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

[复制链接]
查看6372 | 回复0 | 2022-9-24 12:51: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
无人之井井e | 2022-9-24 18:01:00 | 显示全部楼层
说说我作为一个大众车主的感受吧。- L; r: l& d$ e: \
大众在美国的主力车型各种用国内车友喜闻乐见的爱信8AT代替双离合,但还是连斯巴鲁和起亚都卖不过。坐遍了美版各种大众车之后,我感觉重点是大众在美国布局的产品太尬了。虽然我在国内是资深大众车主,但大众在美国吸引我的车型真的没几个。
. h6 ^5 d6 t  n5 C5 t! w1.途观L只有2.0T低功率版,配上8AT之后居然10秒+才能破百,同级别最肉。按说肉这个头衔在国内都是丰田抢着拿。配置方面也很一般,全系除了顶配之外都是卤素大灯,而且在IIHS的照明效果评分为P,射程、横向范围和亮度统统远离及格线。2 {5 q' u: ?: K  n1 H- O
' y& V8 t- j1 v7 m9 R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1.jpg
: h6 f( }0 ~! A& |1 u, R4 ]" u$ M1 }* `+ ]; s* B+ S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2.jpg 9 _: F2 L* V$ r- ~* i
2.途昂的3.6L虽然价格比较友好,但是发动机超期服役多年,又不是真正的V6,NVH、动力和油耗在同级别都不占优势,唯一值得称道的卖点就是大,是这个级别唯一第三排能正常坐人的SUV。1 K3 f: T+ i3 g! W

, l3 u" ~  l* o- |# k$ i; r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3.jpg
, B7 O0 G$ E: h5 x5 m  E2 s3.帕萨特因为即将停产,换壳不换代,2019年上市的新款除了外壳和国产版基本同步之外,本质上还是PQ46平台打造,机械手刹、二代EA888低功率版、6AT,动力和油耗同样是同级别垫底,被动安全性也很平庸,但价格却不比竞品便宜。$ E6 D/ ]9 V0 d) S' Z
% u( t) A, g0 E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4.jpg
7 M' ]8 a+ p; b8 E! ^
# W) g3 v" d9 Y# J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5.jpg 1 z4 w# n& n1 W# O; w$ y& p
4.高尔夫还在卖7代,也是机械手刹,曾经加量不加价的旅行版已经退市,1.4T两厢版只有两款配置,6MT和8AT各一个,并且卖到了低配B级车的价格,性价比被两厢的思域、卡罗拉完爆。这车我两年来愣是没在4S店见过。2.0T+7DSG的GTI价格和雅阁2.0T+10AT重叠,顶配甚至比雅阁贵,这是有多大情怀才会买啊。1 a# _* R! i- m- R8 J7 P8 u; D
: O1 V( O: B' B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6.jpg
, K) w& u" I6 D3 P* p9 f( s7 q" f6 A2 J+ H  ?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7.jpg # o' p% O, Q4 ?; y  a0 ~( h
5.Jetta(标轴速腾)稍好一些,入门价格在同级别算低的,但配置也很惨,而且全系扭力梁后悬挂、中低配的反射式LED大灯实测效果和卤素灯差不多。
% B1 }7 O. _# m7 {8 x1 }1 Q, L1 b/ D6 j  |0 N' s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8.jpg
% w4 T6 }# H/ E+ v& L
) [8 t8 p% T4 c6 [4 f! d; Z0 o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9.jpg 0 @4 ?1 u: E# }8 K; C6 E/ B. J
6.新出的Taos(对应国内的途岳)用上了大众最新的1.5T本来应该给好评,但全系只有这一款动力而没有更高版本(国产途岳还有个2.0T低功率版呢),顶配连电尾门和泊车雷达都没有,价格却同1.5T CRV和2.5L荣放在一个水平。论空间和动力,它们不比Taos强?
0 j& O6 V# `! P. E/ s# S
- t9 k* ]& L! q6 d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10.jpg 1 g! G- F- S1 ?  A: X

