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裁员很少听说过裁管理层?

[复制链接]
查看5105 | 回复5 | 2022-7-17 12:21:30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本题来自圆桌 »「知招职场 | 跳槽不跳坑」,欢迎关注圆桌,参与职场技能讨论>>>
, ]3 @. i" h5 r- s- `- ^7 P最近,各大公司都陆续传出裁员的消息。但是很多时候裁撤的都是一线办事人员而很少听说过裁管理层,为什么?# `0 p4 p  p7 q, Y
个人愚见,很多企业有时候真正面临的问题并不是员工太多,而是管理人员太多,真正干事的人手不够,薪资不高,这才是很多企业真正效率低下的原因。但是,为什么那么多企业一裁员就裁一线干事人员,而不去裁一裁管理层?
枯木流水宋 | 2022-7-17 15:20:31 | 显示全部楼层
层主能问这个问题,说明没有做过管理,管理岗和基层执行岗,一个根本的区别是,前者对权力(委婉点说叫影响力)很敏感,一旦你失去权力,不能影响任何人,等于是被开掉了,剩下的只是办手续走流程而已。比如,一个部门经理,公司要拿掉你的权力,其实很容易,两招:  O) }, A* M8 O% @
1、安排一次针对部门的全面审计,要你提供审计材料(其实是以后交接工作的材料)! k6 O, Y) Y$ C/ j: a6 v  J
2、材料齐全后,安排副职接受,事情不再经过你,暗示团队不再听你的) \2 z* s+ |5 c1 t. f
整个过程中,公司高层,HR对你都非常客气,但是,不声不响把你给干掉了。而基层员工,没有任何人知道,公司刚刚优化了一个部门经理,他们以为是这个主管因为“个人原因”离职的。
似地看锨 | 2022-7-18 00:21:59 | 显示全部楼层
管理层一样被裁,只是因为你不是,所以「很少听说」。

$ {' d, n+ G$ J
「我那会儿刚从 F 大毕业的时候,工作都比现在好找一百倍,怎么工作了这么多年以后,都升到了支行行长了,反而找不到工作了呢?」
, `. i0 f9 g4 g
王行长摇着头很是迷茫,他看了看我,想了想恳切地道:「小强啊,你也快四十了吧。那也得好好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考虑和计划一下了。
" E" @+ N& D1 ?
这里值不值得你一直呆下去?你又能不能长久地呆下去?能呆几年?在这里你又能做什么?若过几年,你也四十五岁以上了,还能保证在这里不被撤吗?若到时,你怎么办?

2 m# y7 f6 E. h1 i9 D
我就是你最好的错误示范!千万别学我……要提早的,自己好好考虑啊!」

+ l/ v3 m) |8 R9 e% o
他用自身范例提醒了我现实的残酷:在职场,要有随时被撤的危机意识。我现在只能想:下一步,该怎么办?
% T$ W5 R  s8 y' H
本文属于虚构故事,带你看银行职场生存法则。. s1 o% W4 H+ m* r, {" M
3 g) {9 i  V0 G  h/ M/ z
在某次全行大会时,张行长就说过,会对几个支行进行人事调整。9 l1 B9 ?5 i& t
* ?6 ]2 O( Z' k! t5 H2 }
很快通知下来了,同时有五个支行的行长被撤,另外有三个支行副行长或行长助理被降职。
" V, \# y: u  n: ^9 _) G4 u, `( e* P+ l) n, f6 R
这次人员调整,可以算是有始以来支行调整最大规模的一次。这调整的人里,有一位被撤的支行行长与我的关系很好,他是原上沙支行行长王学勇。
$ b8 o9 i  G8 p$ e& h8 g: W/ T, A! c2 |, v% L
这次被撤之后,分行倒没有直接辞退他们,而是给他们在大办公室边上划了一个区域,算是这几位行长的办公位。也没有另外分派工作给他们,有点让他们「自生自灭」的感觉。
, j  w5 h# a/ M% u- s
6 t, E8 H% z. w3 f2 a2 m有两位行长没忍住,在一周以后离职了,另外还剩下了三位,王行长是仅剩的之一。" X0 g. G* `0 _2 |
* q; x& |  a) J
这位行长原先是四大行过来的,为人很正派,没有其他有些支行行长的「江湖习气」,还维持着简单的书生气。; s: `) |* ^+ Z* \& _
8 ]! o, i8 R: l
最开始是在分行担任部门副总,在三年前被调到了上沙支行任行长。我与他早在分行时就经常一起午餐,一起抽烟谈天,他与我的交谈也都直来直往,没有花花肠子。1 M$ y) M0 ]. r5 f, e
3 v) P. I1 u4 X  b
他被撤下支行行长时,我请他吃了饭,在饭桌上他愤愤不平,很是冤屈。
& e9 E: u$ J, ^
6 ?  `1 n5 F2 s# f2 j8 ~* ~他说,他那个支行是新建的,是他一点点建起来,从没客户源到现在已经有一批稳定的老客户,就突然被撤了。而更让他不明白的是,这撤的根据是什么?是业绩吗?3 A) S( [9 ^$ L

