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美博士申请难度如何?

[复制链接]
查看5035 | 回复5 | 2022-6-10 01:50:17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大家都说,怎么留学不花钱,申PhD好了,又有Funding又自由。申PhD真的那么容易吗?为什么我看到的PhD都是大神级别的人物才能上,尤其是国内的本硕去申请的同学背景都相当强,而且听说的老师一个比一个Funding紧张?0 @+ V# d1 N7 r) e2 q, F
题主CS,请各科同学畅所欲言
实好优 | 2022-6-10 07:03:31 | 显示全部楼层
4年前,挤破头找导师做科研,进了一所cs top10的学校,4年后,自己也带了一些本科生和低年级博士,今年也准备找教职了。期间,有很多的朋友、学长、学姐也已经是各学校的cs AP了。4年前,想进个lab都竞争激烈,求导师无门,现在,不少朋友微信群里发广告,求招学生。- I$ Y" v* U: `/ H  x4 {) s' M. a
有时候,我在想,明明当时申个PhD那么难,现在更是难如登天,现在怎么会有这么多朋友还在到处找学生呢?后来,我带了一些学生,我的老公在博后期间也带了一些学生,我们俩目前总结出来的经验就是:学生要知根知底。因为和你说非常想做科研的学生,看起来牛校,GPA很高的学生,真正和你做的时候划水的超过一大半。之前觉得highly motivated,后来发现,人家只是嘴上说说,其实就是想混个lab经验,找人写推荐信而已。这么说吧,遇到过国内C9本科系里top5的学生,结果过来划水的;见过美国top1, GPA4.0 的cs的本科生,一大半科研划水的;见过国内普通985,排名中上的学生认真勤奋科研的;见过美国top1,GPA非满绩的cs本科生说以后去工业届,但是科研时还是勤奋投入的。后来我们就很迷,真的,已经不知道选人标准是什么样的才好。至少我、我的AP朋友们以及我的导师都一致认为motivation最重要,你愿意投入的时间最重要。这不是虚指,这体现在很多方面。比如,对于一个project,你有多少主动性去主动查相关的paper,有多少主动性愿意自己动手试一试,而不是等别人告诉你下一步该怎么做,你有多少主动性去思考并质疑别人给你的建议,你愿意每周花多少时间。( N2 |# U0 ]2 W& f1 t% t
所以,你的GPA没有那么重要。为什么说现在CS卷,要有paper才会录phd。其实,paper不是必需的,但是paper,尤其是一作paper至少能够看出你有动力做科研、并愿意为之付出时间。本科有一作paper的人大概率不会博士躺平,这是faculty的保险选择。但是没有paper,只要你能有证据证明你的motivation也是可以的。比如,带你科研老师的推荐信。这就是为什么推荐信重要。但是由于国内推荐信都是学生写的,而且千篇一律的好且不负责任,所以导致国内推荐信的可信度不够。但是如果你的导师能够列出具体的,你在科研过程中的主动性,也是有机会的。还有一些是熟人推荐。有很多学生到了美国之后先读master再读PhD,master过程中跟着实验室做,那么留下PhD的概率几乎百分百(当然前提是你不是在划水),即使本实验室没有funding也会给你推熟人实验室。你未必要有paper,但是你主动解决问题的过程和你合作的人会了解的。& Z: ~+ w  T6 ~; a& [
站在一个待过学生做科研,准备申faculty的角度,我知道申一个funding有多么困难,养一个学生每年要花多少钱。而作为合作过好几个motivation不够强的博士生,你真的不知道这个过程有多痛苦,比自己做科研还痛苦。因为辅导别人时,你每星期只可能花几个小时(我这种属于极其hands on的情况了),但是很多东西,你不动手试是不能确定具体情况的。自己做科研时,想一想,试一试,再搜搜文献,可以自己捣鼓。但是辅导别人时,你说一句,他动一下,下一次再见就是一星期后了。从我和我老公已经我的朋友们带过的一些学生来看,那种笨到无法交流的真的几乎没有,但是有超过一半的学生,是糊弄你交任务,paper不看,实验不试的那种。# s, L2 }8 s% h* S3 ~9 u$ I8 ]# H
