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

[复制链接]
查看939 | 回复5 | 2022-6-29 20:11:1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
淡淡如菊795 | 2022-6-30 04:37:04 | 显示全部楼层
抵不过。( A/ v" [: V' Q8 b5 i5 F2 ~
在B站看过一部纪录片叫《零零后》,非常生动的说明了一个道理:
9 _/ p8 ?4 f" ?; {我们虽然生活在同一国度下,但早已形同陌路。5 A% F/ {# D3 e0 t
) K) G& N; X) @* [: i6 V
这部纪录片不该叫《零零后》,应该叫《生于北京中产阶级家庭的零零后》,导演跟踪记录了北京某私立幼儿园两个孩子的成长历程。
5 `% X9 A1 |1 }- c" [% T( @年仅5岁的池亦洋同学年少调皮好动,成绩从小垫底,家长老师都很担心他的未来发展。
, ]6 m2 V6 f6 {- e6 ]( `( N) ~看到他小时候的成绩单,我下意识地认为,他大概会去电子厂工作,或者去学厨师。' G4 m, w9 F' _# K- _8 i5 C  z2 X

& S' J& @1 B- f! a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1.jpg ! _( s+ Q) _" M1 E; c
但到了初中,在家长老师的教导下,池亦洋的命运出现的转折。! }; [7 O, I. g( ~. n
就是他爸把他送到了美国读书。+ [% \2 b# b: U% v. ]9 \$ e
虽然到了美国后依然成绩不佳,但池亦洋找到了自己的人生理想:橄榄球。
* K8 h$ U; p# @( ^“既然那么好动,就让他打橄榄球吧” 池亦洋的父亲如是说。
& M7 p# E$ U6 L+ b% _/ Z" \5 M- |  c  N9 C# \5 r. X4 s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2.jpg 5 Y  x0 a& S/ `$ Z
3 _% G# A  ?. |% u
纪录片中的另一个主角,女孩柔柔从小数学成绩不好,父母很担心她的未来。
- v" x& l6 P2 `1 C! q9 C我想了一下家乡那些数理化不佳,偏科严重的同学,多数会考上一个大专,然后消失在人海。: z. t( W+ y: X3 R4 t! Z" |
( c5 U3 D& A& \  g( W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3.jpg
% z; D: [: h& b) f* i$ ]2 A) m, O7 _然而到了初中,柔柔的命运迎来了转机。9 i6 ~( H: P# w1 U2 H! Z
恩,就是爸妈把她送到了美国。
; L, u& Q& K* _: e% p1 K“我们发现了女儿的艺术天分”+ H6 e- {2 ~* }( w! O: J
然后到了美国,摆脱了应试教育,找到了学习信心,五门功课都是A
$ I8 c6 i4 R9 |# \
3 v* a6 |+ C* f2 c7 n7 [, |3 q1 O& c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4.jpg & R2 l9 ^" h$ o/ r+ {- r- t

' d' d9 P0 j/ _; w  ?$ r2 @这部纪录片充斥着一种魔幻主义励志的气氛,至少那两个家庭的父母和孩子,都觉得是小孩子凭借自己的努力赢得了一片美好的未来,
6 t2 c% i; o( {  {让我看得目瞪口呆。
3 v" j6 S5 _+ y$ q) Z( f# i8 ?  _2 j! w2 r+ v! M/ ^" t! T
  ?7 f# r4 }/ w+ t- p
在b站看到一组数据,
3 s- Z+ T3 C8 m) k8 }在英国,参与英国高考的学生大概80万人,G5(剑桥,牛津,帝国理工学院,伦敦大学,伦敦政治经济学院)每年的录取人数是3万,在英国参与“高考”,考上G5的概率约4%。+ U" c2 V1 w: c6 C  V' o2 R
在中国,最近两年参与高考的人数分别是1071万和1078万,清华北大两所学校加起来每年路7200余人,在中国参加高考,考上清北的概率是0.067%
# H5 o; O( ]5 u( J; f7 W9 @: }也就是说,在中国高考考上清北的难度,是在英国高考高尚G5的60多倍。: E- ?# G1 S* U/ S
更扎心的是,清北没有G5好。% x4 m7 f: ]( f
