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刚好更新了一篇《我是如何使用均线的,了解一下》,全文转发。; h: ]' \5 A% q: p4 k# z- h
前几天一位小伙伴在净值为王里问到关于均线使用的问题:
1 r% s! a7 H7 h2 A喵哥,还是想请教一下白银,我仔细看了一下,白银日线图走势被200日均线压得死死的。每次上碰就下来。不知道喵大在做交易的时候,会有参考这些吗? 这篇文章,就借着这个问题,说说喵哥对于使用均线的一些看法。, F( [9 o4 ^1 c0 U( a% F" p
先看白银是被如何压制的。
4 x1 _* U3 G9 W) }- F& l" u
z- D; e* D: a& t
2 C5 D8 }3 j: G图中的两条均线都是200日均线。红色的是简单移动平均线,蓝色的是指数移动平均线。我不知道小伙伴指的是那个,索性都加上。
- ?4 w; ?3 N% @# l& I% l这两条均线的区别《移动平均怎么均--两种计算方式的特点和用途》有详细说明。2 F+ O6 F' T# j7 G# x6 ?6 S* W5 `
肉眼直观,白银的价格确实受到了200日均线的压制。(我这篇文章写了好几天,有点墨迹。你如果现在再打开图表看的话,好吧,已经不压制了。)
5 o- Y+ d9 r" e; M3 F6 S1 G我以前其实也比较迷恋200日均线,不记得在哪本书中看到的,被安利了。后来就不怎么用了,原因我后面再讲。先说一个重要的事。
1 a0 \6 ~9 l. G: h不知道你在使用均线时有没有思考过:均线可以在任何行情下随意使用吗?
! q2 U5 F2 i& I# \& q" K+ \在很多的交流中,我发现交易者对于均线的使用关注点主要集中在交叉信号和参数设置上。希望通过测试能够找到一个均线的参数组合,使得机械的趋势追踪策略能够表现优异。
3 A4 W- F8 F. u7 D5 h然而,无论如何测试,均线交叉策略的成功率都不高(大约33%左右)。
% D' o0 ?' V! f" I7 b) O导致均线交叉策略成功率低的原因不是均线参数的问题,而是因为在市场的各种运行状态中趋势状态所占的比例本身就很低。* m; |# w" K1 h% I+ o
交易者在使用均线交叉作为交易信号时,其实带有一个假设的前提条件:价格会发生趋势性运动。( \. q2 B4 s, p7 ?8 D
均线交叉与趋势的关系是:
. l0 {# J7 C+ }5 B出现交叉信号,不一定出现趋势。
, B9 S& G4 y0 x出现趋势,一定会出现交叉信号。 也就是说,使用均线交叉作为交易信号的交易者假设了一个不一定成立的前提。这是交易成功率低的根本原因。1 O9 K0 ~. m) j! @" d
利用均线交叉必然可以把握到趋势行情。但是如果市场中不出现趋势,均线无论如何交叉也捕捉不到趋势。
) Z' |; [6 J: I, @所以趋势与交叉信号之间的因果关系是:
. F% J. E ]' a7 ]$ z6 h- ~因为趋势的出现,才令一个交叉信号成为有效(有价值)的交易信号。2 U$ R5 e/ O2 z2 s4 R' g0 x
这正是均线滞后性的体现。
( i7 x- h" i y' R" m- Y" M3 ]+ V& x
均线的滞后性是均线的缺点,就像身高体壮的中后卫转身回追通常很慢一样。
" h8 Y" ]- e9 y1 D我们如果要使用均线,就必须接受它的缺点。同时,最好给他配个灵活的搭档进行补位。
