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如何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

[复制链接]
查看5534 | 回复0 | 2022-8-1 03:35:3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中国青年网北京8月1日电(记者 李华锡)今年1月1日起,《家庭教育促进法》正式实施。法律第二章第十四条明确:父母或者其他监护人应当树立家庭是第一个课堂、家长是第一任老师的责任意识,承担对未成年人实施家庭教育的主体责任,用正确思想、方法和行为教育未成年人养成良好思想、品行和习惯。% {, O8 u2 Q9 J
* v& Y2 I* u- D/ j  M/ B* [
为什么说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有何重要性?家庭课堂在给孩子进行教育的过程中,存在哪些问题或误区?家庭该如何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又需要做些什么?针对以上问题,中国青年网记者专访了北京市家庭教育研究会副会长徐凡,对法律进行解读。
" w3 h5 h7 S: S# }9 Q
# Y* u1 v  s$ h0 N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家庭如何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1.jpg
) O$ w' G, v0 M$ e+ b* }
$ H7 L9 i) H. N, i
家庭是孩子的第一个课堂,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无法替代
. h$ K0 L: Y$ y% u% e
, e! f! t% W% g徐凡说,从孩子来到这个家庭那一刻起,就会受到来自家庭的各种影响。虽然绝大多数父母都对孩子的未来有美好的期望,但来自家庭的影响仍然会有些是积极的,有些是消极的。% p; w8 Q" J+ H4 o

2 E) H5 R6 p: t4 K$ N她认为,教育是培养新一代准备从事社会生活的整个过程,凡是增进人们的知识和技能、影响人们的思想品德的活动,都是教育。
2 u* _; ~) l6 I  U  K  f: b* D5 i9 u
% c" u/ i8 u$ M# q2 p9 N“家庭是孩子出生和成长的地方,孩子生活在这里,孩子对世界的认识是从这里开始的,孩子学习做人是从这里开始的。”徐凡说,父母或其他监护人的一言一行、一举一动都在影响着孩子,构成了孩子最初的学习资源。因此,家庭天然构成了孩子的第一个课堂,而父母或其他监护人也天然成了孩子的第一任老师。
& `! ?4 j0 K% p9 C& [+ B  g- E9 ^) P: X0 B2 v: C$ s; Y
她强调说,家庭中,亲子之间的纽带是爱的感情与信任,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这种亲密联系是任何其他教育机构无法可比的。“孩子最初人格的形成,也是以这种亲子关系为基础的。”8 Y3 G2 ^) u) O+ K+ z: @3 g% \+ S/ L$ k

! j1 ?. v) B4 C  P- K" R2 u9 Z) c徐凡常年从事心理学和家庭教育研究工作,根据自身的经验,她总结说,在人的成长过程中,家庭教育的作用独特且十分重要。特别是0-6岁,是一个人身心发展关键时期,孩子主要接受的是家庭教育。在这个阶段孩子的生活习惯、语言能力、规则意识、价值观念等都有了巨大的进步,孩子的体能、智能和社会适应能力都为他进一步走向社会奠定了基础。9 {0 A' O5 c' c; w0 P
2 Y# t% q  Q( q. a' M; B
“可以说,家庭教育,给孩子深入骨髓的影响,是任何学校教育和社会教育永远代替不了的。”徐凡说。
( p5 J: s8 C; x1 M" }
& T: |4 L7 G7 }8 X. \父母要经常学习育儿知识,避免走入育儿误区
! P) p3 x4 M: n/ Z: a* ?, m( y9 t# P. v/ q
家庭既然是孩子的第一课堂,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家庭课堂在给孩子教育时,容易出现哪些误区?徐凡认为,最大的误区是父母忘记自己是“教师”的身份。& {  n6 k$ ~4 W) H

/ U* w6 r$ Z! [5 O' P她说,家庭教育是生活教育,在生活中进行。因此,家庭教育特别需要教育者自身要有“我们不仅仅是父母,我们也是教师”的意识。( y4 L6 b4 y' U
* e6 R- [) y( S. a- t+ K3 y
有些父母会认为只有自己在说孩子的时候才是教育者,其他的时候不是。徐凡表示这是错误的认识,父母作为教育者对孩子的教育存在生活的方方面面。
; T2 m- q% t% H4 Y+ }) ~# ^! h0 |( i, S- M0 n
除了一些父母在教育孩子时忘记了“教师”身份,徐凡还经常接触到,有些父母怕孩子出问题,所以限制孩子的活动,导致家庭教育出现误区。; X: y0 Q' O1 f% H+ M) F