所以,你问北美cs博士申请难度如何。笼统的说很难。对于不爱科研,装作很爱科研的人很难;对于没有实际行动证明自己爱科研的人很难。但是,话说回来,如果你真的想申,真的感兴趣,你会相处1000种不同的方法去制造机会。就这么说吧,在最挤的cs AI领域,凡事真心想读PhD的,我认识的,没有一个申不到(我身边有10个例子)。当然有人行动快一些运气好一些,当年就申到了,剩下的gap一年都申到了。至于人家gap一年做什么事,那可就五花八门了,但都是在做research。而且这10个人里,有8个人本科和硕士不是cs出身。什么叫真心呢?就是我上面和你说的,不是嘴巴说说想读phd,都是想各种办法积累research经验的。4 y) H* M" l* P
我觉得美国的申请制度和国内升学制度最大的不同是它不是指标化衡量一个人的。不是GPA非得多少,托福,GRE非得多少,科研非要几段,paper非要几篇才成的。当然如果所有都好,那这个candidate极大概率是我们所说的highly motivated students,而且还非常有天赋。但是这不是必要条件。你应该换位思考,一个教授他希望什么样的人。对于年轻的faculty,他们想评tenure,想评正教授,他们需要有愿意努力科研的人。他们申funding不像功成名就老教授那么容易,所以,他们希望他们的钱没有打水漂。他们倒也不期待一定能招个天才,但是能招个勤勤恳恳科研,一年能有所收获(比如投个paper)这种,他们就能够满意了。对于老教授,他们可能会更希望培养后起之秀和接班人,那么各方面要求会有所提高。但是在你遇到的绝大多数领域,正常的智商,加上高度的兴趣,以及广泛的时间投入,坚持不懈的努力,就已经可以打败绝大多数的博士生了。9 E2 q) H) f- s4 j; w6 \- Y
最后,如果你不想读完博士,想读个两年quit,求你别霍霍那些教授了,尤其是那些AP。他们不是你亲生父母,没有给你付学费的义务。他们给你付学费,是给你的教育投入,是希望你能有产出的。你想想那些AP,尤其是才当AP的,每年写多少grant proposal才巴巴的弄来点钱,结果你什么都不做就走了,那么这些AP怎么把这个项目欠的paper补上?他们tenure之路怎么办?你这么做,极有可能导致以后他们不招你所在学校的学生,甚至不招国人了,目的就是趋利避害。当然你也可以把事做绝,不留后路,看起来后面那些人跟你没关系。但是你要知道,国人是个圈子,你这个圈子不强大,人不够多,你就会不断地被印度人、白人等其他人种欺压,而你到那时候才发现你根本没有华人圈子可以依赖。所以,如果你一开始就准备quit的,不要去骗人家给你PhD。如果你真的骗到了,你就把PhD读完。
吴佐 | 2022-6-10 14:51:36 | 显示全部楼层
取匿啦,其实我和题主的想法挺相似的,我觉得北美phd的申请不光和自身实力有关,运气、机会、身份都很重要% h7 b. ]# e+ ?, F
上周我找我的教授聊推荐信,进门之后,教授问我:来跟我讲讲你的NSF funding(或者fellowship,有点记不清了)申请吧。
) J- `4 x0 W7 h! _( q7 m% X7 N当时我的内心os:什么NSF funding? 你想让我申请NSF funding?我一个国际生能申请吗?; b4 y3 Q& ]% O" y- x
然后我教授看着困惑的我,说:让我查一下你的邮件。哦我记错了,是XXX(我同届的一个美国女生)的申请。那来跟我讲讲你想做什么吧。
! C( y6 s+ C) v8 d- I其实我当天聊完就挺难过的,我突然发现国际生想申请上美国博士好难,当我们都在死扣学校的TA工资或者导师给的funding,而美国人可以申请的外部funding太多了,带资进组不是梦。  M- T* v6 v- {2 @
比如我看到很多老板拿的是美国海军或者空军的funding的时候,我自己就自觉放弃了,感觉没必要发邮件给老师问问人家招不招国际生,大概率是不招的,发了邮件还找人嫌弃。7 C+ r8 e/ g2 p* ]; ^. |/ s
再比如我一直很喜欢JHU的一个项目,但是他们给博一同学的钱来自NIH,这份fellowship是无法提供给国际生的,所以需要博一的国际生自费,博二到博五要看导师是否资助。即便我很喜欢这个项目,但是我还是觉得自费很不值得,我就放弃了。
- ?/ `. x. C5 {' m; N我觉得在另一个国家求学确实是艰难的,即便做到了和本国人学术上差不多的程度,隔着国籍和身份的限制也很难和人家平起平坐。我不后悔我是中国人,我只想提醒其他同学留学前一定要想好这些条条框框。