9 r/ M' d$ \' G8 R0 ~或者说,我们不能傻了吧唧不加辨识的对均线的缺点进行下注。
% h- B, ]8 A5 _# f0 G当你因为交叉而开仓时,你不知道这个交叉是否有效,只有当趋势确立后,它才被证明有效。
- u" _# K% H: p R; j如果你把每个交叉信号都假设成趋势信号去交易,由于趋势出现的概率低,你的交易成功率自然就会很低。! S" L% q( r, s& |: z, F
很显然,机械的追踪均线交叉信号是一种效率很低的交易策略。
3 A0 ?1 o) Z, i0 I. W/ k3 W8 [6 u1 g# u }: \
事物都有两面性,均线有滞后性的缺点,同时还有两个优点分别是稳定性和助涨助跌性。& m4 h6 }% Z8 [$ }, z
我们要发挥均线的优势,就必须利用好稳定和助涨助跌这两个特性。
) b1 [* A( X" g: ^0 T) ^均线是由一系列的“均值点”连线构成的。7 P$ Q, c2 [: s8 |* a
相比于交叉点的滞后性而言,由一系列均值点连成的线实际上更有分析和使用价值。1 {9 v1 o" I" O) j& e' g* M0 O j2 G
5 R0 o- F3 q8 ?6 V0 a如果你有仔细观察均线的话,你会发现均线有两种形态。
/ ^( i3 s |: |- T4 _4 ?% D8 T1 y一种形态是趋于倾斜,另一种形态是趋于水平。
, h* a/ `) [2 f5 F: r当市场处于趋势过程中,均线趋于倾斜。当市场处于震荡格局时,均线趋于水平。 : G" V) T W+ V6 c( ]
到此为止,均线依然是滞后的。但是好在它具有稳定性。) h" J2 p1 T, Z( S( A' }
当均线倾斜时,它会持续的倾斜,当均线水平时,它会持续的水平。
* Q* l8 w( @9 G& b均线的这种稳定性也是源于价格运行状态本身就具有持续性。
# j4 q) h$ [& `0 S0 \0 G. f9 m3 \/ t趋势会延续,震荡也会延续。直到不再延续。
; Y7 O# u7 w4 o" Q* e! \这样说似乎很欠抽,却是非常有价值的交易思想。( r( o k& ~$ ?+ D! K+ V
你有没有这样的想法:当市场处于震荡格局时,你总盼着突破。当市场处于趋势状态时,你又担心反转。然而,突破和反转总是很难出现。
" t1 q. r! ?# z+ h8 |2 l# |) k& l0 z正确的交易思维应该是:相信当前的市场状态会延续,直到被事实打脸。. }) Q" s, i/ T: q
; O- f) ~# B- _. M
下面重点来了。
* T7 k& s" m, R. G7 Y, r( j均线在什么时候会发挥助涨助跌的特性呢?
( l# B3 d+ T/ M* @答案是在均线倾斜的时候。并且,均线倾斜的程度越大,助涨助跌的特性越显著。) x% B! T1 h# w/ h2 O$ R
均线并不是在任何时候都具备助涨助跌的特性。认识到这一点,是你正确使用均线的前提。
$ x7 z4 z% d8 ~, c! n所以,当均线有很大几率能发挥它助涨助跌这种优势时,我们要做的就是对此下注。+ p0 `) |; A& C: x
或者反过来说,我们只在均线能够发挥它的助涨助跌优势时才下注。7 o ]5 C) M. \% g8 C
均线形态趋于倾斜,价格却调整触及了均线,这时均线的助涨助跌技能极有可能被触发。你应该做的就是借助价格调整介入趋势。! E5 l3 W6 w v) a! a9 x
一定会有小伙伴会问,万一失守了呢?
