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经济日报8 n9 g. |6 P U* Y
6 Y* I7 o4 A2 `1 o- S( X( X
6月3日是端午节,记者来到许家冲村村民刘正清家时,她正忙着包粽子。看到有客人,她放下手中的活计,笑呵呵地迎了上来。- o) r u+ P$ d3 W( [/ }+ G/ w
1 N* w& F F0 P6 d6 E6 j
许家冲村位于湖北省宜昌市夷陵区太平溪镇,被誉为“三峡工程坝区库首第一村”,库区移民占全村人口绝大多数,是名副其实的三峡移民新村。2018年4月24日,习近平总书记来到许家冲,详细了解三峡移民新村建设和村民生产生活情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乡村振兴不是坐享其成,等不来、也送不来,要靠广大农民奋斗。”/ j: K( e3 n* i1 S6 e
' Q$ e6 H6 R, A' f( v" x, Z! ]
4年多来,许家冲村牢记总书记嘱托,紧盯生态保护,发展乡村旅游,扶持传统手工业,村民们鼓了“钱袋子”富了“脑瓜子”,快步奔走在乡村振兴大道上。
& B X) a2 m4 E/ U! z9 A* E8 k+ n8 a* N8 _3 @. Y5 J: k
回忆起当年总书记考察时的情景,刘正清记忆犹新:“我们当时正在洗衣服,总书记走过来与我们拉家常,得知大家用无磷洗衣粉和肥皂洗衣服,总书记很欣慰。看得出来,总书记为老百姓自发保护长江母亲河而高兴。”
$ `, m1 K& L5 P1 u; I. E
) B; O( |2 ^6 M# g, T4 ^如今,许家冲村实现了垃圾分类、干湿分离、日清日洁,村里还采取积分兑换方式,鼓励村民将家里可回收利用的废弃物收集起来,兑换生活用品,村容村貌又上了一个台阶。2 f) z/ z' z4 J4 [: {
3 [2 c# H' }0 V* B# c9 a3 R/ ]/ {3 J
产业是发展的底盘。“过去管不住斧头、守不住山头,如今漫山遍野的脐橙、茶、核桃成了许家冲的金疙瘩。”许家冲村党支部书记望作战告诉记者,随着有机茶生产基地面积逐年扩大,许家冲年产干茶超过了2000吨,以云雾观湖、双狮岭茶业合作社等为代表的企业蓬勃发展,村集体经济逐步壮大。' r1 |* [# V. x& h
9 ?% y3 l# Y% f; F- U$ w
走进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通道两旁的货架上整齐摆放着不同款式的刺绣产品。“端午节给大家放个假,留我值班。”负责人谢蓉一边介绍产品,一边指着周围说,这里是洽谈区,那边是网络销售区,发货区和仓库在最后面。5 _8 w& K/ L& z7 Q3 L& S
% |% X! b$ k) c I& u
作为村里的创业带头人,谢蓉曾在村里的电商服务站向习近平总书记汇报自己带领移民妇女创业增收的情况。2012年,她牵头组建宜昌绣女工艺品专业合作社,之后又成立宜昌沁邑民俗文化有限公司,传承峡江地区非遗技艺“牵花绣”,发展手工刺绣产品。“与4年前相比,企业生产车间从300平方米扩大到1200平方米,员工从几个人增加到100多人,销售额最高达到2000多万元,人均每月有3000多元的收入。”说起近几年的发展成果,谢蓉满脸自豪。
7 o! T) X% H- f/ k- |" a
, W# u9 n6 P' O/ t: Q随着与北京一家设计公司联手进军网络市场,合作社提供的产品也从传统香囊等30多个品种,发展到锦鲤、布艺老虎等120多个品种,还可以根据网络订单提供个性化产品。“受疫情影响,销售额有所下降。但我们没有灰心,积极储备了一批产品设计,未来一定能有更大的发展。”谢蓉表示。
. t/ p# P4 E+ u
0 Z1 C9 ]) I: C2 k2 M3 H1 {美好生活是奋斗出来的。“通过发展乡村旅游,许家冲开办了38家民宿,近200人吃上旅游饭。”太平溪镇党委副书记周利河介绍,去年,许家冲村经济总收入近1亿元,集体经济收入60万元,农民人均纯收入22476元,比2018年增加了9000多元。 (经济日报记者 董庆森 柳 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