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俄罗斯媒体15日报道,汽车行业研究机构——标准普尔全球移动日前发布的一则报告显示,欧洲能源危机使欧洲汽车行业面临巨大的能源成本压力,加之冬季来临前的能源使用限制或将导致汽车工厂停产。
6 {/ F2 h/ g/ `, u" h2 P* Z# H# c7 q# M0 }% h& R
从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欧洲汽车企业每季度预计将减产30%—40%。 . R# m6 f2 l8 m2 q
" c: ?9 t+ g9 ~8 S3 ^5 k% {# b/ j: q
) g4 o! C( E: [# B8 G
1 z2 Z7 L% } q7 X
与此同时,作为中国之后全球第二大新能源汽车市场,欧洲正成为中国新能源汽车品牌与外国车企角力的新赛场。据统计,目前已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汽车,去年中国出口的新能源汽车近一半都运往欧洲。 % e% l9 m6 T# `4 T- A( k5 {
5 _2 c' b" r: \ M& n欧洲汽车行业陷入困境
8 w* Q+ p, F* n# J; l4 Y" o9 H. O) G+ h8 `" F) ?0 j1 r G! x
据央视新闻援引俄罗斯媒体15日报道,汽车行业研究机构——标准普尔全球移动日前发布的一则报告称,从今年第四季度到明年,欧洲汽车企业每季度的预计产量原本在400万辆到450万辆之间。然而,由于能源价格的大幅上涨和冬季来临前政府对能源使用的限制,该机构预计,欧洲汽车企业每季度的产量将减少到最低275万辆。
+ b' _/ q" E* f2 s" t" e5 Z8 \9 k( |" ^: N
该机构研究人员称,整个汽车行业供应链中,尤其是金属结构的压制和焊接等,需要使用大量能源。研究人员预计,从今年11月份到明年春季,由于欧洲汽车生产商和供应商都将受到严格的能源使用限制,欧洲汽车行业供应链将出现严重中断。
- V- C3 E+ C; l) Q
; B l$ g" d4 @欧洲汽车行业遭到能源危机的严重侵蚀而陷入困境。欧洲企业为了降低能源成本,纷纷将生产线外迁,而外迁的重要目的地之一,就是美国。大众集团今年6月在其位于田纳西州的工厂启动了一个电池实验室,该公司到2027年将在北美总共投资71亿美元。梅赛德斯-奔驰3月在亚拉巴马州开设了新的电池工厂。宝马宣布10月在南卡罗来纳州进行新一轮电动汽车投资。 ; l: o6 e+ O w- u; k% Z$ v
8 c! i* F7 x! E* j4 b
4 ^) Q5 _% p# k/ {
0 R m9 t/ g' q- i2 g. [9 L( j( x有媒体评论称,高昂能源成本迫使不少欧洲国家的能源密集型企业减产或停产,令欧洲面临“去工业化”挑战。有业内人士认为,如果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欧洲工业结构可能永久性改变。
' m* A9 C+ k5 R4 `% g. B! j. f% X3 l1 {0 F# u) @; h( H; k
据界面新闻援引《泰晤士报》10月15日报道,宝马集团Mini品牌负责人斯蒂芬妮·沃斯特(Stefanie Wurst)表示,宝马的电动汽车Mini将在明年结束在英国牛津的生产,因为在同一条生产线上生产电动车和汽油车的效率很低。此外,宝马下一代纯电车型Mini Aceman将由宝马与长城汽车在中国的合资企业生产。 U. D; u2 e- s( B/ R% r
' E* K1 Q6 J% h( x6 a) l5 G
中国汽车加速“出海”
+ o2 @5 d1 Y, }4 n3 d8 w( g: B- O* a1 `' W+ h
欧洲市场成重要“战场”
) X3 V2 P+ F5 q
# j7 j. ~. D6 D8 k/ u据环球网报道,9月底,比亚迪宣布,将面向欧洲市场推出汉、唐、元PLUS三款新能源车型,开启欧洲多国交付,并计划年底前进一步开拓法国和英国市场。蔚来汽车10月初在德国召开发布会,宣布进军德国、荷兰、瑞典等欧洲国家,建立销售服务网络,计划到2025年逐步建立数百座换电站,给欧洲用户带来比充电速度更快的补能体验。比亚迪、蔚来,包括此前的长城和上汽进入德国,预示着中国新能源汽车正式吹响了在汽车发源地与欧洲汽车品牌正面交锋的号角。 $ Q( C" J7 X- ~, ?# c
+ v2 x" w/ W7 N7 _: q5 n) e