# m$ E" `: A$ F% N有这种风险意识真是太棒了。) w" o6 W: A+ g2 V
既然能意识到存在失败的可能,首先要做的是控制仓位,不能孤注一掷。其次,做好风控,在均线另一侧寻找可能的支撑或阻力水平。把止损设置在这一水平之外。. O( |+ k* ^4 `: L, z
为什么呢?# N9 ?, ], \9 ]9 n
如果倾斜的均线没有发挥出助涨助跌的特性,那么它就会慢慢的不再倾斜,而是趋于水平。3 r0 \5 h6 R/ @5 r7 W
注意:当均线趋于水平时,均线不具有助涨助跌的特性。
& Y0 m% l8 t7 F. ~% r此时的价格运动特征是围绕均线上下波动,形成一个波动区间。这个区间通常是矩形,也可能是旗形或三角形,嗯,或者楔形,或者什么的。
. b, @. K0 q" o) w当你把止损设置在均线另一侧的支撑或阻力水平外侧时,这能够保障即便趋势变得糟糕,转入震荡格局,你依然有在顺势区间边界胜利大逃亡的机会。* O/ j2 M% B2 t7 |# U8 j
这样一来,你在使用均线进行交易时,就能把它的优势发挥到极致了。
2 ~; Q1 S7 E$ G: q6 M S
R6 S! t. A' n9 h+ ~我们说回到白银。
) s' B8 u# V8 u; t' w0 c* ~在日图上,白银的价格被200日均线压制了,我会这样理解吗?
; h& D' R4 s# V4 ^4 F不会。) }8 ]+ M" e$ n1 ~6 Q# y
因为当前的均线形态是趋于水平的形态。此时,均线不具备助涨助跌的特性。尽管在直观上,它确实压制了银价。但是价格更应该的是围绕均线上下波动。+ v9 q* j+ t9 Q
我把白银的日图缩小,使用折线图代替蜡烛图。然后你看看在更长的时间范围内,均线的表现。
O l, _" ]& k5 K, c3 s, a0 ^& h: F' U+ l4 ?7 o; W
5 ^6 D2 O/ v/ y在之前白银下跌的过程中,均线出现了显著的倾斜,此时均线对价格形成了真正的强有力的压制。
0 I' @4 i9 v5 J这种压制不单单是压制价格不能升穿均线,更重要的是,它能将价格打压至更低的水平。: W, I6 p2 u; x1 ~
当前的均线是趋于水平的,尽管压制了银价,但是并没有将白银的价格打压到更低的水平。因此,不能简单粗暴的认为200日均线对价格具有压制作用。
) ]1 T4 j1 W8 _事实上,价格之所以几次触及200日均线而回落,是因为这条近似水平的均线刚好与银价在局部构筑的箱体上边界重合。6 v/ a0 B/ ?$ m( w0 X
: c1 R1 p2 q C% q9 `/ @" |7 ^, ~
8 w3 j$ J1 \& l; }" q
我们可以很明显的看到一个矩形区域,价格在这个矩形(箱体)内波动。巧合的是,200日均线大体上和箱体的上边界重合。这才是它暂时的压制了价格的主要因素。9 ?! d3 e7 v. X5 `& G
如果我们结合持仓数据分析的话,就不难理解。在箱体的下边界,商业多头提供支撑。在箱体的上边界,投机空头大肆压制。
L J% z, Y. [' P! q. i6 L, ?! P) l. b9 `2 K
总结一下:" v) k4 ^9 `7 t' E+ b" k
趋势阶段和震荡阶段均线的状态是有区别的。 " @* F, c" c2 O& g* U- O
震荡格局中,均线的形态趋平;趋势格局中,均线的形态倾斜,并且趋势的力度越强,斜率越大。
i% |' B1 s. t# g' J. z1 r从与价格的关系上说,震荡格局中,价格围绕均线上下波动。趋势格局中,价格在均线的顺势一侧波动。& z/ z1 t% ~# d& Q
强趋势中,价格通常难以接近均线,或者点到为止。弱趋势中,价格则会反复触碰试探均线,测试比较深入。% M9 j1 b- q2 k& [9 K- y