0 Z& m5 o9 |) p6 E「可是我们支行的业绩不是最差的,算是排在中档吧,也不是最老的,算是设立时间较短的支行了。我自认在任期间也是勤勤恳恳,没有做什么违规的事情,为什么就撤了我呢?」
4 `& ^/ W/ l: s) g$ l4 w4 ?3 x, W( f# V% |9 _
他百思不得其解,我也没想明白。
' Q' h9 S: X/ r8 q% B( }% x
5 ^$ V4 J% a3 }; U这次的撤员有些突然也有一些让人不理解。但行领导的决定已下,文件也出了,就算再不理解再不明白,也只能坐在那片划定的区域里,被动地考虑接下来的职业生涯。, W3 f) L' L( s0 [2 g# p( U

  h4 o4 ^% M) \3 @从行领导的角度,我分析不了什么,也想不明白。但从私人的角度而言,我是挺为王行长可惜、不平的。
7 r) q; U  G! n0 {( O/ C4 f9 v0 h2 [7 Z; y' [9 u
尤其是在几次谈话之后,当他告诉我他也去另外找「门路」了,也有通过以前的老同事老朋友,帮着去其他银行递简历帮忙寻工作,也和几家银行行领导面谈了,但效果都不理想。! l+ f' q# o7 H0 a5 J& {

( ?( R: N; w2 w6 @; ]4 L主要原因有几个:
3 h) L- O( {) a" G3 S& T3 b
3 @. J& g2 b% x1 F- d1 K先是年纪问题。他已经四十六岁了,而在职场的中层求职中,一般都有「40」设置,即,多数单位招中层都要求四十岁以下,超过四十岁的,就是一个负分项。/ A6 \! |/ W0 S' i; X: C
  u/ T7 s  t; D- A
再是岗位级别问题。若是一个普通岗位,通过熟人还能往其他行里塞一下,再说王行长也是有能力的人,去了其他银行也是一个人才。+ U4 h& N# ]0 S' @
: k; Z' {0 h! E- Q" G. s3 o3 r; E
但就因为王行长之前是支行行长的级别,这样的级别要找工作,相同和往上的级别那空缺少,而且要求也高。
1 u, R& G9 _  C  ?0 F- B+ X. A5 ^& I3 D! z3 F# r. l% u/ A
或是往下找,那属于降级找工作,即使应聘人愿意,企业也一般不敢收。所以,就有一些高不成低不就,不尴不尬。# D4 U+ i, W; ]: f7 Q* v( h

" h, P! `% \; ~/ [7 H% P然后是待遇问题。这个问题和级别问题是串在一起的,级别高待遇也高,要现在的待遇或往上的,那招人的企业就需要好好考虑,毕竟一个支行行长或部门老总的收入绝不算低;但若要自降薪水应聘,同样,企业也不敢收。. n( |3 Y+ {& \
/ F! w6 c) ]: R# A4 d  t6 q, f2 H1 d
最后,就是被撤支行行长的经历,这真的是一道坎。有几家银行,王行长都去谈过了,对方也觉得不错,但在做背景调查的时候,到我们行里进行询问发现他被撤了支行行长,对方银行顿时就停止了进人动作。* f. K9 r7 V% u  ]( I" l
. R( G, ^% j! w5 Q
「我那会儿刚从 F 大毕业的时候,这工作都比现在好找一百倍,怎么在工作了这么多年以后,都升到了支行行长了,反而找不到工作了呢?」+ l  r1 e8 W* `& N1 J* t; _# ]/ f
3 E: f7 r, F2 b% s2 s& _
王行长摇着头很是迷茫,他看了看我,想了想恳切地道:「小强啊,你也快四十了吧。那也得好好地为自己的职业生涯考虑和计划一下了,这里值不值得你一直呆下去?
% M  l3 C8 S6 V# A& _' B
; N& `) g3 m5 r" G& C% l. [! b你又能不能长久地呆下去?能呆几年?. c/ G. v6 b( f! W3 v
" ]4 ]( ?9 M0 E3 L$ L2 ~
在这里你又能做什么?若过几年,你也四十五岁以上了,还能保证在这里不被撤吗?若到时,你怎么办?我就是你最好的错误示范!千万别学我……要提早的,自己好好考虑啊!」7 O; u# c8 t% x! E

