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先问是不是,再问为什么。 , a) K& x3 a: f. _* n3 y  @纯电动在2021年的销量翻倍才首次超过混动汽车(含增程式)[1]。+ J- F: N+ x( L+ U0 P
 4 P: O2 A( n3 i7 v2 |- i
 
  7 r. E) p4 I/ ~/ a3 H* z ( ^( v0 g; k6 h7 L( v
 图1:纯电动2021年才超过混动
 7 ?  \  w* i0 v) n& k5 t  L
 ! b. l5 z: N# ?* p从全球市场数据看,2021年全球新能源+混合动力乘用车销量达到770万辆(油电混动如果排除则为650万辆),同比增长118.6%。其中,电动车销量为460万辆,同比增长120%。混合动力车销量约为310万辆,仅增长33%。而在2020年,纯电动车的销量仅为209万辆,混动车销量为233万辆,仍然是混动超过纯电动的。, o; E$ N8 a2 M. H
 , [5 ^# G% C: l$ }( [1 W' e, o. E
 
  : G, ~/ i; r; X" d: K * V( W+ M* \5 m1 y1 t7 x
 图2:全球近十年混动乘用车销量9 J6 `& K0 K% P% i
 4 h% E+ s/ d( u8 x  T
 纯电动在2021年翻倍超过混动车主要得益于1、特斯拉产能的扩张,全球销量起飞以及2、国产新能源纯电动车及产业链的快速崛起。而美、欧、日市场至今仍是混动占据销量主角,具体来看2021年全球四大汽车市场数据:# I/ Q1 A' J9 y; k( _! M" b& W
 
 全球四大汽车市场,新能源车的销量很大程度上是取决于国家自身汽车产业的发展布局,没有国家会为了所谓的“环保”弄断自身的汽车产业根基。( Y0 t! I% U# R& D" F6 a9 L7 ]' b1 v  M
 美国市场:纯电动销量43.5万辆,增长83%,混动销量80万辆,增长76%[2]。1 H0 f8 o: g- n+ @5 W
日本市场:纯电动车销量2万辆,混动销量2.5万辆,占总销量的1%[3]。. v- p0 x0 b" I$ T3 ^" k! j! b
中国市场:纯电动车销量290万辆,增长260%,混动约68万辆,增长35%[4]。+ f4 C  b/ ?1 z7 l8 |
欧洲市场:纯电动汽车销量119万辆,增长64%;混动汽车销量213万辆,增长56%[5]& \' D$ ]5 L8 {8 n2 x
 即使到现在,国外也是混动卖的比纯电动要好,这背后其实是国家汽车工业战略选择的问题,是国家间的汽车产业竞争加速了新能源汽车时代的到来,而不是全球变暖。3 \- l" i/ {- {. e, x
 日本曾经押宝氢能源+油电混动,丰田、本田在美国、欧洲市场都主推自身有着专利壁垒和成本优势的油电混动,丰田的THS混动技术行星齿轮,本田的i-MMD油电混动基本锁死了其他国家的油电混动技术路线。
 ) I1 _! U" O4 {& O, r+ p美国特斯拉是纯电动的代表,几乎是以一己之力让美国转向纯电动路线,因为上海工厂和我国纯电动产业链的支撑实现21年的百万级销量,今年更是有可能达到150万辆。我国也是凭借这特斯拉美国企业身份和马斯克的光环效应,才使得国内纯电动汽车的产业链以特斯拉为载体走出去。' o* ?: b2 x0 J3 [; T* S; d) Z
 欧洲最讲究环保,但是却最受制于自身的燃油车企业及供应链核心利益动作最为迟缓,大众为代表的企业早期发展插电式混动,近两年MEB纯电动平台才发布,开启电动化转型。2 Q1 ~$ V$ J  @- i
 正是因为我国十余年对纯电动车产业链的扶持,才有全球纯电动车的逆袭,以特斯拉、比亚迪为代表的明星企业,拉动了国内外纯电动车的销量,加快汽车行业向纯电动化的快速转型。至今如果没有国内一线城市的限牌,纯电动的补贴,纯电动超过混动可能是5年后的事情。
 , d6 M- W& V; J; i国内为什么这么多人买纯电动,对上海人可能是少了10万的牌照钱,对某些人可能是因为享受纯电动的推背感、科技感,可无论是什么原因,购车对于消费者来讲都是慎之又慎的,即使不懂车,也会货比三家,用真金白银去投票。
 R5 P$ K6 q3 J& a! V5 q7 F  X购车要着眼于每个人的个体需求,支付能力而不是被不同类型车的销量迷了眼;但对于国家汽车产业政策的制定,你要相信我们一定会选择最有利于自己的方向,产业链上下游几百万人要吃饭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