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作为旅行车主表示,旅行车买的人少很大程度是中国国情决定的,我不想评价这种国情是好是坏,总之是既有现实原因又有历史原因。比较乐观的现状是,虽然旅行车依然选择少、认可度低,但“贵”已经逐渐脱离首要原因了。
( F$ ]4 m9 u- |7 [" E先晒一下我的车:大众蔚揽380TSI两驱舒行版,是2.0T的乞丐版,这就是现款迈腾旅行。当时的指导价29.48万,优惠后裸车将近23万,最终26万出头落地。- c' q5 O C( H! }' f
* ^; v7 T- E P: n6 V$ ]

% p$ c, f4 F' P0 j9 M' G! \# i% h/ R. P7 E5 j

~% r. O. B7 Z- E g" B) L1 l$ `5 G2 h; V, g$ G
$ r: V# u5 E1 g
: s! v, z) C( O
3 K I. K- H0 u$ V) z5 W3 ~; @& T: E: a" R4 D$ A( G

: s' @ J! i$ ?2 z6 _2 X' g5 [8 f% c) I首先要说说欧洲为什么是旅行车的天下。我去德国和北欧时一个很直观的感受是,欧洲的城市因为古建众多,城市格局比较拥挤,道路狭窄,人口稠密。同时人均机动车保有量很高,所以少占地、多占天的拓展车内空间,是一个很好的思路,因此旅行车比三厢车多出了更大的行李箱竖向空间和更丰富的乘客/行李装载组合方式,欧洲车主觉得很实用。* p3 a$ @0 `, z3 E6 Z; |
, `0 b& P$ f) m! z6 Y8 @0 d* x 3 ], i) d% }+ p2 z
1 x8 C& x# k4 Y. a! ~, f$ ~1 S8 G
奔驰E级旅行版9 h3 J! t! S. {" V/ w' {
. v/ D8 P0 B; H
# B" ~, Y" b" N4 Q; z9 [& ~# c8 Q$ J6 P) w" u6 A" V9 E3 Z& T3 c
宝马328i旅行版( \0 V" p# T" ]% Y1 L) `8 ]
: ?9 I5 ]3 _. L1 c* ] ?# g* t
8 \8 w6 ^% G- J2 o" s9 f8 N
t9 b' ~3 O4 D; y0 T: l8 H6 T
现款E级旅行版
9 G9 c0 } u" ? C/ ~+ ?3 Y. X, T o! i$ G# a' A$ ~. x
$ M) t; U5 y( M9 n: h2 h5 L3 d
0 v% A6 ~0 [6 h( P& Q第四代5系(E39)旅行版% m) k9 ^( d, M! i4 N
- v/ |! a! a9 P% l9 {% _, M你也许会问了,SUV也有纵向空间的优势啊,而且欧洲人普遍身材很高,为什么拉人拉货纵向空间都更有优势的SUV也不如旅行车受欢迎?这则是因为欧洲的山路和高速比较多,尤其德国还有2/3是不限速的,对车辆的高速性能要求也很高,再加上欧洲油价并不便宜(柴油每升1.05-1.1欧元,汽油1.3-1.4欧元),在德国这种开200km/h都不嫌快的国家,重量大、风阻大的SUV对用车成本和高速驾驶性的负面影响就非常突出,旅行车在这方面则更有优势。这也是我选择旅行车的原因,既有强悍的后备厢空间,又有轿车的油耗、动力和操控性。+ b( }2 |" h; w% y4 D3 o
! O3 M# @8 t& P I) K- ]! D2 w& @
9 b5 M3 R7 W" ], ]
+ @; o9 Z/ H3 j- Y* D& W超过我的这台A4旅行版,目测时速不低于170km/h
& x# z. w, a9 Z' e9 X) i i4 [0 v& j x: d
大多数国人不喜欢旅行车,是有不少历史原因的。: o( V' X6 A' w( J
比如上世纪八九十年代,中国汽车市场其实选择很少,除了最便宜的微面之外,大多数人能买得起的都是夏利、奥拓、富康这种两厢车,再往上有捷达、桑塔纳为代表的三厢车。当时国内最贵的旅行车,也就是桑塔纳旅行版和广州标致505SW了。而更高级别的奥迪100、第一代官车A6、虎头奔、老7系等等,都是三厢车。所以在很多长辈的观念里,三厢轿车就是比两厢车/旅行车更高端。# _. T9 J( A# s$ t' D, n# ?
: E' L! D# c/ {3 U- D& A' }; s r" ^) b0 |; ^$ K0 e6 N6 `( C
9 i8 n5 ^ d5 ^3 ~
标志505SW4 ]0 C, ?% U7 i+ N
3 D9 @" [0 \- |+ l h5 U
: i( O: W; ^( Z9 b+ H3 S, V
H. _) _4 z6 r j" ^3 e5 o
奥迪100可以算是立起了奥迪的官车形象, _2 x9 H/ f) d
6 \/ x2 z# n6 R

