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移民意向者的几条忠告

[复制链接]
查看4164 | 回复0 | 2022-5-4 09:50:59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最近有好几个读者来问我移民的事。我的移民是2014年开始着手准备的,从第一次考雅思到下签大概用了2年时间,全程都是亲力亲为自助办理,当时还写了比较详细的攻略,在本公众号目录的“怎么走”里都可以找到。
( c; Q8 I# u  D- z- I说实话,又是6年过去了,政策在变,形势也大不一样,那些经验可能已不适用于当下。按照我的条件,现在提交EOI可能永远石沉大海,不会荡起一丝丝的水花。3 T9 \+ L( k: k) D6 Z
不过,有些我提了又提的话,应该依然不会过时。: b/ g7 Q9 H0 K  t# F, N
+ I6 y. D/ |1 @7 ]
给移民意向者的几条忠告-1.jpg

& d: A3 K+ i* e* N/ l2 L' }- Y. }% {第一句话,要有充足的时间储备。8 g6 k" x9 r/ z* f
这世上很多事情都是宜早不宜迟。到美加澳新这些国家定居,大趋势肯定是难度越来越高,这不是幕后有黑手故意卡我们,而是市场的供需决定的。# E. \# N9 W7 n' D
我之前提到过,我登陆悉尼时请了一位华人同胞接我,他说他来澳洲十几年了,那时随便读个Tafe(相当于技校)就能拿永居。后来虽然门槛有所提高,但留学拿个大学学位基本也就能够留下来。直到2010年会计职业评估要求雅思4个7,2012年出台新的EOI打分系统,移民澳洲才需要费上点劲。
% D* r; u- G/ M4 \$ u3 e7 K* p4 {! X6 R) S2 ]
给移民意向者的几条忠告-2.jpg
) ?  H0 Y( `* F( A
更重要的是,种种条件的满足,是需要时间来准备的。按现在的条件来准备未来的签证,可能会犯刻舟求剑的错误。
7 y5 v+ i/ K" [9 d) q当年我考雅思的时候,也天真地以为考到4个7就等于一只脚踏进了澳洲。但花了一年多烤熟的时候才发现,我只是挤进了个脚趾头而已。后来凭运气拿到了新州的职业提名,才从门缝里钻了进来。& k6 \4 Z3 Z' `5 s/ {
如今的形势也就不用说了,可以一次性拿到永居的万里挑一,大多数人都需要深造换个专业啥的,或者熬几年偏远地区的临时签证,各种曲线救国。
8 Z1 ~- H% o' c" T5 E而且,对移民来说年轻就是资本,澳洲不会傻到让你移进来直接养老。随着年龄上升,你的竞争力也会越来越弱。( Y& @! @$ z4 }+ d! q: E2 B6 v& b
因此,所谓时间储备,就是给自己留下充裕的时间,打定主意就要立刻行动,下手越快越好,年纪越轻越好。% c2 m1 J* _" [( n8 V- @" [
  m3 m( L; f' Z- z, ?% o

; ^( A9 r9 D; W; G  E" P第二句话,要有充足的知识储备。
3 f: U+ S" b5 y  B- n我鼓励所有技术移民意向者DIY,这很久以前我就都解释过,一是移民局那点政策也不算太复杂,二是可以省下一大笔中介费。当然这里指技术类,商业类、投资类可能是另一回事。5 y% ~+ r6 ?: v3 }  q2 q
澳洲移民界有一个著名的中文论坛FreeOZ,上面大把大把的DIY移民者,各种雅思7炸心得,各种EOI打分详解,各种职业评估经验,各种签证资料细节问答。可能海量信息你一下子无法吸收,但也完全可以研究一步走一步,走着走着就可能走到了终点。
0 U: m8 M7 S. D& f9 p就算你要找中介,移民知识也是必不可少的,因为不靠谱的中介太多了。我一开始去本地小城市的中介那里去咨询技术移民,他们居然认定会计无法技术移民。后来我在网上又找了一家深圳的中介询问,也是一问三不知。
: y, K9 B( {% E% b( Z5 u我关注的一个移民中介的公众号,号称是技术移民专家,结果依然时不时从他们的推文中看到不准确的信息。很多信息在移民局、职业评估机构的网站上写得清清楚楚,稍微一对照就可以发现他们有些理解都是出于自己的臆想。
3 a/ p* H3 }/ k. y" G
- |# z+ t/ r5 B& B
给移民意向者的几条忠告-3.jpg

  t1 m! P4 h8 u0 w; z& O2 T/ u& y' r请记住中介不是万能的,尤其是国内的中介其实都没有移民牌照,最终都是通过澳洲境内的移民律师代理操作的。自己多掌握点官方信息,可以避免受他们误导而走上弯路。0 n; b( S1 Q  o# R' |8 R

