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为通胀太严重了。, t5 L6 Z% e/ V! P/ @2 y
2022 注定是全球经济不稳定时期。# _* f! F }/ q" o( u. a
主要经济区域不约而同地表现出疲软态势。) \5 h- a' K8 h2 J" V5 r
美国连续两个季度 GDP 环比下降,同时伴随着高通胀,CPI 刷新 40 年新高的 9.1%。
# \# R! T$ i" n2 _: w. _虽然美国自己不承认这是衰退的表现,但经济下行伴随着高通胀却是客观现实。
2 V3 r( k. H8 ?, c3 W, D不得不停止大放水,转而用收紧货币供应来抑制通胀。
2 Y5 } @2 v; F! q* ~( h结果是股市从宽松时期的高点已经跌去 2~3 成,然而通胀却丝毫没有降下来。
- l& H& S7 g5 X! z2 l5 \3 `- }一些政客的歌舞升平,更像是死鸭子嘴硬。
_: P- q( A# C而欧洲经济区域也不轻松。5 v* X4 e- x) b1 C0 G. g) x
一方面深陷战争泥潭,另一方面欧洲同样面临经济增长停滞和高通胀。1 r% K5 V" j) j1 J7 Q% F3 y
其中经济支柱之一的德国呼吁民众节约能源,降低 20% 左右才能满足基本的需求,甚至计划重启煤电项目。" P' ~9 e0 Q+ C$ k' f9 l# d
一向酷爱炒作环保问题的欧洲,跺脚也麻,冬天也冷,关键这还没到冬天。
* G* y/ z* z. N1 t6 H欧元贬值迅速,短期还出现了未曾见过的和美元汇率比 1:1。
# B9 {6 ]) |! N1 ] |. R* Y+ G6 z战争泥潭、能源供给、货币贬值叠加美联储加息,让老欧洲在 2022 年极度煎熬。0 x8 n' z" }1 |& O
再看看前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日本,90 年代房地产泡沫破裂之后几乎就没有再崛起过。
/ j. q9 x. x3 K1 s8 d这 30 年依靠着政府负债勉强支撑经济热度。' n: F9 V8 `/ j" W, d* P0 A
可是债欠的太多,利息就非常重要了。
4 d( S6 g% y6 i, l: P6 G- B8 ?9 I6 Q为了缓解政府债务压力,日本选择了负利率。
3 X ~5 T% ]3 y) A* ?$ I你没看错,你要给借你钱的人利息。
1 \1 I4 M6 I. y7 W; ~到了 2022 年,日本这种政府举债的模式也开始出问题。: Y) |: a8 l# I4 d( _" t
贸易从顺差变成逆差,而且是有史以来最大的逆差,这种靠经济外循环的模式就很难维系。
9 {2 p5 R; c; V1 P本币贬值去年至今本币贬值幅度高达 25%。5 r5 @. W; z; {" `4 T) E$ U
虽然本币贬值利于出口,但出口导向的经济体同时需要汇率稳定,眼看贬值朝着三分之一去了。
( a' f( Y$ P" E3 u5 e. M更大的问题还在于选择困局,政府负债过高又遇到美联储加息,不加息汇率保不住,加息国债保不住,蛇鼠两端。
6 X. D9 v: b" j7 w# U) O这些经济体像约好了似的,同爆发了问题。8 f3 }, {/ Y. C# p% a& f
并且问题是如此的相同:政府想用宽松的货币政策刺激市场,可经济就像是装睡的人,怎么也叫不醒。
e; s) t9 h# L( p9 s而全球经济的衰退还有一条共同的暗线: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未出清的余波。
& n% E: c( I1 ]2008 年 9 月 15 日凌晨 1 点。# ~& P# Q6 ~1 p8 C% p# k% k' T
负债超过 6100 亿美元、美国四大投行之一的雷曼兄弟宣布申请破产。
( X7 w7 q% C9 y- y金融危机在政客和机构的歌舞升平中瞬间爆发,成千上万的金融机构资不抵债而破产,无数家庭的财富付之一炬。4 m O+ s+ T( }# a+ T! E5 m
关键是很多经济学者都迷茫了,传统的经济理论不足以解释这种危机。! C2 F9 J- u' } m
就在此时,已经过世十多年的明斯基及其相关理论被重新拾起,相关书籍更是一抢而空。
6 J% k8 v& H. V0 r7 |2 Z什么是明斯基时刻?5 U! e3 _+ X0 G- n! D! I
简单来说债务支撑的繁荣引发的市场自发出清。
( L- V' l( n3 E% ]9 a各个经济体都喜欢用放水来刺激经济,钱多了市场的投资消费热度就高了。8 ]6 |. o( ~6 ~; E+ ?
