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青报·中青网见习记者 李丹萍/ X) [& v! m; `1 r
! U B( M K, c9 u" {如果将一个人的职业发展轨迹连线,那一定是一条连续抛物线。高峰时,意气风发;低谷时,举步维艰。
! z$ e% I% w+ X: `, y1 s1 t3 }: i( R- e% f5 D8 {$ J
没有人喜欢低谷,却也没有人能避得开低谷。有的人将职场低谷期看作洪水猛兽,打不过就加入,索性躺平摆烂;有的人将它看作一个“暂停键”,给自己一个停下来重新思考职业发展的机会;还有的人则将其当作胜利的冲锋号,愈挫愈勇,愈战愈强。
. i7 }, A0 M0 _* T- X/ z. V2 ?8 K/ y0 A( `# v' q' Y2 m+ m) z
不论如何看待,低谷期都伴随着低落、郁闷,让人倍感不适。那么,我们为何会陷入职业低谷?面对低谷,我们应该怎么做?
5 O0 H3 s a% S& I
( o; p) X/ E6 N. p5 e: M; S# p# W, U% }. C! g
" X: I0 ], [& t4 B5 X! v- G+ N
视觉中国供图
4 T: j/ w0 ?$ B0 r* q% P: W$ N6 g
+ F7 m# s$ p) c# ]# J" |9 |9 x2 K“我像一块被放错了的拼图”
2 f. l2 L; o& ^2 C+ G; z5 }
& w- m1 ?' _, P2 L/ T詹宇本是北京某互联网公司房产频道编辑。2018年初,公司重组房产内容生产团队,他所在的事业部被撤销,转岗项目经理。! @8 I. F7 `) r0 x9 b* [
9 x0 N7 W/ d& n: k转岗是詹宇职业低谷的开始。“我像一块被错放了的拼图”,他不适应新工作、新环境,觉得一切都很陌生,加之旧同事相继离职,他的孤独感分外强烈。最重要的是,他觉得新岗位根本没有发展前景可言。不久后,他选择“裸辞”,离开北京回到家乡。6 r; s3 d" l8 ^/ a$ f" {
, x& J& r! j0 @. }
詹宇的老家在黑龙江省鹤岗市,是一座边远小城。在这里,别说找到互联网相关工作,就连找互联网公司都困难。他没有继续从事本行业,闲待在家快两年后,他考公成为一名警察。% g+ y9 D- m+ h0 g1 I
+ P+ p) m. D0 |0 I* }0 A4 ?
和詹宇相反,单从工作状况看,海报设计师李郁在职场上可谓风头无两,根本看不出低谷的痕迹。“能力强”“效率高”是她的标签,只有她自己知道,她停留在低谷期快一年了。“作品被客户认可”是因为她摸透了对方需求,“效率高”是由于是她的样本丰富……李郁将自己的设计作品称之为“行活”,即不需要过多思考,通过“模板化”处理便能快速生成的产品。对她来说,这份工作早已失去了挑战性。. I% R% ], N9 g/ v* _/ D+ Z
9 j' G3 c$ m5 |: ]' Z$ f
同样在职场低谷徘徊的,还有刘大月。她是某公务员考试培训机构的教师,工作十分忙碌。平日里,她不仅要教学、编辑讲义、录制公开课,出差更是家常便饭。最忙碌的一个月,仅有3天是在家里度过的。即便如此,她收入不高,身体还落下了一堆小毛病。7 ?& _( h) p* M/ B- \
' O/ R/ q( U* B+ h
华北电力大学就业指导中心主任、副教授王栋梁表示,职场低谷期是一件平常的事,每个人的情况不同,低谷期的表现也会有所差别。但整体而言,低谷期有一些共通之处:一是收入不稳定,或者长期没有增长,甚至出现下降;二是工作时容易倦怠,不愿意在工作中付出努力,常自我否定,感受不到快乐;三是在自己的能力和素质上面,长时间没有提升。" g, |5 B. Q2 i, P
