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为什么会爱上另一个人?爱一个人的目的是什么?或者爱一个人需要目的吗?/ D$ E* X4 c/ [ V. z( S' V
在目前所发现的所有动物里,只有一部分哺乳动物和鸟类会“谈恋爱”。人类作为地球上最会谈情说爱的动物,似乎并不知道人与人之间为什么会相爱,也不明白爱情的本质到底是什么。
) h, h, Z% W( v! o A! W如果爱是有目的的,那无论是自然科学还是心理学,到目前为止都还没有完整的理论知识能够解释清楚爱的目的到底为是了什么。8 `# b4 u) x: J Z
但哲学家们在过去近三千年的时间里始终没有放弃过追问“爱情”的意义,心理学家们也从六十年前开始逐渐将“爱情”作为一个严肃的科学课题进行解析。
: @! Y; b1 h* e0 R1 L) |为此笔者,整理出了一份7位心理学大师关于“爱情观”的综述。以下,请享用。
: `/ \! t7 {' i L+ @# Y<hr>
* m, }) N2 n% E3 k
, }% }/ F* J* I' `. |0 o. G( j" v" I& {「第一位」唐纳德·温尼科特Donald Winnicott
- a% f- w7 Z) J5 Q英国客体关系理论大师。在弗洛伊德之后的精神分析流派中,温尼科特具有非凡的创新精神和独特的视角。他远离了弗洛伊德对本能的强调,撰写了大量著作,阐释母亲与孩子之间的相互作用如何滋养或阻碍孩子发展。
+ R# c/ m3 n- H5 A1 _3 J他认为:伴侣之间完美的相处关系是“窝在爱人怀里孤独”。 i" q& s4 D& P6 Z! c; f1 B
7 A) [' ?( @( x6 l刚开始恋爱的情人,总有说不完的话,但时间长了之后,总会走到无话可说的片刻。有些人碰到这种情况就会感到紧张与不安,生怕两个人的关系无法继续。& O8 e7 E$ l6 q% W3 H, z6 l; e
) d# F3 C$ d9 z& C0 M但真正成熟美好的关系是——即使两人暂时无话可说也无所谓,相对无言,就暂时沉默,可以静静地躺在对方的怀里孤独,这是两人相处信任的极致表现,也是最高境界。 ! O" g' I% a0 l7 y
: {; @$ u$ Z8 C) y/ N5 _, ]+ M8 N( P+ F! i6 o
「第二位」卡尔·荣格 Carl Gustav Jung
! A9 V$ s2 w6 j! W: T9 O瑞士心理学家。1907年开始与弗洛伊德合作,发展及推广精神分析学说长达6年之久,之后与弗洛伊德理念不和,分道扬镳,创立了荣格人格分析心理学理论。他的理论和思想至今仍对心理学研究产生深远影响。
0 s0 F* |' f1 o- Q. V: r2 a5 C7 l" G荣格是最早观察到人类在心理上是雌雄同体的心理学家。
! \3 ^/ `3 p9 H2 [3 w. m, K
1 x% `6 W# O5 H9 D* o
7 L. |1 g, s' e) C% ~他指出:在男人伟岸的身躯里,其实生存着足够阴柔的女性原型意象,荣格把她叫做“阿尼玛(anima)”;同样,在女人娇柔的灵魂中,也隐藏着属于她们的那个男性原型意象:阿尼姆斯(animus)。
4 W7 r; t- M# y0 ~+ K2 x G3 v; i* t+ a* z N5 C% R2 J
5 I/ d2 ^/ y# O; T
为什么男人与女人会一见钟情?为什么情人眼里会出西施?为什么相爱着的男男女女会有如此多的故事发生?为什么人们常说婚姻是爱情的坟墓?除了外在的原因,这些大抵都是阿尼玛与阿尼姆斯在背后操纵的结果。, e) J4 | A/ p1 N% t. ?
: T1 A) Z: v5 l, P) M
& h5 F U5 n* I( k1 K0 k1 L2 v荣格认为「一见钟情」是一种投射
: L& Z$ R M" @& F男人,会把自己的女性特质(阿尼玛)投射到女性身上;而女性,则把自己的男性特质(阿尼姆斯)投射到男性身上。这种投射往往体现在恋爱关系以及夫妻关系当中。这些看不见的内在伴侣,会在我们没有觉察的情况下,对我们的亲密关系产生巨大的影响。) X& q# q ^: g. J. k
/ K- j" T2 W( ? v
! I( p% t3 d& W) s P5 i9 |
比如一见钟情,就是阿尼玛和阿尼姆斯所产生的积极的投射效果。如果男人把阿尼玛意象的积极方面投射到一个女人身上,就会对她着迷,被她吸引。0 B: h6 E0 h% l) J- n0 k6 y
' g% R4 c" O- {, g; ^8 b0 T) \( U* b, g0 O" G" h
而同样的,如果一个女人把阿尼姆斯意象的积极方面投射到一个男人身上,把他看作英雄、救世主和精神导师,也会被他迷惑,被他吸引,把他看作真命天子,理想的爱人。那么,这些投射的创造性能量需要收回,以便实现我们内在潜能的最大发挥。( d/ q- f( x; |' \
' [, L$ {" F: Y7 X( B2 }, s) q" ?
