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朝滋:建设数字化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必由之路

[复制链接]
查看8903 | 回复0 | 2022-8-7 09:16: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教育数字转型的重要意义何在?目前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实施情况如何?未来将如何推进?8月7日,在2022新京报贝壳财经夏季峰会教育专场论坛上,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发表主题演讲。雷朝滋表示,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建设以数字化为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我国教育实现从基本均衡到高位均衡,从教育大国走向教育强国的必由之路。8 l# U" a- L/ |6 s5 R+ m
% o1 N! k' d# c# c7 E
雷朝滋:建设数字化支撑的高质量教育体系是教育强国必由之路-1.jpg
* @9 t' u2 @4 O1 w
1 E( m# A9 A' U. P* t2 g  K' Y& Z
教育部科学技术与信息化司司长雷朝滋。( q. g  n# e7 I. J6 ~/ [
1 u: e1 G+ N3 e2 X: n
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 J. k" ]/ H. f5 L0 \: r' m

+ j: k: {0 F3 Q0 H雷朝滋从深刻认识教育数字转型的重要意义、准确把握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重要部署、充分肯定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和应用成效、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全面实现数字转型这四个方面,分享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推进情况。5 d: Y4 ]# U0 G4 e6 v! d
# Y% r' U0 g; R9 w' G
雷朝滋从国际形势和国内发展两方面阐释了教育数字转型的意义。他介绍了各国如何从基础设施、资源供给、教师培训、绩效体系等方面发展在线教育,推动教育数字转型,“这充分说明数字教育正在成为重塑世界教育格局,重塑世界格局的重要变量”;从国内发展来看,雷朝滋表示,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是教育高质量发展的内在需要。& {$ \8 K4 E: I$ q1 Z8 \' z0 W
) W; l; x0 I; B& M
“从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来看,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是建设数字中国的重要战略任务。”雷朝滋介绍,经过多年来的持续努力,我国教育信息化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取得了显著成效。“三通两平台”建设与应用取得重大进展,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大幅度提升,教育信息化应用模式取得重大突破,为实现向教育数字化的转换升级奠定了坚实的工作基础。. d4 o/ M4 M  R' W% C

; P' T7 G* V1 F8 ?" Z雷朝滋强调,在中国这样的人口大国,只有充分利用大数据、AI等信息技术,构建网络化、数字化、个性化、终身化的教育体系,才能实现人人皆学、处处能学、时时可学的学习型社会。也只有基于智能技术实现精细化资源配置与科学决策,才能显著提升教育治理水平,为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提供关键支撑。
- M. O6 ]( J3 y* T* h: k
' P4 |2 O8 ~& s: H6 H$ K重点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平台 实现终身学习与教育现代化
7 p0 K+ d+ l0 D1 b; s* L! t# W# c* Q' X7 k0 l
在2022年全国教育工作会议上,教育部部长怀进鹏提出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中也将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列为重点任务,提出要强化需求牵引、深化融合、创新赋能、应用驱动,积极发展“互联网+教育”,加快推进教育数字转型和智能升级。
# Q, u* Q7 ]: }  c
$ P( `9 }# U7 M5 a雷朝滋介绍了教育部落实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部署情况。今年以来,教育部以建设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为重点,启动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在助学、助教、助管、助研、助政上发力,全面探索数字教育新机制、新模式、新形态。3 V& L3 |8 A" h) V+ X! |8 J
+ ]* z; i( F2 [/ D! q
“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战略格局是以基础教育、职业教育、高等教育为三横,体现全面覆盖,以德育、智育、体美劳育为三纵,体现五育并举。”雷朝滋介绍,推动国内教育教学要素按照学段分别融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架构,有效延伸拓展全民终身学习的通道,积极构建面向学生、教师、学校和社会成员的服务格局。着力将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打造成学生学习交流的平台,教师教书育人与备课辅导的平台,学校办学治校与合作交流的平台,教育提质增效和治理改革发展的平台以及探索网络化、数字化、智能化,实现个性化学习,终身学习与教育现代化的平台,为发展中国特色世界一流的数字教育贡献智慧和力量。; L  }/ h. Q8 J% k
( t+ b7 d( t9 z' j6 C0 }9 \
国家智慧教育平台有效助力“双减”“停课不停学”7 ?1 c  _, w" x5 r8 N  [$ r: u