然而钱多了,房子、股市等投资品涨得更快,涨得越快,投资投机的人越多,资产泡沫在债务扩张中滋生并且壮大。
' D8 o3 Q4 Z5 |1 L( n+ K' K% l经济历史表明,泡沫过大终归是要硬着陆的。
# N$ H; \# n( p2 V; a9 ^, `7 ~但事实也告诉我们,人们唯一从历史中学的教训是人们从来不会从历史中汲取教训。, p5 Q3 E) H; v# F7 R
2008 年次贷危机之后,明斯基预测的市场陷入长期艰难的出清并没有出现。+ c, X. o/ P+ q0 o" Y% Y$ f
取而代之的是政府用纳税人的钱为这些金融精英们擦屁股。
# E' w$ V0 O- t% a" U2 ]' n至于债务问题,就是用更宽松的货币政策来稀释。
q' \& q$ J3 X2 p0 s收益是少部分人的,成本是大家的。. }3 M) d& a4 e, G+ n) x7 Q
那么纳税人的钱在危机中救了金融精英们,他们会懂得感恩和收敛吗?
: K. A5 M3 K1 y+ h) ]# o' l$ @答案是否定的。# r6 S0 Q V9 K, y, c. T
各个经济体金融精英逐利性,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不断创造风险捅出更大的篓子,也造就了如今全球经济庞氏化和比烂的根源。9 b* a9 C* i$ h3 A7 {4 r4 f
那么今天的篓子有多大呢?/ Z! O, U+ @+ }$ w2 {2 m
一、2022 经济庞氏化与比烂
7 X; d$ b/ i; p( O$ U+ A, V/ J. p- {' l: p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之后,美国为了防止经济进一步恶化,开启了长达 7 年的几乎零利率的宽松货币政策,向市场供应了海量的货币。
1 S4 w& x9 S- j1 `股市一路上涨,经济增速恢复,一切看起来都很好。4 ?9 Z' C0 n8 h1 ?
然而政策强行干预经济必然要有成本,谁是成本呢?
+ v# r( H. R3 Z" w2 U8 n2 W- R# i现代货币是信用货币,以借钱人的信用作为支撑,提前给他们购买能力。: L3 |8 y- g- G( @ i
举一个例子,你去银行办理了房贷,就有额外的货币进入市场流通,你就参与了「印钞」。+ A: m2 B$ Q8 y3 x0 Y+ J* @+ L* \
所以钱是借出来的,不是印出来的。9 P# T9 U5 O( ` `, f* n! y
宽松货币政策目的是让市场的货币供应增多。
3 d* h% d; j' ?1 R钱多了市场就热起来了,意味着要刺激人们借钱的意愿。% H! C+ j; G+ y/ ?2 B$ I" Z, u
但是 2008 年金融危机之后,老百姓看房价股价大跌,自然是不愿意借钱投资。
! }) N7 }; r/ N! b: ^企业基本不赚钱,也不太愿意立刻借钱。
" @/ w# Z4 ^# T4 S, P那么只剩下政府部门来举债。
( J0 o7 }2 g- e. U谁借钱,谁参与印钞。+ m) V( G, `' x5 `9 v. S1 X B
也就是说政府部门参与了货币政策的宽松,给市场供应更多的货币来刺激经济复苏。) P }0 S3 T' S6 H( B
政府要不断借钱刺激经济,原则上有两个限制:
& Y* G8 l$ }/ T/ ]( I0 a+ [, S一个是债务上限,另一个是央行的独立性。: b9 B0 R( A) s2 ?! {: T
前者不是什么大问题,政府解除对自己的限制。
