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实这样的姑娘往往一生都背着极大的道德包袱,在美国一旦生活有所好转,必然会在许多方面回馈父母。) Z7 p* a& z: m% f0 s5 x T3 S
而父母一时的崩溃,更像是对小孩子闹脾气的重演:不管别人对自己多好,只要不符合当前的短视欲望,便呼天抢地一哭二闹三上吊,说到底,不过是童年时的欲望没得到满足而已。
, {/ ]+ D! j4 }* z" M! o! Z 当然,这不是父母的错,更不是孩子的错。大家都不过是在自己能力范围内尽己所能努力做最适合当前情境的事情,而已。
9 q( {+ s( t; S6 H 可惜(或幸运)的是,我们赶上了一个特别的时代,孩子被时代大流推着不得不向前走,父母若能与时俱进便皆大欢喜,若不幸与孩子冲突太大,结果往往鸡飞蛋打,曾经的投资付诸流水,孩子在内在道德与外在舆论的双重压力下,也同样伤痕累累、累觉不爱。 j, R0 i- s! H5 ]* T; O" @
双输。 Q5 {$ n4 }% B4 b* d( O
其实一切本可以更好一些。4 T% r4 ]- M( j; p' L6 o
======================
4 |' A* Y9 ^" d) C0 @5 p; v+ E不算跑题的跑题:5 v9 `3 x8 h5 T2 r
我认识一个快30岁的朋友A,现在没房没车没钱没工作,与父母同住。
2 b0 a, v; m' u1 Q1 x& ~ 他是在父亲的爱的拳头与母亲的爱的谩骂中幸福成长起来的好孩子。(并不完全是父母的错,他们全村都这样。我出生的村子略好,但相似案例同样比比皆是。)3 i6 b2 q7 d2 F" @2 n. d
现在他依然深刻的爱着父母(这是真的,斯德哥尔摩,或者说,孩子对父母的天然依恋,无法割舍。). L3 S! l& X6 ]) T6 e2 c( w
打会走路就开始帮忙做家务。( Q! H/ l6 j# R1 f: M- e
念糟糕的学校,放学没太多时间写作业,无人指导,更别谈什么与小伙伴一起幸福玩耍。
l& o* \( N5 _( P 初中毕业想继续念,但父母强迫他出去打工。
8 \1 K# z( V% v- T3 |8 } 十几岁的孩子,被“老乡”带到南方某工厂。没好好睡过几宿好觉。3 Z- g: b: S; M. R) v- a, r/ p
爸妈打电话一般就几句话:“吃了吗?”“发工资了吗?多少?”“家里困难,你自己留200,其他寄过来吧。”
+ v4 Y) B# x9 O7 e4 t/ J1 [ o 美其名曰“怕孩子手里钱多学坏。”8 p/ |6 i/ ^) t# {* f
他确实是个好孩子,至今对父母言听计从,从来不撒谎。6 J' h! ]2 s. g) ~& S
一个成年男人手里从没握过超过200的钞票。工资到手里不出一周就会被“温柔”地要走。$ z( P: B$ J8 j: F
换过几分工作,只敢找包吃包住的类型,因为自己没有存款没法自由租房。: d7 ~/ D0 I3 C, i" w/ p! m' m" @
至今仍然认为孝道是非常重要的事情,觉得没能力供养父母,没能力娶妻生子是自己的错。
- n4 ?2 m% R9 L: d 习得性无助。
8 c6 s- v2 O. ^3 n% S5 ~9 R2 Z' e 他有工作的能力。
3 Q7 l: }2 B) O0 A 不想工作的唯一原因是:
]4 p% f# c" |# G9 v. a 不管挣多少钱,最终都是要上交父母的。( w8 \' f3 K, ^. i: k
说“找不到工作”只是无声的抗议。+ j1 _. C2 \$ Z: l$ Z% P
因为他没有办法对父母说出“No”.