5 R6 _- w; s2 X8 O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11.jpg
' E/ w% ^7 Z8 t; x8 z* W# W另外,美规的大众车全部减配了自动驻车功能,所有在墨西哥总装的车型普遍高价低配做工糙,唯一的优势也就是除了Arteon之外都可以烧92号(美标87号)汽油。上述几款车,连我这个国内的大众车主都不买,还能指望它们有多高的路人缘?
七伏 | 2022-9-25 01:06:56 | 显示全部楼层
原因当然是多方面的,其中之一是大众没有(没推出)美国人喜欢的车。
) M% R9 I( c, Q  H9 d# g* {! a除了皮卡以外,美国人最喜欢什么车?——SUV。+ R: e3 a' g0 V5 F
大众现在什么车卖的最好?看看dealer的库存就知道:# G0 X9 V( H0 b7 O3 Q8 C

( U( c4 c1 O! {2 q9 c+ ~# P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1.jpg ( `+ l( C+ B7 V  O2 ]
最多的是途观,78辆。其次是Atlas途昂,32辆。帕萨特15辆,捷达19辆,GTI3辆,普通版的高尔夫干脆没有。
  m3 ^- q& n& V: v+ E' n在途昂问世,途观改款之前,大众几乎没有一款美国大众喜欢的车。: E+ I7 `; x" B, ]7 C3 i! C
途观换代之前,贵的同时还有同级别最小的体格(没有加长版)。美国人什么时候喜欢小的?/ B+ n" C8 z. a" g( K
途锐是不是好车?当然是。但不是美国人喜欢的好车。美国人喜欢空间大,便宜,耐操。现在途锐干脆不在美国卖了。
2 }$ I& s% C; h& a, O帕萨特上次换代,用2.5自吸换掉2.0T,空间加大。这算是开始投美国人所好了。无奈这个级别里凯美瑞,雅阁统治力太强。8 \2 O9 g% L7 _6 j
途昂就是美国人喜欢的风格,大,便宜,现在还有6年质保。我感觉它推出后立刻就成了路上见到最多的大众车。
$ p" C6 h$ k$ _3 `( q- o* u7 w- D6 m. W+ F+ o7 i7 d6 d' I0 P; ?4 c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2.jpg
. _: O. U* f  N! a. _' F, y; v货量最大的是SE四驱加Technology package,基本上就是皮椅加自适应定速巡航。货辆第二大的是SEL四驱加Technology package,简单说就是加了天窗。3万5这个价格,就很有竞争力,汉兰达也要这个价,但车几乎小一号。当然了,途昂目前还卖不过汉兰达,毕竟汉兰达多少年的口杯在那。
+ {- r0 l. z& V途观现在同级别里空间不输谁,价格也降低了,应该能比上一代表现好点。但好像现在质量还不是很稳定,这一级别竞争又超级激烈。9 D8 N. X8 q; z

8 K& D" Q* y) P 为什么大众在北美卖不过丰田?-3.jpg ( ?! M2 B* o% W' z( U! j$ J5 K/ G
至少现在大众知道美国人要什么样的车了——不过人家丰田二三十年前就知道了。
陈明38 | 2022-9-25 09:12:57 | 显示全部楼层
因为美国消费者本来就不待见大众这个品牌啊
% @! f' n" j) u' @6 |" w
大众在上个世纪60、70年代的辉煌。6 c  m1 z+ v4 j$ z1 }6 \  @
跟大众品牌的产品没啥关系
如果说丰田等日系厂商在北美的崛起是因为:8 O' ~/ a1 N* N
70年代『两次石油危机』+经济危机
那大众在北美的由盛而衰,则完全属于:6 g7 Z( N8 L4 M$ v- E9 N1 g+ ~5 c
从众星捧月的错觉,
& r/ p% O& ?0 D  d5 \! ^回归到被嫌弃的本源
在石油危机爆发之前,由于资源的足够充足,以及二战以来富庶的生活条件,在北美销售的车辆几乎都是浮夸到爆炸的产物,尤其是美国自家的那几个主机厂,在产品设计方面几乎都是以『大体型、大排量、浮夸造型』为产品导向:/ w9 P2 e" S5 n$ l8 O
8 B& T3 J- o* c/ R
4 r! \/ f, ^7 u! s1 [  l
% z* P# b* C+ I7 T- C9 w. i" F
游艇+航天设计理念的Cadillac Eldorado1 E4 u8 _1 F4 L5 F
. @. u. O/ {, W. u- Z