了解这些数据后,再听到那些“比你优秀的人还比你努力”的案例,都由衷感到不适。# i; T& Q- c" _% K# g% C/ b5 N. y$ I
. M" L4 L4 y! c5 n0 Y5 e2 M/ M: X
记录片之外的00后,处境是这样的,
8 q1 H! D5 `8 g6 o1 W, {中考的时候约50%的人没考上高中,这批人的谋生手段可能是富士康之类的电子厂,
8 Z. X* M/ @1 V5 p% j4 k高考的时候大部分进不了211和985,然后找个民营企业和编制内工作,月薪徘徊在5000上下,
* F* b; X. D1 ?. Y$ f0 V, V0 A学习最出众的那批人涌入了一二线城市,干着996的工作,顶着“做题家”的名号,能肝到30岁攒下100万已经是人中龙凤,可北上深最便宜的房子,这100万还是支付不起首付。/ }8 E: _1 N1 N- b+ D
个人努力VS原生家庭,优劣应该有个判断了。
云端午节 | 2022-6-30 12:05:34 | 显示全部楼层
出身寒门想跨越阶层,难度确实很大,原因有四点:
8 S8 i0 ^. j8 Z: [9 v( m3 `/ F
1、穷人最难突破的就是父母;
* m, ]4 [) I# V8 t
2、可怕的同质化分层;
- u% s0 z* Y  R
3、消费的枷锁;
# N& F  K& b3 F4 I
4、习得性无助。
. M3 s+ ]- d# @

: D. [5 ]2 ^- f5 @5 Q$ F& O6 c( m1 h; ~) g1 I6 @+ |2 t
穷人最难突破的就是父母, z% {7 n3 }* l! u
; K% Q& f% q' b; X8 y3 }

3 |7 ?9 Q* J! Y; C) p/ s0 n父母是每个人的起点,也是绝大部分人的天花板。
; u! X# }! o/ H# E7 K3 k$ l, S: Y  p9 C( q. K) Y
中国最近几代人大部分都比父母混得强,因为父母被耽搁了,再往后几代,大家就能看出来我这句话的威力了。美国、英国、德国那边的成熟型社会,这一点表现得非常明显,绝大部分孩子没法超过自己的父母。
, Z1 \( [, N0 U! j
0 S/ R4 _/ e/ O& u/ N我经常看到一些父母自己一事无成,教育起孩子来头头是道,但是孩子好像故意跟他们对着干,无论父母说什么,孩子就是不听。$ @# c# w" N* b& Q! ]' ]
" x% I9 l+ l$ L' g  P- d7 E
这是一个值得让很多父母反思的现象:绝大部分父母都没有意识到,孩子是在模仿自己啊。你是怎么做的他就会怎么做。当然了,等他长大了,他也会这么教育自己的孩子,并且也会头头是道,但是孩子依旧当作听不见,然后该干啥干啥。* \7 S2 R* x- Z7 X4 C% S
4 ~4 S& E0 j+ {8 q5 h) U% ]
也就是说,排除低概率基因变异的情况,孩子从父母那里继承了两套基因:
& r1 K9 |& {" f; V" K- u4 Z  Z) e* L+ K! ^' i' }
一套是生理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孩子长得像你,跟你有着一样的瞳孔颜色和耳垂形状,这是生理基因;
# ^$ Q5 A' ^# Q; b9 N4 I7 ]. u
0 A0 L3 j4 t, K3 l另一套是社会学意义上的基因,你孩子做事方式也很像你,思考方式也很像你。如果没有义务教育,你的孩子大概率就是你的翻版,这就叫社会基因。% ]; l0 {: s1 ~$ Q

) u6 D- B- `$ N/ C  j; Z% R' N义务教育改变了很多家庭的社会基因,毕竟能跟着牛顿学点基本常识,跟着鲁迅学能对社会和人性有所了解。不再局限于所有知识都来自家长,但是家长对孩子的影响几乎是决定性的。也就是说,富人会把自己的一些经验传承给孩子,穷人会把自己的很多方法和理念传授给下一代,尽管很多东西他自己也知道不对,但是不知不觉就传递下去了,这样的结果往往是父母啥样孩子也啥样,多么令人悲观和不安。
8 t0 v: c/ Z; T, t. Q# n; {% @8 E, [: ^- e" a1 i) {# B, c
对于绝大部分人来说,从父母那里并不能学到多少有用的生存技能,因为父母辈的人也不大明白如何加强自己的生存技能,更不知道如何把生存技能传递给下一代,而且这种状态会一直通过「社会基因」向下遗传。 % B/ H* m- A% m; i
0 }% l! h% k6 |  u( o" Z
