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能还是不够。虽然有增长,上个月比亚迪么销量是16.25万台,8月是17.49万台,比上个月增长1.24万台。增长数量并没有特别地明显。如果说大家的意识都更多地注意到“怎么感觉增长台数没有那么多?”的时候,那就说明大家已经普遍认为比亚迪的销量增长应该是常态化的。不仅要有所增长,而且还需要明显地增长。
* q$ N4 p* g! K2 u$ x2 I
" |4 z; S8 L; C; g( ^+ w
. C6 w- }2 j% R* S: N# e) v值得一提的是,海豚的销售量已经到了23469台,毫无疑问这又是一款爆款,在小型车里面是站稳脚跟了。/ n* x. d; G4 K- S
% L! H2 k w2 I% C9 N+ Z- b7 u从这个月的销量来看,可以很明显地看得到比亚迪目前处于一个产能跟不上订单量的状态,尽管年底之前还会有4个工厂(深汕,济南,襄阳,郑州)将会投入使用,但是这四个完全投产并且达到规划产能时是年产80万台(深汕15济南15郑州20襄阳30),理论上明年开始每个月应该要比现在的产能多出6万左右,也就是大概23万左右的每月交付台数。
9 d2 s: A. \( y! S9 G! r
( F- C4 Y/ V0 O x目前我们所看到的,这个月比上个月增长1.24万台,就是合肥工厂开工后规划年产能15万台的每月规划产能1.25万台的程度(本月比上月增长1.24万台)。/ z( ]8 ^' ^1 H, o
+ J. W9 j: P" h9 {* }- ?而比亚迪接下来还有海豹这一款车型,不出意外也会是爆款,保守估计月销量只在1万,下一个工厂就得完全满负荷进行运作,更不用说接下来还有一个微型车的车型海鸥。微型车的特点就是量大,想想看,高的可以参考一下五菱宏光mini,月销30000+,低一点的看奔奔,QQ冰淇淋,月销9000左右,再推出新车型,年底投产的这四个工厂产能也只是刚刚够用。
. a- p) }2 O4 \/ R, D# k2 |+ c w9 Z
: G1 v) @: m3 |/ r& M2 C- P4 x/ l然而现在重点已经开始需要慢慢地从国内新能源车市场销量开始向外面转移一点。目前比亚迪的势头开始拦不住了。从早前的带着元,海豚和海豹进军日本市场。然后现在已经确定是进军泰国市场了。
r( G, Z0 W/ l1 r9 i% l7 ?1 B# I& G7 c: d3 U
8 I9 n x% Q. w# U; K; K泰国市场是日系车的势力范围,比亚迪这次是老巢和势力范围一锅端,一并打入了。在泰国,比亚迪则是以合资的方式,和泰国一家新能源车经销商RÊVER Automotive合伙,进入泰国乘用车市场。% i5 M) h6 V2 E7 x
- y7 i! l' C; {6 _2 }柬埔寨这边,比亚迪也打进来了。9 P# I/ J# N0 }* o" V
0 G2 D" @& T5 j. R3 Y
4 l1 K0 _! \; ~( z6 z; Q5 w
另一边,汽车工业的发源地欧洲,比亚迪也加大力度了。在今年秋季,汉,唐,元PLUS(在外面还是叫ATTO3)三种车型的线下门店就会开业,首批交付会是在第四季度。这下可是真的看热闹了,不只是杀到丰田本田老家,还杀到BBA老家去了。( [& W' H1 V. c4 e, g1 B
6 o/ x: z j2 |3 B+ I6 I
1 h1 g1 s$ l h- P(比亚迪在德国和Hedin Mobility 集团合作): @9 @: l9 Z, |, g( o
- ?# I7 Q1 s+ o$ s) J
说这些是什么情况呢?就是说比亚迪不管是在东南亚布局还是欧洲布局,出口已经是势在必得。而比亚迪目前的产能在国内不说是勉强够用吧,反正绝对不会是绰绰有余。也就是说目前的工厂产能,还需要拿出一部分对应海外市场。假如海外销量还不大,国内车主等车也倒不会受到太大影响,如果海外销量好的话,那提车又可以加时了。) T/ Y z2 }) r$ u9 h
& A! P( ~6 o* @- j+ `& s
另外,年底之前还有一个重磅炸弹就是百万高端车品牌的发布。销量上升,产能扩充,高端化,国际化,这就是比亚迪的现状。丰田是1937年成立的,推出雷克萨斯是在1983年,用了43年。如果今年年底比亚迪的高端车型可以获得成功,那就是花了27年时间。一方面是我们的确可以看到在时间上比丰田用的时间少,另一方面,也可以看得到品牌的形成需要长年累月的积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