5 t3 k% a9 ^) `' B, d3 O1 E' f  S8 X# L2 C" x
连BUS的设计都一定得Drama
& U% W4 ?/ ], w
# R4 p2 o) ^( o相对于这些『大爷』,市场上真正可选择的『小型车』很少,就更不要说『便宜且时尚的小型车』了。而当时,大众的两款产品就刚好填补了这个空缺:一个是Minibus一个是甲壳虫:
3 i5 J+ N- z8 F: ~! ?+ Y/ N% o& |( A; W6 @* ^4 T: P1 M
' J' N3 D$ Z% t! U% m

3 _0 Y  s3 D" G& z% i4 Z& `" ?! D- H5 i

$ I( f* Y4 w% H3 Z这个家伙更是贡献了绝大多数销量。5 v* I( J6 o9 L
, w% I# q/ u% u/ u  a7 v$ w( j$ Z
这两款产品能够在美国风靡,主要还是因为嬉皮士文化的兴起:
5 q. C" H0 n" D
嬉皮士(英语Hippie或Hippy的音意译)本来被用来描写西方国家1960年代和1970年代反抗习俗和当时政治的年轻人。 嬉皮士这个名称是通过《旧金山纪事》的记者赫柏·凯恩普及的。 嬉皮士不是一个统一的文化运动,它没有宣言或领导人物
比如窄小、简单还特别便宜的甲壳虫,就非常符合当时年轻人『反传统』的需求——哪怕甲壳虫的技术更老旧——可以说,这两款产品可以大行其道的主要原因并不是产品本身,而是顺应了时代潮流。' H; I! {* m" ^- |9 [( Y9 D
  C- [; m* @! m4 l8 u; H5 T
; q& m: ^5 p) y6 j; B
与之对比的,是大众品牌初入美国市场时,被嫌弃的遭遇:
) K" w) K: I9 ^5 C+ l9 O
在40年代末50年代初期大众刚刚进入美国的时候。& |, b* k; P) N2 `/ n7 @
甲壳虫的销量曾十分惨淡:
5 l0 \0 n  ^2 q: O! b9 x* H甚至都不足一万。
而不久之后,随着嬉皮士文化的日渐盛行,单单凭借甲壳虫的热销,大众在1965年就拥有了900多家北美经销商,并在1970年售出了近57万辆汽车,达到了历史最高点——甲壳虫在北美最光辉的时刻,甚至可以占到美国全年汽车销量的5%。: i' S9 ^$ ^' \) O- S' |2 B5 T. {! b

" C6 h$ l6 j0 n- X% n7 H
3 d% `5 M# f$ |9 m) p4 J0 T
# x9 T) \! ?# [/ c1968年的广告
0 k9 `' Y" _3 h4 J: g. O3 M6 ~# o3 b2 J7 f
可惜& O2 }8 t! @3 N6 M4 ?
成也萧何败也萧何
面对超高的销量,大众并没有乘胜追击研发后续产品,错误的以为这是美国市场的常规需求。
1 `& k+ l' X3 J0 e# [3 y' t# G1 ^在产品升级换代方面,即使在收购了奥迪之后,大众对于甲壳虫的升级也一直都只是在小打小闹,依然使用着早已不符合时代需求的后置风冷布局。& ~0 T" {: \6 |8 O
伴随着嬉皮士文化由盛转衰以及石油危机的爆发。
/ s# `  e5 h- D4 C+ I5 @设计简陋,技术落后的甲壳虫瞬间就被市场所抛弃:
- [; F% n( w7 z& }, ~5 w! M4 @  _$ x' T+ {2 M2 B

4 r. ^; c0 d( R# R' j* x! P+ n6 w0 X; u! d( a
油价暴涨
  S7 X0 U5 q- B9 a3 `6 x# u/ M" F; T: x2 u6 I+ T+ r
如果你细心,就会发现丰田在美国的销量暴增也是从1970年之后开始的,与油价曲线高度重叠:7 |+ T2 D5 C- J8 \# l
在这一时期,美国市场对小排量、小型车的需求开始猛增,日本厂商乘着石油危机的东风,大量引入旗下的小型车——相对于甲壳虫,它们有着更好的燃油性,有着更舒适的驾乘设计,以及更高的性价比。. [: I$ J2 j( n) J5 y' m
而面对有着后驱、前置发动机、水冷技术的同级产品,在失去了流行文化的加持之后,甲壳虫一下子就变得无比不堪。更悲哀的是,虽然期间,大众有对甲壳虫进行全方面的改造,甚至推出了技术进步明显的『超级甲壳虫』,可是在美国的销量一直都呈现出持续下跌的态势。
& Z, R, D' d# A' ^2 z& C<hr/>
小型家用车市场的消费风向,- @3 h  A) G. C+ |5 @% i" w* p" V
仿佛在一夜之间就全变了
最早挑落甲壳虫在紧凑级(?)市场王座的,不是日本车型,而是雪佛兰vega
- t4 ~0 I' v, \- F+ P4 B# K+ s( a0 e, t, A

