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山东青岛老太太为高位瘫痪儿子向店家讨要剩下的羊肉汤?

[复制链接]
查看8297 | 回复5 | 2022-7-16 07:53:18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如何看待山东青岛老太太为高位瘫痪儿子向店家讨要剩下的羊肉汤?-1.jpeg $ @6 R2 t) V- a* D* D' x9 _5 i
老太太为儿子索要剩汤3 Q3 U+ C- Y9 K
https://www.zhihu.com/video/1531103369963384832
散漫竹子 | 2022-7-16 17:47:13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前经常说,你所见到的都是阳光,那是你的幸运。但请你不要用你的幸运去质疑那些见到黑暗的人,那并不是她们自愿见到的。- X+ {4 [/ i( o) g- S
我写这些例子,是标注了前提的。农村,而且是相对经济落后的农村,并不是江浙的农村。. }- c6 S; O9 T' P, N+ ~8 Q
我所见的,也并不都是不孝的子女。比如我奶奶,从60岁吧,就开始不做农活了,一直住在镇上,我爸每月按时寄生活费,已经十多年了。虽然这是很正常的事情,但在我们那,其实已经很不错了。
' z; W6 y* a+ h  ]1 Y8 o跟我奶奶同村的那些老年人,大多数都比我奶奶年纪大,现在还在背朝黄土,拼命干活。有的老人八十几了,还在插秧种玉米之类的,他们的孙子孙女都在城里结婚生子了,你猜,他们为什么还在农村拼命干活?是因为热爱劳动吗?4 K- f+ P' D3 \: g: Q4 G4 G
我奶奶也有三个子女,两个女儿,一个儿子。但是两个女儿也并没有尽为人子女的义务。我大姑还好,以前在农村的时候,会帮我家干点农活。我幺姑那一家才是绝了。每年给我奶奶五百或者一千就觉得是天大的孝顺了,我们家应该感恩…
5 o# ]2 t# K! i. H$ B我奶奶把她两个孙子带大,一点感激的话都没有,全是责备和不屑。写到这里我就生气,有些人真的没有心。当初我幺姑把他两个宝贝儿子送回来跟我们一起,一张床,居然睡了四个人,淦。我表哥脾气不好,经常打他弟弟,骂我们这些人,被骂哭是常有的事,p事不做,就使唤我们,不开心还叫我们滚。淦,那是我家!!!!
' I$ @  r1 e. V: V/ z- _% C' _后来我们仨去外地了,就剩表哥和我奶奶在家。他那个时候叛逆,三天两头不是打架就是翻墙出校门,我奶奶经常被叫到学校去挨训,给班主任赔笑脸。而且我表哥当时进那所学校是通过我们家亲戚的关系才进去的,这样就搞得我妈在那个亲戚面前抬不起头。
. V, U; V# ~* W3 X& y再后来就更过分了。我表弟当时不知道哪根筋不对也回老家上学了,又是住我们家!我们以前住镇上,三室一厅,专门给他准备了一间房,吃饭啥的也没亏待他。即使这样,我幺姑还觉得自己亏了好多钱呢,后来直接把生活费给他宝贝儿子,让他住校,周末回我家,然后,没有然后。周末吃饭啥的反正只是多加一双碗筷呢,不需要给钱哒。至于房子嘛,反正都是给人住的,也不需要成本哒。淦淦淦( b' o- [$ j' t; A" k
即使到了现在,我幺姑一家都看不惯我家,巴不得我爸早点躺平,别挣钱了。经常跟我爸说你只有两个女儿,挣那么多钱干什么,可以回家享清福了,淦淦淦。那是她亲弟弟,就这么不希望她弟过得好,真的吐了。