因此,如果你发现均线的形态出现了显著的倾斜,那么此时借助均线的助涨助跌的特性,交易的成功概率就会较大。
) v5 ]3 h& R3 z( K如果你发现均线的形态呈水平延伸,那么此时你应该脱离均线的趋势性思维,以价格图表中已经形成的或潜在的震荡区间进行交易。
6 j; b7 l7 T& y, q, x; `关于我后来为什么不用200日均线了,明天再写吧。- S! C* S5 e+ I& {9 l* B0 b: k8 v
原文链接:我是如何使用均线的,了解一下
% B P# y; u1 \6 h2 E之后我还会有补充的内容,推送后我也会继续在这里更新。
/ D! {5 m0 }4 D( d% a( a<hr/>接着上面的文章,做了第二次更新。. U. a/ x: x/ o; P
1
2 `% Q" M" o# q8 u上篇文章留言里有小伙伴提到均线的角度会随着图表的放大缩小变化。9 X' D( S& x7 W2 g
我们使用的价格图表实际上是一个可以缩放的直角坐标系。
0 I& D- V1 G3 ?: R2 F' o1 K均线其实本不是线,而是一个个均值点。均线是这些均值点的连线,经过了平滑处理。0 b# ~3 ^0 Q0 y9 _) }
我们说均值点是价格P时,这个P值其实指代的是纵坐标的均值价格,省略了横坐标的时间变量。
' C0 g) @1 s! r7 u如果要确切的表述均值点,其实应该是P(T,A)。T代表横坐标时间轴,A代表纵坐标的价格均值。
5 y7 q. I/ ^" ?: N! P% ]' I( z. A+ Z. [
% j4 w, R, z$ e1 t( E3 `. l如果要计算均线的斜率或倾向程度,实际上计算出的是两个相邻均值点P1P2或P2P3的斜率,而非均线的整体斜率。! A7 J; Z$ l8 Z2 |2 g2 u6 R O
如果在一段行情中,连续数个相邻均值点的斜率相同或近似,那么这些均值点连成的均线会近似的成为一条直线。如果连续数个相邻均值点的斜率变化较大,则连成的均线就会呈现出曲折的状态。如下图所示。
& m7 N8 [: I }5 k8 P; g& F% |8 r, F# [7 z* Q* `* q
! f$ s A, m* I当我们对图表进行缩放时,通常是单独缩放横坐标轴。对于点P(T,A)来说,T发生了变化,而A维持不变(其实纵坐标轴也是可以缩放的)。8 X b0 }; [& c3 Z
如果我们缩小横坐标轴,两个均值点的水平距离缩小,那么两个点的连线相对于直角坐标系来说就更加倾斜。
4 B) E6 r& Q: Z; p& O如果我们放大横坐标轴,两个均值点的水平距离加大,那么两个点的连线相对于直角坐标系来说就更加平缓。( n$ `1 I) V/ z7 [! w! F s* @! H' V- Q
% W' E+ U" }- {! x2 U; ~3 ?2 o$ u
. r2 k: h3 q# d& c# @; T
上图中,我将P2在水平位置上向左移动到点P2&#34;,这相当于缩小了横坐标轴。我们可以看到连接P1P2&#34;的黑色线要比连接P1P2的蓝色线更加陡峭。$ N' B- _3 D! m
这就是我们在缩放图表时观察到均线斜率发生变化的原因。由于均值点在直角坐标系的水平位置发生了变化,所以两个均值点连线的斜率也出现了变化。
e; n1 ^7 H2 O4 \- N8 i不过在计算均线时,使用的是连续的单位时间典型价格,因此不必考虑价格的时间变化。均线值只与价格的变化相关,也就是说均值点的变化程度其实是基于纵坐标轴的一维变化。: l- y; x" C( m0 d# _
我们在缩放图表观察到均线斜率发生变化,则是基于直角坐标系的二维变化。
" ^6 n' b) h0 C6 E ?好了,说了这么多,其实就是想解释清楚,缩放图表观察到的均线斜率变化是相对坐标轴的变化,并不是均线值发生了实际变化。* ^( S, a( s3 ~: ]; u