2 `/ _: S+ r5 z- \8 j+ y( v# H% c8 K0 T& _; U' o3 N
1972年该车型取得了52万的惊人成绩
1 I3 @* m. t- @/ A* t
* H0 K2 u3 Q0 U7 `% y. Y5 v* K由于研发技术的迅速提升,在短短数年间,小型车的设计理念发生了巨大变化,更多更优秀的车辆设计一下子就涌现在了市场之上,相较于vega,甲壳虫局促的载人空间,孱弱的载物能力,以及落后于时代的后置风冷发动机布局一下子就显得毫无优势可言。: T# t9 e6 F9 M) I4 b* H
这也直接反应到了终端销量上:
+ C( E: S& q$ E/ {# N( N
1972年,大众品牌在全美销量,下滑到了49万辆。
<hr/>
1974年
1974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年份,一方面,大众品牌的明星产品『高尔夫』诞生。
6 u$ m- |; W# N; M7 S# d+ l* a# D( ^4 b; ~" V2 Y& [+ O
3 }: A& [( L- ~0 E
另一方面,美国市场里,丰田的销量已经取代了大众。并拥有了一个响当当的明星产品——卡罗拉——『世界上销量最大的轿车』
6 s5 @' Z0 Q3 ]3 {! y0 K. c- o) g& Y  F5 u2 X) N

' P- r) _$ k% z+ O) v; m
) \/ T3 {6 ~+ H: [0 g来自1974年《Wheel》杂志的评选(图文不符)& W9 I% Z( w1 j" H& n! T% v  B. m& ~7 I

; I% y# D+ z" o6 H! I由于高尔夫在欧洲市场收获的反响非常不错,1975年,大众决定将其以『volkswagen rabbit 』的名字引入美国市场,以增强自己在小型车领域的竞争力。
" d9 c5 t; d5 U- w. j; a, ?4 j: Q/ S& r% r/ B# t: d3 n7 K/ h
2 I" t# e+ r4 f# q3 ~
: _5 l9 A4 y, F/ L4 L# t% F$ [
注意前方那突兀的『保险杠』
- `' l% _7 n% w  A7 a6 V3 G2 q$ Z2 ~& P6 q) Q: o3 W
可惜,这款车型为满足美国法律所增加的保险杠,由于美国工厂装配工艺的低劣,带来了非常严重的品质问题——新产品的投入并没有给大众品牌带来销量的提升,反而因为质量问题使得品牌口碑雪上加霜(虽然,这种故障跟很多美国品牌比起来根本不算啥事)。( @# P4 ?1 l4 W+ b1 p
虽然高尔夫在这一年,$ t" V! w. M/ E& y; V5 k
获得了全球最畅销轿车的名号,
3 S2 v4 k$ I8 X但是美国市场就是这么不按常理出牌。6 |! C* `, m3 Z8 E
1979年大众品牌在美国的销售量下滑到了13万辆
这一下跌趋势并没有因为高尔夫、捷达在全球范围内的成功而改变,一直到1995年才停止,那一年大众在美国的销量为5万辆(同期雅阁的销量为近3万辆 —— 一个月)6 W7 q$ M  e. K, w. Q