8 o$ O8 F$ S4 `' I4 @. V
否则男人会很快觉察到这段感情的不真实。因为他不是把她看作她自己,而是看作他想让她成为的人,只是他的阿尼玛意象。他希望她履行他所投射的内在女性意象的职责,并按照他希望的样子生活,这通常与女人的真实自我是相抵触的。/ [; E, d7 _* e! F, o$ ? e# [
. e/ E6 |, }2 O! q, L, m
2 M" p C2 u3 A, s7 R! O! N1 P
她会发现自己成了笼中鸟,她发现他表面上的爱,实质上是一种占有和限制,不允许她充分而自由地成为她自己。以前令她心动的那个男人一下子就变成了一个令人讨厌的人。这个曾经被过度重视的人,现在被贬低得一无是处。他曾经被视为英雄,现在却变成了恶棍。$ L) l9 U6 x& i3 N4 @: l
# ~1 r" @5 _3 E
) ]; N' Q2 N7 L- c4 _: x8 }一旦步入婚姻,那种不食人间烟火的恋爱状态很快就会消退。更糟的是,曾经相互坠入爱河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现在开始争吵,甚至导致爱情的终结。
2 V% ]( t% a4 J, y1 L
o) u- }5 [' ^# A6 N$ j' n _% b6 e, h( _2 O/ t
荣格曾提到,在中世纪,当男人发现了阿尼玛时,他会把她逮捕,并审判她,把她当作女巫烧死。而当女人发现阿尼姆斯时,这个男人注定会成为一位圣人,或一个拯救者。而在现在,只有通过心理分析的过程,才能使总是处在外部的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开始转化成一种心理功能。
8 V; m( \7 }9 L) J" m. S
' q% m8 n4 [$ n( o1 Q/ |, s) U( ]* J- f0 L' k8 C2 `
我们必须了解的是,两性关系有多大程度建立在投射之上,人类的爱的程度就有多缺乏。爱上某个自己根本不了解的人,他/她吸引我们,只是因为他们反映了我们内在的阿尼玛/阿尼姆斯意象。 o( _0 y$ T& ~ f( z( `% P
4 b* e+ \. u# ]
& j/ }) s1 O+ O* j1 Q. y: E3 B
在某种意义上,我们爱上的是我们自己,而不是另外的人。尽管这样的爱情幻想美丽无比,但事实上,这是完全自私的心理状态。) a0 F/ w/ P2 R6 x( w
6 b# \1 h3 W# E* [8 G6 Z5 c( i4 Y+ Q7 S: T( q/ o
只有当一个人真正去了解另一个人,把她/他当作一个真正的人来对待,并开始喜欢并关爱那一个人,真爱才能产生。这样的真爱是很难得到的,需要我们付出努力,去做工作。但回报也是很明显的,只有这样,我们爱的能力,才能够变得成熟。
/ f2 g, |$ j7 v1 g) X; L4 | S8 I; R
7 j8 r' L% c3 _; y1 T
对另一个人有着现实的期待,意味着我们承担起了自己的幸福或不幸,而不是期待另一个人给予我们幸福,也不要因我们自己的坏情绪和挫败而责怪别人。
; ?+ f8 j; S& Z6 ~( b, I
+ J; N0 q0 U' F8 v8 C0 k( R" V4 h r6 {( S
但并不是说,投射是坏的。从本质上来说,阿尼玛和阿尼姆斯的投射是非常自然的事件。阿尼玛和阿尼姆斯存活在我们的心灵当中,如果它们不将自己投射到异性身上,我们将永远不能了解它们。通过投射,我们才能看到它们。每一次投射发生时,我们就有机会来了解我们内在的灵魂。: C5 @; o8 A4 t x
; A7 M+ g8 ?1 y; E! Q
" N6 C; [" }; y1 F( g$ D
「第三位」艾瑞克·弗洛姆 Erich Fromm
& q' Y1 P) L4 Q' S) R# W美籍德国犹太人。人本主义哲学家和精神分析心理学家。毕生致力修改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学说,以切合西方人在两次世界大战后的精神处境。他的精神分析学说对世界有影响力。 3 J R- N! x! Z) K0 w7 {
他认为爱情与成熟度无关。如果不努力发展自己的全部人格,那么每种爱的努力都会失败;如果没有爱他人的能力,如果不能真正谦恭地、勇敢地、真诚地和有纪律地爱他人,那么人们,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也永远得不到满足。 1 S- R! D0 Q0 q/ W
如果我爱他人,我应该感到和他一致,而且接受他本来的面目。而不是要求他成为我希望的样子,以便使我能把他当作使用的对象。 " t% s% n/ n$ K- U6 C. x: R, }! F7 o! }
