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了晚点对特斯拉的报道,忽然意识到:特斯拉和100年前的福特,是同样的竞争策略。5 _/ m+ L! b2 v2 s8 ^3 J) n
而且不得不感叹,马斯克这才叫“企业家精神”!哪怕在降低成本上也是真牛逼!0 G/ D/ U1 l! w3 i# F
让我印象很深刻的,是他做了这么几件事:8 \3 O V7 `5 \) O& j* L" p" |
1、不说产品,为什么特斯拉在成本控制上也那么牛逼。: @* {5 \2 Z- F
第一,正常一辆汽车,3万个零件,特斯拉降低到了1万个。5 h/ ^0 g0 ^1 E. ]% E- X
更少的零件数,自然意味着更低的组装成本、更好管理的生产线。$ A$ y- @1 r) u- P0 G
咋做到的呢?
0 b8 ]6 C& Z2 k/ C. {& F! f原先汽车外壳,是好多零件拼起来的。; e) N" \: S6 ~2 @! `+ _7 L
他不这么干。3 T5 r( T! P" Q) Z2 ?6 ?( S
他要一体成型,尽可能直接铸造出整个企业外壳。
" V: f8 u% E0 _& s原先一辆车里有80多个芯片。
$ Q8 q V; U9 L# J- j1 g控制大灯一个、远光一个,等等。
' K( C8 a8 Z) ?特斯拉搞了个中央芯片。用软件控制一切。
" \! ^( x { f$ g+ ~# o8 b一辆车里好多按钮、好多仪表。
4 B, t! z1 b/ |4 G特斯拉也不走寻常路。& l" d! g! j* b; l$ r1 h" O0 ]! s& z
能用一块大屏幕替代的,全做到大屏幕里!: @( S9 @5 i0 S$ r. e+ ^9 q0 P
于是零件数量大大降低。. Q5 E* z5 E1 m7 E
第二,原先的制造工厂,都是个园区。厂房与厂房中间,好大的空地。完成一个厂房的工序,需要有卡车把半成品拉到下一个厂房。
& j" Y; e5 p* y7 `" v/ ?5 M( e6 {装货、卸货、运输,又增加了好大的成本。+ ]3 K. P2 I! [$ s4 M; b8 m
特斯拉咋办呢?0 ?0 @8 @7 x8 y
他就想了一个问题——为啥我要把厂房分开呀?# n/ v6 y2 I% U" Q+ C H
于是他索性盖了个超大的厂房。
{( [% `- d: Y" M K4 {. q& L这个厂房还分好几层。
6 n3 G! B; I. H* H2 Q V制造组装在上层、运输在下层。6 x1 f. V z7 R% u1 a! n
缩短距离,减少搬运。
2 P! k; ~9 w$ B( D3 P' ~把装卸、运输成本再降低到极限。* q, ~4 Y: C4 J
第三,能标准化的标准化,能让机器自动完成的就自动完成。
8 f: x$ j6 h1 [% C. x: T- q3 D; l马斯克说了一句很有意思的话:( |. H3 E) u2 L" Y+ ]
工厂也是产品,是制造汽车的产品!
3 P$ l% D0 s. m- N4 i2、特斯拉的策略,和100年前的福特很像。; A# q; H. J7 g
为什么呢?
& p! {* z; D! [ E" P F; k在特斯拉再盖好两个工厂之后,预计到2030年,他的年产量能达到2000万辆。8 e! C7 W1 i. I9 \$ j8 P' L1 X
2000万辆是什么概念?6 V4 r! j) v0 J( V1 M
这是中国一年的汽车购买量。
8 v% J# _% _# l" R& a6 S- i5 e特斯拉一个品牌的产能,足以吃掉整个中国市场。( h( h( D" ^1 @0 P; X' A) g: N( K
而且,吃掉这么大的市场,特斯拉靠的不是像其他车企一样做大量的SKU。8 q/ L4 D* G3 E$ U5 z# v9 R& |
他就那几个SKU。3 ?6 O( Y6 g h
可以说,特斯拉做出了所有车企中单品产量最大的SKU。% B m; Q( j8 \6 H+ m
足够标准、规模足够大,才让特斯拉可以靠规模把成本不断降低。
( q3 h0 u$ y) J" p这个策略,和100年前福特的策略如出一辙。 R9 z/ {& M) U2 Z ~: H" Z
那会儿福特的选择是:我就卖一款车!
. W) X& x$ y q1 O' n( k但是每年,都通过更好的技术、更标准的产品、更大的规模,把这款车做得比前一年更便宜!