* N+ i+ N3 S( E7 f" s" @而后者也是全球的通病,央行逐渐丧失独立性。# B5 i/ K* V/ v% f
中央银行,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并实行对金融体系的监管。- g( E/ e" {8 ?% W+ P- y
央行不需要为政府部门负责,根据经济状况独立制定货币政策,以及独立决定要不要借钱给政府。 \, ~' n/ g4 u6 r) c" F* S
然而现在央行沦为政府的印钞机。
6 c9 y, ?( t& x. @' ?, Q名义上是政府借央行的钱来花,实际上是左手印钱右手花。( x! @. X# @+ x8 [7 I4 v, u
7 M4 _3 ~- K" h* [7 c1 K9 _
( A8 y, @; j3 S1 \, u/ c0 m& y美元是国际通用货币,美联储就是全球央行的央行。' a' ~' b$ ~2 i
它的宽松与收紧影响着全球各个经济体的货币政策。# A! s+ L4 b' k+ @1 u9 Q+ e
然而金融危机之后,市场并没有完成债务出清,而是通过出借更多钱来掩盖此前的问题。
# Y$ A8 j R( V5 D' M+ m9 }; [救市还是要救市,关键是经济恢复以后,什么时候撤掉兴奋剂。( F9 _9 G& n2 u7 z5 ]
美国股市从 2008 年金融危机到 15 年才开始加息。
$ J% W: P7 K# ~+ p( X( e* f% q% L现实中,人们更喜欢虚假的繁荣也不愿意真实的出清。8 ^6 N0 A6 v; J8 H
出清都是痛苦的,政客要经济增长的政绩,投资者要资产的预期收益。
* r: @: _# M4 w% K% H! ^5 b再加上超发货币时,离水龙头越近,分得利益越多,恰恰各个经济体离水龙头近的都是政策的制定者。6 D: `$ n$ f* B0 s* f7 Q) w
2008 年之后,全球政府集中救市,金融精英们再一次粉末登场,创造出各式各样的金融投资品和投机品。
" W5 }! x8 N* X& h! n7 \2 L% S而这次经济衰退,与 2008 年金融危机如出一辙:* F) S" S F% V$ l1 j' S
政府在不适宜的时候,动用了长期的、宽松货币政策,导致累积了资产泡沫和金融风险。' p: |. q0 l* `3 I
不同的是:
) r0 b4 _8 ~ r1、参与者;
' F9 S/ J6 I& I/ `2 Q, K' a; O2、情况更为复杂。
$ \# h' i+ J2 l% P* j先来看看参与者。
4 k1 A; r6 L2 J4 p2008 年是精英们的逐利性和金融创新导致风险被无限放大。
+ R4 z$ T- B7 I# {% t: N8 @- e9 [而这次不止是金融发达国家这么玩,几乎所有经济体也都开始跟着玩金融扩张游戏,系统性金融风险在全球蔓延。. O9 D& c6 M( l0 z/ D9 ?! K& s, m
资产泡沫高涨,股市、楼市热度空前。0 Z; b9 l" {5 N. ~) F: i
人们又一次陷入了债务支撑的财富幻觉中。
1 E- ^& k! Z. E, O, P1 f- S& g政策上面,唯一能打破这种幻觉的应该是美联储。2 ^, _9 p+ T) _" w" n i* L% N
但前提它是独立的,能够理性的在经济过热时加息抑制泡沫的壮大。
* W' Y$ c; G% e7 ]* T0 ?& v4 m) p降低利息大家更愿意去借钱,可以用来刺激经济热度。
