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看待独生女留美不归、嫁老外,父母崩溃?

[复制链接]
查看5140 | 回复5 | 2022-6-18 19:36:22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相关:全部家产供独生女出国留学,女儿却嫁老外拒绝回国,是不是不孝? - 知乎
5 ]0 k' V, h# `7 c  n/ H1 l6 {4 O相关问题:如何看待“独生女留学嫁老外,父母崩溃”?
' J, c5 J7 y8 i! K" R5 h5 y【父母卖房 #独生女留学嫁老外#不归 父母崩溃】10年前,女儿到美国留学,每年约30万。对张勇来说是一笔巨资。如今女儿要留在国外工作,并要和外国男友结婚。张勇一直劝她回国,要挟断绝父女关系,但效果不大。张勇觉得,这辈子最错误决定就是送女儿到国外上学,他们老了谁照顾?对此,你怎么看?
玖就旧i | 2022-6-19 01:50:56 | 显示全部楼层
我以下说的非常ZZ不正确,不想看的人可以不看了。但是这都是我亲眼所见,而且是肺腑之言。
) s% f2 B/ J9 E8 n- ^8 M送小孩出国读书是风险极大行为,很容易人财两失。
* {2 y0 v8 A, Q" q尤其是现在国内高中录取率很低,很多家长被迫在中学阶段就把小孩送出去。小孩这个时候出去,其实将来就会很难适应国内的工作生活,就算勉强回来,跟父母已经完全没有共同语言。如果呆在外面,读书工作结婚生娃,其实跟家长已经没有什么关系了。一年能回来一次,已经是非常孝顺了。逢年过节,给点钱,给张贺卡。家长生病住院,谁签字?送汤送饭,谁搭把手?住养老院,谁能时不时去看望一下监督一下?这都是很现实的问题。而且人老之后各方面的学习能力适应能力都跟不上了,没有年轻人在旁边帮扶一下,很容易成为骗子的目标。但是除了儿女以外,谁还愿意跟老人交朋友?
! D* d! P+ B' _更别说那种砸锅卖铁送孩子出去的。卖了房,你就别指望孩子将来挣的钱能把房子买回来。存款交了学费的,基本上是有去无回的。
% X; [  m( T6 r- ~, V, E孩子教育投资要适度,要适合家庭情况,不要盲目。, {& r7 L/ _& h
当然,我很理解,父母是名校,子女上中专,面子上过不去。父母也很担心子女的未来。所以花重金去砸。如果你们家很有钱,几百万就是个打麻将钱,少买一套房而已,我非常支持你们去砸。但是如果你们家也就是个小康,那还不如好好规划一下,家产够养老,不要拖孩子后腿,将来再帮孩子交个首付,买个保险,其实更实惠。孩子早点学个一技之长,出来工作还有一个好处,就是孩子真正明白读书的好处了。父母再怎么说,读书期的孩子还是觉得读书累,等他们出来社会闯荡,有可能会醒悟,掉过头来认真学习。当然,还是有孩子觉得工作比读书好,那也正常,证明孩子就应该走这条路。
; i5 U  X% D0 g+ H' ~6 U( a人生很艰难,赚钱很艰难。我们这代人吃到了时代的红利,考上大学之后就顺风顺水当上了小中产。所以造成了有高学历就好赚钱的错觉。其实现在时代早就改变了。虽然有些行业知识变现的效率还是很高。但是绝大部分行业,学历造富的速度已经很慢了。既然如此,我们还是面对现实吧。孩子能读书,家长一定要尽全力支持,孩子不是那块料,家长就当好后勤保障。出国,要谨慎。
8 [( n. F9 q- V2 {至于面子问题,完全不用担心,中国人是极度现实的民族。也就是几十年前,读书人还是臭@老九。那时候,卖猪肉的,公交车售票员,当工人的都是极为体面的职业,你们能想象?
$ l' ~& G, F+ ~0 \# D………
5 L. V( x, O5 Q1 G昨天几个朋友吃饭聊起来这个事。有人就算了一下账:
: W- F* M1 _4 Z% l3 |, T* P) F$ p& O国际高中一年二十万,三年六十万,出国本科四年,每年四十万,四年一百六十万,硕士一年到两年,八十万。加起来一共三百万。就算再省,两百五十万是底线了。这是没有算各种可能有增加的培训游学住宿费用了。  {4 b* |" P% C- x; {: R$ w: h
三百万,无论在哪个城市,帮孩子买个小房子都够首付了。住宅买不了,可以买公寓,甚至买小产权房子。现如今,只要房租费用省下来,挣个能吃饭穿衣服的工资是不难的。这不是,比花那个学费实惠多了吗。8 W$ q' N; p; U% f# ^; }
以前是因为外国跟中国差距大,镀金收益很大。现在留学回来一样很难找工作。那还不如实惠一点。6 s, a' R$ u6 B" R6 M2 L* y
……
* @: h1 R/ k# S* z底下很多知友,说支持孩子出去是为了独立人格,是为了认识美好世界,不要成为家庭附属品……$ h- [( u# V* d$ E9 B
我支持你们。真心的。: b9 {! N5 l# F/ n( T
出去肯定有出去的理由,我只是从另一个方面说明,不出去也有不出去的理由。无论是否出去,是早点出去和晚点出去,都要根据你们家庭的实际情况来。1 {+ d1 Y. t3 n1 W$ S% a: ^
而且,不同年纪考虑问题,肯定是有不同的。二十多岁,三四十岁和六七十岁看问题的角度肯定不同。. B5 S/ c0 [/ y2 u& b7 [5 a) G