+ P# |; L; u% L3 `: w: c# o2 _真的好讨厌这样的亲戚,我和我妹都希望今年过年她们别回来了,反正一大家子都在外地,就在那过年算了。我们不想在听我姑父的那些金句,比如女孩子嫁到外省就是背叛,就是汉奸。比如女孩子择偶要求不要那么高,不管对方什么毕业,即使是小学毕业,只要对你好就行了(我当时听到这个真的无语住了。我好不容易读到了大学,结果你跟我讲小学毕业也很优秀,让我不要太挑,我淦啊)- L  V4 m: n6 j3 K
无语无语无语5 K3 C1 S- e5 c' R1 D
# C8 a+ e& D" y6 {# ^5 D
4 P6 h: w' P0 z7 w: d& M3 x/ p
————
- U- t/ [5 g; B# ~* Y1.初中的时候在医院碰到一个双目失明的奶奶,她那晚跟我闲聊,边叹气边跟我说明天就出院了,回家等死去了,没钱治了,也不浪费钱,儿媳妇也开始说闲话了。就是有点不甘心,如果能活到80岁,每个月国家会额外再发一点钱,虽然那些钱也会交到后背手里(具体多少我不知道,当时我也记不清了)* O: ~# P: p/ ^& E8 m
2.我以前有一个远房祖祖,好像我外公的伯伯还是啥,我不太清楚。他六七十的时候还挺好,后来中风瘫痪了。两个儿子不闻不问,一手带大的孙子们也视而不见,别说回家照看,连见一面都不愿意。一直是我外公他们帮他擦身体,端屎端尿,喂饭之类的。简称免费护工…他一个人就在那个老房子里,躺在床上,除了我外公去照看的时候可能会见点光,其余时间都在床上度过,好像持续了两三年吧,后来去世了。听说,直到他去世,他心心念念的两个宝贝孙子也没回来送他一程。& V# w' G0 k! s! D" ~6 E, z* i  \5 C
3.我表哥的奶奶,以前身体好的时候做各种农活,一手把我表哥带大。后来眼睛逐渐失明,没有劳动力了,她四个儿子,开始扯皮,都不想养她,但都想拿她的补助金…最后是每家轮流几个月,只负责给她做饭,其余洗衣服之类的活都由她自己做(尽管她已经失明了),而且她的补助金,全都被拿走了,但是他们并不会按那个钱给她买东西,能扣多少是多少
6 L% a. H$ N! `& X4.也是一个远房亲戚,很有文化的一位老先生。有能力的时候帮忙把子女和孙辈的工作都安排得妥妥贴贴,包括孙子外孙女结婚之类的他也会出钱出力,即使是对像我们这样已经没啥血缘关系还穷不拉几的亲戚,也很好,还会挂念我们一家。八十几岁的时候生了病,并不是生活不能自理,只是需要有人送饭在医院照顾一下生活,而且他说每个月从退休工资里拿两三千出来给照顾他的人,他的子女,孙子孙女们,没一个愿意。no body,都说请个护工就行了…3 @8 ?/ O& h0 z) I
5.我表姐她爷爷,以前是位老中医,可以挣很多钱(对那个时候的我们来说)。她爷爷有三个儿子,每个儿子有两个孩子,这些孩子的学费 培训班报名费还有各种乱七八糟的费用,都是她爷爷出的。过年的时候压岁钱都是几大百甚至上千(那个时候我们压岁钱只有20…),那个时候他三个儿子都巴不得他爷爷跟着自己家住,帮自己家挣钱。现在爷爷快90了,也不能看诊了(从规定上说是不能,但是帮亲戚治治小病还是可以的),三个儿子都不希望他赖在自己家,急着把他赶去下一家,为了这事仨兄弟吵了无数架…
, i& b' n( V0 B. |3 ~我以前看过一段话。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孩子,即使倾家荡产,大部分父母都会选择继续治疗,哪怕只有一线生机。如果躺在病床上的是父母,大部分子女可能都会犹豫不决吧。; `1 V4 M6 U$ R9 E" A" ~% ^
作为土生土长的农村人,如何看待这则新闻?大概就是,如果角色互换一下,可能新闻内容就会变成子女在外务工无暇顾及,孤寡老人在家去世多天竟无人发现。
' r; @; Z1 E; }4 w父母将我们养大,最起码,我们也应该给父母养老送终,不是吗?