这一点在农业时代特别明显,因为那时候读书是奢侈品,并不能像现在这样随随便便就能学习到知识,一般的家庭根本不去想读书学习的事,经验几乎都是从父母那里得来的。只有类似曾国藩这种地主家庭,大儿子老老实实在家种地,剩下的孩子里选个脑子灵活的读书,这代人考个秀才,下代人就可以考个进士。等到其中的一个出息了,就把家里其他兄弟也带出去,比如后来曾国藩发达了,就把自己的俩兄弟曾国华和曾国荃也带出来了,跟他一起在外边打仗立功。后来曾国华阵亡在了三河镇,另一个弟弟曾国荃则混得风生水起。
: _% H* ]7 A( y# z% y3 [2 X* R8 e6 |: _  [8 f) c& A! z
古代整体遵循的就是一种「进化算法」,一步一步来,每代人中择优培育,如果一个人发达了,大家一起跟着发达。
' B8 Q9 r3 v; C, @/ e+ M* g/ l. \2 e' N
现代社会跟古代相比,最大的突破之一就是义务教育。义务教育最早起源于德国,被认为是后来德国和美国迅速赶超英国的撒手锏。英国在第一次工业革命后,政府工作重点是煤矿和纺织,技术含量不高,英国当时把工人当牲口使,用死了一批就换一批,根本没人力资源一说。' z) J5 F) O5 y0 P$ Q) ]

/ q% i* b7 P, K& V/ |德国最早开始普及义务教育。电力时代需要大量的技术工人,得有相关知识才行。英国那种「牲口教育」模式就落伍了,因为不识字的人没法操作电力设备。其后,注重教育,全民素质高的德国和美国后来居上,这招后来又成了日本、中国等后发国家的撒手锏。% B" i5 G1 \1 @  t

+ S1 ?3 G& g7 E! T# v义务教育强行把孩子们送到学校,一方面可以搞爱国教育,美国那样的一个大熔炉国家,每天早上孩子们都要背诵誓词,就是大家熟知的「上帝之下,不可分割」,时间长了,国家意识就出来了。
) W. {) ^+ l4 l* v& F7 ?6 k8 ]2 w7 T5 U. o5 R% k# {% d+ D
义务教育的另一个优势就是打破「社会基因」。父母知道的东西就那么点,孩子自然难以跟着父母学到知识。学校有义务教育,孩子被送到学校强行灌输宇宙大爆炸、进化论、分子生物学之类。  ?/ h; |: L0 x- A' C0 u

- Y* o2 D% R# {$ m0 {在中国,义务教育这些年创造了不少奇迹,穷得掉渣的村里竟然能出几十个大学生,改变了命运,突破了父母的天花板,不得不说义务教育功德无量。不过能够考上理想大学的毕竟是少数现象,在全世界范围内,都出现了一种情况,即各个层次的人会聚在一起。物以类聚,人以群分,优秀的人会聚在一起,这倒也不是他们故意排外,而是一种能从数学上证明的「同质化分层」机制。这种现象跨越物种,跨越文明,任何地方都存在。8 p9 a) A" S( z: n1 A+ w
& l) |& y' J6 l% }  H6 S
也就是说,假如你是个穷人,你离开了家庭,尽量不受家庭影响,但是你的社会阶层决定你周围的人普遍不是特别优秀的那种人,你从他们身上学不到太多的东西,你想变得厉害就得突破这个圈。
7 h1 I  l: T* k% D
/ _% L9 z& j. |; i- g' S* d可怕的同质化分层
* M* F- w* J! u% R  }7 f
) W3 L$ l0 N3 n$ O
2 a0 a9 @5 o" e" r一般社会初期的时候都平等,有点像把水和油使劲摇一摇,在一段时间内混在了一起,但是静置一会儿,慢慢就恢复到水油分离状态了,各个阶层会形成明显的界线。不要觉得不合理,全世界都这样,古代和现代也都这样。9 E5 P/ z3 T$ V4 f) y% o

* b. d. `6 e) d我读大学的时候,我们这些小城市的人去大城市,发现大城市里的人跟我们的打扮其实差得不太多,说不上什么时尚。当时我们班城里的同学住的那种单位宿舍,我去看了觉得还不如我们小县城的小平房住得舒服。我感觉 2008 年左右是个分水岭,城乡迅速分化了,大城市的年轻人越来越时尚,跟村里的长得都不太一样了。: [9 Y# k6 Z4 B+ {

7 g9 @+ k" `8 `, I" ?& |/ g0 d0 K我当初的大学同学现在已经在大学教书了,他有次跟我感慨,说他站在讲台上,一眼就能看出学生们哪个是大城市的,哪个和自己一样是村里来的。而且他发现一件事,最近这几年越来越明显,大学里的农村学生越来越少,自己上大学那会儿全校都是「土炮」的盛况已经不再重现。
7 [+ f- ]; s# Y% {! C3 u- t) a' }& s4 j1 t( W' s/ @+ ?( E1 b
其实观察欧美就能发现,欧美已经和平发展几百年了,而我国从一穷二白发展到现在,和他们相比,发展的时间没多久。现在大家就开始讨论中产阶级什么的,中产阶级一年能在孩子身上花十几万、几十万,教育演变成了军备竞赛。8 |6 D5 I4 d# H
& C% G" e3 L: G5 T
