5 b6 @( f" Q+ k南京恐怕没有多少钱投入江北了。
( }0 M& F1 X. }2 ]9 F' s其实从最近南京新的一期地铁规划就能看出,地铁13号线江北新区被砍掉了大量的站点,可以看做是一种信号:财政收缩了。0 [/ b* E, O8 k( u: {: A
后面可以预见,南京江北新区的财政投入会出现一定的缩减,发展进程就此降速了。2 O8 O1 v$ Z( M* b* t1 s4 Y h
错过了上一轮的房地产热潮,再加上人口已经见顶,江北新区的前景难以乐观了~
$ p/ ~- O$ x1 q" a6 Y我在回答南京银行“危机”的回答中也分析过南京的问题,可以看一下:
3 g6 D- Q/ P! B& t4 g8 N南京银行称「网传有关我行杭州分行『爆雷』『取不了款』等信息,均为虚假信息」,具体情况如何?其实南京的问题经济是一方面,更为关键的是本地人的观念趋于保守。
a6 P6 \4 ]7 L" W. r南京的跨江发展可不仅仅是修几座大桥、通几条隧道那么简单,而是要从观念上改变。
: r3 E0 ^. J$ ~7 \+ B* U8 K大部分南京本地人还是觉得江南才是南京,江北不算南京。
6 C$ c g2 C# U8 @- V O甚至有“宁要江南一张床,不要江北一套房”的说法,思想保守,可见一斑。
. {; x; V( s. S, q- e民间有这种说法,难免传导至本地的管理者。
& K2 g$ b/ H7 ]' F# r1 O. i7 E其实仔细看一下就能感受到,南京的医疗、教育资源,最优质的还是在江南,江北的都是边角料,存在应付官差的嫌疑。' a5 Q% \! r1 a9 d
南京外国语学校分校建在了南部新城,在河西和仙林也开了分校;南师附中分校建在了燕子矶新城,河西也开了附属学校。6 ^8 C( |/ v* s9 o
而江北新区呢,只把一个成绩逐年下滑、现在连地方县中都考不过的南京一中搬过去了,哄一哄外地炒房客和接盘侠。6 G% m5 O& k/ @% ?
现在眼看江北新区的房子滞销,地拍不出去了,才开始宣布几所名校签约江北搞分校。& G$ M/ j& | p6 P Q, D. w' l
是真是假,要是再分不清,就别怪最后当了接盘侠了。
' @0 X$ A, e* K; j* @) t为什么我开头会说那句话,仔细思考就应该能想明白这件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