叫啥不行靠 | 2022-7-16 20:51:06 | 显示全部楼层
感谢大家对社会保障体系、对底层群众生活的关注,也谢谢大家对我个人的支持和鼓励。原答案里面直接怼了某些【友善度】,被知乎建议修改。因为这个问题热度比较高,在评论区也有数百位朋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答案被删除或者折叠的话对大家来说也是一个损失,所以我还是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尽量心平气和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3 J- P9 f6 z8 K* B
<hr/>首先我想说的是,从现有的一些信息来看,造成青岛这家人生活困顿的主要原因是意外致残。在陷入贫困之后,也并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所遗弃,而是每个月能拿到千把块钱补助,房租什么的也不需要自己承担,总的来说温饱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一看到有人穷困,就无脑把锅甩给“贫富差距、政府不作为、保障体系失位”,我认为是不公平的。. f: B* l3 a1 s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对贫困户补助多少才合适”的问题。有部分网友天真地认为,当然是越多越好。其实从朴素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出发,我相信大家都有善良的心,都希望老弱病残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我们的世界毕竟不是真空中的球形鸡,不可能一切都是理想状态。增加对贫困户的补助,支出从哪来?你每个月的工资多扣100块钱用于扶贫你愿不愿意?此外还有保障底线的问题,要知道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相对落后地区、农村、乡镇,很多人每月的工资收入都只有一千多、两千多块钱,如果把贫困户的补贴标准提的比最低工资收入还要多,那会不会造成很多人直接放弃工作躺平吃补贴?你如何鉴定一家人贫困的原因是病残还是懒惰?
2 `- Y: P" m& H! _0 Q我记得在一些关于伤情鉴定的问题下面,有人出“损招”:假如你被人打了,你就直接躺地上说自己头晕,这种情况医院是无法鉴别的,只能按照脑震荡来处理,以此向打人者索赔。同样的,假如我说自己严重晕眩,没法工作,哪家医院敢保证查出来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就算能鉴别,多出来的鉴定成本谁来承担?2 m1 s$ r) h# @/ Y) i
因此,社会保障只能保证人的温饱,说难听点就是让你“饿不死”,不可能让你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否则带来的社会问题会比贫困本身更为复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目标——摸着良心说,近10年、20年来,你亲眼见过或者亲耳听过几个有确凿证据是因为穷困冻饿致死的??我是没见过。
2 \  ^2 H* r6 t, R另外我还有一点感触特别深,就是这几年来,不管我们是下乡扶贫也好、自己出去旅游踏青也好,不管去离市区多么远、多么犄角旮旯的地方,柏油路、水泥路可以一直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有一次我跟一位领导去某个村,从市区开车出发,早上8点出发,11点才到。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太远,但那真是九曲十八弯,扭来扭去人都能给你转晕。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么九曲十八弯的路,居然都能一直水泥路铺过去,能开车直接到达,这是多大的工程,又是多大的功绩?走在这条路上我就想,在没有这条路的时候,村里的人如果生病了要到大医院来看病是什么处境?村里的小孩要到城里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怎么出来?在温饱的基础上,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是最重要的,而想要享受这些资源,便利的交通必不可少。“想要富,先修路”绝不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我敢说全世界范围内真不是我骄傲,跟中国比起来“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w7 {, q$ {1 Y, E. z