在未来,这种状态只会越来越严重,而且呈现出「圈子化」,各种不同的圈子一起生活、合作。有的圈子里的人只需要维持现状不坠落就可以了,有的圈子却需要不断地向上突破。/ r, F5 ~( w$ r( e

* k9 y; ?8 z' }8 g- e9 _9 v有点像有些人住在高楼层,只要维持不掉下来就行了,有些却需要气喘吁吁爬上去。问题是高楼层的人在竞争中维持很高的优势,层次越低的人资源和条件越差,爬起来就越难。这种现象在全世界都存在,而且越成熟的社会越这样。在德国,5% 的人拥有全国将近一半的房子,剩下的人大部分租房。莱比锡只有 5% 的人有房,剩下的人租这些人的房。! ?$ o' s4 J, [6 V: B% _7 G
( t3 g3 B$ m. j% |/ t0 n
之前网络上有个说法,说是德国人不急着买房,所以房价不高。后来我常住德国了一段时间,之后又去了一趟。我就问我们一个公司的德国的同事,你们德国人真有这么豁达的房地产消费观?他说,只有傻瓜才不喜欢房,德国人多数都攒不住钱,普遍买不起房。
% e, Z# N! [" r' H7 a& x4 |! i7 B/ S. L* f+ ]8 ^- Z
欧美的国家,富裕的家庭从一开始就买了优质学校的学区房,然后通过优质小学升优质初中,然后是重点中学、重点大学,顺着这样的路径就上去了。当然了,这里不是说进了优质小学就一定能上名校,欧美顶级私立也没这个效果,但是概率会增加很多。相对的,普通人上名校的概率会减少很多,受教育的权利就这样一点点向上移动。
9 s: I6 u; J- m; L) S# R
5 \, u9 J& s+ H明清时期朝廷就发现一个现象,南方在科举考试中比北方厉害得多。当然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很多,比如南方受战乱祸害较少,很多富足且有文化的家族底子足,这些家族往往藏书上万册,甚至有藏书楼,历代都有人在朝廷做官,熟悉科举套路,辅导下家里孩子自然有加成。
. |! x" e/ |. W0 i/ G  C5 l4 T; ~1 }+ |; D* w
更重要的是,从宋朝开始,南方经济开始超过北方,南方可以把更多的资源投入到培养小孩上,南方读书的孩子无论是比例还是数量都远远超过北方。福建和浙江这两个省的书院加起来数量比全国都多。经济实力的优势会反馈到所有层面,包括教育。
" N$ e. y9 d( g, {
" p5 S0 A0 ?0 F' n2 H中国从明朝开始,就有点像现在的录取模式,各个省都会有照顾,而不是简单的全国一起录取,但是在各省内部,依旧是有些地方霸占了全省绝大部分名额。
9 g3 R6 {* Z) H$ P" h- E, ]' s; r8 L
' P  V9 w& M6 ~. d/ o随着经济的继续发展,社会再演变一些年,到处都会演变成一个个的圈,你进不了这个圈,就做不了某些特定的事。
; f9 c- \/ ?! ]( K1 K* [2 @2 `# H; o0 M4 g9 l7 |! c3 p
举例来说,孩子进不了某些好的学校,就考不上「211」和「985」,或者说很难考上,如果上不了这类大学,将来就没法进入更好的公司。我说这些并不是准备贩卖焦虑,而是一种即将到来的客观现实,或者说已经来了。0 R; _7 I  N; P2 T: E$ a' ]$ L

$ \7 I' F( h3 U4 }消费的枷锁
/ ]: }# B/ M: D5 ~# ^/ O
6 `! g' T+ A# o  P' c4 X. [+ h% u
3 V  F5 p$ S% j! k& Q5 K
使用 App 查看完整内容目前,该付费内容的完整版仅支持在 App 中查看
0 B: `2 i5 _$ G; S2 O; _- c9 S
123457297 | 2022-6-30 20:42:48 | 显示全部楼层
个人努力真抵不过,寒门再难出贵子是真的。靠着一个人的逆天改命,怎么可能超越别人家家庭几十年的积累?2 u4 x2 E5 V# E5 A4 b
香樟哥有一个补习班的女同学,她第一年高考,就高了香樟哥10分,但她属于严重考砸了,她考砸的原因是高考那天她痛经了,痛的不行不行的,忍痛答完卷,最后成绩不理想,就来复读了。本来她应该再老家复读,正是看到她的成绩,省里最好的补习学校给她发来了橄榄枝,学费、资料费全免、住宿费也全免,每月饭卡给300块钱补贴。她想了想,还是来这补习比老家县中合适,就来了。2 T% x# m  x! v; t0 p
她是家里老大,还有一个妹妹,一个弟弟,父母就是老家务农,她没上过一天辅导班,当然也没钱上。更何况父母农忙,也管不了她的学习,她纯粹靠自学,也是因为她,让我知道,有些人真的天生会读书,读书真的是靠天赋,北大清华真的属于某些人。, L& t# J+ ]# m8 L6 Z. a
是她家里都会读书吗?我给你讲讲她弟弟妹妹吧?
