来源:中国青年报
# N0 |0 e7 B+ H% g5 y: C6 K: A' X" y! ?
齐元皎 来源:中国青年报 ( 2022年02月25日 07 版)
1 o3 b/ ~, I5 J# I) F; i) p% s2 l- A$ r, d1 p( e' w3 Q
你是否发现,不知从什么时候开始,可爱的小猫小狗照片已经占领了你的朋友圈。随手一刷,就会看到公司同事又在秀狗,平日在公司一板一眼的他,抱着小狗笑得灿烂。 $ T9 F8 G- _/ V9 j& b2 \; Y7 ]
/ X# t# R$ u0 b# u; o. Y* L4 e [王琪毕业后就进入北京的某互联网大厂工作,曾经时刻黏在一起的同学和姐妹分散各地,喜欢热闹的她只能在下班后回到空荡荡的房间,躺在床上百无聊赖地玩手机。朋友圈里同事和朋友晒的猫咪让她心痒,每次跟在异地的男朋友视频,男朋友都会炫耀自己养的小猫,让她羡慕不已。终于,王琪按捺不住,接回了一只小猫并取名为“金宝”。
% [( M0 p: y! ^/ [$ `1 F9 ~5 C4 w& s3 F8 i
“每天早上醒来看到金宝躺在身边静静地看着我,就觉得这个世界很温柔,觉得又有勇气去面对新的一天满满的工作了。”王琪说。 : m8 \. D. O6 S7 c4 _
( k! M/ b2 Z+ D5 {2 V在大城市,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养宠物。公司里的职场丽人,回到家后许多人回归了最朴素的身份——铲屎官。数据显示,2010年至2020年,中国宠物数量从0.59亿只猛增至1.89亿只,其中城镇宠物猫狗数量突破1亿只。 . k' W& t. h4 q8 o0 `8 C( ^& |
0 o, O0 W& S& A$ u' U9 |心理学家艾瑞克·埃里克森(Erik H Erikson)认为,在20-40岁的青年期,人类心理发展的主要任务是获得亲密感,避免孤独感。对于在大城市打拼的年轻人,虽然内心渴望恋爱婚姻,但是现实困难重重,因此养宠物成为很多年轻人获得亲密感的替代性选择。有实验数据表明,与宠物互动可以降低血压,减缓心率,并降低体内压力荷尔蒙皮质醇的水平。这在很大程度上缓解了当代年轻人的工作压力,提高了他们的生活质量。
; b- |$ e+ p2 N! C1 S* ], n+ y- G
“我可以吃土,但别的小猫咪有的东西,我的小猫咪必须得有!”微博上,网友的一句玩笑话引起了许多人的共鸣。这一届年轻人,在宠物消费上也毫不含糊。网友小艾在豆瓣小组发帖称:“我每顿饭吃15块钱的外卖,但我的狗要吃一袋三四百元的狗粮。”2020年,宠物市场规模接近3000亿元,超过了婴幼儿奶粉、纸尿裤的市场规模,预计2023年宠物市场规模将达4456亿元。
8 N) l! D- ~& i( K' l& u; O& Q# X! J+ D! p" T. }
有人觉得难以理解,养宠物的都市年轻人到底在想什么? 0 U; c4 I% k7 [/ x: v
' ?$ n, d# p# |4 a8 t在中国心理学会注册心理师魏冉看来,这种现象并不矛盾。当年轻人从宠物那里获得了充分的陪伴,感受到亲密感之后,他们会在情感上依赖宠物,并且期待这段关系的持续,花钱在宠物身上是这种情感自然而然的行为表现。而在消费宠物用品的过程中,也潜移默化地提升了年轻人在“宠物圈”的归属感。
* ?1 E. p& d) O2 \' q8 e }% h$ P) J' z ~
在搜索栏里输入“为什么养宠物”,搜索结果出现频率很高的一个词是“治愈”。在车水马龙般喧嚣的大城市里,一群群年轻人肩负着来自升学、就业、职场、房贷等各种压力,顽强地想要在这个城市扎根。奔波劳碌一天之后,回到房间,他们总有一种方法可以治愈自己。 ' B( Q' f# Q& I; P2 y
}$ M6 l O9 T7 W4 o$ v X应届毕业生李晓阳正在进行面试“车轮战”,最多的时候,他一天进行了3场面试,有时候午饭都顾不上吃。“我不怕辛苦,但是当在面试场上被宣布淘汰的那一刻,真的很难保持自信。有时候我甚至觉得,是不是这个世界没有一个地方需要我。”打开房门,小泰迪犬Lucky高兴得摇头晃脑,一边呜呜叫着,一边扑过来。“在这一刻,我感觉在小狗的眼里,我就是全部,那种对自我的怀疑会因为这种被需要的感觉慢慢抹平。” 3 @. p$ t# w) M1 _- ] M, Q% S
, @# v5 S) A& w
“当年轻人意识到自己能够为宠物负责,感受到宠物对自己的依赖时,无形之中满足了他们‘被需要’的需要,让他们感受到自己的不可替代性,提升了自我价值感和力量感。这很大程度上消解了‘打工人’常有的无力感,甚至是低自尊感。”魏冉说。 0 f- G% X; p) P0 T3 ~/ E
: r- o0 u8 C) Y4 n( N/ _
27岁的姑娘何子涵正在考虑与相恋5年的男朋友结婚。她觉得,养宠物的意义在于,自从养了宠物,她与男朋友的关系变得更加融洽。“不仅仅是两个人在一起了,宠物让我有了家的感觉。”
9 [7 z! c& z O0 U3 A/ `
2 @! d9 k( F* R- r0 k$ e5 u8 z9 B去年3月,何子涵与男友一起从领养中心领回了小猫“橘子”,从未养过宠物的两个新手铲屎官手忙脚乱。为了尽快让小猫适应环境,她与男友明确分工——男友负责学习养猫的知识,她负责采购猫粮、猫砂等物资。遇到问题,两个人就一起商议或者上网学习。“养猫以后,我们开始有了一个共同目标,也学会了承担责任,这让我觉得,无论是我们两个人,还是我们的关系,都在渐渐成熟。” % {9 C0 @- ^) D
& T e6 W3 c- z/ ^2 ]6 G7 B+ N0 l
魏冉认为,将宠物看作家庭一员,呈现着年轻人对于“家”的渴望。与此同时,类似“爸爸”“妈妈”这样的称谓也呈现着一种责任感。
7 C- H# ~3 N6 R! `
: u; z3 Q2 ]. C; O) y虽然因为工作原因,何子涵跟男友频繁地搬家,但她觉得,无论搬到哪里,只要有“橘子”在,下班后等待她的都是温暖的家。“因为你知道家里永远有一只毛茸茸的小可爱在等你。” 2 z, z9 U( J# `8 p
: ]: o& N1 o1 v9 R: r2022年02月25日 07 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