  Q' A& h" S" m/ c* l" q" J' \王行长在那片划出的区域里呆了三个月,三月后的某天他告诉我他要离职了,去一家资产管理公司任副总。又没多久,他的位置空出来了。
( c4 b' r5 ?9 q3 I4 o3 i+ W. ^5 t9 \$ g5 _2 n( ?% [
我还特意去他的新单位坐了坐,他有一个单独的大办公室,有一个专配给他的秘书,递给我的名片上写着:某某资产管理公司行政副总载。新工作,看上去还不错。
. q8 o/ w1 M0 E; m. d5 y
" N. K7 l7 \( P3 x5 s2 E我俩后来的关系也没有因为他的离职而中断,还是时不时聚聚餐聊聊天。这中间我们说了许多话,谈过很多事,也合作过好几笔项目。
. G2 t5 \. I; a
+ J5 }# c. M+ ^) p" Y+ f* M6 n可这些都比不上他的那番话,和他用自身的范例提醒了我一个很残酷的现实:在职场,要有随时被撤的危机意识。
3 @- D0 L$ G& e; _' q4 g0 u) y& e' ~, M8 S# @: |2 j+ t/ C! V
这个道理我在工作第一天就知道,可这么多年下来,其实是有些丢掉了。+ J! t, e5 H. ^* M# x% \

9 r- J0 Y$ o7 l+ _以为自己能做几个 PPT,被领导夸着方案、标书、文件做得好,就得到领导另眼相看,可以高枕无忧了?9 p' M: U  f! ?2 u
+ r1 i7 P5 p9 L- E! j
以为自己有点小聪明就能化险为夷,被领导喊去单独谈几次话,就真当自己是分行缺不了的人才了?
* _& [: P# Z3 Q
7 v9 Z/ r' U/ P0 o以为自己被列入分行人才考核目标,将来肯定能安稳度日,永远不会进入裁员名单了?6 D+ E5 f7 Y1 b8 m+ }

+ z. k/ K  I! M* E$ B" K4 i) d( c+ v后来无数次地我感谢王行长和我说的那番话,他的话把我彻底唤醒,危机意识、危机意识!我差一点丢了。
$ |0 ]4 R4 F$ b) l7 n4 D3 P4 l+ I8 H, Y7 u2 s4 k& O' O
也许是新官上任三把火,也或许是分行人才库真的紧张了,在进行了一连串支行人事大调整之后,分行人事部又出了新的动作:挂职考核。其形式和几年前的升职考核差不多,只是这次只设置了面试,而且给的时间更紧迫,报名时间截止至两周后,面试时间在第三周的周末。
4 A! U9 w2 w* a# W6 c
6 ]! s* s8 [8 _$ J按照我的本意,其实是不太想再去考试了,既有上一回升职考核面试中的阴影,又觉得这次的机会不大,也没了兴致。
* N' `& [- x2 `5 }* i4 {5 l) l& b! t# w% S4 S3 ?/ W
但在报名截止期的倒数第三天,管副行长特意把我叫到办公室,问我为什么还不报名。在知道我不想参加考核之后,这位副行长有点恨铁不成钢地指着我的鼻子,念道:「你这倔脾气!驴脑袋!这么好的机会,为什么不把握?」
6 P! s& J  @6 t  Q9 T7 M6 o: }6 r. k
我摇了摇头,说机会不大。管副行长深深地看了我一会儿,说了一句:「我就说一句,目前行领导都很看好你。但你若要自己放弃自己,那我也没话好说。参不参加考核,随便你!」然后挥挥手,让我出去。4 n( J: z( R( X8 R/ [- ?3 b* A9 P/ W