但是人生偏偏有很多问题,会延续影响很久。结婚,生育,培养孩子,这些影响经常会持续一生。在年轻的时候就需要做决定,到年老的时候还在受影响。所以,在做决定的时候,听听不同年龄段的人的建议,又何妨呢?) Q+ k* @) @6 u4 I- Y
………
/ `7 Q/ s* N3 K9 q现在送小孩出去读高中的人,大概四十多岁,正是一生中最年富力强,经济收入最巅峰的时候。这时候人是非常自信的,他们可能难以想象老了以后子女不在身边的感受。
5 q+ r) s3 B# i3 }; D8 X8 [) U" _我读大学的时候,好几个老教授,其实是78年以后第一批送孩子出国读书的人。而且,那时候都是拿全奖出去的,家长基本不用花钱。孩子在美国毕业工作,结婚生子,安家落户。而且已经算是比较孝顺了,几年能回家看望父母一次,寄过一些钱回来。但老教授的老年生活也真的很多难处。我回学校看望老师,他们都郑重的跟我说过,送孩子出去要慎重的问题。$ \- J3 j* C8 L- t$ g# m
我在想,我的老师住在大学校园里,前后左右都是老邻居老同事,工会老干科都一直在关照着,那一代人兄弟姐妹还比较多,养老都遇到那么多问题。而现在的人们,邻居基本不认识,公司关照不到退休员工,兄弟姐妹几乎没有,我们碰到的困难只怕更多。
  X. T9 ^0 B5 v+ h……) M9 S* `9 @4 }; u, |: o
底下有知友,说我算计,说我跟孩子关系有问题……反正就是我有问题。$ G; V2 q' |( ?8 M. g) J/ a9 U- h
我真的很想问,为孩子花钱,非要出国读书,才算是正道吗?7 y/ n% g9 m; t/ }4 h6 f3 Y8 C
为孩子买房子买保险,都是歪路吗?3 K" @+ d& q+ B+ H8 S+ J
孩子如果真的很有本事,至少我们读大学那时,是拿全额奖学金出去的。现在倒好,全家砸锅卖铁,别说给孩子买房子,连父母的老本都要掏干净,从美高开始念起。你说真成才也就算了。但是你看看现在周围,有几个人能真的找到工作,至少把学费给挣回来的?8 g/ W' T7 |) k- w+ o$ o+ B
我前文已经一再说了,不想看的人可以不看,这本来就是一家之言。大家客观讨论一下培养孩子的路线没啥不好。现在居然在攻击我了?
, ^) n: i& |" T/ f我前面已经专门说过了。孩子如果真是读书的料,父母无论如何应该支持。如果不是读书的料,父母又非常有钱,那也不妨砸钱试一下。但是父母是小康,还是要慎重考虑。不妨拿钱从别的方面支持孩子。% t5 C1 |* J' o4 }
都已经分门别类说得那么细,还说我要剪断孩子梦想的翅膀,你是做留学中介的吧?
# _! H. q& p$ k6 G3 a2 ?………
" v; T. ^- ^4 ~" `" H# y9 J即使是出国,我也比较反对低龄留学。最好是读完本科再出国提升一个学历。这时候人的三观比较稳固了,处事也比较成熟了,安全性会大大提高。, N2 z( \( p, A: x  p
而中学阶段,是人的人生观世界观逐步成型的阶段。中学在哪里读,其实骨子里就会变成哪里的人。中国很多体制内单位都要求应聘留学生至少要有国内的初中毕业证,也有这个原因。
2 w: p& ^8 ^$ a1 v; u$ n很多家长以为的孩子会学成一个具有先进知识的中国人。其实未必。孩子有没有学到先进知识不知道,但是大概率具有跟家长不一样的性观念,对毒品的看法,家庭观念,国家观念。家长也不要后悔。
9 C2 O7 }! |9 O1 K5 C+ R……
1 ~# ^  r" d+ Q3 m! |1 W如果读者有不同意见,在文下评论就好。本文能提供一个让大家客观理性讨论的园地,是我的荣幸。
0 ~$ Z& q3 M2 o  k, P留学中介不必私信我,本文没有这么大的力量,减少你的生意。如果你业务发展不顺,多半是因为别的原因。
. w% m& K4 @) o6 }, ^意见不同者也不必私信我。如果你坚信你的选择正确,你继续走自己的道路就好,不需要通过说服我来坚定自己的信念。
1 e( c" R' f# k, ]最后,祝福大家。人生各有不同,各自负责,各自精彩。
009陈天津 | 2022-6-19 07:14:33 | 显示全部楼层
这个回答写给自己。
- y0 U0 G/ Q* Q5 t$ M' t(一)
, v! P: X* K( k, E2 n4 [' R去年的某天,我很突然地做了一个决定。6 m8 N+ w8 q4 m7 |1 c" o
然后我就跟外籍男友和平分手,博士读到一半提前毕业,放弃了很好的工作机会,回国了。- |% ?0 j! J8 [
这大概是跟题目中的女生截然相反的另一个极端了吧。6 E8 f" w6 p  p8 }: `7 l" ~1 K3 ^: z
(讲故事在第二段,先答题。)
& T- j9 e& F5 \/ y0 q/ _7 |6 j, z  @/ }7 a( `' l
我一直认为,任何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亲子关系,配偶关系,朋友关系……),都有三重境界。+ }) [. {3 T$ w& L$ N7 W( e- B
上层境界是基于感情和羁绊,双方都会出于爱为对方考虑,甚至不计成本的付出。
2 l! J: c7 A. X+ u(那种一想到某人,心里就满溢着宠爱和心疼,不知所措,不知该怎样对她更好一点的感觉。)
