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近年的汽车品牌稍微有点了解,都不至于问出这样的问题来啊。. \5 f# e f5 w6 S' I
基本上,近年的主流就是跨行业造车。0 W" S/ Z! ]9 [# ~9 l0 o) N4 J
民营品牌三巨头里,也就长城原本是做货车改装厂,不算跨界造车。
5 J, j) d _: T. p) D6 p! E4 {吉利牛不牛?30年前,李书福的主营业务是电冰箱。
0 d1 k, f4 ^& f9 k! P; ^# K比亚迪牛不牛?20年前,比亚迪的主营业务还是手机电池,现在在电池领域依然很强势。/ G5 _$ V' f9 K. r* ~" _# ]* x
# C& C8 q, a4 I3 B, m9 p9 d6 l回到新势力,特斯拉大家都知道,马斯克本来是造火箭的,现在依然在做。3 k( q& g& G) |$ K2 U6 E
蔚来是易车网老总开的,理想是汽车之家老总开的。3 b3 s8 X$ B# }
小鹏老总是UC优视创始人(就是你们认识的那个震惊部),阿里游戏董事长,土豆总裁。; K: D1 ?7 a" n6 x! j5 @. u5 L
倒是威马老总来自传统汽车业。& n2 V6 K( u K8 ^7 A4 h
, ?2 q; P8 Z- _0 c+ [
苹果、小米要造车我是大力看好,连大疆、索尼、谷歌这些其他领域的技术大牛都来为智能汽车提供解决方案,本来就是“带技术出家”的,还愁没有技术突破?
! n4 I4 ?1 `; I% Z L说更现实的,已经发生的事。不说这些企业本身的研发实力,就他们入市带来的大量资金和市场需求,就推动了电池产业在这短短10年间的突飞猛进,电车续航蹭蹭蹭往上涨这点大家都看得见,互联车机的进步也是大家肉眼可见。固态电池、无需干预的自动驾驶这样的“转折点”性的突破,也快要到来。
: _; n- V' B# U5 m$ F% R0 A3 P传统车企技术底子是强,但试想一下,没有这些“跨界车企”的刺激,你觉得他们又愿意从“老底”里挤出多少牙膏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