1 e+ j/ p0 I- ]7 J  W她妹妹后来考了个大专,就在香樟哥外婆教书的那个大专,她来报道的时候,我还尽地主之谊请她吃了个饭,她妹长得和她很像,可惜成绩不像她;
5 ?! u0 u) ^* m3 N$ j! x) G她弟弟,她重点培养的弟弟,在他弟弟读高中的时候,她就寒暑假把弟弟接到北大来亲自辅导,自己不擅长的理科题目,就找自己北大理科同学帮忙补课,有这么好优质外援,按道理说,应该能不错吧?最后,她弟弟也就是考了普通一本。
  T( W; i, B4 t; F1 P- X真的是,套用漫威电影一句话:富豪靠装备,屌丝靠变异。% A1 V0 m+ n% o# h8 _- ]! U
有钱人家的孩子,各种保送,各种竞赛,各种计划,还有更有钱的直接弄来了香港、澳门户口,就这样轻松上了清北。贫苦人家的孩子,靠着天赋异禀,才华横溢,高考一路过关斩将,考进了北大。
0 M4 x4 z' |4 W7 k1 F2 ]) T+ u她就是高考全省文科第20多名进入北大,但是去了北大的外国语学院。
1 b6 a" b7 E: q其实她一开始想去人民大学学金融,她自己本身也对数字,对经济学更感兴趣。但是,我们班主任跟她说,北大没有差专业,去吧,肯定好,而且读北大,学校给你一万奖学金哦,去人大只有5000哦,她为了多5000奖学金,还有老师的忽悠,就去了。其实老师没说的话是,如果班上多一个北大清华学生,班主任奖三万,普通老师奖一万。/ |# A9 ]- _! L# d4 k1 ~
平民家庭的孩子,去了北大。就像走了万里长征路到了罗马,却发现有人出生在罗马。
, F5 h" Z4 q! H. R6 ~0 r/ w大二那年,我去北大找她玩,她带我还去了她宿舍,在燕园的女生宿舍楼里。上床下桌,四个人一个宿舍。至今我都觉得,北大女生宿舍好破呀,没地方晒衣服,衣服都晾在走廊里的通风管道上,走廊里满满的全是衣服。
7 P- a1 E  c. [" I北大也确实很开放,跟宿舍阿姨说一声,就能领着男同学上楼搬点东西,当然,我就是把我的旅行箱在她宿舍里放了几个小时而已。也许是她同学第一次见她带男生来宿舍,对我特别亲切友好,各种问东问西,哪个学校的丫?怎么认识的丫?当听说我是她高中同学,就是来看看她的时候,其中一个女生还以为我是她准男朋友呢?以一种见家长的心态叫我赶紧坐下,还拿出了她刚从日本回来带的小零食,深蓝色的塑料袋子装的小饼干,递给了我一块。颇有种小公主赏赐我一块的感觉。
/ B+ M* W0 \9 G说,可好吃了,你尝尝。" P$ ^; ]0 x) j7 ~- p" O
我看了一下,说:哟,这不是白色恋人巧克力饼干嘛,有品位丫!
$ a! w% l2 D- d1 D# B* {她同学说,对呀,你也吃过丫?
  ]% x& k! n$ C刚进入北大,一直都是各种敬仰,不敢大声说话,没法装逼的我(毕竟我是一个211小菜鸡啊!),突然发现了一个我也擅长的话题了,毕竟我阿姨是长期日本定居,每年回来都给我带各种日本好吃的小零食啊、什么白色恋人,果冻、伊藤左右卫门等等。然后我就跟她同学好一顿吹,跟她说,去北海道了吧,那边的牛奶味道不错,你有没有用过那个牛奶肥皂啊啪啦啪啦啪啦。。。那个xx的怀石料理不错啊,但是我觉得吃日料性价比还是我们大连好,又便宜又好,一点也不比怀石差,你们有空可以来我们大连玩啊!  v1 x9 L( B$ L
反正此言一出,就和她的这个室友聊的不亦说乎,似乎立马建立了革命友谊,毕竟,我虽然成绩不咋地,可是好歹去过几个地方,见过几个世面啊!没吃过猪肉还总见过猪跑吧?其中另一个女生跑过来跟我说,是咩,改天我也去吃吃,因为我喜欢手表,看到她手上一块肖邦的时候,心里难免一咯噔,真有钱啊!但是我不能露怯啊!9 p% b* p. p1 _6 W' W
我就说,美女有品味啊,肖邦和你才女气质很搭!. d2 X; x" L2 Q
那女生立马眼里放光,说,哇,你也懂表啊,这是我18岁成年礼的时候我妈妈送我的,其实我更喜欢香奈儿J12一点。。。
! E3 |$ u: v9 U# W% F0 P我立马打断她:别呀,香奈儿再好看也是个时装表,好看女表还得是伯爵啊!
( T  A& z) |$ G8 f她说:对对对,我也觉得伯爵好看,啪啦啪啦。。。。。* ?' b* w5 k$ z3 h9 f
宿舍里都是欢快的声音。2 p0 I4 S# k1 G( g; _1 L7 r
我和她室友聊的可开心了,就留下我同学一个人目瞪口呆。* C5 o* ~. C  v5 @; H2 i( J  k5 C
我进宿舍的时候,她室友们没太正眼瞧我,就是好奇又有点不怀好意的看着我,当我走的时候,三个人都出来送我,还送出宿舍楼。我走的时候她的室友们还恋恋不舍,叫我下次来玩哦!