6 C! _- X# I. L$ @中间境界是权利和义务的对等,这是最常见的一种情况。
2 [) }( L! Q; W& B( z下等境界是权利和义务都做不到对等。(那就轻则撕逼,重则法庭见了。)* M! I" |& N  y! ~' R4 d
我之前写过一段话:伴侣之间最坏的关系是彼此都认为对方亏欠了自己,双方都心有不甘;最好的关系是彼此都认为自己亏欠了对方,“无以为报,唯有加倍去爱“。0 ]; }4 d" |* ?# a# ?8 }$ ^
这条法则在任何关系中都是适用的。: I" W" c7 T3 i1 y$ c' h& ], X2 f
显然,题目中的女孩和她的父母,尤其是经过这么一番网络撕逼和辩论后,最后很可能是最坏的那种情况,“双方都觉得自己被错待、被亏欠”。! C- Z) v2 E& x0 o* @2 C! l: ?9 U
这个问题下的大多数答案,强调的都是中间境界的“权利义务对等“,并且已经分析的很透彻了。1 x3 n* J0 W/ R6 O3 Y0 l
(我一直反对双重标准,所以赞成”既然这对父母按照「中国模式」负担了学费,我们就不能指责他们想要获得「中国模式」的养老“这个观点。)
6 g) |6 N3 n/ [8 y" C不过一路看下来,很少有人提到“感情”这件很玄学的事情,这让我觉得悲哀。
' H$ R* c7 x0 O+ v+ a  Q“上层境界”是有些可遇不可求,但我们不能从一开始就放弃这种希望呀。
2 F: v  a: C: g& a" W% Y" J
, g% n' G4 e$ f0 A. D5 W(二)5 ]: Q/ ?% R% O+ H' C" t4 D3 j& i% L3 \
我回国的决定,起因是个很阴差阳错的乌龙事件。
( h( ]" d% N' ]1 H) }15年年底的时候,我原本打算周末去法国购物,一早就问了妈妈有什么需要代购的东西。结果突然看到新版的《猫》在伦敦上映,就改约朋友去看音乐剧,在剧院还拍了照片发给了父母。而等我们从剧场走出来的时候,一条突发事件的新闻已经席卷了全球——巴黎剧院的恐怖袭击。
* o9 ~6 }! P+ `7 R当时我没有多想,跟几个身在法国的朋友们确认平安之后就回去睡觉了。手机在看剧的时候静了音,到第二天闹钟响的时候,我发现自己的微信炸了锅,还有上百个未接电话。
" u4 f: p9 a5 d$ C* ]* ^2 x我拨回去妈妈的电话,是我爸接的,从小到大几乎没跟我说过一句重话的爸爸把我劈头盖脸一顿骂。那时候我才知道,我妈以为我在法国的某个剧院,找了我一晚上,找不到就哭了一晚上,吃了三次救心丸,半夜急的血压爆表被120接走了。后来我妈又打回来,轻描淡写地跟我说让我别担心,她已经从医院回家了,再补个觉就又生龙活虎了。  u' d! _6 b! o" m
“剧院事件”之后,我们一家三口都对这件事绝口不提,直到我过年的时候回国才聊起来这件事。
1 v7 A9 A6 u; d" F5 ~3 w, N一开始我妈自嘲,“哎,不怪你,我就是被害妄想症!可能是在家里闲的,看来我不适合享福啊。”
$ h' K( G7 R2 P, Y- w在那之前半年,她生了一场大病,动了个手术,一直在家静养。; ~9 v6 s8 O/ J1 Q
我跟我爸也开始嘲笑她,她就又有点不愿意了,跟个小孩子似的反驳道:
  T1 `2 o0 R, M6 A$ }' l2 `“可是这也确实很让人担心啊!不仅是你干的那不靠谱的事儿,平时我也一直在担心,一直担心从没停止过。小球你还笑!你要是把你最贵的一个包扔大马路上过夜,你能睡得好吗?我大概是这个感觉的一万倍,因为我全部的一切加起来也没你值钱。“
4 [7 g* Y1 B. q* t; u6 V3 L( h2 @我忽然有点笑不出,我爸继续笑她,“啰啰嗦嗦的,你这是老了。”" m. I& F  y! B3 ~6 @$ n1 E9 G
我妈没有继续反驳,低头叹了口气,“可不是老了么,人生过去一大半了呢。& z3 F* k4 ]) _8 k/ g% u1 r; k! g
我当时随便找了个借口回房间了,然后自己一个坐在黑暗里,哭了。* {% {: K) J" q, n9 J
假期结束再回英国之后,我老是想着她说的那句“人生过去一大半了呢”,还老是梦到有人在马路上抢走了我最喜欢的那个包。
1 b- }0 R( f3 w确实睡不好。
5 T: v: `+ \5 L其实我爸妈从没要求过我回国。
$ b: C9 `" M8 Z" G, y0 O% f; Y9 u( I% e他们很会装潇洒,比如说我爸最爱讲,”等我俩退休了,你妈大概会去环游世界,这是我的好机会,你可千万别回国,影响我泡妞“。
7 O% E. f; V  V就跟小孩子说些“我要离家出走了,你可千万别来找我”似的。3 u6 q- g' n5 j
他们经常说什么“你想做什么就放心大胆的去做,不用管我俩,我俩好着呢”。说多了,我都有点信了。) y, g1 [: n, \
后来我小心翼翼的跟他们讲我想回国的决定的时候,看到他们那种发自内心、抑制不住的喜悦和如释重负,有点懵逼。
1 p0 p, H7 o5 j  |+ Q这俩小老头老太太,要么精分,要么演技太好了。
/ U+ ]8 W% L8 g9 T, |我刚回国那阵子,有一次跟一桌子叔叔阿姨吃饭,他们的儿女都在海外,有几个也确定了不会回来了。" p4 j0 M! @* r7 y3 T- _. v% Y
他们问我为什么回国,之前不是很喜欢英国的生活和工作吗?