( A9 k1 f+ j  E2 w今年3月28日,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雷朝滋介绍,4个月来,教育部大力汇聚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持续优化公共服务事项,纵深推进平台应用,持续提升平台的凝聚力、影响力,获得了广大师生、各级各类学校和社会各界的积极评价和充分认可。+ ], I% s8 e0 U4 n' K; o% x

: `+ ?9 i4 s1 |8 Z8 F4 Y雷朝滋进一步介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正式上线时,整合集成了国家中小学智慧教育平台、国家职业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国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台和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后续又结合国家需求和重大热点,陆续上线了“北京冬奥精神”“抗击疫情”“心理健康”“暑期教师研修”等四大专题板块,融入了德育、体育、美育、劳动教育等丰富的数字教育资源,拓展了考试服务、学历学位、留学服务等政务服务事项。并指导9个整省试点的省级智慧教育平台接入国家智慧教育门户。平台链接52.9万所学校,面向1844万教师,2.91亿在校师生及广大社会学习者。汇集了基础教育课程资源3.4万门、职业教育在线精品课6628门、高等教育优质课程2.7万门。截至7月28日,平台总浏览量已超过32亿次,总访客量达到4.7亿人。
% d2 T( h! r: |& Q! f! E
( w( E2 q. v) k6 J9 l9 G" x丰富课后服务资源、满足多样化教育需求,国家智慧教育平台还有效助力了“双减”。雷朝滋表示,今年上半年,部分地区疫情防控期间,平台支撑了上海、吉林等地的“停课不停学”“停课不停教”,切实服务抗疫大局。平台还全面支撑就业创业,国家24365大学生就业服务平台新增岗位744万个,为毕业生、用人单位提供365天每天24小时不断线的就业服务。
2 i6 E' Q) I( X" O2 j6 x& G! X) C
8 r: {1 }8 l( Z# `“目前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定位愈发精准,功能更加全面,资源建设的开发和利用不断丰富和增强,关注度持续走高,并受到社会一致好评,正在成为具有强大内驱力和社会影响力的国家教育平台。”雷朝滋说道。) D, y- T/ v, l! t6 I

( P9 n6 `  K/ w  I8 |% v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全面实现数字转型
; Q0 S3 r: n% l2 o% a$ p/ G# C: E/ q" [  M% E
未来,教育部将加快推进教育系统全面实现数字转型。雷朝滋表示,国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务平台的二期工程已经圆满完成,但这也只是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的一小步。今后一个时期,教育部将按照高起点融合、高效率融合、高标准融合和高质量融合“四个融合”的工作思路,继续把教育数字转型推向深入。
" C. B! O9 g2 s7 }! |% v- u* O
/ a% o) R& _. I) e- x1 O2 |首先,将把顶层设计谋划与应用实践创新相结合,加强智慧教育建设与应用示范引领和数字转型。继续扩大资源应用规模和建设开发,推动应连尽连,力争在党的二十大前实现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试点全覆盖。
) Y; Z* S4 c$ M# k
9 I: T8 O) w, x! _0 V8 \其次,将推动教育资源优质均衡,在助学上发力,在助教上探索,在助管上深化,在助研上突破,在助政上推进,逐渐探索现有教育与网络教育空间的有效结合,服务学习型社会和终身教育。9 o. q) P8 L# n! j
; w" a. Y; m; T* z/ K3 m0 j
高标准融合方面,雷朝滋介绍,将把教育资源的开发建设集成与智慧教育平台的安全可靠运行相结合,让网络跨越空间,让数字超越时间,让优质资源传播无障碍,用数字赋能,用智能提质,用平台管平台,确保高效、智能、标准、规范。
! f, ]" T/ g4 Y2 J) X( [8 g4 f2 x. G! H( [, {. G9 J
未来,还将成立国际和区域性数字教育联盟,发起数字教育国际倡议,大力提升我国教育质量和国际影响力。
" l6 q0 p0 w- p- H/ P' H# k9 W* ]& T' Z
“信息化为中华民族带来了千载难逢的机遇,我们将以实施国家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为主线,紧紧抓住数字技术创造的巨大机遇,全面推进教育数字转型,把制度优势、规模优势、数字技术优势转化为推动教育高质量发展的新优势,在教育强国建设的进程中彰显我们的责任与担当。”雷朝滋强调。$ d! m/ q% {, J6 E3 I7 P8 v) n
9 j* Q1 ^, w, J. N8 H
新京报记者 刘洋
# j4 i% D: O" U# Q! }6 w( P# O6 x( |4 j6 G) m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卢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1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1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