接下来要说到的比较沉重,也就是分配不公、贪腐这些问题。毋庸讳言,我们的国家、政府肯定不完美,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具体到个人来说,肯定存在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武侠小说里有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也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一个体系只要需要人来运转,就一定存在谋取私利的现象。但至少在扶贫这个方面,我认为国家并不存在广泛的、根本性的、制度体系层面的贪腐和不公。在这方面,国家和政府是真的下了大力气在做,成效也有目共睹。你说在扶贫的过程中,有些人以权谋私,把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人也纳入补助范围,这个我信;你说有人扶贫工作流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尽心尽力,这个我也信;但你说有哪一级的官员敢于把真正属于贫困户范围的人排除在补助范围之外、把该发下去的扶贫款中饱私囊,这个我真不信——就算有,也肯定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社会问题。# q$ x! C  h) j, _% l5 ^. r
说到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这不是自己拍的歌功颂德的那种纪录片,而是香港TVB出品。这部纪录片在B站就有,片名叫《无穷之路》,直接搜就能搜到,有国语和粤语版本,拍得非常好,B站用户打出了9.9的高分,如果还没看过的,我建议大家都可以看一看,一定会有收获。(对了补充一句:这部纪录片里面有顶针哦。。。虽然我也觉得他不如马懂事,不过怎么说呢,毕竟是国家推出的正面形象。如果你对顶针极度过敏的话可以跳过他那集,不要因此否定整部片子)- i5 k" X% L9 W) u
<hr/>大道理讲完了,接下来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一讲自己对扶贫的想法。
9 _6 p  h9 R3 |/ t7 H首先,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我参与扶贫是政府分配的任务。但这个任务是分配到我们单位的,并不是指定我个人的,我参加属于自愿。我也不是专职做这个的,只是按月进行走访,在国家的保障体系之外做一些补充性的工作。同时我也并不认同评论区某些人说的“自愿扶贫才高尚,专职搞扶贫只是工作,并不值得夸奖“。不管是自愿,还是从事这项工作,只要你真的为此付出了、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了,都是了不起的。我们单位有脱产专职驻村扶贫干部,街道、乡镇、社区、村组也都有专职的扶贫干部。这些扶贫干部大多数扎根农村,每天就是跟贫困户打交道。相比之下我们这种偶尔才去一趟、蜻蜓点水式的,条件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
4 E# _7 r1 ?' U3 q/ W( j& k6 {至于扶贫的费用开支,国家当然有专门的扶贫款,街道、乡镇都会相应进行拨付。我们作为企业,也有专项的扶贫资金,每次走访都会配给一些物资(米面油为主,也有副食品、小电器等)。碰上全国助残日之类的节点,也会有专门的资金拨付。而我们参加扶贫工作的人,也多多少少会自掏腰包,比如一年三节打个小红包、碰上结对帮扶户生病住院了送一些慰问金等等。  X) b% m+ {" C3 @. N5 n( V
除了直接送钱送物资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工作,从根源上脱贫。比如介绍那些有一定劳动力的人去厂子里面上班;比如贫困户想养鸡养鱼,我们帮忙解决鸡苗鱼苗、鸡棚鱼塘的问题。鸡和鱼养大之后,我们按市场价格甚至略高一点的价格收购,作为公司工会的福利发给员工。这些事情我们本人可能没掏钱,但我们做了事。贫困户大多数在社会交流方面有缺陷,如果我们不去牵线搭桥,他们未必能找到工作,未必能顺利销售掉自己的农产品。
' y4 N( J* W9 q4 J4 C评论区有一位【友善度】号称自己也搞过扶贫,但是“扶贫怎么搞的你自己心知肚明”、“我都不好意思提自己扶过贫”,言下之意很不齿扶贫工作。我不知道这位【友善度】的扶贫是怎么做的。从我自己来说,我参与扶贫固然只做了很少的工作,当成光荣事迹来显摆还不够,但我觉得没啥不好意思提的。- f) M- X+ B8 F* |, q( O3 p2 W$ o- k
另外,在原回答里面我提到了自己目前生活上碰到的一点困难,现在仔细想一想,跟本问题关系不大,所以这里就删掉了。