+ C" J6 n) G( S4 `于是卖得越好,这款车越便宜。: m$ C, b9 N! x- r& d4 N3 u
越便宜,卖得越好。
, k) C) Z/ q0 T% h# h一度,福特占据了美国汽车市场50%以上的市场份额。
: u$ x l) a1 K" C" a3、但是特斯拉和福特的策略,只有在新技术普及期,行业先行者才有资格做到。& }8 O( W1 R/ x# o6 o1 L
福特所在的时期,是汽车的技术普及期。
, _6 {& ^; Y. |1 s0 ]$ z. Z特斯拉所在的时期,是电动汽车的技术普及期。2 E0 c$ g& n; ?- |; ]6 ^0 n/ H
技术普及期有两个特点:7 A6 H5 V* B3 ^9 |; _2 g
新技术更好。5 S! P+ ]* z# G' m$ a4 X4 U( E
新技术太贵。% k2 |: S4 i; s l* r0 M3 [/ Y
主要是高昂的价格,阻挡了新技术的普及。/ e2 }2 K; g% N' G* J R9 G8 k
谁能通过规模效应把技术普及成本降下来,谁将拥有最大的优势。( K# X- r% v9 q" q7 k# W: Z
于是,常常是先行者最先拥有了足以启动“更大规模、更低价格”良性循环的能力。
+ P1 F d+ }& E3 K7 N! s8 B% `所以,其他企业与特斯拉竞争注定很痛苦。& v8 x; Q( b; O2 R/ X# e
最开始,他是先行者,你追不上他的体验和技术。
+ v' ~ F7 U7 Q$ n$ F! ]( n. E当你也能追上他的体验和技术了,你又没有他的规模和价格。
% N5 b, X; x4 N& P这样的策略,决定了特斯拉必将吃透技术普及期的红利。
# D H1 c1 ^ e8 U, @什么时候,特斯拉的优势才会慢慢失去效果呢?
7 s0 ^2 e( |0 j5 `- N% w当电动汽车技术的成本足够低,低到大多数消费者不再敏感于为技术支付的成本。5 N6 k, V* ~; i9 J. `8 o
消费者开始乐意为功能差异买单了。
0 @8 `! j/ ^ k1 o! U那个时候,属于其他车企的挑战特斯拉的机会,才会真正到来。# r1 H5 z! o* y9 O9 @9 ^$ n
所以,对于其他车企,唯一的路,是细分。! r2 g. e) s0 O0 p; u0 T
能把握住一个细分人群的功能需求,就能占领一块市场。# {! Z7 i+ Q$ \9 [5 p
只有此刻开始细分,等待技术成本的降低,未来才有胜算!) M. [" ^: R# C: y* ?' K, i
4、为什么只有特斯拉,成为了这场技术革命的引领者?其他车企为什么不行?5 X1 m% a+ _: s* P
让我印象深刻的是这么几件事:
2 O/ A j$ q) e# @( R0 Q/ M第一,' x: j6 i' F, V2 X8 Q
用一块屏幕替代那么多的按钮和仪表,要求极强的软件能力。
( y# p4 F3 r& n8 S大多数车企,是硬件能力强,软件能力弱。车载软件一水外包。6 z; V y1 c q5 i+ j7 v
只有特斯拉说:既然软件能力是重要的,我们自己就要有足够强的软件能力。* @0 d }$ g' w4 C. v1 ]
不要在意现在没有什么。
- D' _; Q" j- v' V @9 b只要需要,让它有就是了!
+ [- i- k* l2 h2 d& q我记得说过类似话的另一个企业是美团。
7 S7 n D, ~5 P) h第二,
4 J: A5 P: Z9 \2 N& C- J: R只要不超出材料的理论极限,都可能实现。
2 E+ s7 ^# Y. n( U) U3 B3 F第三,
R6 F! z+ D% g对技术人员,失败不要紧,你只要把失败的全过程记录下来,就是一次有价值的失败!
# S* H6 _* R5 O8 t最后,, Z+ B' u# Z6 |4 n0 I8 ^5 s
不考虑当下的能力限制、不那么考虑现实的可行性、不那么在意失败的成本。
: @% K* d% a' E6 l1 G你说马斯克这个人,是不是有点疯狂?! H9 t: \3 s: q3 r- Y u( u, G
如果我是个投资人,我看他我也觉得相当疯狂。/ Y# L: a) T4 _/ O! T
但是,所谓企业家精神,很多时候就是“在理论极限约束下,一种疯狂的乐观主义精神”!
1 u$ k9 D& B; _' m! o; p唯有如此,那些此前看起来疯狂的技术革命,才有可能变成现实。 #科技圈大小事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