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温下,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比28°C常温下要高出约2-13倍。其中丙烯醛平均高出了9倍,乙醛平均高出了2-5倍,甲醛普遍高出了5-11倍,最高几乎达到0.45mg/m³。
5 k& t. x2 J+ q" w' A5 K- u; O. K- Y7 R7 V. ~- d' d. h3 U C
我们知道,高温会加剧甲醛这些有机物的挥发。在炎热的夏季,汽车里的这些有害物质的挥发浓度有多高呢?" |9 r$ R. _( ]1 B1 A6 n; I; J1 `
m8 |2 s4 C. r* u/ i- M4 f
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测试了54款汽车后发现,高温下车内挥发性有机物含量比28°C常温下要高出约2-13倍。其中丙烯醛平均高出了9倍,乙醛平均高出了2-5倍,甲醛普遍高出了5-11倍,最高几乎达到0.45mg/m³。
0 h; G" C/ g. Z) Q$ S在国标中,车内甲醛最高浓度不能超过0.1mg/m³,约等于0.123ppm。对敏感的人来说,即便只有0.05ppm,就可能感觉到甲醛在“辣眼睛”了。更重要的是,甲醛不能一次性完全清除。它只能缓慢地挥发出去,这个过程通常需要3-10年。; L" R) g3 a- a& [8 x* H' X, p
1! D m- A, ~, y& V+ Q3 E' @' H7 t
在高温天气下& Q. u! A% p1 d# J2 y# f; n( e
我们应该怎么避免开“甲醛车”?0 X$ F6 I( }" S" v
4 r0 A+ V; z+ }% q4 T. L! u: I$ U( K8 e( K) m3 T# _: c
车内空气质量的好坏,主要取决于使用材料和生产工艺的环保性,当然这也侧面反映出汽车厂商对车内环境健康的重视程度。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每年测试的车型中,还是有很多车获得了不错的测评成绩,可以在中国汽车健康指数官网(http://c-ahi.caeri.com.cn/)中查看它们的测评结果。24 O9 C( M8 [4 l
很多人会用活性炭、光触媒来去除车内甲醛,这有效果吗?& J& w r ?& K
) d0 S0 c4 b/ [$ K9 l
5 x+ r( J2 O; e( j0 N4 s% u+ x
它们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实更能快速见效的办法,是开窗通风。根据中国汽车健康指数测评统计的数据,通常只要通风30分钟,车内挥发性有机物的含量就可以下降90%左右。) m: ~( Z v7 A! f
被暴晒后车内温度很高,很多人上车都是立马关窗开空调降温,此时车里的空气甲醛浓度比较高,呼吸这样的空气不利于健康。而且车里都是热空气,要靠空调吹冷气降温,效率很低。: c6 o1 t% o, P) }5 `+ p
应该先打开车门、车窗,打开外循环通风,等车内温度降得跟车外差不多了,再关窗户,打开A/C和内循环。" F$ d9 m" l0 c2 t3 V( {
: M8 c% i" ~2 @1 T# l& d) I# {
+ i8 d2 W& e1 e3 S
3+ h h2 K! J6 \- U7 R. @
开车时一直使用内循环才会凉快
; X+ ]& c+ X; {, N# d3 c) r这样对吗?
9 X: s# T+ j* I, J: i; E8 v. t3 [0 J- W& T, S% O
' ] k. u3 h; s0 Y" ^
长时间开车时,一直使用内循环也是不对的。车内空气循环使用,空气中二氧化碳浓度会越来越高。当二氧化碳浓度达到1000ppm时,人会开始感到沉闷,注意力难以集中,甚至有头晕、焦虑、犯困等症状;当浓度达到1500时,就属于轻度污染了。9 r; {, S$ |3 [: G# k$ F/ Q3 V- l
所以国家GB 9673-1996《公共交通工具卫生标准》相关规定要求,车厢等公共场所里的二氧化碳浓度,最高不能超过1500ppm。国外的SAE International - 国际自动机工程师学会测试发现,如果车里有4个人,不到半小时,车内二氧化碳浓度就能达到3000ppm。
. b* ? o4 Q. j+ ~/ S- h
4 ^+ j9 V, m9 P8 |6 P* h
建议车主朋友们,开车时,至少每隔半小时,将内循环切换为外循环更换空气,不仅有利健康,也能减少行车的安全隐患。2 S0 I8 s- w5 m! }1 {# a( b' g
消息来源:中国汽车工程研究院' M3 t, K# `# F% E( O
0 s* o8 h. h" G `8 |2 p8 m, g' c/ V% U4 D. a) o) n
End
9 ]% C" G- P; z. F( ?. v编辑 | 李慧颖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