; C$ ]) L) ~/ ]2 b" k; E我考虑了两天,终于在报名期限的最后一天报上了名。
2 T  `2 ^  y8 c7 B" r5 ]# u
1 m8 C1 K6 s3 ]( ^' x" h. E! J9 |在许多年后,我回顾自己的职业生涯,不得不承认职场和人生都是需要贵人相助的,比如在海带银行工作的这些年里,有碰到许多在关键时刻帮助过我的领导和同事,比如老陈、老陆,比如王行长、季行长,还比如这位指着鼻子骂醒我的管副行长。
! q. x( f$ f4 \! Z5 k+ l2 o& m5 ?% }/ N4 b7 y# E+ w# I8 r
他说得对,若是我自己都放弃自己了,那再是领导、贵人都是无用的。
& D' k3 U: g% H* m
- Z# m3 _3 C/ q1 k幸好我报名了,接下来的挂职考核出乎我意料的顺利,当考核结果出来,我也理所当然地看到了挂职名单上有我的名字,我从经理升至了总经理助理(挂职),挂职期是一年,若这一年符合要求第二年就可以转正。9 l5 Z2 b4 G  A) L0 i. {( v

8 R4 `" Q2 d5 D这次的挂职考核过关得实在太过顺利,顺利得我感觉出现了幻觉。
8 ]. a; R) }( g; d  u! w! }; j/ P+ ?0 A4 ^. Z# G
然而再是顺利地成功升为挂职总助,我内心的危机意识仍然高悬着,与此同时我也有一个很大的疑问,既然分行缺人,那何必一边提拔面试一大波人,一边又撤掉这么多支行行长?6 I$ s9 y# }* k" u) f7 @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R' f# p" j5 l# |
想唯你悸动悸v | 2022-7-18 11:30:14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先纠偏一下题目:管理层被裁的并不少。6 o4 w/ P  G# h% A' e
据猎x网统计(为避免广告嫌疑),大约在2018-2020年一月,操作过的跳槽候选人中,三分之一是企业中层及以上管理人员的跳槽。
$ A( h6 o' G+ f; a2 U# V索小姐混地产圈,我也举个地产圈的小例子,一家前三十名的房企2019年裁掉管理层三分之一。# ?, B, |: [. m/ u5 P  g& t
我这个“裁掉”的标准怎么界定?就是企业主动给了n+1赔偿的,那没给n+1的被恶心走的,加起来更是高于三分之一。& W8 p& K6 i1 v2 L2 b8 {( g+ F
可见,被裁的管理层一点都不少。: u' b! D8 j/ Q9 ~& b
但为什么你不知道呢?或者我们很少听说?' R9 c# y) I  l: n0 h" u
1.管理层人数本来就少7 a; ?- N* K. |# o% S* o
我们按照管理学里面的界定,一个基层领导管五个员工,中层至少也5*5=25个员工,再高一点的中层5*25=125人。2 X) [- ~4 w" ~6 s9 @) @, ^, H0 Q
人口基数明显小于我们基层员工,所以被你知道的概率本来就低。- j& O" N( y- ^: K/ b  f5 Q
2.网络年轻化' d) Z6 k" Q* w$ c( `. {/ s
我们听说裁员的渠道是什么?大多数是网上看到发帖。! o' H9 A4 I+ E' w8 I5 G" }
在网上发帖骂街的多数是年轻人,管理层年龄偏大,他们应用网络本来就少。
( v" f, H2 l3 ~3.声誉问题5 W+ x" I& Y9 v5 `: J, t3 |
这个声誉问题包含了管理者个人声誉和企业声誉两方面。+ [& U' n8 r% p0 G: o
管理层的岗位本来就少,所以他们裁员后再就业比一般员工要更困难,更难找到坑。2 |" D, O! ]; N+ s/ Z# b- R3 v! r
企业对他们的背景调查也更严格,不能有负面舆情发生。
( k9 i0 i5 J" a7 u( T  U& f他们自己对“体面”的要求更高,不愿声张,只说自己主动离职。
- `: ~4 X8 b- c; k+ S6 D老东家在裁掉他们的时候也是悄悄的,因为连管理层都裁了的公司说明业绩下滑经营不善,这对股价、对资本市场融资都有致命性伤害。
! g, U9 L* ~0 z# g