& x1 v2 x" I" t我想了想,是这样回答的:/ @& ?3 G4 g4 N& ]" C" L% X9 c
“如果单纯比较两国的工作和生活,我可能会留在英国;但是如果把“人”的因素计算进去,结论就有所不同了。并不是说我是为了父母一冲动就回来了,而是我愿意在我做出人生决策的过程中加上我父母这个因素,考虑未来的时候,把他们当做我未来的一部分。这样加权之后,回国就是一个很理性的、经过了深思熟虑的选择。“5 s+ k9 H/ j! l3 X% x) D
说完之后好壮观,好几个阿姨当场就哭了,我妈也哭了。(还有个逗比叔叔问能不能让我跟她女儿聊聊,“事成之后“信用卡给我随便刷,一周为限www)9 C# B, v3 j2 C1 {, Q0 d( z% E) u4 p/ }
嗯,大家就是演技太好了。各种口嫌体正直。
. L# ~4 h( u! w# E$ P+ b7 r+ {! q7 I& M9 J  U# D: k
题目中的父母“拿出一生积蓄供女儿读书“,这不仅仅是一个钱财上的权利义务对等,而是这对父母很可能为了孩子彻底改变了自己的人生轨迹。; o. G2 k8 u# g) _# i2 k( J
我在做出决定后要去找导师谈具体方案的时候,我也犹豫过,我也很不舍。当时我想到了这样一件事。
; i, k2 F0 P; Q' U+ Y- P3 a我妈大学是学美术的,原本她有很好的铁饭碗工作。我小时候身体不好,严重到国家允许生二胎的那种,可她没有放弃我,而是辞了工作、四处带我求医。后来家里钱花光了,她就下海经商,吃了数不尽的苦,二十年商海沉浮,累出一身病。0 l+ f4 G8 \+ M/ o
现在我们日子过得好了。她交了很多美术圈的朋友,成天跟在人家后面学绘画和收藏。她最喜欢去画展和拍卖会,每次活动都兴奋的跟个小女孩似的。家里买的新房子她偏要自己画室内装修图,还每天废寝忘食的学园林设计,一大把年纪蹲在花坛里摆弄石头、自己做假山和景观。
7 Y! L8 d. S, V0 U  I) R( f3 I5 `每每看到这些事,我就想,如果我没出生,或者如果我是个健康的孩子,我妈大概一生会过的特别潇洒,现在也许是个小有名气的画家吧?5 k8 u; a; c. Z9 ?0 C- L+ E( h
如果她可以为了我完全改变自己的人生足迹,为什么我不能做同样的事情呢?2 S* z( q$ ~# i' |. J1 `; l& k

! H" m  R5 q- W最后,我想说的是:
% i6 G! R6 o! V的确,在亲子关系里,不是每个人的父母都“值得“子女这样的付出和选择。: x& `% s& @! P# G: [0 u
但是,我希望我们能在忙碌中停下来想一想。如果你的父母“值得”你这样做,不管他们多嘴硬,他们一定希望你在做人生决策的时候,能把他们算到考虑因素之内。
2 S: H! p0 V, i: T% |" {以及,我希望大家人生中的每一段关系,都不用去计算“权利和义务“,都像我所描绘的“上层境界”那样美好。
, f( l  h6 F9 m) U% j* j; N/ U& B以及,以后我想成为这样一种母亲,我的孩子会在他做决定的时候考虑到我的幸福和喜乐,不是因为法律和道德要求他这么做,而是因为他认为我“值得”。
& `: I, T5 X5 }8 A* ?! w1 d/ M- |! U2 ~- _  x0 e

! I: |8 `& _1 _) m2 C) {5 Q更多有趣的干货和故事,轻撸一把头像的小黑猫进主页关注我嘛~& b4 r' |8 N; d& r. {+ w- o% j" e
公众号:ball_of_meow
王苗静 | 2022-6-19 09:30:47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样的姑娘往往一生都背着极大的道德包袱,在美国一旦生活有所好转,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回馈父母。) Z7 p* a& z: m% f0 s5 x  T3 S
  而父母一时的崩溃,更像是对小孩子闹脾气的重演:不管别人对自己多好,只要不符合当前的短视欲望,便呼天抢地一哭二闹三上吊,说到底,不过是童年时的欲望没得到满足而已。
, {/ ]+ D! j4 }* z" M! o! Z  当然,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大家都不过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努力做最适合当前情境的事情,而已。
9 q( {+ s( t; S6 H  可惜(或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特别的时代,孩子被时代大流推着不得不向前走,父母若能与时俱进便皆大欢喜,若不幸与孩子冲突太大,结果往往鸡飞蛋打,曾经的投资付诸流水,孩子在内在道德与外在舆论的双重压力下,也同样伤痕累累、累觉不爱。  j, R0 i- s! H5 ]* T; O" @
  双输。  Q5 {$ n4 }% B4 b* d( O
  其实一切本可以更好一些。4 T% r4 ]- M( j; p' L6 o
======================
4 |' A* Y9 ^" d) C0 @5 p; v+ E不算跑题的跑题:5 v9 `3 x8 h5 T2 r
  我认识一个快30岁的朋友A,现在没房没车没钱没工作,与父母同住。
2 b0 a, v; m' u1 Q1 x& ~  他是在父亲的爱的拳头与母亲的爱的谩骂中幸福成长起来的好孩子。(并不完全是父母的错,他们全村都这样。我出生的村子略好,但相似案例同样比比皆是。)3 i6 b2 q7 d2 F" @2 n. d
  现在他依然深刻的爱着父母(这是真的,斯德哥尔摩,或者说,孩子对父母的天然依恋,无法割舍。). L3 S! l& X6 ]) T6 e2 c( w
  打会走路就开始帮忙做家务。( Q! H/ l6 j# R1 f: M- e
  念糟糕的学校,放学没太多时间写作业,无人指导,更别谈什么与小伙伴一起幸福玩耍。