* A7 e6 L' @3 O相反增加利息就会降低借钱的意愿,可以用来抑制经济过热。 C( K5 y; @. I% l6 ^4 Z* b
然而,美联储早已不是过去其建立之初所要求的独立,各国央行更是如此。
/ G- r2 x X/ {在经济不好的时候宽松刺激经济热度和维持资产泡沫容易。8 _3 n( K, }: d) M# v
但让其自发的加息抑制经济过热,打击资产泡沫的无序扩张,却很难。- L3 a- c. l- U" |5 L
2008 年美国的贷款利率是 6%,而从 15 年开始截止 18 年加到 2.25%~2.5%,不及 2008 年金融危机前的一半。
; c$ X4 s2 _; X/ ? f+ j: t- T利率水平是刺激经济的筹码。
. u2 q; W1 I" x# I! I即使把利率降到 0,也不过 2.5% 的降息幅度,留给美国的空间并不大。% R: K+ n7 y; l
然而,政客为了政绩,在 19 年美国中期选举前,又降息 75bp。4 U8 l$ I [: k- c0 m G6 F
截止疫情爆发之前只剩下 1.5~1.75% 的降息幅度可用。% d/ i4 d# G* W6 Q( T) K
接下来的事情大家也知道了。
4 p; S* M+ S) F- q+ |1 N* y2019 年末疫情开始全球肆虐,美联储迅速打光子弹,利率下调到 0~0.25%,开启无上限量化宽松。
' T- F! k0 ^" t8 X e% ^十几年难得一见的美股熔断,短短几个月我们就见证了四次。
& U8 c4 t" y& x! [3 _: w' Q# k不止是美国,全球经济体基本都跟着美国这么玩,连一些原本债务状况良好的、居民储蓄率高的经济体跟着玩也纷纷深陷债务泥潭。
# d9 @; M; I* C除了金融风险,本次相比于 2008 年全球金融危机前面临的问题更复杂。; p& v& J! {3 T/ q& o% L
如果说 2008 年政府还可信,那经过这么十几年的蛇皮走位,政府的救市能力大大衰减。8 @, Y9 ]" Y6 {7 b. z8 F% C
疫情冲击下,产出受损、供给不足、部分经济体失业率上升。
4 p3 M4 t% c( D5 Y& ~6 E6 l尤其是日本、欧元区、美国等主要经济体的政府债务压力巨大。9 s8 ?: ^8 H* ^! @4 @/ }4 ~/ [
是债就有利息,利息降无可降,且刺激效果大大减弱。
* [# ~8 i& D, Z加息又会进一步恶化政府的债务压力和政府救市的能力。
$ ?3 |1 w6 e3 Z$ \, D& o( f大幅度加息通胀可能还没等到抑制住,政府信用先崩了。
$ N4 \ b% a$ {, d这些债要么靠纳税人的钱来填,要么继续以债养债,要么对外掠夺资产。
+ |/ C$ ~) y) {, K从调控的选择上来看,大家一方面以债养债把危机尽可能的推后,另一方面都在等对方先倒下去吃尸体。
: \+ X6 C4 E/ i: W- P前者是全球经济庞氏化的体现,后者是全球经济体之间比烂但又期待撑到对方先倒下,这就是全球经济的现状。( C7 v& U& d7 X/ j% |/ d3 {9 M( x
问题是这种比烂各个经济体就没有成本吗?" [; {* `8 |( T
明斯基时刻爆发有人要成为代价,以债养债把问题推后,依旧有人要成为代价。0 S1 t: E. l7 I$ G& a# n
大概率是兴百姓苦亡百姓苦。
H: i, X% F- g. G9 m9 _; V' w& ?现代金融体系的精英们已经熟悉于把风险转嫁到普通人头上,且设计的越来越精妙。
/ ?& I1 a; a3 y, _! L9 z他们都是如何巧妙的布局并且完成了风险的转移?