目前,欧洲已成为中国汽车,尤其是中国新能源汽车出海的主要目的地。中国汽车工业协会(以下简称“中汽协”)整理的海关总署数据显示,2022年8月,中国汽车出口量达30.8万辆,同比增长65%,历史上首次超过30万辆。从今年前八个月的整体情况来看,我国汽车出口量首次超越德国,跃居全球第二。其中,新能源汽车成为主要驱动力,新能源汽车出口的前三大市场分别为比利时、英国和泰国,其中有两个是欧洲国家。
$ v- Q: `; ?1 d$ R; q$ b
3 v- [5 x0 G( Y" \; B9 E X据中国汽车流通协会副秘书长王都介绍,去年中国新能源汽车出口总量的49%是出口到欧洲市场。中汽协副秘书长陈士华在本周月度信息发布会上表示,据统计目前已有近10家中国车企向欧洲出口新能源车,中国电动汽车已经占到欧洲电动汽车总销量的10%。 3 A; M. r7 o+ a8 T9 q
' s) u. Q8 d$ m2 S
目前,欧洲电动汽车市场发展迅猛。据德国电视一台报道,电动汽车正在欧洲驶向快车道。根据欧洲制造商协会的数据,2022年第一季度,欧洲纯电动汽车的市场份额与去年同期相比几乎翻番,至10%,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的市场份额也接近9%。 ) S3 f; d* ~! ^( Q5 B% F
4 S" D- P* e* E. O* E* E% T' A3 f
此外,许多欧洲国家也在通过大力补贴吸引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补贴金额最高的罗马尼亚,消费者购买电动汽车可获得10000欧元补贴,德国、法国、意大利、西班牙、瑞典等国也可获得5000到9000欧元不等的补贴。除此之外,电动汽车在一些欧盟国家还可享受到免费停车、公交车道免费通行、高速公路和城市通行费折扣等优惠政策。
5 A3 c. c K4 H" I. b' t
7 [3 a: n N7 `6 t. u# s, [“卷”入欧洲还有这些问题要解决
8 I2 F1 h; d+ s6 \7 I3 r7 ~' h1 D8 ]% `% w$ U1 j6 g" W, A
据经济观察报,从销量来看,刚刚进入欧洲市场的中国汽车品牌还需要等待口碑发酵和渠道完善,充电桩等设施也仍有待布局。
( T# i* c% U! q% n, ]. y; L
7 x. m+ \; g: M _) c0 k汽车咨询公司Automobility创始人兼首席执行官Bill Russo告诉界面新闻,外国消费者对中国本土品牌的认知度不高,说服他们相信中国品牌比说服中国消费者要难得多。中国有大量充电基础设施,欧洲和美国在这方面还存在问题。 9 _% I: I S2 i* G5 V6 P7 R: V7 {! y! D
! q) a5 [! T: Z2 V1 i' J中国公司的优势在于产品、制造规模和价格,它们还需要要在海外建立自己的销售、配送和服务生态,这需要耗时多年才能建立起来。并且中国公司也需要在海外建立生产基地和电池供应基地。
% e i S- M# ^! T R1 E7 V* B% Q1 e# b5 W! j- C# x
“这并不容易做到,这将需要大量的投资。”Russo表示,“坦率地说,你必须找到愿意帮助你的合作伙伴,无论是经销商、服务提供商还是供应商。”
2 y3 n9 ~2 M- V, l7 L" s0 {# _% A5 ~
中国汽车公司将与特斯拉在欧洲“第二战场”继续展开竞争。随着特斯拉在柏林建成超级工厂和产能持续优化,特斯拉在欧洲市场的开拓速度也在加快。
0 w+ r4 }0 U+ e& B9 V2 {& |; Y1 \6 N* c) G9 X, I
根据德国车辆管理局数据,Model Y今年9月在德国共卖出9848辆,超越持续热销多年的大众经典车型高尔夫的7095辆,以及大众途观的5887辆。这是特斯拉首次在德国市场获得乘用车市场销量冠军。 * V* @4 l# R" v! G4 h# T" \
. ^0 }; |- V+ e- L: ?8 q
编辑|王月龙 杜波
Y! d7 o$ { A, D) _# t S j: C7 G. M. a1 z/ _0 O
校对|卢祥勇2 c9 u5 q" y! T
9 R( R1 k. v" g! u每日经济新闻综合自央视新闻、环球网、经济观察报/ c3 q+ M( l2 U8 j- u; ?) c
( G3 c! i4 \* x# U每日经济新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