" B6 U- n. s0 p0 s% }( R9 i2 `  E3 z4 m# G7 n# k( p5 o
第三句话,要有充足的资金储备。
& r. i1 o0 c0 b+ n! S; M3 k8 v这个我在之前一篇文章里已经提过了,技术移民保险起见,三口之家最好预备好1万澳币的签证费用和5万澳币的生活费用。单身狗、丁克族、二胎三胎啥的,自己按比例另算。
/ L6 R) p+ M: `" I9 C这个数目对不同的人来说感觉不一样,有人觉得少,有人觉得多,但为了保证自己不流落街头忍饥挨饿,这点钱还是要准备好的,因为第一年能否找到工作是未知数,政府的各种福利也有等待期。
; N7 x3 a8 h) ^+ C2 S
. [. ~2 V* N7 ^+ n: D  ~5 O
给移民意向者的几条忠告-4.jpg

! w( ?- ]$ i1 L9 |$ v( f& v澳洲大城市生活成本比较高,尤其房租贵得离谱,习惯用汇率换算的新移民一般都会被各种标价吓到。要不是银行里有充足的存款,可能每天看着断崖式下跌的余额就愁白了头。
8 ?- w. o2 H1 T$ `! V# h/ v) m' T有人说我到了澳洲就开始打工赚钱,这当然也是个办法。但我的建议是,至少找三个月的专业工作再开始打工。打工一般是体力活,坐惯办公室的白领一天下来可能会腰酸背痛精疲力竭,消耗掉投简历面试的精力和毅力。而且,新移民人生地不熟,容易就困在语言舒适区里,很可能会碰到坑人的黑心老板,白白试工拿不到钱的例子不在少数。
5 w0 J) V, P3 @" i- |5 Y8 x如果找不到专业工,也可以考虑转行,但这就涉及到一大笔学费的问题。我记得到Tafe读个半年的课程,也至少要两千澳币。
" a  r! C! e1 ]4 n所以,如果你现在在国内没那么多存款,就可以考虑开始存钱了。
4 t; B/ d  _: d. ~
  L! M  {1 ^3 Y- C: m" P5 L$ r
第四句话,要有充足的心理储备。
. }  P3 `* w$ q. [( u% f0 p# T这是最重要的一个储备,也是我絮絮叨叨反复强调的。到了新家就要认同新家的价值观,而不是把老家的思维方式原封不动地移植过来。
2 @8 }6 C/ \( H3 }3 m9 }0 N: z但说来容易做来难,尤其是顽固不化的中年人,可能一个个都自以为“而立”、自以为“不惑”、自以为“知天命”,可能这个世界在他们眼里除了辩证唯物主义并没有其他运转的方式。5 b0 }* E9 C1 C, P
所以我才说,不是任何人都适合移民。很多人的心念萌生,都是由于某种外因的触动,可能是呼吸得不痛快,可能吃喝得不放心,但对他们将要跨出的那一步来说,这些理由都很牵强。* }* K" M" v" G1 S# ~% ^
真正适合移民的人,都是出于内因的驱动,是看自己的节奏跟社会的主流是否合拍。如果你大部分时间都对生活感到舒适满意,只是少数的新闻事件让你感到头疼,那走出去以后也可能因为另外一些新闻事件而逃回来。
1 h, v" _+ i/ X: l( n4 j
3 X" ]9 F: c; u9 `) H: Z
给移民意向者的几条忠告-5.jpg

" W; c. t+ U0 y, J就拿这两年的疫情来说,国内国外已经多次反转,所以许多海外华人一直在上演跟病毒之间的生死时速,时而挤破头奔赴澳洲,时而下血本逃回中国。因为他们到哪个国家定居,并不是内因的驱动,而是外因的触动。
" I$ g3 p4 w& k7 Q1 ~具体是什么内因呢?我们的老祖宗孔圣人说“道不行,乘桴浮于海”,“道不行”就是你相信的某种根本生存法则无法得到遵循,这就是“浮于海”的内因。如果你长时间地感觉到生活各方面的别扭,时不时与四周的人事物相看两相厌,总是被某种系统性的力量裹挟着不由自主地前进,那内因就可能已经种在你的心里了。3 N( E: W$ }% Y& H- n; Z# K
找到了这种内因,才可能完成移民的心理储备。# i7 A' c" \+ E$ D( Z# q% g: |
以前有人留言说,把人生大好时光用来考英文熬身份,就是为了个移民情怀,意思是并不值得。我倒觉得,人生最值得的事情,就是把大好的时光花在内心最深处的情怀上面。轻易忘掉情怀的人,永远不会懂。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206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206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