捉马甲将军枚 | 2022-6-11 02:19:30 | 显示全部楼层
申请美国博士,跟很多考试性质的人生关卡是不一样的。高考,你分越高,越能选择学校。你考700分,可能清北专业随便选。但是,美国博士申请,不是说你GPA4.0就无敌了,也不是说你推荐信是院士你就无敌了,也不是说你5篇paper你就无敌了。# |5 r- P7 t4 {3 i$ J
之前看过一个Caltech的PhD对申博重要性排序,推荐信>research>GPA>TOEFL>GRE。其实,这个排序也不适用于所有人。
$ o2 h7 l5 O- C! m+ }" p' l! f1 `1 p申博其实跟追女神很像。有些人是靠着多金,能带着女神环游世界,打卡网红地,而成功的。有些人是靠英俊的外表。有些人可能跟女神家里是世交,或者从小青梅竹马,知根知底。但总之,每个人追的方法都不一样。0 ?9 {+ V* K- N. @
我们如果把申博士的各种条件对应追女生的各种条件,那么! b( D" G* B) p- J0 r
Research, paper = 经济实力
3 R* p# Q! r8 K6 Y推荐信 = 家庭背景
- H4 d" t0 j$ ~; I- X( vGPA = 人品2 n/ A* n7 M# [7 N3 I, O4 S( r7 G
本科学校的背景 = 外表' D8 C7 x* Z; e: P1 d# q. Z1 |
TOEFL, GRE不达标 基本类似 一个人有一些会被异性一票否决的特点。但这些点如果一个人很优秀,也算不得什么很加分的项。2 @# m$ _5 d( h5 c! l
这样一对应,你就会发现,research和paper是非常重要的,而且也是申博时起决定性因素的。我把这一点对应到经济实力,是因为research跟财富一样,都需要积累,而且也是能通过自身努力获得的。  I, {* k0 V2 Q% [% X# w: J
推荐信这东西,有时起决定性作用,就好比女神的妈妈和你妈妈是高中同学,你们从小一个屋檐下长大,近水楼台。但有的时候,推荐信并没有很大作用,甚至没有GPA重要。但是,如果你要申牛校,那推荐信可能非常重要。就好比你女神是名门望族,那么你的家庭背景必须能相配,不说是世交,也得关系非常近。不过,普通人家的姑娘可能会更看重你这个人,而不是你的家境。这就类似,你申TOP50左右的,那可能你的能力更重要。$ b: {0 Y! x: i4 R
GPA,我觉得,就是反应这个人是否是个认真靠谱的人,跟学术水平扯不到啥关系。所以我把它对应到人品这个属性。
8 |" D/ I4 v+ k0 W/ x0 C本科学校背景对应一个人的外表。因为我觉得一个人本科背景就和人的外表一样,自己基本没法改变的。很多老师喜欢招一些国内外非常decent的学校的学生,然后把学生的background挂在lab网站里,点开members一栏,全是清北,以及美本top30。凡是lab网站里把自己学生本科是清北的写出来的,我一概不联系。类似于,我发现某个女生有颜控,而我恰巧其貌不扬,那我搭讪(套磁)都不想了。3 j- q% N6 B& m0 d: Z3 j5 j6 j
TOEFL, GRE属于没有肯定不行,考的高也没啥用的。不过今年,很多学校GRE都免了。7 q/ S2 b" ?% j; [0 U
另外,谈一下套磁。好多人说套磁难。套磁就类似于追人前的搭讪。套磁的基本思路就是先广撒网,然后确定有funding且对你有一定兴趣的目标。经过这一筛选,目标就少了,然后就有的放矢。4 z4 c6 D0 X  {8 D+ @5 [4 X
想给人留下好印象,就不要给人一种喜欢装*的感觉。要给人一种谦逊的感觉,同时,透露出你对他的好感,同时,注意,不当舔狗。有些人一写邮件,就来一个top one choice for a graduate application。同学,这种舔狗行为是不会被珍惜的。正确示范是,looking forward to joining your team。有限程度地表达好感。邮件里也别吹自己多牛批,或者教授多伟大,多谈自己的工作和教授工作的联系。就好比你搭讪,你上来就说,美女,你长得好漂亮啊,这立马就被拉黑了。你应该上来说,你是不是哪个哪个学校的啊,我也在那里上过学。说白了,就是找共同点。