5 |- \0 r1 \) Z- H我则很大方的说,欢迎各位美女来大连耍,请你们吃日料。
! l' _" D4 A6 V0 \! @1 g/ q0 L0 }然后我同学就送我去坐地铁了,边走的时候,她对我说,我给她长脸了。% d6 G$ T- A( B) v8 J4 a
她宿舍四个人,除了她来自农村,其他都是大城市来的。她的英语除了课本外,就自学过新概念一二三,英语听力全部来自于磁带。上大学前,她没有见过外教,没有用过iPhone,没有拥有个人笔记本电脑。。。2 [3 I" o' `2 E  X5 L5 z- L
她室友A,我国驻某国大使的女儿,从小就说英语和母语一样溜,从小跟着父母见过各种大场面,也就是给我白色恋人巧克力的那位;室友B,某985大学教授的女儿,也是那个不太说话,但是一直倾听的那位;室友C,广东某大公司老总的女儿,也就是那位戴着肖邦手表的……
1 z; Q( c$ t6 G0 X- V5 }5 O我同学告诉我,她在北大很孤单。她说,她找不到俞敏洪当年读大学的时候那种,大家家境都差不多的感觉。
  I  B* @* [2 y7 i' l+ X+ C! Y中国改革开放三、四十年,已经积累了民间大量的财富和一批精华、富裕阶层,精英阶层对孩子的教育也非常用心。像她这样从农村来北大的孩子,已经不多见了,她跟我说这话的时间是2010年的暑假,那时候,我们大二,我因为转车去了北京,第一次跟着她混进了北大的学校里。' R  p5 e/ B) `  G! ^2 ?* N
十年后的今天 ,我相信,像她这样的农村出身的娃,在北大,只能会更少。
# v( c* i0 W6 l1 O" {- y* Y0 w, l人都是社会性动物,小镇做题家,在像北大这样的高校里,一定会倍感孤独。# T6 O" f, R, f4 f* t9 L0 ]
我同学告诉我,北大因为她的情况,各种奖助学金都给她,甚至别的学院的奖助学金也给了她。不光是北大优待贫困生的传统,而是有些学院,某些设立的奖学金几年发不出去,没有学生是农村来的,没有人能达到要求。看到我同学的情况,都挣着抢着把名额给她,哪怕她占了好几个。
1 Y( w& f% W5 b我同学在北大受到的冲击太大了。上了北大后,她变了,在我们所有同学看来,她变得很功利,她一门心思想赚钱,口里讲的都是什么学长学姐有个好项目。2 q0 K) x0 Z$ T& n# a
她不是不想好好学习,只是她的口语被老师鄙视。不论她怎么用功学习,永远考不过别人。一个唯一能自以为傲的东西,现在居然都学不过别人。
# q) o+ _! Z! R6 m这就是学霸遇到了学神,遭到了智商碾压。
& L8 k' ?* p  y! @: Y- g' S她曾经心酸跟我们说:室友们在讨论暑假是去马尔代夫度假还是去剑桥游学,她只能默默的上网找兼职,想着下学期的学费要靠暑假攒出来。还有弟弟妹妹的学费呢!
! e% e6 b  m, o' P+ G因为家里条件不是很好,她每个礼拜都要去勤工俭学,做家教,做兼职,到了大三大四还要去实习。这些家教也耽误时间呀,虽然清北人师的学生出来在北京做家教,一次就能赚个3、5百,但是依然会对自己有影响,毕竟一个人的时间是有限的,学生还是应该学习为主。; g  `" c  m7 Q6 Y3 a- `* }4 h
同寝的都用苹果电脑,北大的学生都爱用苹果电脑,她也想要苹果,可是买不起,最后在58同城看到有个人卖公司年会抽奖中的苹果电脑,11寸的最廉价的低配。总算用上苹果了。到最后,这台电脑键盘都敲掉了好几个,她依然在坚持用。她最让我敬佩,我觉得最厉害的地方就是,她读大学没有花家里一分钱,还给她弟弟、妹妹上大学攒了第一个学期学费、第一部智能机、第一个台电脑。本科毕业的时候她告诉我,她还攒了7万块钱。这些钱都是她打工赚的血汗钱,虽然,如果她把这些时间省一点,专心学术上,那么她成绩肯定会更好。她省吃俭用,却要给她弟弟买iPhone,她给出的理由很让人心疼,她说:她自己用不上iPhone,被同学鄙视,她不希望自己弟弟去读大学的时候,被同学瞧不起,她要给他买iPhone,哪怕自己的手机用了好几年,依然舍不得换。$ m0 \9 Z! F# |: g! d
可是哪怕他弟弟用着iPhone了,难道可以改变自己的阶层吗?