  l& o* \( N5 _( P  初中毕业想继续念,但父母强迫他出去打工。
8 \1 K# z( V% v- T3 |8 }  十几岁的孩子,被“老乡”带到南方某工厂。没好好睡过几宿好觉。3 Z- g: b: S; M. R) v- a, r/ p
  爸妈打电话一般就几句话:“吃了吗?”“发工资了吗?多少?”“家里困难,你自己留200,其他寄过来吧。”
+ v4 Y) B# x9 O7 e4 t/ J1 [  o  美其名曰“怕孩子手里钱多学坏。”8 p/ |6 i/ ^) t# {* f
  他确实是个好孩子,至今对父母言听计从,从来不撒谎。6 J' h! ]2 s. g) ~& S
  一个成年男人手里从没握过超过200的钞票。工资到手里不出一周就会被“温柔”地要走。$ z( P: B$ J8 j: F
  换过几分工作,只敢找包吃包住的类型,因为自己没有存款没法自由租房。: d7 ~/ D0 I3 C, i" w/ p! m' m" @
  至今仍然认为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觉得没能力供养父母,没能力娶妻生子是自己的错。
- n4 ?2 m% R9 L: d  习得性无助。
8 c6 s- v2 O. ^3 n% S5 ~9 R2 Z' e  他有工作的能力。
3 Q7 l: }2 B) O0 A  不想工作的唯一原因是:
  ]4 p% f# c" |# G9 v. a  不管挣多少钱,最终都是要上交父母的。( w8 \' f3 K, ^. i: k
  说“找不到工作”只是无声的抗议。+ j1 _. C2 \$ Z: l$ Z% P
  因为他没有办法对父母说出“No”.
$ w+ O1 i  \8 I6 T: q  而对他而言,以薪事父母犹如抱薪救火。( p2 o! a, e6 L( a: k0 S
======================8 {6 G5 s! V" S( S
或许看官因此会说:  T) `" x  l2 u' l1 M4 H- H: k' E
  题主所示父母比A君的父母要好太多了。
' M/ P+ ^6 w# M# g' B- T但在Pi君看来,二者的共性是:
$ w! i5 j* ~4 w  都在文化情境中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都理应为自己提供价值。
) ]( x. d( z- D7 |  比如两个孩子曾经都非常懂事。
; H8 a* F% ^* P2 e5 r" s+ f  A君的价值是为父母挣钱;留美姑娘的价值是为父母挣得面子,是可以拿那些奖状去炫耀,是可以满世界说“我闺女可听话了”、“闺女让我有了去大美利坚一周游的机会。”
' ^9 H+ h0 K; V3 P8 T  嗯,相似的案例比比皆是,知乎最不缺的就是悲惨故事:怎样才能拥有好生活? 8 @4 f- l( L5 n" A. w. Z! {! ^9 i
  想来留美的姑娘即使在地球的那一面扎了根,内心仍然是像A君一样眷恋母亲的,未来生活好了,各种接济父母的事情一样也不会少。" s! b+ K+ T1 q' B1 W
  而父母仍然在拼劲全力的伤害孩子,对全世界说孩子“不懂事”,因为孩子曾经买过名牌包打过耳洞就说孩子虚荣,想来也让人唏嘘。
# n0 E/ O1 ^( E8 n/ m* [( U3 p  Pi君也曾经打过耳洞,因为越是缺乏社交技能,才越想要努力不被身边的同学排斥。
" u# e$ l) A" U/ X7 H8 z4 O2 a  Pi君也曾经买过奢侈品,只是不想让身边的人们瞧不起自己。
, V% q- R+ A* ~& M0 o8 n  越是被世界否定,越会拼死想要抓紧任何一根关怀的稻草。家庭环境越糟糕的孩子性成熟越早、恋爱越早,这是被许多社会学研究证明的悲哀事实。- |+ P, d+ r7 a! E1 w
  而没安全感、虚荣、任性的人明明是父母。
/ [8 @  a: L* r! j0 I9 h& x* O4 u  当然,他们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
6 A5 o) e$ h/ V: @0 \1 A  但女儿的逃离打破了恶性循环,其实是很好的事情。3 C3 J# O1 o+ _, G2 k& G, p
========================: a% @; E* ~7 {4 M; I6 k8 ~0 S
讲真,对这样任性的父母来说,其实只要女儿不与自己住一起、不在任何事情上实现一个“顺”,他们都会不满意的。7 z, q* i& g( `3 O
  我有哥哥与弟弟。他们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爸妈都没有太大意见,但就是对我这个“大龄未婚女”,是“每日操心几近白头”。' W" T1 t! g8 W2 h$ m
爸爸曾说:. r% w4 K* U' u- q2 P
  “你看你那些初中没毕业甚至小学没毕业的妹妹们都成家了,他们都很孝顺,都离家近,好好侍奉父母,就你一个念书最多的,反而最不让人省心。让我说,早知道也不让你读书好了,你会踏实结婚,会有几个孩子,会很孝顺。我们会很幸福。
2 H2 t+ c" b# {: }  他还说,如果我不做性心理咨询师,如果我不那样“抛头露面作践自己给家人丢脸”,如果我愿意回到那个农村的家,他愿意天天刨地养着我。6 r$ }2 ~6 }; Q5 T( `; [1 O
  当然,我知道,如果我在家里混吃等死,他们一定是会骂我没出息,会说“白让你上了大学”这样的话的。虽然大学学费他们总共也没出过几千。
3 d1 `( `6 c% S1 J' M  当年因为自己太懂事,觉得父母不容易,说了一句“北京家教好挣钱,一小时30呢!以后你们不用管我了”,然后他们就真的被这客气当真了,真以为我每天过得逍遥舒坦山珍海味。
+ k3 i. Q" [4 v7 l: [  每次打电话都问:“有钱么?没钱给你打点儿。”每次幼稚的懂事的我都说“我很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7 \6 l' k' O) R/ {4 i, j% g1 `6 ?8 X
