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是管理学里面的显学,我记得2010年的时候哈佛商业评论还做了一个统计,说90%的企业都会在百人问题上渡劫一次,说明这和文化、国家、人种、行业关联性不大,而是一个具有普遍意义的问题。
2 i0 i9 i, ?/ ^3 U& M# E' k甚至,就连黑帮,都会遇到。
( \. V- m+ v) U/ }0 I. b虽说是显学,但是理论框架有很多,相互之间扯皮,还没有形成诱因共识和大家都认可的解决方法。
" m( n. _3 t# z3 ]# P; S里面呼声最高的,是英国牛津大学的人类学家罗宾·邓巴提出,然后借助《人类简史》又火热了一波的邓巴数。
+ s: M& s8 y p% |6 y3 F简单说,是根据观察猴子的社交网络规模腿短,人类大脑上限允许拥有稳定社交网络的人数大约是150。 o4 T) ~- X) R/ H1 p+ d. A
这玩意儿是由新皮质的大小决定的,算是天生的基因锁。) i1 z7 [* B. n: s6 u3 W8 E, M
这虽然是个理论学说,但是被越来越多的管理者认同,因为大家都有这个感觉,企业小的时候,大家就如同游猎部落一样,老板清楚每个人的能力搭配,知道谁和谁不对付谁和谁有暧昧,了解遇到一个事情怎么拆分怎么配合能发挥最大效率。
2 e/ ]8 f, y8 z7 A# e这也是很多初创团队高效的本质,人少,心齐,好办事儿。, f5 J! l4 ]: V8 Z2 e }
尤其是现在工作的内容更加精细化和专业化,邓巴数在企业管理里面其实是缩水的,有人说是10人,有人说是20人。. U; F3 Y( w# w! D+ A( s& Q
总归,邓巴数失灵的阈值被拉低了。
5 \- {8 w8 c+ t1 W% M. D8 ~那从游猎部落往更大规模的村落或者城邦转型,单靠靠「人情」就扛不住,要引入「制度」。
. Y7 m, c- c0 k: W这其实对老板的能力是一个挑战,要从以前带团队的RPG「英雄」,变成即时战略游戏+运营游戏玩家,蜕变成真正的管理者。* P7 z1 B5 x/ u4 `6 e' B0 w1 Q& |% v
同时对于初创团队来说也是一个挑战,在公司管理模式进行转化的时候,要从一个舒适区踏入一个陌生的领域,偏偏这个陌生领域由于老板还在构建能力,会变得非常具有风险。
3 ]( \0 f2 A. d2 D/ b尤其是领导不带团队的时候,那还要有其他人来扛起邓巴数,能不能扛得住又是个问题。
, D j8 z9 ~& L7 i从上到下的适应期,对企业整体来说就是一次效率大波动,而初创企业往往经受不起这样的动荡。! l3 ^1 V" M- [
那另外一种学说,我觉得也很有意思,是微观环境下的代理困境。
( @* a I: k0 J M: f& S代理困境是个很早就有的理论,不过主要是针对大公司的,核心来自所有权和控制权的分离,股东具有所有权,但是由于缺乏知识或者经验,甚至单纯的因为时间不够,把企业交给职业经理人来打理。
: e7 ~. Z' r6 X, J' N而这些代理人,直接管理具体的企业发展,费心费力,但是带来的收益却绝大部分由股东占据。
( N; a: {1 q; z7 x& ]3 }: q8 q于是,代理人会利用信息差,为自己谋利。
+ c# d2 w: v/ Q9 Z这本质上,就是个人的利益和群体的利益脱节了。
5 S, T) I5 z% R/ R* d3 ~6 U% d2 G初创公司的时候,老板带着几个兄弟姐妹报团取暖,一起吃苦一起拼,虽然肯定有画饼的时候,但是饼够分,企业也没什么多余的油水。0 R- J0 K2 K" k1 j. C! d& U
等到公司达到一定规模之后,有意思了。* p8 u8 O# [& A. f3 P
山头起来了,这是第一次利益脱节,搭顺风车的人和内卷小天王出现了,这是第二次利益脱节,工作里面出现油水了,这是第三次利益脱节。; f# x7 J# z6 K0 i% `6 M, F! o
而这些,是老板控制不住的,或者对老板来说又是一个全新的没有经验的挑战。
& @# \- i' p, b江湖上被津津乐道的就是十八罗汉的故事。- Z4 |, D- \8 k7 p i( a! A
其实细看之下就知道,那也是用了很大心力来平衡的,比如怎么用股权协议把十八罗汉捆绑在一起构成了一定意义上的合伙制模式,类似于欧美律所和咨询公司,再比如有些人突然离岗进修等等。
* ~3 q7 S/ f3 _8 R: W& \0 I$ L. v/ [这其实都是发展快速的企业需要短时间里面消化的问题。; W) e3 W C. \
我觉得解释这个理论最经典的,还是大明王朝里面学大佬修仙达人的话:朝廷,也就是几座宫殿几座衙门;饭,还是要分锅吃的。0 S3 |3 i2 x5 R$ h A
7 j8 K/ }! }9 l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