他还强调一个人最重要的是学会单独地待着,而且不看书、不听广播、不抽烟、不喝酒。有没有集中的能力表现在能不能单独地待着,而这种能力又是学会爱的一个条件。 / o* w: c/ Y6 l ^+ ~" ~
如果一个人不能单独的呆着,就只能把自己同另一个人连在一起,这个人也许就是我生命的拯救者,但是这种关系同爱无关。爱首先不是同一个特定的人的关系;它是一种态度,一种性格倾向。这种态度、性格倾向决定了一个人同整个世界的关系,而不是同一个“爱的对象”的关系。 + n U5 k8 i7 Y8 O/ c8 |2 U
如果一个人只爱一个人,而对其他人漠不关心,他的爱就不是爱,而是一种共生性依恋或者是一种放大的自我主义。不成熟的爱是因为我需要你,所以我爱你。成熟的爱:因为我爱你,所以我需要你。 & }8 m" t+ p6 b, m/ `
「第四位」罗兰·米勒Rowland Miller
) x' O; a& W9 n/ o( V+ A! _/ c( g美国萨姆休斯顿州立大学心理学教授。自1978年至今一直在该大学讲授亲密关系课程,曾获美国心理协会(APA)和国际心理学荣誉学会(Psi Chi)的 Edwin B. Newman 奖。
, O: s6 a k% b3 T; A4 J他和丹尼尔·珀尔曼 (Daniel Perlman) 合著的《亲密关系》一书,既专业又可读。任何想获得一份满意关系的人,都可以试着读一读。
2 ]8 g! {5 f; m5 v& |. @4 v罗兰米勒认为,我们人总是自恋的,会喜欢那些喜欢我们的人。 6 T/ \- v* K+ ^$ j9 o; X: W1 r
亲密关系满足的秘诀,只有三个步骤,第一、欣赏你的伴侣;第二、表达你的感激,第三,重复上述两步。他还认为伴侣能一起玩乐就能更长久的在一起。在亲密关系中,男人专注于长相,而女人专注于资源,但相同的是两者都期望伴侣友善、随和、可爱、亲切。 5 n/ D1 G4 o( v8 q" F4 j7 M1 ^
「第五位」欧文·亚隆Irvin Yalom ( p- m, a% @" K3 }4 K4 o
美国团体心理治疗权威、当代精神医学大师,存在主义治疗法三大代表人物之一。斯坦福大学精神病学终身荣誉教授。他的许多著作不仅给心理治疗师带来启发,也深得普通读者的喜爱。他认为:
C. _$ x3 N) ? {8 x1.婚姻,以及随之而来的占有与妒嫉,只会奴役灵魂。 1 Z8 W: _5 Z, A/ C8 F& x# w" u
2.我们对欲望,比对欲望的对象要爱得更多! 6 {0 E* t) p& G/ D' W) V/ M! G
3.我所梦想的一种爱情,是两个人共享一种一同追求某种更高层次真理的热情。或许我不应该称呼它为爱情,或许,它真正的名字是友谊。 : h/ g) P" ^7 w# c. ~1 e
4.问题不在于性的出现,而是它让其他东西消失了 ── 某种更有价值的东西。 4 e2 F5 m h' X( C6 |
5.婚姻不应该是牢狱,而是孕育某些更高层次东西的园地。 $ Z2 z/ {6 S! a0 w. S
「第六位」拉康·雅克Jaques Lacan : a/ [. R0 m8 |: n
法国精神医生及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最具独立见解,而又是最有争议的欧洲精神分析学家,被称为“法国的弗洛伊德”。他认为:
# t- H9 i! W- u6 E* [1 V( n' g1.爱不同于欲望,因为爱情的目的不是为了获得满足,而是为爱存在。
: q+ r* d2 p! `2.爱的关系或对象的在场即打开了主体内部的裂口,让主体为自身的存在或存在之欠缺深感羞愧,但也以其珍贵奇妙的品质令爱的主体心醉神迷,帮助缝合他的裂口。
+ i- u! r; a; _. B, o「第七位」西格蒙德·弗洛伊德Sigmund Freud
9 q' A* u6 p% _, X大神就不介绍了,四个字:精分鼻祖。弗洛伊德认为爱情指的是看重肉体的爱情观,恋爱和性是分不开的,和柏拉图式爱情是相反的。 ! ~8 v" h% X: C
洛伊德并没有专门提出关于爱情的心理学理论,但他在提出本我,自我,超我的理论时提到了爱一个人是为了实现“自我理想”。弗洛伊德通常都将人性归因于无意识的欲望,所以他认为爱一个人是为了满足对“自我理想”的需求,只有当一个人有了自己爱的人,并被爱人尊重后,才能成为他自己想要成为的人的形象。 , L( \. t0 k& W9 W
除此之外他还认为:一个精神健康的人,总是努力地工作及爱人。只要能做到这两件事,其它的事就没有什么困难。 ) ^0 v6 [8 \% m; j" |" `
更多精彩内容关注微信公众号「哲学式生存」
, L: L7 j& D6 B. a; U
$ R) n8 {1 |; A0 ]/ Q7 u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