我举个例子,还是上面说裁员管理层三分之一的那家大型地产公司,为了“体面”裁员,把办公地点从A城市搬到了B城市,这样好让管理层因为“不想搬家”体面离职,不对企业声誉造成影响。
海南宇龙啡 | 2022-7-18 20:00:17 | 显示全部楼层
的确如此,裁管理层很少被“听说”,因为裁管理层不能做得太明显。
0 ~6 h3 k5 C( Z' e& ~0 R任何组织,首要任务是维持运作,而运作的基础就是层级组织关系,作为金字塔较上层的管理层,是维持组织运作的重要力量。虽然我们都知道真正干事情的是基层,但是还是需要管理层来坐镇,不然就是一盘散沙,哪怕一帮管理层是频频犯错的草包,坐在那个位置上至少还能镇住场子。& K: N  h5 W; G1 N
所以,公司需要管理层,注意,是需要管理层,并不是需要某个特定管理人员。如果管理人员干得不好,一样要滚蛋,或者,当业绩不好银根紧缩时,不那么出色的管理者一样要走人。
( y! T! F' }; {) j4 c( j但是,管理者被赶走,一般不会被像基层员工那样一起裁掉,为什么呢?' f5 l6 P$ x0 s
上面我说了,公司需要管理层,虽然裁掉一个管理者,但是管理层的威严依然需要维持,不然,谁愿意来做管理层呢?
9 B. k6 ]5 L% e( T1 Y( X把当经理的老A连同50个员工裁掉,然后找表现不错的小B来继任,小B心里会想:经理也是说裁就裁,一点安全感都没有,算了,我还是安心当组员吧,至少不丢下技术,随时可以跳槽。  L3 B7 [8 q/ {) y* ]" W: l0 k
小B不愿意干,那去社会上招吧,好不容同意物色到一个不错的候选人老C,老C是老江湖,事先打听了一下,哇,原来这个公司连经理和员工一起裁,算了,惹不起惹不起,不来了。- p1 e; r- a, A: Z. F% A0 \/ ]
就在这时,公司得知,老A被裁之后,立刻把一起被裁的50个人拉在一起,一起加入另一家急需人力的竞争对手,因为大家同时被裁,同时需要找工作,还有合作经验,所以很容易聚在一起,一下子等于割了一个部门给竞争对手。
' E, J" l8 q3 k; \2 W4 {3 s+ Q你看看,无论是对内,还是对外,公司在大批裁员行动中把管理人员尤其是较高位置的管理人员一起裁掉,都不是明智的做法。
* S' k$ e' I, m8 x$ i! r2 @所谓“兵熊熊一个将熊熊一窝”,管理层不行肯定应该裁掉,加上政治斗争站队,有的管理层必被淘汰掉,但是又不能做得太明显,和基层员工分开裁,这是惯常做法。
无聊上网人士咆 | 2022-7-19 06:37:39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仔细看了看题主的提问,还有题主在几个回答下面的互动,我觉得题主说的管理层不是指大家理解的高管,而是特指我以前说过的寄生虫式的管理者,这种管理者一般在企业的中层存在比较多,他们大多是依附于一个团队,靠高管庇护,靠下属出业绩,主要工作内容就是整合下属的报告给自己的上级看,一般被称为“PPT整合者”,他们本身并没有起到一个中层管理者应有的承上启下的作用。3 o: u; y" U2 f' [6 D" Z/ M
就像我之前曾多次引用的一个微博里说的一样(目前这个微博已经被删掉); x5 u- B' b/ R5 e- c, b/ i. ?8 w
8 q- S8 @* D! Z( ]/ f0 @
为什么裁员很少听说过裁管理层?-1.jpg ! D5 R3 Z8 \7 I9 z
& E" f1 j/ M0 W) F( j8 y2 B
梨形的百度
# w3 }4 c9 x* _0 ~! Q- G, v+ p( g8 _  I/ e  c
弗兰克扬:遇到不靠谱的领导怎么办?这些人最热衷于学习官场的那一套权谋之术,并为此津津乐道,每每有一次不错的发挥都会洋洋得意,就像自己做了一件大工程一样。他们的生存智慧就是自己不用干活,要用好计谋,让下属为自己干活,让自己依附的高管能更加信任自己。他们极其聪明,一般也不愿意做更高级别的职位,因为做到了高管的位置,往往需要直接面对老板或者大股东,需要搭上自己的声誉,并且为公司的最终业绩负责,这样的话,这种高管工资只能挣一次,等因业绩差被扫地出门了,就很难找到下一份工作了,而依附于几个高管就能跟着有能力的高管到处喝汤,既赚钱,又不亲自承担风险,美滋滋,抱有这种生存哲学或者力争以这种方式混在职场的垃圾小中层,寄生虫式的管理者,我这两年见过不要太多。