  贫贱家庭百事哀。* ^- k  D7 {2 n. x0 \" Q4 w

. _& Y+ I* G: W; O0 g6 Y  至少,出去之后的姑娘可以从那坑里跳出去了。谢天谢地。& D; Q7 c6 @+ o9 \* K
  但我每天还在与那些没能出去的孩子们交流,抚慰他们的不安与挣扎。
: U/ G2 }- K- h" a. C9 C: ]  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2 r4 S& W2 r; h, R. U  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 d( J" ]1 }8 J$ ?- J9 ]; _& |  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J$ V- i1 Y0 p* S" R: }
(此处父母特指在孩子的童年给予陪伴的以第一抚养者出现的父母。如老动画片《六神合体》中 玛兹生父那样养而不育的父母不在此处讨论范畴。)- a5 F; m4 B* M
  只愿未来的父母们生儿育女的时候,不再有“养儿防老”的念头。
/ [; H' r+ m  A- D) a  这样的世界会更美好。) X: X# g/ |* d! n" [
.
0 M$ Y; }2 y1 {.  ]* A4 |: b, T- N$ p# ?
P. S.
) O1 C7 w8 Y5 P6 Q2 C% D, q@罗罗  说
7 S% k4 r  K4 `( L7 l% G
“等你80、90十几了,躺床上,保姆整天给你纸尿裤包起来,你就知道什么是养儿防老、把子女道德教育好了。优秀子女十万里之外,管不了父母躺在屎尿堆里,不如初中没毕业的孝子孝女,在身边。”
  看了这位网友的资料,发现这位网友的长辈其实真心对子女不错,结果孩子不仅初中毕了业,还拥有了很不低的受教育水平与经济能力,结果在爷爷奶奶患病时,不仅请了护工保姆,自己也是不辞劳苦尽心尽力。9 V0 y+ F( l. w2 l
  而我见过的更多的农村子女,真的“初中没毕业”的,往往连买纸尿裤的钱都没有,自己与子女的肚子都填不饱,每天工作16+小时,别谈搓手揉脚管屎管尿,每天能记得送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 t( K8 E7 U. V; N孝心不能兑换成钞票。
: G; u, @# a3 Y- j& f; l8 ?0 t) u- P2 Q
  见过一个农村老人在自己的小屋里过世好几天才被发现。两个初中没毕业的儿子就住他前排的瓦房。老人活着的时候给儿子们做农活,两家都嫌老人对另一家太好。老人瘫痪后两儿子轮流送饭。几乎就是每天送一碗粥放在床头,然后就不管了。后来送粥这事也不断打折,某天起竟然就“一不小心”两家都忘了。
( n, h. T/ N. T& S& R8 B  当然,老人自己,以及两个儿子,都是曾好好拿棍棒与“孝道”去教育子女的。但穷人真的没有心力。: G4 B5 M5 D2 H4 N3 L6 ?
  再说,越优秀的人在择偶这事上越有选择权。嫁/取到毫无孝心不愿意给老人任何支持的,多数也是“初中没毕业的‘孝子孝女’”,即使自己有孝心,也会被悍夫悍妇威胁成“除了对着父母的方向磕头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的不孝儿女。
" e9 t1 C  f. M- t7 b  真正优秀的儿女在美利坚或北欧或国内的北上广买两套临近的房,享受各种福利(关于发达地区的福利本业其他回答已经讲了太多,此处不予赘述),父母身体不适也能有钞票有条件使用到最好的医疗资源,许多时候可以实现大病变小病,小病痊愈的完好结局,大家共享天伦,而农村看不起病的往往连个普通感冒都可能拖成肺炎,后面的所谓“病床尽孝”最多仅是勉强续命而已,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 w8 C: |" R3 y( c* W$ J  我们家是长寿家族,爷爷本来是可以活到百岁的,但是因为当年家里太穷,屋里地面连平整的转面都铺不起,结果08年初某天起夜时在屋里摔成腰部骨折,县医院没能力治,送到市医院又怕有风险(老人当时91岁,骨质疏松,骨折后再久坐车怕病情加重),所以送回家,等死。
' i+ k4 f4 h7 d+ [  我的爸爸妈妈是村里最孝顺的子女,没有之一。
  w* I, O) O5 p0 [0 c  }+ v) b  爸爸照顾了爷爷快一年。从春天到冬天。与爷爷同屋而眠。
0 |8 L- b$ Q# }5 j  爷爷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要求喝水,吃流食,伺候排便,然后不分白天黑夜的尖叫,喊疼。除了给止疼药之外,爸爸无能为力。
: H5 H3 z0 a; B' ?  当时爸爸每天连续睡眠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经常被爷爷恐怖的尖叫吓醒。然后去抚慰,然后无能为力。2 g6 z8 H3 i' p4 g* g
  无能为力。
! e1 z/ `& e/ X3 u  无能为力。- Y" L! z2 b& g" R  u) H
  偶尔清醒时爷爷会说不如死了好。但安乐之事貌似至今仍然是不合法的。
/ Z3 A2 `/ M/ s1 O3 r3 N  许多旁观者们都说:如果哪天我变成那样,不如安乐了好。4 ^3 s1 _- ]$ }$ D
  而我一个北京的朋友,他的父亲60来岁时有了心脏问题,这在我们村是妥妥没治的,但他几次手术后在70来岁做了搭桥,每次住的都是某带“军”字的三甲医院的高级病房,之后像健康人一样好好活着享受天伦,家庭和睦,子女一个比一个优秀。现在看老人完全猜不出他体内竟然有起搏器。$ _+ ]1 T6 o2 s2 }* `/ F
.
