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大家对社会保障体系、对底层群众生活的关注,也谢谢大家对我个人的支持和鼓励。原答案里面直接怼了某些【友善度】,被知乎建议修改。因为这个问题热度比较高,在评论区也有数百位朋友发表了自己的意见,如果答案被删除或者折叠的话对大家来说也是一个损失,所以我还是重新组织一下语言,尽量心平气和地来讨论一下这个问题。3 J- P9 f6 z8 K* B
<hr/>首先我想说的是,从现有的一些信息来看,造成青岛这家人生活困顿的主要原因是意外致残。在陷入贫困之后,也并没有被社会保障体系所遗弃,而是每个月能拿到千把块钱补助,房租什么的也不需要自己承担,总的来说温饱还是没有太大问题的。如果一看到有人穷困,就无脑把锅甩给“贫富差距、政府不作为、保障体系失位”,我认为是不公平的。. f: B* l3 a1 s
那么这里就涉及到一个“对贫困户补助多少才合适”的问题。有部分网友天真地认为,当然是越多越好。其实从朴素的正义感和道德观出发,我相信大家都有善良的心,都希望老弱病残也能过上很好的生活。但我们的世界毕竟不是真空中的球形鸡,不可能一切都是理想状态。增加对贫困户的补助,支出从哪来?你每个月的工资多扣100块钱用于扶贫你愿不愿意?此外还有保障底线的问题,要知道我国现在仍然是发展中国家,很多相对落后地区、农村、乡镇,很多人每月的工资收入都只有一千多、两千多块钱,如果把贫困户的补贴标准提的比最低工资收入还要多,那会不会造成很多人直接放弃工作躺平吃补贴?你如何鉴定一家人贫困的原因是病残还是懒惰?
2 `- Y: P" m& H! _0 Q我记得在一些关于伤情鉴定的问题下面,有人出“损招”:假如你被人打了,你就直接躺地上说自己头晕,这种情况医院是无法鉴别的,只能按照脑震荡来处理,以此向打人者索赔。同样的,假如我说自己严重晕眩,没法工作,哪家医院敢保证查出来我说的是真话还是假话?就算能鉴别,多出来的鉴定成本谁来承担?2 m1 s$ r) h# @/ Y) i
因此,社会保障只能保证人的温饱,说难听点就是让你“饿不死”,不可能让你拥有很高的生活质量,否则带来的社会问题会比贫困本身更为复杂。从这一层意义上来说,我觉得现在我们的社会保障体系已经达到了最基本的目标——摸着良心说,近10年、20年来,你亲眼见过或者亲耳听过几个有确凿证据是因为穷困冻饿致死的??我是没见过。
2 \ ^2 H* r6 t, R另外我还有一点感触特别深,就是这几年来,不管我们是下乡扶贫也好、自己出去旅游踏青也好,不管去离市区多么远、多么犄角旮旯的地方,柏油路、水泥路可以一直把我们送到目的地。有一次我跟一位领导去某个村,从市区开车出发,早上8点出发,11点才到。直线距离其实并不算太远,但那真是九曲十八弯,扭来扭去人都能给你转晕。从另一个角度讲,这么九曲十八弯的路,居然都能一直水泥路铺过去,能开车直接到达,这是多大的工程,又是多大的功绩?走在这条路上我就想,在没有这条路的时候,村里的人如果生病了要到大医院来看病是什么处境?村里的小孩要到城里条件好一点的学校怎么出来?在温饱的基础上,教育资源、医疗资源是最重要的,而想要享受这些资源,便利的交通必不可少。“想要富,先修路”绝不是一句空话。在这方面,我敢说全世界范围内真不是我骄傲,跟中国比起来“一个能打的都没有”。$ w7 {, q$ {1 Y, E. z
接下来要说到的比较沉重,也就是分配不公、贪腐这些问题。毋庸讳言,我们的国家、政府肯定不完美,存在很多缺陷和不足。具体到个人来说,肯定存在分配不公平、不合理的现象。武侠小说里有一句话“有人的地方就有江湖”,其实也可以说“有人的地方就有贪欲”。一个体系只要需要人来运转,就一定存在谋取私利的现象。但至少在扶贫这个方面,我认为国家并不存在广泛的、根本性的、制度体系层面的贪腐和不公。在这方面,国家和政府是真的下了大力气在做,成效也有目共睹。你说在扶贫的过程中,有些人以权谋私,把不符合贫困户条件的人也纳入补助范围,这个我信;你说有人扶贫工作流于表面、没有落到实处、没有尽心尽力,这个我也信;但你说有哪一级的官员敢于把真正属于贫困户范围的人排除在补助范围之外、把该发下去的扶贫款中饱私囊,这个我真不信——就算有,也肯定是极个别的现象,不可能造成大范围的社会问题。# q$ x! C h) j, _% l5 ^. r