, K" R8 {& y3 @3 F+ [6 p* Y# k# g<hr/>最后,我贴两张自己去参加扶贫时的照片。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并不是贫困县,经济条件在全国是排中游的,所以我们这里的贫困户跟真正贫困的地区比起来其实还要好得多,我所去的也不是本地最贫困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只要是做事了、出力了,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到比自己困难、比自己弱势的人,就可以问心无愧。" p0 E4 \9 s" ?6 ?8 z

5 m- Q$ i2 d7 b) e7 G3 |6 c5 Q 如何看待山东青岛老太太为高位瘫痪儿子向店家讨要剩下的羊肉汤?-1.jpg . t5 L" v( |* ^! M6 L4 x: m( J

2 z5 a& e% v1 ~7 o- g  o8 }& n$ U9 Y靠近镜头的是我,远处是贫困户的房子,外面看着还行是因为村上有人帮忙照顾
, q0 ^& {3 ?" R
3 [5 s; {2 Z, c2 c3 K, ^ 如何看待山东青岛老太太为高位瘫痪儿子向店家讨要剩下的羊肉汤?-2.jpg   I! U2 r) ]5 }+ E+ Z# O0 o" `5 b

! d# Q! x0 r" C! j' @这家三口人都有精神残疾,屋里真是一塌糊涂,我是没敢在这家坐过,不知道大家坐不坐得下
- J% v% v( q9 x9 q  u1 u; Y& w$ a/ m- y! t. u! d% W
我的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P
不忘初心xrl | 2022-7-17 00:12:18 | 显示全部楼层
(后续视频如下)
+ G1 k! p- A) A3 L0 q: j“楼下一个男人病得要死,那隔壁的一家唱着留声机,对面是弄孩子的,楼上有两人狂笑,还有打牌声。河中的船上有女人哭着她死去的母亲。。6 s4 ?" c3 Y$ f
生活一直就是如此。
, @! W! r! Z. [% S! R+ r% F7 \% p老太太很有礼貌,也一直在微笑
& y1 X. ^% ^  n2 n' T诉说自己的生活现状也没有悲观和恶意吐槽,只是像在很平淡的讲一件别人家的事情。
9 b! k1 z5 _( y+ B7 D4 U# e只能说这是很多底层人的现状,现实生活太卷了,饿的吃不上饭的也大有人在
" G' F1 f& f5 T  `这里还是要感谢当地政府的援助,给予这位老人一家一些关怀,遇到意外还活着,那就继续活下去。1 I2 l5 I8 V( a$ ?
除了同情好像我们也做不了太多的事情,愿力所能及之人伸出援助之手,愿老太太继续乐观努力生活
) b  j  ?( W, ?9 e" |日子总要过下去。/ i) K" r0 X: C- m. |" M
分割zzzzzzz
: P4 z! m7 Q: t  z) n8 h# y5 p刷到了视频后续,饭店老板给阿姨拿去了2000块钱,还有热心网友下单,以后阿姨可以免费去吃饭了! n0 P6 ]1 i% E2 S
真是人间自有真情在啊,还好有这么多热心的人伸出援手,所以大家不要再为这件事情感到心酸,心酸解决不了任何问题' K( G7 H+ j" {& p2 o
力所能力且照顾好自己的前提下,我想每个人都愿意施以善意,此处提醒善意要看对象,不要给非法分子可乘之机
6 k+ p; {7 i! O0 l* ^: Z& k努力且乐观的生活,这才是我们当从这件事情上反思后的结果。
( ~2 r; H# e# ^+ I加油,每一个向前的人。8 k) o/ h) ]0 e* ~1 K9 B5 S
如何看待山东青岛老太太为高位瘫痪儿子向店家讨要剩下的羊肉汤?-1.jpeg & w% [6 R) h2 g& }& A
羊肉汤阿姨后续
# t! A2 i: v" @: w- }. r4 Z6 a5 ihttps://www.zhihu.com/video/1531440527261634560
术数古籍专卖疤 | 2022-7-17 04:20:38 | 显示全部楼层
突然联想到赛博朋克2077的一段对话
8 u$ }. Y! G$ a' J# S# y我真的不明白,垃圾桶里这些东西明明都是好的,为什么他们不直接给我们呢
123457044 | 2022-7-17 12:01:26 | 显示全部楼层
你知道现在一个七八十岁老国企普通职工退休金是多少吗?
: P" n# c3 F* ]! y如果是没有退休金的农村老太太一个月有多少养老金?
9 O( @. E, v/ ]; ?如果没有多少养老金的的老人家里再有一个高位截瘫的儿子,他们的生活会有多么艰难?
, D( H( m+ k  J( F) f( j$ V纵使咱们的医疗,养老保障制度非常完善,但对他们来说,喝二三十元一碗的羊肉汤,也是非常奢侈的事情了。
/ P; K* V4 b: Y  ]9 s* g; P* ~看到老太太索要一碗剩下的羊肉汤,只能说心酸。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