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体来讲,
+ x, z- {& Y/ P2 u, W国外教育宽进严出,国内严进宽出。5 W. ?8 X1 e0 _
国内高校,除了教育,还承担了“筛选”功能。( o3 C# L, _5 o7 S: p: o
能被“筛选”到985,以这样的学习能力,是有资格在全球范围内“反选”教育资源的——可以反选到更优质的教育资源,再经过3-4年的沉浸吸收,效果加倍。
% l0 s3 ~* E# P _9 ^3 T<hr/>看到评论区对于“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的讨论,我自己想了下,来做个补充:
- d& p8 p- U& T+ V+ |) X4 v* d1.关于宽进严出——' ]. A2 Y" a7 n5 ]2 `1 I
以我自己为例,我读格拉MBA那一年时间,写过17篇2000-3000字的小论文、1篇15000字大论文,上了12门课,参加了2次考试,还有无数次课后quiz……熬夜到凌晨,掉大把的头发,视力急剧减退,相信跟我有一样经历的朋友都会理解“严出”的含义。我那个班,37个人,有5个没能按时毕业(1个主动申请的,4个论文没过)。8 M. K W% [% K+ u7 {
至于“宽进”,指的是入学的难度,以英国来说,高考成绩达到600分,可以去世界排名100内的(杜伦大学、格拉斯哥大学、伯明翰大学、利兹大学、南安普顿大学均可)。而当我百度600分可以上的国内大学,十几个排名靠前的网页推荐的是安徽大学、郑州大学、上海大学、中南大学、云南大学、重庆大学等,这里面全球排名最好的大学是上海大学,全球436位。(没有说这几个学校不好的意思,能就读的学生也很牛,respect)。( S- ]- X6 S k
2.关于严进宽出——, \: h; a- U' `: F0 o. t
大约经历过高考的人,没人会对“严进”有异议;7 F; P1 ?$ _6 }( M* R) z, i
至于宽出,一方面是对比入学的“地狱”级难度,如果只追求毕业通关,付出很少精力就可以(当然想成为优秀毕业生,或者大学生活充实而有意义,则不会那么容易)。另一方面,中国大学生面临的毕业压力没有发达国家那么大。举个例子,根据http://OEDB.org做的统计,美国571参与排名的大学中,仅有25所大学的毕业率超过90%及87所大学毕业率超过80%,毕业率中位数在60%-70%。而我国大学本科毕业率普遍达到90%及以上,100%的毕业率也并不罕见。
+ ]3 o. P% m( @: ^1 J另外,评论里说的“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是刻板印象,我是承认的——首次回答几分钟就写完了,这一定是我头脑中根深蒂固的刻板印象。今天我反思了一下为什么有这些刻板印象,于是写下了上面那些话。另外网友 @naveandyoung 说的很对“宽进严出,还是严进宽出得看学校,无论国内还是国外“。, g, Y6 s, O4 `: i
其实进一步想想,“宽进严出“和”严进宽出”都有其局限性。”宽进“还是”严进“归根到底是教育资源是不是足够丰富;”严出“还是”宽出“,归根到底是大学对自己教育质量的底气。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