8 V' i( A0 l- ^; Q8 XP. P. S.
9 T* f" C" ?( w( V; T7 C至于 @Adolf若愚 说的: u# P* ?- `; d: S. w  q
“两个事件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受到压迫就要反抗,但是用尽别人所有资源再一脚踹开在哪里都说不过去,要不回去把留学和赡养的钱还了呀。还不是占便宜没够,无法再剥削变成负担阻碍了自己就一脚踹开 ”
  Pi君想说:, M  J4 p7 n$ S4 z' H6 E
  从来没有主动剥削父母的孩子。
3 T% x9 F! {$ D4 {: S7 r  某种意义上,孩子出生时都是白纸一张。熊孩子的背后是更任性的父母。4 F  k& F" F2 z
  况且这姑娘从没说过不还钱。
; K( \7 [, [/ z+ Z1 |/ w5 f  新闻只是张勇的一面之词,没有一句提到女儿的想法。对于这样的父母,我想张姑娘(似乎还是我的同龄人)应该也有一样的要加倍还债的想法。3 ?8 f9 U" S( v* ]
  明明是父母没商量一句就莫名把我们创造出来让我们受苦,莫名讲“契约”,对于这么多年子女的精神损失一概不论,受点委屈就满世界嚷嚷“子女不孝”,但事实上,我见过的所有被蹂躏成这样的子女,莫不想着怎样还钱的事。1 Y. I$ B- X/ ~) y0 c# X
  因为不花钱堵不住这样的父母的嘴。
5 J7 H( C0 F5 c3 P7 B6 i3 C  虽然花了钱他们仍然会抱怨。
5 R% O0 }' d: k. i) x, Y$ C  但如果按任性的父母要求的那样回家伺候,结果又会被批判“没出息”。
9 ]( [, N; N* ?- x2 r6 H9 S* k  这是很哀伤的事情。
9 L; f5 q; k+ F. T, G  但这是我们最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了。
; g0 C# a8 S; v5 @@摇滚樱桃 说得很好: + S- M- v/ S6 p# @- o- D' }$ u. M
如果这是父母期望的,认命就好,不要抱怨孩子没出息,不要攀比别人家孩子,不要在乎面子,最好也让小孩不要在学业上往上走,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从另一个侧面讲,这样更有利于加速阶级固化
  如果不谈孝,真正的尊重孩子,孩子会因为自然的依恋而想与父母亲昵,反而会对父母异常好。, [% q6 @8 X- }4 [7 s# H
  嘴上说孝的人内心未必。
5 |4 ~4 \: n( q4 G  嘴上不说的人同样深爱父母。5 Q) R. m# ~5 S8 M
  喜欢时时将道德挂嘴边的多数自己心有不安。 . p, O% `/ y9 r* P
  就像Pi君给一些朋友做免费心理咨询,当他们说我“很伟大”时,我往往会瞬间想起曾经从世界得到的善意,以及曾经少年时光因为无知而给一些人带过一些伤害。
! l% \' J1 W; o& E' k  其实每个人做决策都只能从利己出发。
7 I: v6 g. b& H* q  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尽孝,才能做所有“道德”或“不道德”的事情。" }* F; Q6 z9 k4 T2 k/ S- n7 ^6 c
  而许多所谓的利他,不过也只是间接的利己:长知识、长人脉、长口碑、长经验、求心安……
' U9 [$ `" X$ v3 i( _  而我只是想简单的活着,听许多的故事,从帮助他人中收获一些价值感,给自己的生命一些叫做“意义”的东西,
# q0 \3 c, F* ]( }  而已。
5 S* m6 y0 S0 C9 e8 m" b/ p.
$ s' G8 o0 }+ [  sP. P. P. S/ R9 t0 {8 l; U3 y9 n
总有人说Pi举的案例都是“小概率”。
' ^4 _) y  W5 b我想到了这句话:$ K, q7 d5 R& ?4 p  \3 T! N8 Y
“没来的请举手。”6 z2 `8 I+ O3 D$ e
' D1 S# a1 W; o5 N! ~$ Q) \7 Y4 l" K
) w; t1 c2 t$ H: Y, p
如何看待独生女留美不归、嫁老外,父母崩溃?-1.jpg 7 i! Q2 h- h! ?$ t0 A

+ q" @0 A3 U# B* i) Q如果对全国的父母做调研,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极端。
5 t! p) d+ X% C能在知乎发声的都是没那么惨的(包括我)。/ K! V8 J/ S, X( j+ G2 O% q
更多的人被迫害到连上知乎的机会都没有。
" P+ ]- T; y) @& E( }4 U' p.8 y. K- e: P) N+ N. G
本页靠前的 @猫球  的回答与 @罗罗 很像。都是家庭很不错的。. W; h7 O; D7 X2 K6 g: L) c3 T& w+ @
  也是中国的老话:言传身教 & 父慈子孝% m, N/ Q3 K0 R& _* g  U
  其实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将孩子当人看,当成是与自己平等的、独立的人,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那么即使从好朋友的角度,未来出现任何问题,孩子都自然会两肋插刀。, X1 N; v; N9 h- ~3 ~% W
  而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父母。) V3 N  H# C: h5 Y6 [. f
  “无为而为”。不对子女提要求的父母, 结果才能获得子女真正的爱、尊重与陪伴。$ l: J) m1 x% Y0 n$ N8 t
孝顺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R; S- L& G; w! E- ~, d* [# x3 v  Y
孝顺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P  A& _! s% J- ~. @
孝顺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 P: c1 z# L" j3 c. J) N2 K.