$ w+ O1 i \8 I6 T: q 而对他而言,以薪事父母犹如抱薪救火。( p2 o! a, e6 L( a: k0 S
======================8 {6 G5 s! V" S( S
或许看官因此会说: T) `" x l2 u' l1 M4 H- H: k' E
题主所示父母比A君的父母要好太多了。
' M/ P+ ^6 w# M# g' B- T但在Pi君看来,二者的共性是:
$ w! i5 j* ~4 w 都在文化情境中理所当然地认为孩子是自己的附属品,都理应为自己提供价值。
) ]( x. d( z- D7 | 比如两个孩子曾经都非常懂事。
; H8 a* F% ^* P2 e5 r" s+ f A君的价值是为父母挣钱;留美姑娘的价值是为父母挣得面子,是可以拿那些奖状去炫耀,是可以满世界说“我闺女可听话了”、“闺女让我有了去大美利坚一周游的机会。”
' ^9 H+ h0 K; V3 P8 T 嗯,相似的案例比比皆是,知乎最不缺的就是悲惨故事:怎样才能拥有好生活? 8 @4 f- l( L5 n" A. w. Z! {! ^9 i
想来留美的姑娘即使在地球的那一面扎了根,内心仍然是像A君一样眷恋母亲的,未来生活好了,各种接济父母的事情一样也不会少。" s! b+ K+ T1 q' B1 W
而父母仍然在拼劲全力的伤害孩子,对全世界说孩子“不懂事”,因为孩子曾经买过名牌包打过耳洞就说孩子虚荣,想来也让人唏嘘。
# n0 E/ O1 ^( E8 n/ m* [( U3 p Pi君也曾经打过耳洞,因为越是缺乏社交技能,才越想要努力不被身边的同学排斥。
" u# e$ l) A" U/ X7 H8 z4 O2 a Pi君也曾经买过奢侈品,只是不想让身边的人们瞧不起自己。
, V% q- R+ A* ~& M0 o8 n 越是被世界否定,越会拼死想要抓紧任何一根关怀的稻草。家庭环境越糟糕的孩子性成熟越早、恋爱越早,这是被许多社会学研究证明的悲哀事实。- |+ P, d+ r7 a! E1 w
而没安全感、虚荣、任性的人明明是父母。
/ [8 @ a: L* r! j0 I9 h& x* O4 u 当然,他们某种程度上也是不得已。
6 A5 o) e$ h/ V: @0 \1 A 但女儿的逃离打破了恶性循环,其实是很好的事情。3 C3 J# O1 o+ _, G2 k& G, p
========================: a% @; E* ~7 {4 M; I6 k8 ~0 S
讲真,对这样任性的父母来说,其实只要女儿不与自己住一起、不在任何事情上实现一个“顺”,他们都会不满意的。7 z, q* i& g( `3 O
我有哥哥与弟弟。他们都在离家很远的地方,爸妈都没有太大意见,但就是对我这个“大龄未婚女”,是“每日操心几近白头”。' W" T1 t! g8 W2 h$ m
爸爸曾说:. r% w4 K* U' u- q2 P
“你看你那些初中没毕业甚至小学没毕业的妹妹们都成家了,他们都很孝顺,都离家近,好好侍奉父母,就你一个念书最多的,反而最不让人省心。让我说,早知道也不让你读书好了,你会踏实结婚,会有几个孩子,会很孝顺。我们会很幸福。 ”
2 H2 t+ c" b# {: } 他还说,如果我不做性心理咨询师,如果我不那样“抛头露面作践自己给家人丢脸”,如果我愿意回到那个农村的家,他愿意天天刨地养着我。6 r$ }2 ~6 }; Q5 T( `; [1 O
当然,我知道,如果我在家里混吃等死,他们一定是会骂我没出息,会说“白让你上了大学”这样的话的。虽然大学学费他们总共也没出过几千。
3 d1 `( `6 c% S1 J' M 当年因为自己太懂事,觉得父母不容易,说了一句“北京家教好挣钱,一小时30呢!以后你们不用管我了”,然后他们就真的被这客气当真了,真以为我每天过得逍遥舒坦山珍海味。
+ k3 i. Q" [4 v7 l: [ 每次打电话都问:“有钱么?没钱给你打点儿。”每次幼稚的懂事的我都说“我很好。”然后就没有然后了。7 \6 l' k' O) R/ {4 i, j% g1 `6 ?8 X
贫贱家庭百事哀。* ^- k D7 {2 n. x0 \" Q4 w
. _& Y+ I* G: W; O0 g6 Y 至少,出去之后的姑娘可以从那坑里跳出去了。谢天谢地。& D; Q7 c6 @+ o9 \* K
但我每天还在与那些没能出去的孩子们交流,抚慰他们的不安与挣扎。
: U/ G2 }- K- h" a. C9 C: ] 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2 r4 S& W2 r; h, R. U 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 d( J" ]1 }8 J$ ?- J9 ]; _& | 没有不爱父母的孩子。( J$ V- i1 Y0 p* S" R: }
(此处父母特指在孩子的童年给予陪伴的以第一抚养者出现的父母。如老动画片《六神合体》中 玛兹生父那样养而不育的父母不在此处讨论范畴。)- a5 F; m4 B* M
只愿未来的父母们生儿育女的时候,不再有“养儿防老”的念头。
/ [; H' r+ m A- D) a 这样的世界会更美好。) X: X# g/ |* d! n" [
.