$ ]+ Z5 [- T+ y, e: Q# \4 T* O9 [( O; S" s- \$ k& x7 q
A8(D3)
1 `! z, Q. U3 k. R V1 t( X6 t3 U9 g' X: L4 O. I4 @9 @
) A" s+ W( b8 W2 Q
" d+ p6 u# I! `% W. i7 l著名的虎头奔S级- v* U- a. j! m2 W" {) z
6 a* ]; j" S5 I7 J% j z, n
进入21世纪,特别是2006年以后,SUV杀出来了。在那个不懂城市SUV和硬派越野车有啥区别的年代,老观念里普遍把SUV和越野车直接画等号。而当时铺装路面的发达程度还不高,很多车主都免不了偶尔走走烂路,所以普遍认为SUV就意味着更强的通过性和烂路可靠性,让你出城玩更有安全感。再有就是SUV高达的车身显得霸气,开车时也有更远的视野。
% D# n$ I4 U3 G) c1 S. E% ~' ^4 D2 S" b3 @

2 ^* _: Y% z' W另外,中国又没有德国那种不限速高速,SUV在车重和风阻方面的劣势不明显。在三厢车和SUV都受到消费者高度认同的局面下,旅行车这种两头兼顾的车型反而显得左右不逢源,市场份额被双方夹击,只能以进口方式走小众路线。就形成了“销量惨淡——只能卖进口——消费者嫌贵不买——销量惨淡”的恶性循环。后来就改卖情怀了。
/ x, w9 h( W a$ ?这种形势就导致在购车趋于理性的今天,很多消费者排除旅行车并不是抵触旅行车本身,就是觉得它们选择太少、卖得太贵。只不过这在一定程度上是结果而非原因。& K; G$ @+ t: c. l8 y4 O4 z6 z
7 @. n3 [( J0 f
5 C p2 D+ R+ L& G8 Y, A0 V& d5 D回想迈腾B7旅行版,全卤素灯组的低配版都要30多万,比同期的迈腾中高配还要贵近10万块钱;2015款高尔夫7旅行版指导价也高达28万。这样的价格绝对能吓跑一大波意向买家。而它们在其他方面比起同款国产版又没有不可替代的优势,只有少数不差钱的真爱粉才会把它提走。3系、C级的旅行版也是高定价,并且优惠还不大,买2.0T低功率版的钱都能上高一级别的三厢车了,5系旅行版的落地价更是奔着60万去了。而且这些车作为标轴版,腿部空间相比国产加长的三厢版实在太局促了,并不太适合身材魁梧的一家人长途出行。多花大几万甚至一二十万买一台除了后背厢更大之外没有任何看得见的好处的旅行车,就算你有买车如买菜的资本,也不能否认它们的性价比不如合资的同款三厢车。 g/ Z V& X+ V, H# w5 Y# S
不过,自从买了蔚揽,我发现旅行车如今也能谈性价比了。
C, H5 b* [$ L3 O; v
" U, N3 [7 g/ C
6 ]0 P% R! i! o, k9 i, A9 h; E, ~) l- v! ~1 ?5 a5 h
蔚揽380TSI两驱畅行版
' k3 ` h3 E: Y, l. C, _
0 p4 s+ ?3 X" x) L: F* x . i. o* R! t% V- K
5 v0 F, r' M! \6 x; [6 z+ C+ ?
A6 Allroad(不过年底就要换代了)
* s' W1 X, W, `- ?4 B; |
; n1 h% A O/ X* Z
* X9 B' w! Q k. }8 {* ~2 T+ f6 ]9 H4 e c! C
A6 2.0T Avant quattro- j, p9 o. T P* F* ]% N S8 q) ^7 T
9 }: _6 _ w: x
我提车一年后,关税大幅减免,进口旅行车的指导价有所下探,北京地区蔚揽2.0T的裸车价已经降到了20-21万,比同配置的迈腾差价不到两万。高一个级别的A6旅行版年底面临换代,终端价格也相对友好了,落地50万就能买到高功率3.0T V6机械增压、quattro全时四驱、空气悬挂的A6 Allroad了,而6.5秒破百的2.0T+quattro Avant版本落地不过40万出头,和同配置A6L相比也不贵。随着网络的发达、铺装路面的完善、购车思维的理性,旅行车的认可度正在逐渐提高。但要想比肩三厢车或SUV,已经不太可能了。- S9 Y4 q6 A. p/ a R/ y
PS:我虽然是旅行车主,自认稍微懂点儿车(目前仅限于家用车选购和使用层面),不过我其实很反感把“买旅行车”和“懂车”划等号,说出大天,旅行车跟三厢车、SUV、皮卡一样,不过是乘用车的几种车身形式,没什么可优越的。所谓的国人不懂车,是因为中国汽车市场起步晚,大家对汽车的认知还比较粗浅(放眼全国各地,毕竟第一次买车的群体还是占绝大多数),再加上充值车评人和厂商公关团队利用信息不对称大肆混淆视听、颠倒黑白、连吹带骗忽悠消费者,才造成了很多无厘头的神论。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