( ^* R, A7 G* m1 Q6 l5 Z2( A) @; m# F% i: V4 a9 ^
解决这个问题的最简单方法就是使用固定的图表缩放比例。0 {7 c1 ~2 l% T% N# a" Q
貌似说了一句废话,那就补充一些我的看盘习惯好了。
0 R: g' y; C- W: w. {- C我对用来盯盘的价格图表有两个要求。
) T4 Q2 d7 c$ |0 L一是在一屏的图表上尽可能多的呈现出价格信息,K线的根数越多越好。$ f( I( o- k" P1 z' f8 c4 B7 u( `8 b
二是要保证我能看清蜡烛图的实体部分,这涉及到对大实体K线的识别。( q% K, A& G# N3 F% N4 j
如果是MT4的话,将图表放到最大然后缩小三次,就是我习惯用的缩放比例。如果再缩小蜡烛图就看不到实体,只能看到高低点,就像柱状图一样了。: J w9 \9 L; P0 A( M' m+ p
如下图这样。
1 a4 s" {6 g, y( F1 C
% F. C+ `1 F- ^ a5 m( T
& n" E/ n' i' Q5 ~* t3
9 ~+ y0 M y+ g* h固定了缩放比例之后,就不用考虑横坐标轴的问题了。我们将注意力集中在均线值的变化上。$ G. ~. C4 H) J/ |) K
影响均线斜率的关键是均线值的变化程度。
7 O8 i" t/ S) K a- b! r" b均值点P2与均值点P1的绝对差值越大,这两个点所连成的线就越陡峭。
( z& j) ^" E1 y! t; @如果连续的均值点中,相邻的两个均值点绝对差值能够保持在较大的水平,那么将其串联起来的均线就会呈现出非常陡峭的状态。9 S* \) T" u( y, L
根据均线的计算方法,如果要想让均线看起来非常陡峭,需要价格持续的、大幅度的朝着一个方向运动。( S4 g* k$ {# W/ r& T) ]" F
这种运动状态,其实就是强趋势状态。
" W7 r1 f& t- z4 ~2 C& I2 @+ |因此,一条均线所呈现出的陡峭程度,其实反映的是价格运行的趋势力度。& B- D! Y8 }7 x, L/ M. E( a2 X; O
均线越陡峭,趋势越强劲。均线越平缓,趋势越微弱。! |" _5 k( x3 H, t% r. W
如果均线成水平状态,则市场处于水平(区间)运动中。
- D, @7 g' k2 C1 @在上篇文章中,我们分析过,均线越陡峭(倾斜)其助涨助跌的效力就越强劲。) P2 U. W' ] _: A/ f
依据这个特征,我们可以演绎出一个交易策略:+ O1 q2 S$ r8 Y9 R
当均线呈陡峭状态,价格接近或触及均线,是顺势介入趋势的良机。
3 k# b M7 M# f& I- v其原理就是均线越陡峭,趋势力量越强烈,同时均线的助涨助跌作用越显著。
& G% _+ b: j2 k- C+ K0 a' F价格向均线运动的过程,实际上是强趋势行情中的折返走势,这个策略就是顺势回调介入策略。- }& `5 k! E2 [/ {3 h
6 X+ x/ N7 W- Q
49 f$ N% c! a0 ? o1 h; c
- j7 Y+ U% `2 D8 L ^0 r
上面我们说的是一条均线。如果使用两条或多条均线,就会形成由一组均线构筑的均线带。! Y0 g9 X! V" Y/ J0 v
小参数要比大参数均线更为敏感,当市场出现趋势运动时,小参数的均线要比大参数均线更为倾斜陡峭。
3 k. ^; a2 d. R- p均线带有三种状态:收敛、扩张和交叉。' D$ y' @, O. j) N! s+ y
交易软件中常见的瀑布线、顾比复合移动平均线(顾比的这本书我在净值为王分享过,星球的小伙伴可以到精华区下载)都是均线带。你如果在图表中添加多条均线的话,也会形成均线带。4 V2 h( t; m9 S8 K