( T/ i' z+ d6 Y9 F" }/ a二、金融体系的内在不稳定性与风险的转移/ x, l" y- G) t& e! A
5 A2 ]( s4 T7 N1 p/ p3 {2 ^金融体系最基本的职能把那些拥有闲置货币的人手中资金转移到资金短缺的人手中。! l# c$ l$ t S* q2 G
金融从业者就是在这个过程中分得一份利润。# U7 C: n2 v" m; x! J. J6 m
举个简单的例子,你要买房子买车子,但钱不够付全款,怎么办呢?7 g1 H; o6 k, S6 c3 ^) D
另一个陌生人有额外的存款,那么银行作为中介把陌生人的钱借给你买房买车,你付的利息一部分给银行,一部分给陌生人。
0 T# C! H. S2 {你提前拿到了房子车子,陌生人拿到了额外的利息,银行拿到了利息差,是一个多赢的局面。
5 N* Y; R0 Z! B: g: M2 H( Z然而金融精英们绝不会满足于此。$ X0 Z' J4 G8 n! m
尤其是在宽松货币政策极大的增加了货币的供应,离水龙头近的人更是蠢蠢欲动,各类金融创新应运而生。) V1 H- p9 Q4 J) K
金融精英们是如何布局大赚特赚,而又把风险丢给他人?
; M8 C# k3 \& x9 H, ~) q9 Q3 R金融精英们的第一个赚钱利器:杠杆,用少数的自有资金撬动更大的资金,来支撑投资。
& ^# l' L, N, [3 M( ~比如你有 3 块钱,你想要投资一个总价 10 块的东西,于是你借了 7 块钱。5 N2 ]3 O4 X/ O7 R" N0 J. \# B7 x
这就相当于,你用 3 块钱,撬动了 10 块钱,杠杆约为 3 倍。
3 n O& J- r" n: L别人为什么愿意把钱借给你呢?
4 r% Z+ {+ |- u1 Q6 l因为你要付利息,这就是资金成本。* i" @( i! j" k. b3 G0 O' K- x) s
假设投资收益为 7 块钱,4 块钱你要付的利息,自己留 3 块钱的净收益,相比于自己的 3 块钱本金,可以赚 100% 以上的收益。
: O$ i0 C0 x) J5 k/ k但有收益就有风险,假设亏了 3 块钱,即便不用付利息,自己的本金也会全部损失,亏损也高达 100%,那就是资不抵债而纷纷破产。 A& ?2 o8 f+ u" r+ _3 c* W
也就是说,加杠杆时,赚会赚得更多,赔也会赔得更多。9 m. _' t* M8 ]$ B) y
在高收益面前,金融体系的从业者往往会为了追求高收益而忽略风险。0 w1 l9 ~8 @$ B6 M& _
这就是金融内在不稳定性的第一个体现。
: z7 C; u4 \! D0 h靠投资什么来保障收益呢?
7 Q; A) K' J4 c4 D; }美国 2000 年以后为了应对互联网泡沫,开启了很长时间的宽松货币政策。
1 m) t' p5 i1 X" W% _) H钱多了要么去消费,要么去投资,房地产极具吸引力。
: \. r0 x/ |9 L- V/ ]房价越涨,银行越愿意把钱借给购房者,信贷供给越多,房地产涨得越快,即使购房者违约断供,依旧可以收回来一直涨的房子。
& F6 S1 b4 v \' v3 J但金融体系一直赚钱还有 2 个约束:5 ?2 ?7 H# B! P( X3 D3 D K
1、贷款发放机构本身的资金池有限,不可能一直放贷下去;
! e! S4 e3 u) |2、优质贷款的人有限,不可能永远有贷款需求。
, J7 C: e3 L# o要知道金融精英不甘于赚小钱。
/ e: ~ s+ r0 O/ a. T第一个解决办法是把应收贷款当做理财产品卖出去。* E* \! j O, V B; v! x
你没有看错,是卖贷款的收取权。
, ]$ Y' ^# Q! c) Y0 D# S举个例子,你把 1000 块钱借给张三,约定每月还 100 块,连着还 1 年,到期总共收回 1200 块。' e3 e5 ^. C. c0 |0 W
然而你不想一年以后才收回所有钱,现在急着回款。) W" ^' M$ E) y$ s
那么可以找来李四,把这种收钱的权利卖给他,卖到 1100 块钱。% k5 G; M- T) p* ~1 I
对于张三来说,还给谁都是 1200 块,影响不大。
# i' \5 e8 h. _. L- u5 _对于你来说,1000 块出去,很短时间就以 1100 块钱卖出去,净赚 100 块钱也不亏。
8 N9 G+ ?$ o) j+ r% z对于李四来说,一年以后自己拿 1100 块钱赚了 100 块钱,分期收款也还算比较合适的投资。
4 D- Q. w2 i7 }: P4 {& T" E事情还没完,当你提前收回来 1100 块钱的时候,又可以把钱借给其他的张三,又把收取其他张三月供的权利卖给其他的李四。
: R4 @! E2 _2 v# g9 w, l0 }如此循环往复,源源不断地回款和赚钱。( w* l2 I+ r( W! U5 G" M8 }1 `4 G
那么张三借这么多钱干什么,为什么愿意借钱呢?