9 P0 R! d7 @7 i: L最后我同学成功保研了,不是她成绩好,而是成绩最好的都出国了,本专业也不要她,只能外推去法硕(非法学)+ b  x, \, v3 u3 `3 W- k3 H3 r$ F
法硕三年,她也没过司法考试,一门心思想赚钱。硕士毕业了,大所不要她,小所她又嫌弃, 只能先暂时干着。毕业后两年才过了司法考试,现在也是在一个小所里做律师助理直到今天。
: F( k( Q$ q  z, w+ }- @她读研期间,老家翻新院子和房子,她掏出了5万块钱;她刚上班两年,爸妈不想种地,想搞点养殖业,养点羊什么的,她又掏出了5万块钱;她爸爸竞选村长成功了,家里日子过的好一点了,她爸爸也去学了个驾照,过年回家父母说去镇里开会要找别人借车,求爷爷告奶奶的很难,想买个车,她又掏出了5万块钱买了个二手帕萨特;她妹妹结婚,她拿出了3万给妹妹做嫁妆。。。
) `. Z& k( `0 L原生家庭的影响,无疑是巨大的。她也一直在贴补她的家里,这些年,前前后后,也投入了不少。她在北京打拼的也不容易。大所进不去,工资也不是那么高。之前一直想买房,但是哪里攒得下来钱,后来谈了个对象,后来也无疾而终,她还哭诉过,说男方家长说她是扶弟魔。。。# I- G& X: V  V2 M4 [( v
到今天,30岁的她,依然在北京,没有对象, 没有买房,从事一个小律师的工作。  L3 a6 }6 [" P0 j0 F6 f* l
顺便说一句,当时我班上有三个人去了北大,两女一男,另外一个男生本科毕业就去深圳入职一家报社,做了一名传统编辑,另一名女生也读研,新传硕士,毕业后也是留北京做一名普通的上班族。这就是我们小镇学霸的北大故事。其实不光是北大,人大、复旦、武大、南开、南京大学、我的小镇学霸们大多没有什么特别牛逼的出路。
  z% v! J/ @& ], [& o' j他们目前最高光的事,还是他们2009年拿到录取通知书的那个时刻。0 v2 |$ }0 u6 i5 C
反倒是一个成绩比他们差一点的同学,没有考上清北人这种顶尖学校,但是也很厉害上了中国政法,一路念到硕士毕业,2016年毕业后,直接就进入大央企总部,拿了北京户口,旋即在北京豪掷600万首付在三环买了间90多平的房子。他自己只背了100多万贷款,公积金就够用了。
4 L; j) U9 \6 G这套房子今年已经市值超过千万了吧?而那位读北大的同学,就算大学好好读书,各种理财投资,大学毕业入职红圈所,一年拿40-50万年薪。买这么一套房子,不吃不喝也得20年吧!?
5 j4 W- g9 P, o8 i2 I$ D更何况,她还进不了红圈所,拿不了那么高薪的工作。并且,理财投资还容易失败,一堆P2P等陷阱在向她招手呢!
! Z" t* z, |* `0 L5 ?8 ]她凭借出色的天赋,能本科考入北大,硕士毕业,可以说已经是我们这届头脑里的巅峰吧,学的也是厉害的法律专业,可到头来还不是被社会捶打,哪有那么多逆天改命,哪有那么多逆袭。
6 ]. D- S# z5 P7 o( U" J她相对于她的弟弟妹妹,已经是巨大的改变了。她跳出了农门,读了北大,也凭一己之力帮助家里条件改善。但是想完全实现阶层改变,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豪哥692 | 2022-7-1 01:39:55 | 显示全部楼层
这要看你的目标。
0 e) e( A9 L/ \! t; X
' z$ }% r7 T! X+ R9 \' h1 t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1.jpg
. f1 q& M# x/ T1 c" o8 {/ Q如果你目标是从第九级跨越到第三级甚至第一级,洗洗睡吧,删号重练可能概率更大。2 h4 d/ H( M( k4 j( X5 U  h) Z
如果你就是想从第九级跨越到第六级或者第七级,那通过后天努力有可以做到。
2 L( v3 [. c# h4 S* O) h如果出身第七级家庭,能再往上跳一两级已经很难做到。
' s1 `" d3 {; G& ?& O& V毕竟,你我都是普通人。正常人能往上跨越一个级就不错了,跨越两个已经优秀,跨越三个那已经可以说可敬可叹了。5 \$ k  Z- v2 S1 V
个人奋斗也要考虑历史的进程,毕竟现在不是改朝换代的乱世,也不是刚改革开放之类百年难得一见的机遇期,个人连跳N级跨越式发展,跟做梦差不多了。
  e) v8 V. R( o( ]当然,个人奋斗也要奋斗对了方向。否则很可能是事倍功半,甚至错过了人生机遇,一辈子都毁了……
: Z. e- q4 C7 Z( ?' ?4 Y理论上一个普通家庭出身的人,能靠自己考上清华北大,就是改变命运的最强手段,没有之一。( Q" V; B. N) c+ f( M
但是,就算你考上北大清华,也不意味着你就真的可以高枕无忧,逆天改命。如果不会好好运用自己的学历优势,很可能用奥迪的价格买个奥拓开回家。
3 \8 D+ J. R1 g; A8 P! n" x前一段关于公务员考试最火的新闻就是当年重庆高考状元胡同学,北京大学毕业三年后考上重庆涪陵区(有兴趣的可以查查这个区的位置)文旅局:
) [0 S9 W, y5 B
  F& ]* k% k  i4 B6 t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2.jpg
+ w* v& k( R* ]7 u; ~& a失去了应届毕业走定向选调生的机会,当年的重庆高考状元在重庆公务员考试也就73.175分勉强上岸,远远落后于下面的杭州工商大学杭州商学院三本毕业的77.825分,也就比沈阳职业技术学院的同学72.1高了一点点。
5 |2 u. o4 C: h% \, S& |& H! n# e当然,他们工作单位不同,内容不同,还是有一点点差别的。' _% F0 @+ A, l9 f3 |$ k