" V& Y% a7 ^$ Z: b: q许多人觉得公司的每一个职位都应该有它存在的道理,以及要有相应的工作内容和职责,并且单纯地认为,级别越高,工资越高,就必须要有更高的能力,更大的压力和职责。
% @/ ^6 M2 j. n5 _! l) X/ `* R这是理想的情况,而事实是只要是机构,就一定会出现人员臃肿的情况,就一定会有人浮于事混日子的人存在,只不过在以前的国企,事业单位,是大家明目张胆地混日子,而在私企和外企,是每个人都装作很忙的样子偷偷摸鱼。
6 V$ M( J+ A. D) G而企业的寄生虫式管理者则可以一边表演自己很忙,任务很多,压力很大,一边全天开启摸鱼模式,他们表现出来的对工作认真负责的态度就是火力全开地监督下属干活,表现出来的兢兢业业的方式就是陪着下属一起加班,或者说是加班当监工,反正他们就相当于以前奴隶庄园那个拿着鞭子督促奴隶干活,看谁偷懒了就抽一鞭子,大家都勤奋了就坐在躺椅上喝茶扇扇子的角色。
* |7 f5 p' C- e8 ~这些寄生虫式的管理者大部分都有自知之明,都很清楚自己的位置是怎么来的,所以会利用一切机会去讨好给自己提供庇护的高管,并且利用一切机会结交更多的高管,为自己下一份工作提供多重保护。; S# v( _: n3 Z4 z
当然也有充当了寄生虫管理者角色而不自知的人,最后结局都挺惨的,一般在二三线城市比较多,比如我之前接触过的一个案例,他以前是一个三线城市IT公司的中层,说自己想回老家,问我有啥行业可以做,我就默认为这个人应该是程序员出身,后来做到管理者的,结果我发现,这人是靠朋友关系直接去了一个中型公司,直接就是充当的管理者角色,IT技术什么都不懂,就是扮演一些行政上的传话筒的角色,维持维持场面,现在这个公司关门清算了,自己回家乡找工作,居然还以中层管理者自我定位,说自己已经不适合做基层了,自己的特长就是管理,真的让我哭笑不得。0 R6 \: I" a* Q( V, g8 C! ?$ B
<hr/>这时候我想起了塔勒布在他的书里说的一个故事,他说当他从商学院毕业的时候,一个资深的银行家在喝大了之后传授给他一个混迹于多个国家银行的经验,那就是,只做周期很长的贷款业务,然后在期限到来前一年跳槽走。
4 z' f8 o+ b+ j: K高管虽然也可以这么做,但是高管作为一个公司的管理者,是要对自己的业绩负责的,并不是兑现了业绩,拿到了回报就算完事,如果靠瞒天过海的方式拿到了高额回报,之后公司业务出问题了,那么高管在行业的声誉就毁了,就很难找到下一份工作,就像曾经的世界第一CEO杰克韦尔奇从GE光荣退休后,GE的多元化经营出现了很大的问题,杰克韦尔奇在很长的一段时间里都承受了业界的批评,说多元化经营是错的,或者至少杰克韦尔奇给GE留下了隐患。
& e5 n5 P0 }! b: y0 ]但是,一个混日子的中层却可以很好地规避这个风险,因为如果一个企业所有的中层都是混日子的,那这个企业一定会运转不下去,但是如果只有几个混日子的,就不会对全局造成影响。
5 I: Q2 t' g2 L' }* X/ L我们可以把一个企业的管理框架形象地比喻成一个自行车轮子,高管是车轮的轴心,基层干活的是轮胎,而中层就是连接轴心和轮胎的一个个辐条,理论上一个车轮子有多少根辐条是最佳的,是有一个定数的,但是实际情况总会多出来好多根可有可无的辐条,而从外部又看不出来到底哪一根是没有起作用的,一般人又不会重新去计算和梳理这个轮胎到底需要多少根辐条,所以,这种寄生虫式管理者就得以很好地混在其中,不干活也拿钱,美滋滋了。
6 ~4 d3 |) V- W8 w% M/ D) O. N: ]1 w: v$ h
为什么裁员很少听说过裁管理层?-2.jpg 6 S- k& }& V: `- [% p
所以,如果企业存在大量这样的寄生虫式的管理者,确实应该被清除掉,但是,事实上却是,如果带来这些寄生虫的宿主,也就是企业的高管没有被老板干掉的话,这些寄生虫就很难被清理走,如果企业需要缩减开支,往往会拿基层员工开刀,或者先开掉那些不是自己人的平庸的中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1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1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