* Z" v' O# c* `5 J9 \But!如果你论文非常牛批,例如附件里,你直接放了自己5篇一作顶刊,这就类似于,你开着布加迪威龙去接女生。这样的话,你邮件里写啥已经不重要了。即使你一句话不提research,只表达你想申请的意向,就够了。
' v, t9 g4 }0 x. [再一个是,其实,自己是啥水平,就能申到啥学校。很多顶校的PhD,即使在申请季,也是更关注自己当下的研究,而不是关注申请结果。但很自然的是,这种人也能申到最好的学校,因为他们配的上。这就好比,你每天都在努力奋斗事业,并不急于恋爱,然后忙着忙着,自然会偶遇非常好的女生。而如果心态浮躁,每天都想着脱单,很有可能适得其反。  d3 N5 ]2 J& i2 R) E5 z
另外,申博一定要保持好的心态。拿到offer要珍惜,拿不到offer可以总结原因,继续努力,但也不必只执着于某一个梦校。很多时候,我们没法拿到梦校的offer,但请记住,我们必须接受人生中的各种事与愿违。相信得到的才是最好的。* n3 T9 k* L8 p& f7 \0 U
我这个人是最不可能做舔狗的。有的时候,看到一个教授的方向,特别喜欢,然后发邮件套磁,如果他没回我,我就会阿Q式精神胜利法,这研究确实做得有点意思,不过,也挺trivial。相反,有的教授的课题,我都没仔细看,结果他回我了,于是,我就打开他的google scholar,然后我就越看越喜欢,觉得他就是明日之星。
致青春598 | 2022-6-11 11:39:08 | 显示全部楼层
@Edward Liu 说的很对,顶。   G) R  |/ m2 O3 V) E5 j
@Yong He 补充的也很好。% f7 p7 C" e7 }+ O+ x8 z% i8 h6 h
我就是 ) Q: u% A0 z4 K5 M% ~+ K
@Edward Liu 中提到的“我的本科(SCUT)师兄
' [$ H- O5 o* @' E6 m: l@Yong He 2012年拿到CMU PhD全奖,那年听说CMU在中国13个offer除了他全是清华的”中剩下的12个清华的中的一个芸芸众生(刚刚数了一下真是12个,最后来了5个)。
5 X: F4 y% s+ E7 @" T我再补充几点。
. @+ Z/ @+ y3 O1. 你要确定学校是老板找人还是全系招人。这个就差的很多。大多学校是老板招人,于是这就很随机,你可以很牛逼但是没被老板挑中,而也可以不太牛逼但是和老板很对眼。少部分学校(比如CMU,Princeton)是全系招人,只看一个人牛逼不牛逼,不管match不match,于是这些学校就会招很多清华(或者交大ACM班)的人,其它学校可能就找的比较少。当然了,CMU的CS太大于是没有不match一说。, O" a' O8 g' c5 y, d/ r- y- r( q
2. GT成绩那些,有的学校完全不看(斯坦福,MIT),大多学校基本不看(T最好还是上100吧),也有学校看的,自己打听好,选好自己的dream school,然后optimize你的时间。本科时间真是太短了,真的没时间折腾。, ^9 C1 V3 y; l9 `4 H- d: t
3.最后就是 0 F) H* t) ~; W  z5 a
@Edward Liu 说的,可以先来美国念硕士,经过必要的科研锻炼,一方面你自己也知道想不想再花好几年念,另一方面也能看出你适合不适合念。美国不花钱的硕士有,但是不多。到底想不想走这条路也要提早考虑好。
平静就是幸福孛 | 2022-6-11 19:36:55 | 显示全部楼层
作为有两次CS申请经验分别拿到Georgia Tech全奖MS和Berkeley PhD Offer的来谈谈看法。
9 o: E3 n8 F+ w; j/ W总的来说CS的PhD申请不那么简单,除非你要申特别野鸡的,排名70,80+的学校,都不是那么简单的。funding倒是不会缺,主要还是申请太多,名额又很少。& i- V% v4 d$ g8 D* j. o
& _  A5 a8 u5 e! K; j
最top tier的四所的话(MIT, Stanford, CMU, Berkeley)通常情况下不是国内top5学校的牛人+牛科研+牛推基本不太可能。例外也是有的。我的本科(SCUT)师兄 @Yong He 2012年拿到CMU PhD全奖,那年听说CMU在中国13个offer除了他全是清华的。不过他计算机的实力和在他申请的研究方向的造诣已经远远超过所有本科生了。