; t. R9 K+ I& c$ m6 ?她表示,希望孩子安全成长,是所有父母最基本的愿望。但安全成长其实并不容易,至少需要克服两方面的难处。
9 Z4 H% s* {  k" h: L) q& c
* D' r2 Z' l0 e* [一是父母不仅要保护好孩子的身体安全,更要给孩子心理上的安全感。身体的安全是容易看到的,保护措施也容易想到。但心理上的安全感父母有时候却会忽略,甚至有时候还会为了身体的安全,父母给孩子下很多禁令,让孩子觉得这个世界似乎危机四伏,变得缩手缩脚。“对此,更好的做法是根据孩子的能力,给孩子设置相对安全的环境,鼓励他安心地去探索,让他知道,我们离他并不远,需要时会来帮助他。”
- Y& s+ i7 z# o
6 {: ^, a' S" S二是父母不仅希望孩子今天是安全的,更希望当孩子离开父母的视线时,依然有能力保护自己的安全。“但在现实中,我们往往容易为了现在少些磕碰,限制孩子的许多行动,结果是以孩子能力的发展为代价,增加的是他未来生存中的危险系数。”
5 a6 M% _; f; m. ]% i" z* k: |* }' l  N8 N8 A
徐凡说,让孩子能够更安全地生活,最根本的还是要发展孩子的能力,培养孩子的好习惯,在孩子心中建立起自我防护、主动防护的意识和自信,一定让儿童安全从被动走向主动。! L( ?5 x, k9 ~5 W
# U3 ^5 x; r! v$ ?
“在成长过程中,根据孩子的能力,父母要慢慢地把安全的主控权交给孩子。”她表示,放手,对父母来说有时候是困难的。这时需要有这样的信念:孩子在父母眼前发生的这些小磕碰,是父母可以为之疗伤的。而且这个过程也正为他将来减少大的磕碰积累经验值。“孩子会明白,必须为自己的安全负责。”
9 [+ I/ B9 ]0 W7 N3 c- u9 L
! P) D6 H* o9 ]7 g  E" @“还有很多父母难以把握孩子发展的规律性和个体差异性。”徐凡曾在中国科学院心理研究所工作多年,她对儿童每个时期身心发展规律和个体差异性非常了解。$ V& X0 q4 f0 B) R: I3 G
+ Y* h- m/ Q$ J' @& L
她说,邻家孩子的情况往往是父母最容易用来衡量自家孩子发展的标准。孩子小的时候,父母的心情往往和孩子在某些方面比邻家的孩子强还是弱而起伏不定;孩子进入学龄期后,要比较的方面还会加上孩子的成绩。# \: ^5 V  L. q, h8 s6 j2 P
( m$ d) m* M* K; X4 V
到底要不要比较?徐凡认为,如果简单比较,有可能并不能反映出孩子的发展情况。如果完全不比,有可能会使家庭难以发现孩子的问题,错过矫正的机会。比较好的做法是,根据发展的规律来做监测。
0 `% L. R5 k* B9 I2 z. [( X* Q" M8 L5 ~: S$ h/ ?) m+ f
“比如身高,某一天的数值并不能说明太多的问题,一个天生较高的孩子,虽然有一段时间生长十分缓慢,但看上去仍可能比邻家孩子高。但一段时间的发展曲线,就能够反映出这段时间的生长情况,如果出现问题,就可以及时进行调整。”徐凡说。
7 T5 y1 G/ I, X2 N: b0 x9 K; K$ E( R+ ^( _. ?; Q5 w! ?! {
徐凡认为,每个家庭可能都难免走进家教误区。因为父母中的大多数是新手,是第一次,带有尝试性。即使父母中有人在养育二孩,也不能认为自己的经验就一定有效。
9 @9 d, D. F! I0 I; m) H7 r( ^1 v; F7 Q0 z3 ^* o4 w
因为首先环境变了,家里已经有了一个老大的存在;其次二孩的脾气秉性可能和老大不一样;再次,父母自己也在变化。“面对在这么多变化中,很难说和孩子的交流会不走弯路。”
) n0 v0 y( x! X7 i! N& o5 E% P6 R3 b4 u7 }/ {* x% E9 w
“走弯路不怕,可怕的是,走进了歧途而不自知,不能走出来。”徐凡建议,父母们要学习一些关于孩子发展的知识,会帮父母在一个新的高度上反观自己的教育,少入误区。
0 @0 ~8 w; d% `
+ v- E9 h$ d1 T- V1 y( @更重要的是,当父母从误区中走出来时,要把在误区中的经历,转变成父母和孩子成长的资源。“这样,我们不仅有可能消除在误区中给孩子造成的负面影响,还可能让彼此都有新的超越。”5 _1 n' S$ T! [- E

+ l5 r. n; V4 c9 [( j# K家庭该如何成为孩子的第一个课堂?8 y5 a! s# w" k. @  n# T4 X
7 H' H& E9 |" x+ n2 }4 R) U8 h
《家庭教育促进法》实施后,对于家庭教育,尤其是家庭如何成为孩子的第一课堂提出了新的要求。徐凡认为,《家庭教育促进法》是一部为家庭教育赋能的法,其中对家庭如何成为孩子的第一课堂讲得非常清晰,非常值得好好学习,如第十六条和第十七条。4 Z. V( F* H6 d3 k# T$ T5 ^

# N& |; l. O4 ?3 Y9 `此外,她想特别对年轻父母提几点建议。一是家庭是孩子成长的港湾,家庭的温馨、和谐和爱的氛围,将带给孩子最初的安全感,也是孩子一生幸福的基石,这需要每个家庭成员的共同努力。- q9 Z  P1 ~' x0 ]) v) `8 x3 f
5 N, x7 h5 `4 D
二是父母要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呵护孩子的好奇心,培养孩子不怕挫折的探索精神,自主创新的内在动力是未来的建设者必不可少的品质。2 x' ]$ {4 ~' U4 v4 G
1 X6 a+ \2 C* z8 {9 I% y
三是注重孩子的品格培养。“当一个守秩序、会分享、讲礼貌、善于控制自己的情绪和行为的孩子在家庭中成长起来时,相信这个家庭中洋溢的幸福感也会不断增长。”- C$ ]# J, V5 U& j0 X6 D2 x

, N2 G% W4 K+ J8 A3 e6 P* f6 a6 Q/ _/ z来源:中国青年网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0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0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