要注意的是,如果关注的焦点是均线带的状态变化,最好使用指数移动平均(EMA)而非简单移动平均(MA),如果是使用一组均线则最好是将均线参数设置为呈一定比例。相比于MA,EMA更加平滑稳定。; O8 D" b* n( w! k2 G* R0 L1 v
下面还要介绍一个概念:带宽。
: u: I( e: G5 m带宽是均线组中最小参数均线与最大参数均线的差值。
" y8 C& V/ |" t8 O% |价格沿趋势运行且较为强势时,均线带就呈现出扩张的状态,带宽就逐渐变大。, K; b5 w( @: [: \ e* ?" d
价格的趋势性运动出现衰弱或休整迹象时,小参数均线较为敏感,大均线参数由于近期价格权重低,仍惯性移动,均线带会呈现出收敛状态。" f& ^- F4 C* |: S+ v) p0 E
观察均线带的扩张与收敛变化非常有价值。+ B3 b k* ^) H8 C4 M- n
当均线带带宽较宽时,其助涨助跌的效力比较显著。
3 h5 q2 @% z& [: R/ ?相反,均线带带宽较窄时,价格围绕其上下波动的可能性就更大。1 S4 ^% u5 l/ _ ~4 b0 d
% G8 y6 e; W( F% f' W, X
54 t! c7 W0 ~. q, d5 i6 a
. I4 i' i' S' ^- ^' O
要不要计算均线带的带宽呢?
' q3 u- F( X5 l" }8 S% V并不需要,MACD指标的柱线就是对均线带宽的计算。5 X- s9 n6 H" ]) l9 m P
你只要将MACD指标的两条均线参数调整成均线带最小和最大两条均线的参数,MACD的柱线值就是均线带的带宽值。# J- S( B- z" F- |$ W4 y6 _
有两点注意:
3 Y! v" v& j6 @0 g( B+ N1 T首先,这里说的MACD是MT4上自带的单线MACD。如果你使用的是博易大师或者文华或者股票软件的话,需要自己重新写一个MACD的公式,也很简单。8 b! g9 _, c& e ~, ]
其次,MACD其实是指标的指标,它是对均线值的进一步计算。柱线是两条均线的差值,信号线是这个差值的平均线。一般情况下,MACD是对指数移动平均线(EMA)进行再计算。2 c; g$ E7 @% g; u4 k
* F4 a7 g2 p' X2 V j4 o
/ T& g$ n$ J5 k$ T6 G
上图中,两条均线分别是EMA26(蓝)和EMA60(紫),MACD的参数调整成26/60/1。
% {4 C5 n" U8 k. J1 M: s$ V原始MACD的参数是12/26/9。这个9其实是对均线宽度值(柱线值)进行9日简单移动平均计算。我改为1,就是不对带宽再进行均值处理,而是让MACD仅呈现两条均线带宽的变化。
0 Q8 l6 q+ X1 ]; e3 {! |MACD中的黑色水平线是零轴。当柱线在零轴上方时,说明短期均线大于长期均线,其差值为正。当柱线在零轴下方则相反。% z% T0 k9 K6 U' g$ i$ K$ d
MACD柱线偏离0轴的程度,反映的就是均线带的宽度。7 U2 m Z7 ?3 z; G' u5 _4 y
柱线逐渐偏离零轴的过程,就是均线带逐渐扩张的过程。
0 ?2 Q8 @! u/ ]; h柱线逐渐接近零轴的过程,就是均线带逐渐收敛的过程。0 N0 X0 V/ h$ a! m6 G. _
柱线穿越零轴的过程,就是均线带交叉转向的过程。; d) s3 F( \' {" Z% g) B; \
如果你想知道均线带的宽度值,把鼠标移动到对应的柱线上就可以查看,或是MT4中CTRL+D数据窗口查看。
\0 K* h. w- Q3 f" y m% a
, X H) n" g* k9 \7 S* R6
% a7 @# F- Y- v1 S/ }再回到顺势回调介入策略。
9 h! `" s2 V: l% P9 Z# f! X既然一条均线可以构建出一个交易策略,那么一组均线就能更好的展现这个策略。" W! J1 b& \- m; ~2 R