) X# S% x2 @5 X' ~! a8 b9 ]& \2 J: _
- m; B" {7 y4 f$ f* T. T再下来排名top30的学校的phd,也都是中国top5学校的学生居多。我曾在Georgia Tech (CS Ranked #9)的图形实验室当过RA,我们那除了我有三个中国phd,一个北大一个清华一个上交研究生。总之,我在美国认识到的所有的CS PhD同学基本上是见不到SCUT这种等级学校出来的。对于国内普通小本来说难度可想而知了。! F0 ^, v/ V( E* I7 I! u( `

7 c$ _/ F( T' v3 p所以国内的普通学校小本要是有志来美做学术研究,一定要在本科期间想办法做一些你感兴趣方向上研究了。学术圈相对封闭,而且非常重推荐。这种现象不一定是什么好事,不过我们也只能投其所好了 :) 要是你能比其他本科生先踏进学术圈一小步,申请的成功率也许就会大很多。本科在国内怎么混进(美国的)学术圈呢,基本上可以选择先出来交换一年或者一个学期(比较烧钱),或者是去牛校的实验室混,或者MSRA了。(我同意楼上说MSRA是最成功的留学中介这个观点)) r8 H& f; |' K7 E" o& }

  H, j4 `5 P) a- q3 t! z对于国内普通小本来说要去牛校也许还有一个方法就是可以先申一个Master,来了美国之后近水楼台先得月,稍微积极一点肯定能争取到做研究的机会,毕业的时候再申名校底气会足很多。我就是MS毕业后拿到了Berkeley的全奖。  ~" _$ d+ ?7 u; |

7 \8 c( b# Q3 v! l7 R' i6 ?对于rank 50+的学校来说,我没有直接认识的同学,所以不那么了解。但我觉得能伸到phd的人至少在你做的方向上必须是有一定积累的。# s/ A5 O* B0 S" [1 X# Q
4 A7 A: T0 w! p6 m
写点题外话,国内许多学生申phd的时候都没有真正想好自己到底适不适合读phd,我也一度对这个问题非常迷惑。肯定没有绝对正确的答案,但我个人是不太认可单纯为了phd的奖学金而读的(虽然这个现实的确很蛋疼,但我就理想主义一回。。)phd肯定会很辛苦,最重要的是你要热爱你所做的事情,深信你的研究是有意义的,并且研究过程本身会给你带来快乐和满足。
4 }( k/ {3 h- d* }. x0 n. T2 A贴两个国外教授关于phd申请,利弊权衡以及以后出路的链接在这儿,我觉得会给大家带来些启发 :)' h6 V* |- K/ }' l3 L# [; ]
Life after PhD, by Fredo Durand, MIT: http://people.csail.mit.edu/fredo/LifeAfterPhD.pdf
+ ~% \# h; ?5 n+ g3 A% k) tPhD Survival Guide, by Toshiya Hachisuka, 东京大学: http://www.ci.i.u-tokyo.ac.jp/~hachisuka/survival.pdf" `/ ?" M, l5 b, a0 w
Advice on Applying to CS PhD, Mor Harchol-Balter, CMU: http://www.cs.cmu.edu/~harchol/gradschooltalk.pdf5 v) _% k( y6 [$ r4 M3 ^; u4 |% D% y

, r( @0 }3 W- E/ z第一次在知乎回答问题。。写的略长。。海涵。
! U+ K7 G) N- N" j7 T7 E% G! Q& B  Z
" i5 c3 |7 z  s- t2 {: F7 S: X补充一下,1 k3 }/ u: ?* h" H
我对70,80野鸡的定义纯属随机,挑了两个比较大的数字。而且博士申请注重的肯定是专业排名。CS的Ranking在USNews Best Computer Science Programs 里只rank到#112。想表达的只是,肯定都不是那么容易可以随便水到的。。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2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2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