$ L7 {$ o8 r: h. [! g( N! V
- j. T* n; `+ J1 T& i因为此时的美国小型车消费市场已经风云突变:8 d. x0 S' V# i' l# s9 \# r
低价消费领域已经被物美价廉的日本品牌占据,多年的深耕使得丰田等品牌在美国已经树立了良好的口碑。0 j  z) D6 _' D; N
而在再贵一点的小型车产品中,高尔夫并没有办法做到压倒性的优势,而且她的出身不是『底特律』,还有一个『身子骨差』的坏名声。% w" t+ h( n, D/ V) }" u
<hr/>在石油危机之后,为了满足消费者对于低油耗的需求,欧美车企与日本车企(绝大多数)选择了两个不同的发展方向。! X! j0 y0 S& ~; [
以大众来讲,为了满足欧洲市场政策的排放要求,大众选择的是『柴油机』+『涡轮增压技术』。# [- ?- a8 q& R5 W% R# u, e; V8 [
不过,柴油机在北美并没有足够的市场需求,而涡轮增压则是另一个『深坑』——即使是增压技术的领头羊萨博,在70年代~90年代期间,其推出的产品也是『非常可怕的低稳定性』
! ]- s0 Z3 x! j* x) K9 W0 y) @
『更高的故障率』『更多的维修次数』
加之在美国市场中,『涡轮增加技术』没有政策性优势,所以,即使后来有通用作为靠山,『涡轮增压技术』也凭借着自己高故障率、高维护保养要求的特性,在美国实力作了个死,落下了非常坏的口碑,作为后来者的大众,自然也没有任何好果子可吃——虽然依靠捷达和高尔夫+广告营销推动,大众在2000年左右将销量提升到了近36万辆,回到了1973年以来的最好值,可是,跟丰田相比,不管是销量的爆炸程度还是产品线的丰富程度,二者都已经不是同一个级别的对手了。5 K# ~  O3 S  I1 a+ G" r$ j
而反观以丰田为首的众多日本品牌,则是选择了另外一条路:
3 {) M6 g8 ?8 v4 i: W; c4 p进一步提升汽油机的燃油效率、进一步轻量化设计以降低油耗、同时进行严格的成本控制压低售价,以极高的性价占领美国市场——在对于70、80年代身处滞胀泥淖的美国消费者来讲,简直就是上帝赐予的福音——当然,常年制霸低级消费市场,提供『毫无驾驶感』『廉价工具感』的产品,也给丰田的品牌升级带来过烦恼,使得丰田在美国付出了极高的公关宣传成本,不过这不在本文的讨论范围之中。6 }' e4 @7 K: S; P9 q
<hr/>我个人是非常反对『大众仅仅是因为质量问题而导致销量惨淡』说法的。7 M7 P- I' W( \! ~" w& j
其实,在中国网络上有这么一种声音:
' ?0 }6 x% U# ~) Z, ~0 p6 d' U9 d
美国人为什么买丰田不买大众呢?+ ?. V) X$ S% V
因为相比起来,大众故障率更高,故障率高了就要面临维修,
* ]; B6 _+ _: o大众修起来成本很高,再加上美国人工费用贵,所以『抠门』的美国人是不愿意买大众品牌的。
讲这种理论换一种表达方式,就是:6 j7 R2 t7 Z3 j5 ~& r! j5 ]# L5 E
更贵的养车成本限制了美国人对品牌的选择。
2 m" [" J% Y- Y, ]6 r大众卖不好的主要原因,就是偏高故障率带来的高额维修费用。
可是,单纯从数据上考量,开头的假设并不成立:" ?5 x# E5 G9 \; o! D
纵观历年来,各媒体的各种可靠性排名
: j2 V% i, t# ]; p$ J2 p- I都与当年各品牌的实际销量排名,
0 r5 C9 C0 L. h# t0 [6 S无直接正向关联——尤其是在细分车型方面
换句话讲,『可靠性决定品牌销量』的结论,是不严谨的。
' C. C' \! q& e- b, E9 n很巧,媒体yourmechanic曾经在2016年做过一系列数据分析,详细统计了各个品牌跨越10年的养车成本。% i% W' @  \0 X" `. r' y- r4 L
虽然,由于每个品牌的产品线丰富程度不同,售价也存在一定差异,所以这个分析依然无法与品牌销量直接挂钩,但是相对于简单的『可靠性排名+实际销量排名』,这份报告更能反映出『用车成本(保养+维修)』与『实际销量排名』的关联程度:; h* s; J: m' q  x) d3 M9 ^
第一项:各品牌10年间的养车成本排名(由高到低):/ ~+ P6 b* ?/ ~# ^4 N
/ H# c- {7 \  B7 B/ q8 E. ^
7 v; r1 h8 r4 Q6 H# E
本表主要是统计10年内维修保养费用排行(保养以6个月/次的换油周期为标准)。
7 ]" @5 p6 _) ^) v  A4 N, D
# Y5 G- B0 [2 h5 ?  O
0 g, U+ U  i" {" F. j8 P8 Z/ Z$ }' C/ S
所有品牌每年养车成本中位数
9 Z; O, W/ M* f$ _/ U( g. ~- ~! ^  H# n. O3 G
由图可知,1~10年之间,中位数的增长幅度并不明显,大致保持在每年150美元的程度,但在10年过后,尤其是13年左右,就开始出现巨幅增长,当每年的保养费用高于车辆的实际价值时,消费者就会放弃继续持有。6 ^! C+ m) b- b
我们来看大众与丰田的相关数据:6 _( `$ K. }3 r+ g! X  d+ W
1、大众品牌的维修保养费用其实是排在『划算』段位,基本上与中位数持平,与日产、本田的差距并不明显,甚至比现代还要低。
" t0 q7 T. D! w2 ^3 r+ n- [2、丰田集团三个品牌的养车费用通通低于中位数,十分优异。; \: D3 g# x" g
最关键的一点是,我们可以清楚的发现:
! V8 g/ ~; N( H$ u' M3 A不管是豪华车品牌还是普通品牌,养车费用的多寡与实际销量虽然有着大致的符合程度。
& K9 H! U  W. Z3 f+ U7 M但是细分下来,在品牌销量的具体排名上并没有直接的对应关系——尤其以起亚、大众、现代的排名最为明显——虽然最终销售成绩,会受到定产品价与品牌产品线的影响,可是这项数据至少可以证明一点:$ k$ ]" T) _+ }- B( g1 b! m9 D# h
在很多回答里所提到的:
' T8 }: p) I8 {% Y( D: {9 N『美国人不购买大众品牌,是因为故障率高,维护成本高』* s  F3 w; m3 }$ R) M) Z# L' d
的假设其实是不符合实际数据的。
' s  B9 c/ X1 L( }9 `
第二项:按车型,10年间养车成本排名(由高到低):" O3 o9 N3 k" P) R/ F