/ U) ]: z" \( G; @& `.
+ [4 w- Q3 O2 w6 H1 k5 [7 f6 U你经历过的、能想到的对孩童最具精神摧毁力的一句话?9 v5 W/ {% `0 |# k- T/ @/ ^) o
你在哪一刻体验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7 d, C8 B6 a! r' w$ |, f0 e
一个刚出生就被医院认定存活概率极低的婴儿值不值得倾家荡产去救?
  d3 Q& p/ h# |7 E% O) c# L! v! l如何看待中国父母「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对此有惩罚措施吗?
会打坐的大灰狼 | 2022-6-19 10:33:30 | 显示全部楼层
其实这件事反映了中国不久以后将面临的一个大问题——独生子女父母的养老。/ n+ [7 |3 [6 G5 \: E0 H
我之前没有想过这个问题,我的父母身体健康,工作于事业单位,虽然不富,但也不愁养老,我自觉不啃老就是对他们最好的孝顺。) F' f# p- w, d. s( O" X
直到我爷爷生病。- T+ C: E4 w. Y1 ~8 k5 ]: G
我爷爷是个不错的医生,就经济上而言,不需要任何人操心。很多知乎er们觉得,经济上的问题解决了,一切都迎刃而解。付钱给医院,付钱给护工,一切ok。作为儿女,你又不是什么专业人士,到不到没有任何影响。6 w- s+ ?0 ]$ Q% d$ b! ]/ }: T9 {
按这个逻辑,我生个孩子,付钱给学校,付钱给保姆,就一切ok了吗?  S8 C9 N$ I: x
这样的父母,在知乎里必然要被挂在童年阴影父母专题下得千赞的。然而这样的儿女,就是人赢了。5 f' k9 J. ?) B1 l2 c: X
然而不管离家千里的游子们如何设想自己挣大钱寄给父母代替自己,事实就是,光有钱就是不够的。
0 q) j4 }$ M8 M9 c8 n- l7 m4 f和医生交流治疗方案,缴纳费用,不能让护工去;手术前后的安抚,不能让护工来;人生病后脾气性格会受到很大影响,也不能靠护工疏导;病号营养餐的安排,也不能全指望食堂和外卖。护工只是一个帮手而已,爷爷在住院的时候,家里必然要有人在身边陪护,必然还要有个人在家里负责做饭跑腿沟通等后勤。而我奶奶一个人是不可能完成上述所有工作。2 L  ?- L6 R( T* N
各位只要自己想想,你去医院挂水,都很想有家人朋友跟你说说话,睡觉时帮你看着点儿水,上厕所有个人举着瓶儿。这个人如果只是个护工,多少有点不舒服。何况大手术呢?何况对一些老人而言,这些大手术几乎要事关生死呢?没有亲人在身边的话也太凄凉了。
% P+ g/ n% j. `/ C5 s$ \) l# q我父亲和叔叔伯伯们因为人多,轮流请假照顾,才勉强安排过来。不过也幸好爷爷恢复得好,出院出得早,否则也快撑不住了。
* I8 o4 w6 @( z* ?/ `然后我忍不住想,到我们这一代,该怎么办呢?
, _; ^' E7 |1 _# ?5 N: {子女多,有的留下,有的飞走,都有余地。而独生子女就不一样了。
- O6 p' p2 b* H- Z: \4 [" Y+ }$ w父母尚且年轻的时候,住住养老院还凑活,也能呼朋引伴地一起打个牌。可是等他们年老生病,照顾病人是一件连子女都会疲惫厌烦的事情,怎么能指望别人呢?就算有专业的护工,病人的心理安抚呢?
6 D6 m0 i1 f2 @  p$ z我伯父之前一直很赞同我堂兄放飞自我,费力地凑了大城市的首付,让他不用担心家里,也自认为不会在年老时跑去给儿子儿媳添麻烦。因为养孩子是对孩子全心的付出,而非指望他们养老嘛。
% G1 l9 j4 _6 o) q0 f. _* u  W5 L1 @然而经此一事,他开始犹豫了。除非一生病,一老去就痛快自杀,否则必然会成为一个需要照顾的人,不仅是经济上的,更重要的是精神上的。就像当初父母昏天黑地照顾了我们这么些年,并非是拿钱打发就行。
' O4 s! @) z1 _- V! ^' {; ?6 e我们这一代人终究会面临这个问题,如果和父母一直两地分离,当遇到养老问题时,必然有一方必须让步。3 ~, ?( Y' a+ v- p) e8 O
新闻里,父母和女儿只是把这个矛盾摆上明面来说了而已。而在我们身边,这样的矛盾将随着父母老去越来越多地上演。
123460269 | 2022-6-19 14:39:37 | 显示全部楼层
我只是想说,深圳110平米的房子卖了真可惜。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9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保密

新手上路

金钱
209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