$ B: c# @/ \0 j6 O+ y
保持工作热情的秘籍:快乐和幸福感1 g/ R+ E7 ]+ n% o7 L
0 E9 L% T Z% j+ R+ N7 Y+ o我们为何会走入职业低谷期?这和宏观环境密切相关。“当一个人所从事的行业与时代大环境的发展水平不相匹配,且自身价值无法在工作中得到体现时,便容易陷入低谷期。”王栋梁举例,在夕阳行业中,我们会时刻感受到行业的日渐衰落;在超前于时代的行业,个人也会陷入“有劲无处使”的状态。; N9 k7 v, w0 ^
9 l; u6 z" M+ z7 [8 @. ]我们无法左右浪潮的方向,但当浪潮涌来,我们是踏浪而行,还是静待湮没,取决于个人的选择。
6 I! X# s; v9 {7 e. {; u3 r+ {8 s7 L3 z: M) E. ]( v! K
赵照毕业刚满两年,工作却已经换了三次。她对所有行业都充满好奇,但到了实践阶段,每一个都不满意。她不知道自己喜欢什么,所有的选择都是“随大流”:看到室友考研,她也考;看到别人考公,她也去。都失败后,便去找工作。工作量太大、领导不重视,甚至公司离家太远,都是她离职的理由。赵照说,工作中遇到问题,她从不想着去解决,总以为换个地方就好了,可事实并非如此,“新工作也有新的难题”。相比于刚毕业时,赵照现在找工作更难了,“很多公司觉得我不够稳定,我的职业低谷完全是自己作出来的。”
( U! l6 F0 t6 Y% n2 G, R1 y4 L
( l5 K% |" [! h5 Y9 u8 P: |詹宇后来发现,有过多次走出低谷期的机会,他都没能把握住。2021年,“鹤岗房价约300元一平方米”的新闻引爆全网,低成本、慢节奏的生活吸引了许多人的关注,鹤岗一跃成为网红城市。“那时我本可以发挥老本行,去做房产中介的”,由于缺少信息资源,也不相信外地人真的会来买房,詹宇并没有着手行动,“痛失一个亿”。
# [+ ~. D$ I* e% R0 a2 \) g3 ?7 X7 l) e2 _
李郁某天刷手机时,意外发现一位新锐设计师的作品。“他将手绘、光影、拼贴等多种形式结合在一起,很有科技感。”李郁觉得眼前一亮,“原来设计还可以这么做”。后来她才发现,这个她以为的新风格,早已流行一段时间了。只不过她一直都沉迷于“行活”,没有挑战,忽略了新事物。4 e% C! g/ W* Z/ W9 X
6 I& ^+ a# A. |“大学是我们进入社会、步入职场的一个过渡阶段。”王栋梁说,如果在这一时期,学生未做好职业规划,随波逐流,在入职前缺乏自己的思考,缺少实践实习的积累和准备,那么在实际工作中,如果遇到自己完全不喜欢也不擅长的工作内容,就容易陷入迷茫和混沌,从而陷入职业低谷期。3 J9 Q: R$ O0 u+ i Q
; u( b5 V- h! A8 B' v与此同时,王栋梁分析,工作中缺乏进取与创新精神,获得感低也是陷入低谷的重要原因之一。“只有从中收获快乐和幸福感,才能让我们持续保持对工作的热情。”在工作中遇到困难,有的人会迎难而上,改善工作方法,从而获得领导和同事的认可,形成良性循环;也有的人过早地“躺平”,慢慢地被边缘化,获得感越来越低,从而迷失在工作中。9 R: z5 K" a3 v- g' F$ t. R; x
* J* H2 T$ Q9 }3 V ?& ]5 V“低谷期”也是“上升期”
* w- L1 _ O2 \& C7 K0 r
" `& F& _7 `; M7 F所谓的“职业低谷期”真的只是“低谷”吗?
; c% P3 M% P. A: ^. x# S# K: B* e! P+ ?