更惨的西部地区的案例,小李高考二三百分上了西安航空职业技术学院,小杜高考六百多分上了北京航空航天大学。, f  r- @( p: R! r$ t4 P
# _9 g9 |. _. P' c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3.jpg
* h' d7 d" ~% J( \/ v( k毕业后,他们一起考上了崔家沟监狱同岗位,一起当狱警。
7 B) r1 A/ D; x3 S5 d这时候,你说是职业技术学院的小李励志呢,还是北航的小杜苦逼呢?
/ [7 V& |, u$ [6 m# A8 ?# p; [* W) Z1 V5 y+ L% Y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4.jpg 2 c2 B8 r' _; `. u) M5 D6 |
我是化肥哥,一个靠谱的 考公/考研 类答主,欢迎关注我~觉得我的回答有道理记得点个赞哟~喵喵~
/ {' z! e$ }2 p" E+ G* u9 C; h公务员事业编考试的知识,欢迎看看我的 公考回复 收藏夹。专栏 体制内入门指南 转载了同名公众号部分文章,有兴趣也可以读读。高考考研类问题欢迎关注我的 高考考研类问题 收藏夹。' e6 _! J" X& I3 X1 m% \3 C
# o% Z0 h1 G: v( v9 j8 A9 a
都说寒门再难出贵子,个人努力真的抵不过原生家庭吗?-5.jpg 1 k$ H8 R: G( c; G) h
如果想有全面了解考公,9.9元听个LIVE也是不错的办法,目前知乎LIVE全领域排名第一热度的:公务员带你从 0 开始了解公考 半杯奶茶的钱,我相信大家都不缺,对吧?知乎会员有效期内听还是免费的。
( Y* t, r* d8 r如果需要个性化建议和指导,可以走 付费咨询, 3500+次五星好评,职场类排名第一的答主哟~
Megatron832 | 2022-7-1 07:59:39 | 显示全部楼层
越是变革的时代,则个人越容易脱颖而出。
2 E4 Z2 m$ h( B而越稳定的时期,则越容易出现阶级固化。3 |+ r( H' a( b+ p1 Y
( N$ d. x7 @$ c9 V2 n
越是需要天才的行业,则个人越容易脱颖而出。1 U- l9 j) M3 o7 I: q! d& i; m+ P
而越大众平凡的行业,则越容易出现阶级固化。
) p1 e6 n  l- t* U) J) f+ G) q+ D2 M! V2 P: R( D7 V
越是新兴的领域,则个人越容易脱颖而出。0 \) Q+ A- r* {4 L
越是老旧的领域,则越容易出现阶级固化。5 E8 q* q. o& ^7 O! p) q" i
: |6 V+ ?, u9 |% T
比如过去三十年是计算机行业变革的时代,所以很多寒门子弟可以在这个领域脱颖而出。! R. R6 h. ^4 V# n" J) v
比如体育一直以来都是一个需要天才的行业,所以全红婵可以在奥运会上跳水一鸣惊人。
; v) V& v* P0 g0 R# |2 O比如自媒体刚兴起时,很多没有背景的草根人物,一样可以凭借自身的才能,火遍全网。
" A. ^" f; ^7 k& R3 P) n: I3 o8 ~. J" Y; N1 d  ]
每个人站的角度不一样,会得出不同的结论,所以有人说,寒门可以出贵子,有人说,寒门再难出贵子。
9 Z8 h  Z$ ^, b* b; y3 i+ Y" E0 x5 v9 }0 y- _( x6 l9 |0 P2 Y
一个人要改变时代太难,但可以选择更加契合自身的路。
6 D) J! t6 n+ z不建议一个没有任何资源的人,进入一个拼资源的领域。0 j$ l- w% V7 q$ d& s- ?  J
不建议一个没有任何背景的人,进入一个拼资历的行业。
  d( z- O& P. y: m, k  ^2 x不建议一个没有任何天才的人,去做一些没门槛的事情。
: }$ y5 d: _% Q: H/ p% }+ B当然,如果实在没得选择,一切另当别论。! V9 X4 _1 }- y% \- y% B
! D4 B0 ~: X8 P2 u% H
梁丽可以冲城,而不可以窒穴,言殊器也。骐骥、骅骝一日而驰千里,捕鼠不如狸狌,言殊技也。鸱鸺夜撮蚤,察豪末,昼出瞋目而不见丘山,言殊性也——《庄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72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72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