7 a; }, |0 v/ v& P" y3 l: d+ @这时就有了一个大家都能参与的投资品:房地产,而且是一直在涨的投资品。
# S. V) u) \5 ^0 ~3 a7 A$ p只要房子涨,就有大量的张三要借钱。
. e6 I, O) C1 g4 l4 }: G只要房子涨,你就不怕张三还不起钱,最差可以把房子收回来拍卖。
$ [* C, n" V6 L$ @0 \: K只要房价涨,违约率特别低,更多的李四愿意投资这种稳赚不赔的理财。+ c c( I) j+ ]7 U5 `, s X
涉及到房子的投资,那么人们会自发的疯狂。
( s, x' l' ?$ s2 s" L2 P; V& G" c) j解决了资金供给的瓶颈,贷款的需求也有瓶颈。
# {" T: w2 z! @+ t3 ~毕竟有稳定工作和储蓄的优质贷款群体就那么多。* K9 N' ?8 c+ D3 m" i) s
要解决这个问题,其实也很简单。
# L, X; l% B" p0 S7 D& E那么就把门槛放低,20% 首付没有,那就 10%,还没有那就 0 首付,只要你有稳定的工作都能买房,逐渐连收入审核也不严格了。* D& t8 ^2 h" G0 S4 `. ?5 L
甚至无业游民都可以买房,因为房价永远涨的前提下,大家都认为买房是稳赚不赔的。
" X4 W: H. K8 N7 b& K信用和偿债能力良好的贷款是优质贷款,那么这些收入不稳定的群体就对应次级贷款。
0 K4 H& m% p, g- I' g投资品里面鱼龙混杂,但是投资者也不傻,次级贷款风险大就不好卖。4 \' I* ~4 N% N" W* M
怎么办呢?
' h" h4 W" Z9 s首先单独的次级贷款理财不好卖,那就搞个袋子,把优质的贷款和次级贷款一起放进去,外人根本不知道这个袋子装的是糖还是狗屎。
: a! d: ? `5 G) y其次,袋子里面装的什么,普通人根本无法判断。0 }* u& u0 B- E' C8 z" k
那么就要靠「独立、客观第三方」的评级机构调高次级贷款的等级。& d! [1 i5 j( D% a8 |% _6 B: v' Q
很遗憾,这些评级机构拿的是卖理财人的钱。
, y- K; K" H K- N, z/ J, F结果就是给这些装着狗屎的理财定义为高优先级理财。, G0 i- \% W: x" L4 E
劣币驱逐良币,袋子里面的糖(优质贷款)比例越来越少,狗屎(次级贷款)比例越来越高,依旧按照高评级的理财产品卖给投资者。
2 n1 ~1 [& V9 k9 E) z% M/ G有房的把房子抵押出去再投资,没房的做假收入也能上车,银行不断放着贷款。4 Q: X6 j# B, ?& L- o0 o; c0 e2 [
你以为这样就结束了吗?
T3 A5 r1 Z( ?$ T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 z d. [6 c- c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