0 M$ Y; }2 y1 {. ]* A4 |: b, T- N$ p# ?
P. S.
) O1 C7 w8 Y5 P6 Q2 C% D, q@罗罗 说
7 S% k4 r K4 `( L7 l% G“等你80、90十几了,躺床上,保姆整天给你纸尿裤包起来,你就知道什么是养儿防老、把子女道德教育好了。优秀子女十万里之外,管不了父母躺在屎尿堆里,不如初中没毕业的孝子孝女,在身边。” 看了这位网友的资料,发现这位网友的长辈其实真心对子女不错,结果孩子不仅初中毕了业,还拥有了很不低的受教育水平与经济能力,结果在爷爷奶奶患病时,不仅请了护工保姆,自己也是不辞劳苦尽心尽力。9 V0 y+ F( l. w2 l
而我见过的更多的农村子女,真的“初中没毕业”的,往往连买纸尿裤的钱都没有,自己与子女的肚子都填不饱,每天工作16+小时,别谈搓手揉脚管屎管尿,每天能记得送水就已经很不容易了。
# t( K8 E7 U. V; N孝心不能兑换成钞票。
: G; u, @# a3 Y- j& f; l8 ?0 t) u- P2 Q
见过一个农村老人在自己的小屋里过世好几天才被发现。两个初中没毕业的儿子就住他前排的瓦房。老人活着的时候给儿子们做农活,两家都嫌老人对另一家太好。老人瘫痪后两儿子轮流送饭。几乎就是每天送一碗粥放在床头,然后就不管了。后来送粥这事也不断打折,某天起竟然就“一不小心”两家都忘了。
( n, h. T/ N. T& S& R8 B 当然,老人自己,以及两个儿子,都是曾好好拿棍棒与“孝道”去教育子女的。但穷人真的没有心力。: G4 B5 M5 D2 H4 N3 L6 ?