单均线就像是一根筷子,脆而易折。均线组像是一把筷子,更具韧性。
- H+ K4 M+ c5 h单均线又当爹又当妈。一方面通过斜率为交易者展示趋势力度,同时还通过均值点提供可能的助涨助跌区域。8 }- x: K) I# s0 K* P. s
以前我们交流过,阻力支撑不是一个价位而是一个价格区域。
5 x w" j, U3 T( l有些假突破之所以假,因为它只对那个阻力支撑价格发生了一点小穿越就退回来了。如果你从阻力支撑区域的角度去衡量,那小小的穿越似乎也没什么问题。3 C# R: q! w0 {3 A2 P7 n
使用均线组构建顺势回调介入策略时,我们可以更关注均线组的带宽。
$ N7 [$ }6 L& V0 w9 X6 Q- ` S) V, [带宽更容易通过MACD的柱线直观呈现。我们只要把鼠标移到柱线上,就能看到带宽的数值。不同交易品种以及不同时间周期,合理的带宽并不相同,这个需要你自己去体会和积累经验。: @- S T8 F0 [1 g+ ?7 i; ~8 t
当均线组达到一定幅度带宽时,均线必然会呈现较大倾斜。小参数均线会比大参数均线更倾斜。, ~$ O* f% k2 H% W
当我们发现均线带已经具备一定宽度时,这至少说明价格走出了一波连续性的行情。
/ M, B) i& s: y& y5 u) B我们不知道连续性的走势会不会演变成趋势行情。但是趋势行情通常都是由连续性行情演变来的。
6 k- ]+ Q5 M7 d/ d/ f连续行情向趋势行情转变的关键在于价格能否在这段连续行情的内部受到支撑或阻挡,从而推动价格向趋势演变。# @( [' h$ `/ s }
什么位置更容易提供支撑和阻挡呢?就是均线带所处于区域。
5 m/ f* `5 b# _9 ]' I当价格刺入均线带时,就是我们下注博弈趋势仍将延续的好时机。
9 ~- P" `% c, s4 t k/ n$ K0 g因为,连续性行情有可能演变成趋势行情。
: s! p4 G, V3 c- q% M因为,均线带具有一定带宽,反映了价格运行的力度。8 ~) ?4 X! f7 w# M. g/ q4 d1 g
因为,当均线带倾斜时具备助涨助跌性。
# I2 I. `$ c# d" K! V; D& d这就是我们常说的演绎法。2 g) v- Q' E( i1 G, f$ \8 L
8 G% S5 U, I) o4 ^0 D; i# {
% V7 O9 n' O& L5 D* w7 d3 W+ E) u: H上图的均线是由参数30/35/40/45/50/60组成的一条EMA均线带。MACD的参数是30/60/1,柱线的宽度就是30与60两条边界均线的距离。
3 ^4 [. p+ V+ |& {* X' S可以看到价格每次刺入均线带都受到支撑,然后延续趋势创出新高。均线带不断上移,价格再度刺入均线带受到支撑。, S0 P3 r% L; l% q# D& P
同时,利用MACD我们可以观察到均线带的带宽和变化。 ( M U8 i9 r5 Z9 l b
7 a" M$ R }- s2 j1 \
7' K5 n2 s- d) p4 D
看了上图,你可能会觉得这是一个完美的策略,其实并不是,这只是顺势回调介入策略的一个完美的案例而已。这是我特别想强调的一点。3 S/ ]! g+ Y3 g0 ~
你要知道没有一个交易策略是完美的,完美的只是行情。
' X( x" @2 J' c- ?但是神棍通常会把一个策略包装的天花乱坠,不告诉你这件事,你通常也意识不到。( v+ O2 w" i2 Z- |4 V8 o( U. {
你在书上看到,在交易讲座中学到,或者是花费重金买到的那些策略,它们总是尽可能的给你展示出“完美”的策略表现,当你实际交易时却要面对“不完美”的行情。如果没有心理准备,你可能难以坚持使用这个策略。你更可能误以为策略是完美的,于是在不完美的行情上过度下注。& a4 w; e/ N+ Q3 f1 a$ \1 m