0 c) Y% J" Q. P+ `: s9 K( A  T( `1 C5 i; t$ D! N8 ^
在这个分车型排名中,导致费用增高的原因主要是维修费用,往往会包括了『大修』的情况,比如变速箱及动力总成的更换,也正是因为如此,费用会普遍偏高。
* ~' U( i3 ^& |8 D' |5 P) L这里需要您关注几个点:" D& j8 _/ R) ?
1、即使福克斯有着惊人的养车成本——请记住这个『成就』——可是这并没有影响到其在消费者之中的口碑,虽然比不上卡罗拉,可是在美国依然属于热销车型,在紧凑级榜单上的排名也非常靠前7 i; @7 E  K  b* Z
2、即使日产楼兰的使用成本很高,排在了第三名,可是日产楼兰在美国的销量依然不错,2016年排在畅销中型SUV的第十名。而在使用成本中排名第十的森林人,在市场上的表现更是亮眼:2016年排在了畅销紧凑级SUV的第五名。; y9 w) v4 c  n
3、虽然奥迪A4的使用成本明显低于宝马3系,可是依然不妨碍3系日常两倍于A4的销量。+ y6 g8 L! w$ @7 C' ^  s
这几款车型进一步证明了,在消费市场中,所谓的『可靠性』和『维护费用』,其影响力并没有网路鼓吹的那么大——即使产品本身有缺陷,依然可以品牌本身的『促销』作用促进销量。9 j% b. f( I& g% Q/ H
第三项:按车型,10年间养车成本排名(由 <低> 到高 ):
* d) F, B+ c2 z$ _0 y0 v1 \& K1 {' |' x9 o6 M) P6 R# N

* _$ y3 M) X' m6 Y5 R6 P/ L1 L- t
3 d7 e+ k% M9 @8 y/ Y8 P3 x$ q又称『看丰田屠榜好爽快』榜单. x: V& C  B* O+ j! a