再说,越优秀的人在择偶这事上越有选择权。嫁/取到毫无孝心不愿意给老人任何支持的,多数也是“初中没毕业的‘孝子孝女’”,即使自己有孝心,也会被悍夫悍妇威胁成“除了对着父母的方向磕头之外什么都做不了”的不孝儿女。
" e9 t1 C f. M- t7 b 真正优秀的儿女在美利坚或北欧或国内的北上广买两套临近的房,享受各种福利(关于发达地区的福利本业其他回答已经讲了太多,此处不予赘述),父母身体不适也能有钞票有条件使用到最好的医疗资源,许多时候可以实现大病变小病,小病痊愈的完好结局,大家共享天伦,而农村看不起病的往往连个普通感冒都可能拖成肺炎,后面的所谓“病床尽孝”最多仅是勉强续命而已,根本没有“生活质量”可言。
# w8 C: |" R3 y( c* W$ J 我们家是长寿家族,爷爷本来是可以活到百岁的,但是因为当年家里太穷,屋里地面连平整的转面都铺不起,结果08年初某天起夜时在屋里摔成腰部骨折,县医院没能力治,送到市医院又怕有风险(老人当时91岁,骨质疏松,骨折后再久坐车怕病情加重),所以送回家,等死。
' i+ k4 f4 h7 d+ [ 我的爸爸妈妈是村里最孝顺的子女,没有之一。
w* I, O) O5 p0 [0 c }+ v) b 爸爸照顾了爷爷快一年。从春天到冬天。与爷爷同屋而眠。
0 |8 L- b$ Q# }5 j 爷爷每天做的事情就是要求喝水,吃流食,伺候排便,然后不分白天黑夜的尖叫,喊疼。除了给止疼药之外,爸爸无能为力。
: H5 H3 z0 a; B' ? 当时爸爸每天连续睡眠的时间不会超过2小时。经常被爷爷恐怖的尖叫吓醒。然后去抚慰,然后无能为力。2 g6 z8 H3 i' p4 g* g
无能为力。
! e1 z/ `& e/ X3 u 无能为力。- Y" L! z2 b& g" R u) H
偶尔清醒时爷爷会说不如死了好。但安乐之事貌似至今仍然是不合法的。
/ Z3 A2 `/ M/ s1 O3 r3 N 许多旁观者们都说:如果哪天我变成那样,不如安乐了好。4 ^3 s1 _- ]$ }$ D
而我一个北京的朋友,他的父亲60来岁时有了心脏问题,这在我们村是妥妥没治的,但他几次手术后在70来岁做了搭桥,每次住的都是某带“军”字的三甲医院的高级病房,之后像健康人一样好好活着享受天伦,家庭和睦,子女一个比一个优秀。现在看老人完全猜不出他体内竟然有起搏器。$ _+ ]1 T6 o2 s2 }* `/ F
.
8 V' i( A0 l- ^; Q8 XP. P. S.
9 T* f" C" ?( w( V; T7 C至于 @Adolf若愚 说的: u# P* ?- `; d: S. w q
“两个事件根本不具有可比性,受到压迫就要反抗,但是用尽别人所有资源再一脚踹开在哪里都说不过去,要不回去把留学和赡养的钱还了呀。还不是占便宜没够,无法再剥削变成负担阻碍了自己就一脚踹开 ” Pi君想说:, M J4 p7 n$ S4 z' H6 E
从来没有主动剥削父母的孩子。
3 T% x9 F! {$ D4 {: S7 r 某种意义上,孩子出生时都是白纸一张。熊孩子的背后是更任性的父母。4 F k& F" F2 z
况且这姑娘从没说过不还钱。
; K( \7 [, [/ z+ Z1 |/ w5 f 新闻只是张勇的一面之词,没有一句提到女儿的想法。对于这样的父母,我想张姑娘(似乎还是我的同龄人)应该也有一样的要加倍还债的想法。3 ?8 f9 U" S( v* ]
明明是父母没商量一句就莫名把我们创造出来让我们受苦,莫名讲“契约”,对于这么多年子女的精神损失一概不论,受点委屈就满世界嚷嚷“子女不孝”,但事实上,我见过的所有被蹂躏成这样的子女,莫不想着怎样还钱的事。1 Y. I$ B- X/ ~) y0 c# X
因为不花钱堵不住这样的父母的嘴。
5 J7 H( C0 F5 c3 P7 B6 i3 C 虽然花了钱他们仍然会抱怨。
5 R% O0 }' d: k. i) x, Y$ C 但如果按任性的父母要求的那样回家伺候,结果又会被批判“没出息”。
9 ]( [, N; N* ?- x2 r6 H9 S* k 这是很哀伤的事情。
9 L; f5 q; k+ F. T, G 但这是我们最后的保护自己的方法了。
; g0 C# a8 S; v5 @@摇滚樱桃 说得很好: + S- M- v/ S6 p# @- o- D' }$ u. M