) {2 X& Q- Q: V" F李郁用行动证明,并不一定如此。她现在不论工作多忙,每天都会花至少一个小时浏览设计网站,研究他人设计思路。通过不断学习、与同行业小伙伴交流,李郁对设计有了更深刻的了解。如今设计对她来说,不再是各元素简单的排列组合,而是独特的艺术创想。“多听、多学、多看,你以为的低谷期也可以是上升期”。
% q, e6 u% A+ e* `) p
, S% Z2 C" [# N& ~$ z8 j詹宇将职场低谷期比作“刹车”,它提醒自己,奋斗的路途不是一马平川的,它也是一次“复活甲”,能检查自己的工作是否出现了问题,并在发现问题后及时止损。
) w. A- }# r" l, v$ G$ t+ h
+ W+ l0 ]; y y W, d王栋梁表示,面对职业低谷期,我们首先要学会摆正心态,坦然面对;其次要去分析问题,总结经验。“不得不承认,在职场中经历低谷期,多少都有一些我们自身的原因。反思自身问题并总结原因,可以尽量避免在之后的职业生涯中发生类似问题。”
1 Z C. w( J+ L2 h. z
5 Y. C) d0 o8 D6 u, V为了更好地认清现状、重新认识自己,很多人在低谷时选择开启一段间隔期,赵照和刘大月便是如此。( L+ U5 x3 Z U5 h+ N4 W# L
! G( y# _/ \2 w$ k( }& i
从第三份工作离职后,赵照没有着急找工作。她开始阅读各类行业相关书籍,请教行业从业者。由于无法实习,她便接兼职,在实践中感受工作和自己的适配度。最终,她明确了自己的职业规划。
3 ?) T% d4 T; o. V$ h, p9 m: p1 B' ]; C1 ?
秉持着“身体才是本钱”的理念,工作一年后,刘大月辞职回到东北老家,准备休息一段时间。没想到,这意外开启了她事业的新篇章。; [; z% Z4 [0 o* k) C. b0 |. N
$ ^3 o" d6 ` x7 a* s8 ?刘大月的老家有着典型的北方乡镇特点:熟人社会、考公热。因此,她回家没过多久,就有朋友找她合作。没想到,在大城市原本平平无奇的考公教学经验,在家乡却成了稀缺资源。刘大月答应了合作,但只兼职,以最小化机构对自己的制约。此外,她还加入了“野课群”,“群内不定期会发布兼职信息,我遇到合适的也会接”。
7 m: ^, z; c" ~! Z: W
. T5 r) i: P# z- u U7 ^如今,刘大月收入和之前差不多,休息时间却多了一半。她对自己的现状很满意,“遇到职业低谷期,不要在一个地方死磕。缓一缓,也许你会看到不一样的风景”。2 T. z( Q, o8 G
+ d% ]- Q9 @) _9 N
“自我营销的基础和前提是使自己成为有一技之长的人,能创造社会财富的人,是社会需要的人。”王栋梁建议,我们平时就需要积累并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技能,这样在行业不景气时,才有能力更换到其他行业或岗位。
" P& ?6 {! y2 j% m
# y$ d* {) w) r- A/ u; r关于间隔年,王栋梁表示,这没有对错,只有适不适合。然而从求职层面看,由于很多用人单位在招聘时,会对毕业生的应届身份有所要求,选择了间隔年的学生在求职时会受到一定限制。王栋梁建议,学生选择间隔年,首先要有一定的物质条件保障,支持其在此期间的规划。其次,学生要明确间隔年求职的目的。“间隔年不能作为对生活和工作的一种逃离,而是应该为未来的学业或者就业打下基础。”最后,学生要有明确的规划和高度的自律。7 [& T* [7 F; L8 ^; i
: l4 x3 R, p2 U“越是职场低谷期,反而越能磨炼一个人的心性。”王栋梁说,人的一生,没有随随便便的成功,很多珍贵的感悟和宝贵的经验皆来自于你用实际行动战胜低谷的积淀。
# {) O* g, W) X+ O# e ~8 I S: q# |/ d9 [2 g% z& r ?
(应受访者要求,赵照、李郁、刘大月均为化名)4 P! P: G: G' f
责任编辑:郭韶明
6 q6 \* B$ j2 I& a! V# z来源:中国青年报客户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