) x/ O' R& Q5 T0 Q我们继续关注丰田、大众的相关点:
" ^: k, [# s  W: T3 U注意这几款车型:卡罗拉、思域、捷达、轩逸。
2 N% _& }# L0 Q+ G; Z虽然捷达的使用成本在紧凑级车型中表现优异,可是在实际销量方面却很奇怪:2016年的销量仅有卡罗拉和思域的1/3,轩逸的1/2,甚至还不如上了黑榜的福克斯——你要讲上一代速腾在技术层面、综合表现上不如福克斯,那就有点超过了啊。7 G. [3 T1 H8 P  H! C! ~
这一点反向证明了:即使产品本身表现还不错,不过市场不会因为你产品不错就全盘接受。
1 L& A+ \  Q- r3 A# G9 [$ ]& i2 G——当然,捷达在美国确实是大众品牌的销售主力之一。5 J5 t4 R  c5 W# L% M: x3 I! c# J
<hr/>如果说『可靠性』『养护成本』并非是最终销量的决定性因素,那还有什么原因呢?
: _8 m6 y  r! ^: e8 Q3 q当然是『消费惯性』。
0 K) U/ w) v9 n; B& o) C' a
消费惯性存在于所有行业。8 N2 g, H0 X8 t! ~& G7 p: Q; v
在消费惯性面前,没有什么『理智的市场』『聪明的消费者』
除非出现大环境的剧烈变动,或犯了无法容忍的大过错,要要淘汰制霸某个市场的领导品牌几乎是不可能的事情——就像在美国,通用永远是老大一样。+ x- M  E0 q! ]5 [/ L+ v; D
提一个最为直接的例子:! z# [  p  l6 b1 H6 l# a4 r" n
即使在2019年的今天,如果你身边有美国土著,或者你正在美国生活,9 O& b0 y7 b& Y  S( c7 k
你可以问一问身边人他们对于『别克品牌』的看法,我相信绝大多数人会给你一个标准答案% p, c. |$ `# G/ C+ M0 A
『老态龙钟的品牌,中老年人的选择』
这就是消费者对于品牌的刻板印象。. T. K! L. ?0 K4 f/ r, w2 z: j
同样的,由于多年的沉寂,
; T+ C/ S+ J. J# r
大众倘若想在美国『翻盘』,
* v7 i; Z# X, G" U3 I那在美国市场中,大众就需要树立一个可以抓住眼球的Slogan
就像特斯拉打出的『科技』牌一样,只要你的slogan足够的新,只要你的产品能够独一无二,那民众一样可以无视其低稳定性疯狂购买——实际情况跟国内主机厂宣传的不同:消费者对于稳定性的需求只是一个伪需求,它随时可以因为其他属性的『出众』而让步。$ e7 C2 y- w: J$ r& ^6 u
不过,可惜的是,我不认为大众品牌具备这种实力。
5 n1 T, }0 j# x, W& E4 M7 d4 Z6 Q/ w! e( m* \0 P- K6 Q$ p/ d
换个角度来看,由于品牌印象的根深蒂固,相较于大众,丰田拥有更高的市场口碑,选择丰田更像是一个『消费传统』。
6 X6 |% h# }. D% B0 I+ n2 k更何况70年代之后,丰田就一直非常重视美国市场,几乎是将"满足美国市场需求"作为第一设计要务,甚至旗下的全球车型也是以美国市场需求为导向进行设计5 h/ V" k- o. \1 Q! m
一个努力的富二代,往往才是让对手最绝望的
很多人会吐槽丰田甚至Lexus的产品,在底盘调校和驾乘感受上都没有对手品牌出色,也有很多人不满为什么丰田在涡轮技术上迟迟不肯大面积铺开,其实就是因为这些东西并不是美国市场的主流需求。
* v7 g. l/ {3 v0 Y" o0 ]  U——如果哪天美国市场的主流消费需求也变成了『优秀的驾乘体验』,而美国政府也开始要求『小排量』。2 U$ Q4 h6 k4 k/ u, L
那身处神州大地的你,也一定可以买到『底盘扎实』,『滤震高级』,『1.0T三缸发动机』的卡罗拉了~% o; w- Q1 Q0 W
一个以美国市场为设计导向的品牌7 C* Y4 ~  k/ V9 \5 I& X
怎么可能会在美国
5 j3 }8 X, z8 B. h; M5 D输给一个以欧洲和中国市场为设计导向的品牌呢?
姐妹回答:
6 N7 b# p8 c0 M- x+ m& H为什么丰田在中国卖不过大众?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