如果这是父母期望的,认命就好,不要抱怨孩子没出息,不要攀比别人家孩子,不要在乎面子,最好也让小孩不要在学业上往上走,这个问题自然就解决了,从另一个侧面讲,这样更有利于加速阶级固化 如果不谈孝,真正的尊重孩子,孩子会因为自然的依恋而想与父母亲昵,反而会对父母异常好。, [% q6 @8 X- }4 [7 s# H
嘴上说孝的人内心未必。
5 |4 ~4 \: n( q4 G 嘴上不说的人同样深爱父母。5 Q) R. m# ~5 S8 M
喜欢时时将道德挂嘴边的多数自己心有不安。 . p, O% `/ y9 r* P
就像Pi君给一些朋友做免费心理咨询,当他们说我“很伟大”时,我往往会瞬间想起曾经从世界得到的善意,以及曾经少年时光因为无知而给一些人带过一些伤害。
! l% \' J1 W; o& E' k 其实每个人做决策都只能从利己出发。
7 I: v6 g. b& H* q 因为只有活着才能尽孝,才能做所有“道德”或“不道德”的事情。" }* F; Q6 z9 k4 T2 k/ S- n7 ^6 c
而许多所谓的利他,不过也只是间接的利己:长知识、长人脉、长口碑、长经验、求心安……
' U9 [$ `" X$ v3 i( _ 而我只是想简单的活着,听许多的故事,从帮助他人中收获一些价值感,给自己的生命一些叫做“意义”的东西,
# q0 \3 c, F* ]( } 而已。
5 S* m6 y0 S0 C9 e8 m" b/ p.
$ s' G8 o0 }+ [ sP. P. P. S/ R9 t0 {8 l; U3 y9 n
总有人说Pi举的案例都是“小概率”。
' ^4 _) y W5 b我想到了这句话:$ K, q7 d5 R& ?4 p \3 T! N8 Y
“没来的请举手。”6 z2 `8 I+ O3 D$ e
' D1 S# a1 W; o5 N! ~$ Q) \7 Y4 l" K
) w; t1 c2 t$ H: Y, p
7 i! Q2 h- h! ?$ t0 A
+ q" @0 A3 U# B* i) Q如果对全国的父母做调研,就会发现这样的例子一点都不极端。
5 t! p) d+ X% C能在知乎发声的都是没那么惨的(包括我)。/ K! V8 J/ S, X( j+ G2 O% q
更多的人被迫害到连上知乎的机会都没有。
" P+ ]- T; y) @& E( }4 U' p.8 y. K- e: P) N+ N. G
本页靠前的 @猫球 的回答与 @罗罗 很像。都是家庭很不错的。. W; h7 O; D7 X2 K6 g: L) c3 T& w+ @
也是中国的老话:言传身教 & 父慈子孝。% m, N/ Q3 K0 R& _* g U
其实如果父母一开始就将孩子当人看,当成是与自己平等的、独立的人,与孩子共同学习一起成长,成为孩子生命中最好的朋友,那么即使从好朋友的角度,未来出现任何问题,孩子都自然会两肋插刀。, X1 N; v; N9 h- ~3 ~% W
而我们都可以成为这样的父母。) V3 N H# C: h5 Y6 [. f
“无为而为”。不对子女提要求的父母, 结果才能获得子女真正的爱、尊重与陪伴。$ l: J) m1 x% Y0 n$ N8 t
孝顺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R; S- L& G; w! E- ~, d* [# x3 v Y
孝顺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P A& _! s% J- ~. @
孝顺的孩子是爱出来的。
: P: c1 z# L" j3 c. J) N2 K.
/ U) ]: z" \( G; @& `.
+ [4 w- Q3 O2 w6 H1 k5 [7 f6 U你经历过的、能想到的对孩童最具精神摧毁力的一句话?9 v5 W/ {% `0 |# k- T/ @/ ^) o
你在哪一刻体验到了真正的贫富差距?7 d, C8 B6 a! r' w$ |, f0 e
一个刚出生就被医院认定存活概率极低的婴儿值不值得倾家荡产去救?
d3 Q& p/ h# |7 E% O) c# L! v! l如何看待中国父母「买得起汽车,不买儿童安全座椅」的情况?对此有惩罚措施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