说到这里,我想向大家推荐一部纪录片。这不是自己拍的歌功颂德的那种纪录片,而是香港TVB出品。这部纪录片在B站就有,片名叫《无穷之路》,直接搜就能搜到,有国语和粤语版本,拍得非常好,B站用户打出了9.9的高分,如果还没看过的,我建议大家都可以看一看,一定会有收获。(对了补充一句:这部纪录片里面有顶针哦。。。虽然我也觉得他不如马懂事,不过怎么说呢,毕竟是国家推出的正面形象。如果你对顶针极度过敏的话可以跳过他那集,不要因此否定整部片子)- i5 k" X% L9 W) u
<hr/>大道理讲完了,接下来我想结合自己的经历讲一讲自己对扶贫的想法。
9 _6 p h9 R3 |/ t7 H首先,我很明确的告诉大家,我参与扶贫是政府分配的任务。但这个任务是分配到我们单位的,并不是指定我个人的,我参加属于自愿。我也不是专职做这个的,只是按月进行走访,在国家的保障体系之外做一些补充性的工作。同时我也并不认同评论区某些人说的“自愿扶贫才高尚,专职搞扶贫只是工作,并不值得夸奖“。不管是自愿,还是从事这项工作,只要你真的为此付出了、实实在在地为老百姓做事了,都是了不起的。我们单位有脱产专职驻村扶贫干部,街道、乡镇、社区、村组也都有专职的扶贫干部。这些扶贫干部大多数扎根农村,每天就是跟贫困户打交道。相比之下我们这种偶尔才去一趟、蜻蜓点水式的,条件远远没有他们那么艰苦。
4 E# _7 r1 ?' U3 q/ W( j& k6 {至于扶贫的费用开支,国家当然有专门的扶贫款,街道、乡镇都会相应进行拨付。我们作为企业,也有专项的扶贫资金,每次走访都会配给一些物资(米面油为主,也有副食品、小电器等)。碰上全国助残日之类的节点,也会有专门的资金拨付。而我们参加扶贫工作的人,也多多少少会自掏腰包,比如一年三节打个小红包、碰上结对帮扶户生病住院了送一些慰问金等等。 X) b% m+ {" C3 @. N5 n( V
除了直接送钱送物资之外,更重要的是帮助贫困户脱贫的工作,从根源上脱贫。比如介绍那些有一定劳动力的人去厂子里面上班;比如贫困户想养鸡养鱼,我们帮忙解决鸡苗鱼苗、鸡棚鱼塘的问题。鸡和鱼养大之后,我们按市场价格甚至略高一点的价格收购,作为公司工会的福利发给员工。这些事情我们本人可能没掏钱,但我们做了事。贫困户大多数在社会交流方面有缺陷,如果我们不去牵线搭桥,他们未必能找到工作,未必能顺利销售掉自己的农产品。
' y4 N( J* W9 q4 J4 C评论区有一位【友善度】号称自己也搞过扶贫,但是“扶贫怎么搞的你自己心知肚明”、“我都不好意思提自己扶过贫”,言下之意很不齿扶贫工作。我不知道这位【友善度】的扶贫是怎么做的。从我自己来说,我参与扶贫固然只做了很少的工作,当成光荣事迹来显摆还不够,但我觉得没啥不好意思提的。- f) M- X+ B8 F* |, q( O3 p2 W$ o- k
另外,在原回答里面我提到了自己目前生活上碰到的一点困难,现在仔细想一想,跟本问题关系不大,所以这里就删掉了。
, K" R8 {& y3 @3 F+ [6 p* Y# k# g<hr/>最后,我贴两张自己去参加扶贫时的照片。需要说明的是,我们这里并不是贫困县,经济条件在全国是排中游的,所以我们这里的贫困户跟真正贫困的地区比起来其实还要好得多,我所去的也不是本地最贫困的地方。但不管怎么说,我觉得只要是做事了、出力了,能在自己力所能及的范围内帮助到比自己困难、比自己弱势的人,就可以问心无愧。" p0 E4 \9 s" ?6 ?8 z
5 m- Q$ i2 d7 b) e7 G3 |6 c5 Q
. t5 L" v( |* ^! M6 L4 x: m( J
2 z5 a& e% v1 ~7 o- g o8 }& n$ U9 Y靠近镜头的是我,远处是贫困户的房子,外面看着还行是因为村上有人帮忙照顾
, q0 ^& {3 ?" R
3 [5 s; {2 Z, c2 c3 K, ^
I! U2 r) ]5 }+ E+ Z# O0 o" `5 b
! d# Q! x0 r" C! j' @这家三口人都有精神残疾,屋里真是一塌糊涂,我是没敢在这家坐过,不知道大家坐不坐得下
- J% v% v( q9 x9 q u1 u; Y& w$ a/ m- y! t. u! d% W
我的话讲完,谁赞成,谁反对?:P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