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f, x: O' K$ g K% S
6 D9 U! I7 Y) y
向长河(国际问题学者)) j' ^- Q: ^2 q" D) z
7 T: N/ u" l+ e
每年一到高考时候,语文的作文题必然成为热门话题,除了比较全国卷以及各地自己出卷作文题目难易之外,不乏有些好事者“手痒”下场自己写一篇。不过,若是这些好事者拿到法国“高考”作文题,恐怕就不会贸然下笔了。不信,先看一下法国高考作文题:
, R2 L! q( Z8 w' }9 K# G+ J- N3 {6 Y% S, A0 I' K* b+ i7 [9 y
“所有信仰都与理性相悖吗?”“工作,仅仅就是为了做个有用的人吗?”“评点卢梭《爱弥尔》中关于‘教育’的一段论述。”这是2012年的,三个题目任选其一。8 m0 b3 b' u- j0 ~- |
5 { f; u. v" `' K9 X“我们的道德信念是否建立在自身经历的基础上?”“欲望是否源于人们不受限制的天性?”“解读1964年汉娜·阿伦特发表的《真理与政治》一文。”这是2016年的,还是三选一。$ M, Q* w2 m9 D; V7 Q$ ^
. T ~+ d# V% d6 K& {9 \9 D
很明显,这些题目都没有方向性标准答案,学生需要有大量哲学方面的阅读与思考,否则无从下笔。而且,这些题目极为“高冷”,似乎没有烟火气,考查的是学生对道德、理性等哲学命题的思辨能力。考生需要在4个小时内就一个主题反复论证,写满至少4张A4纸,其论述论证必须能够“自圆其说”。为了“应付”这样的作文题,学生抱着“作文模板”“满分作文选”之类的东西死啃恐怕不大管用。) q w+ _7 _# s0 q' _/ Y$ q
: G% F! S0 o# F, g5 d" Y6 G事实上,这些并不是真正的语文作文题,而是法国“高考”哲学试题。法国“高考”不设“语文”科目,学生在高二结束时参加法语语言会试,计入“高考”总成绩。法国“高考”普考分为三科,社会经济科、文学和科学,无论哪一科,哲学都是必考科目。在法国,答不好哲学作文题,很难挤进精英行列。4 I* K2 d6 c7 s8 j( @3 j
( W7 x0 F+ |2 d F: n每个社会都有精英教育。现代社会,技术进步一日千里,许多国家都把实用的、技术类的经世之学当作精英教育的重点。但倔强的法国人依然我行我素,把哲学当作精英教育的核心。法国是世界上唯一在中学阶段将哲学定为必修课的国家。中学生要学哲学,倒是可以理解,但法国人不照本宣科,不搞死记硬背名人名言,不搞标准答案。通过哲学考题可看出,法国学校的哲学课程并非是单纯的哲学史学习,而是要求学生通过掌握哲学知识增强自主思考能力,使其在参与公共事务时具备足够的思辨能力。依据法国教育部颁发的教学大纲,哲学课的目的是“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并建立理性分析坐标,以领悟时代的意义”。
y! Z, ? ^# F U% q* u: N T3 b1 [$ X- T. ~7 `7 d# L
法国为什么这么重视哲学?法国人认为哲学代表了人类文化的最高层次,对哲学家极为尊崇。历史上法国诸多哲学家对推动社会进步发挥了巨大作用。伏尔泰、卢梭、孟德斯鸠、狄德罗等哲学大师都是推动欧洲启蒙运动的重要人物,他们的思想影响,至今还在。1980年,存在主义大师萨特逝世时,6万法国人自发参加了他的葬礼。
: K4 R/ \2 R; C% N# {7 f" i1 H+ `1 [0 D; Y, n0 j+ J
正因为如此,法国教育对哲学的“偏爱”源远流长。尽管正规的哲学课是从高中开始,但法国孩子从幼儿园起便接受哲学浸润。在幼儿“涂颜色”的画本中,就有类似道德哲学的元素。笔者印象最深的一个是:第一图,爸爸横着切胡萝卜;第二幅图,妈妈要竖着切胡萝卜;第三幅图,爸爸妈妈为如何切胡萝卜横眉冷对;第四幅图,胡萝卜一半横着切、一半竖着切,爸爸妈妈于是开怀大笑。幼儿通过“涂颜色”就能知晓沟通与妥协的价值。
. p4 \ v" {$ a9 x$ |
* I) Q4 ?1 s9 ?& L! p0 f, D3 r& Q早在1808年法国“高考”诞生之时(拿破仑时代),哲学就被纳入必考科目,且在中学教育中哲学所占比重极高。法国高中人文类学生,最后一年每周有8个小时哲学必修课,科学和技术类学生每周有2个小时。在法国,鉴别是否具备接受精英教育资格,看的是你的哲学能力;衡量教育成就高度,看的也是你的哲学本事。事实上,不少法国知名人士大都是哲学高手,政治人物的哲学成绩是媒体津津乐道的热门话题。譬如,法国总统马克龙的“哲学血统”被人称羡,为其选举加分不少——马克龙曾就读于巴黎第十大学哲学系,为解释学和现象学大师保罗·利科当过助理,毕业论文研究的是马基雅维里。
1 z9 W( C$ l) o5 A! e. g! ]
+ e) o! W8 H. k( F7 u& W6 x法国的政治人物考得差的会成为一生的“把柄”,时不时被媒体拉出来“亮亮相”:比如戴高乐在高考的哲学笔试中仅拿到8.5分,前总统萨科齐9分,前总统奥朗德的13分也被嘲笑太没文化。1 w0 f$ m5 [. V5 G* o3 M5 ^5 |
% @5 W9 }/ S9 J" i1 E4 ~中国传统上也重视哲学。中国古人提倡“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重视深入思考,提倡对生命意义的不懈求索。事实上,中国道家、儒家思想曾经影响过欧洲一些哲学家,如黑格尔、伏尔泰、孟德斯鸠等。对哲学的普及与求索,对“人从哪里来,到哪里去”的终极追问,对于一个追求卓越的民族,是不可或缺的。法国“高考作文”及其背后的意义,值得我们思索。
4 y( P0 w z& [& b/ Q- C
% K% @5 a0 j! c# Q3 p漫画/陈彬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