知乎上有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交易高手的策略,自己用起来却感觉并不好用,甚至出现大亏?6 Q' B2 c7 h0 X7 N
使用同样的策略却出现差异结果,是因为你只知道策略完美状态下的用法,却不知道该如何处理不完美的策略状态。
+ u& z. g l- F. k: ]比如面对下图这样的行情,你如果没有合理的应对方案,或许会崩溃吧。9 `( a- p, ^1 X7 d0 q) ^# g- Q8 [( H
8 Z* d3 K7 ?/ s0 y3 d& b* x! }/ N
4 x' s/ o8 r4 f' Z% n
6 x, n8 E1 @$ m9 J; [. [/ O
糟糕的是不完美的行情才是市场波动的常态。你必须积累足够多的应对各种不完美行情的经验,才能在使用交易策略时如鱼得水。获取这些经验没有捷径,方法只有一个就是多复盘。
; T9 F/ @& ?$ A复盘的方法,我在历史文章中有详细的论述,你可以点击阅读。
" K% s5 q: o# b6 u) z: B m' f# i! b; H! h6 s
87 X2 v, x# H) Z4 k, Y
3 F$ h! e4 ~- M" `6 ?$ w看到这里,你是不是忘记均线交叉点的存在了呀?在均线的使用上,除了交叉点还有很丰富的内容供我们探索。* A' M$ A* M* Z" U" e% A( i
还有一点心得跟你分享。(哪有点心?)$ e& a# _: b d: y5 x$ p
如果价格刺入均线带后,均线带起到了助涨助跌性,此后价格沿原趋势方向继续运行,并且突破了前高或前低,我们可以将刺入均线带的这次价格调整行为判定为一次有效调整(或充分调整)。
+ Z2 B& n* }5 o! O! ~有效调整所处的价格区域是非常具有参考意义的。7 R T3 n- L; d6 U% ~! f* n: }2 p0 O6 ~
如果价格经过充分调整延续了趋势,那么在未来的趋势调整过程中,价格就不应该再触及到前一次的有效调整价格区域。因为根据趋势的定义,趋势过程中的调整位应该是依次抬升或下降的。因此,如果能够确认有效调整,那么这个价格区域将是一个非常好的退出保护区域。
# Z7 V+ y \: s$ j/ h同时,有效调整区域也可能会成为趋势出现转折的关键区域。
4 i+ p+ I/ T: I5 q, l如果未来价格反趋势运行失守了这个有效调整区域,趋势结束的概率就大大增加。
3 x6 s ~) J/ d) \4 a l5 R$ R这里并不能说的太绝对。
, \- N/ n' |" |5 k* C4 V% G" d一是因为在较小的时间周期上,价格波动的随机性较大,更容易出现有效调整区域失守,而趋势并未真正结束的情况。. F8 D9 [4 F/ T, f( I9 J$ ^" s% @
二是因为趋势的转折既可以是反转,走出新趋势,也可以是陷入区间整理。
/ \$ k" B" f! q9 D# f; B- `一波好的趋势行情,通常会出现数个有效调整区域。这些有效调整区域沿趋势方向依次提升或下降。如果趋势强劲的话,相邻的两个调整区域距离会较远,随着趋势衰弱,相邻的调整区域也会越来越近。
$ N5 J W! i9 L- _' U: F0 j内容比较多,我就不总结了。& G" } F8 P- v
附原文链接:
1 o& @0 }1 x9 Y' U/ q7 o我是如何使用均线的,了解一下 / L/ ~: J' s& ~. v
均线的斜率以及由其演绎出的交易策略
4 l; P3 K; o0 d+ H; c9 I最近汇总了关于均线的历史文章,感兴趣的小伙伴可以点击链接阅读:* {6 H+ |; {1 K# G3 {( o7 d4 e' y X* t
关于均线的历史文章汇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