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把汽车飞上天?这20多家车企脑洞一个比一个大

[复制链接]
查看852 | 回复0 | 2022-4-6 22:26:36 | 显示全部楼层 |阅读模式
【太平洋汽车网 技术频道】在《设计解读》专栏的上一集作品中,笔者搜集了苏联汽车工业史上的众多有趣车型的百多张奇葩图,并从宏观层面为大家分析了这些产品因何存在。这一集,我们把目光聚焦在美苏太空竞赛时代的汽车设计之上。- S3 o+ z2 ~: M9 b% Q4 P' Z  k) D
% D! o3 T& v$ a" y! K& ?1 p
请大家务必记得,太空竞赛时代是极其伟大的,两大阵营为了证明自己才是人类最正义和光明的未来,不断提升顶尖技术的研发和民众的生活水平,远比当今这个“比烂”的时代要伟大。
* E) s1 p4 I8 ]; ?' t* f9 @% E/ g) [2 b2 C: I5 ]3 D

# _5 W6 `( o$ T7 V0 l! l
. C5 ~' D4 J+ \! ^" W贴一个链接,上一集很好看,不要错过:
2 U" _7 Y3 x- O  A: ?8 V$ B/ h

. P5 ^' d, x$ t4 J& Y( \! K1 y- }0 q$ ~: N% g: l% p2 L( ~
太空竞赛:一个“比好”的美好年代
$ a$ |0 u# v1 H3 T) `5 ]" C% R9 x& x0 i. U0 w
估计很多人都看过苏联笑话集,的确很逗,但那并不是苏联的全部。如果苏联真的如此菜比,一个超级大国又怎能存活70多年?# K- O( ?( C) o5 n! u

  z# A% y- j' D! z  J, U笔者最近在看俄罗斯的纪录片《伟大的卫国战争》,毛熊在十几个小时里面大量承认自己前期犯的众多错误,又不断给人振奋的心情,让我们意识到苏联这个国家是不可被战胜的(除非内部自爆):红军政委带头冲锋,而不是在西方电影中用枪逼着战士冲锋;美国海军陆战队吹得神乎其技,但战绩统计表明红海军上岸之后才是最强步兵;战争期间德三妇女们在家带孩子,苏联妇女驾驶坦克与轰炸机冲击敌阵;德三战士嗑药时才勇猛,只能吃带杂质的黑面包的红军战士在身负重伤时依然举枪还击;小胡子躲在地堡里畏手畏脚,荷枪实弹的红军在大胡子站的红场检阅台前走过之后直接投入前线,此时德军已攻入市郊……. H  s5 x& W2 S  |& l

9 r  ~# F: g* j* K
% V: G2 k: q- f& K! s, c
$ Y: t( Q( ^8 Y. r
二战之后,苏联随便被打掉了一整代青年人,但工业化水平达到了全球第二,国际公信力达到了巅峰。即使欧美用尽办法通过好莱坞电影给西线战绩刷存在感,但那时候的世人都知道(现在的人多数不知道),欧洲战场最大的功劳属于红军,东线消灭德棍总数是西线的11倍,毛子是真·战斗民族。. \, p1 A5 T# a0 Q# h: ]" I

% n) t. u& i+ g# T9 w% w

6 b% r- L2 b6 {! L8 U
' i' d3 G* l0 U2 ]战后的世界分为两极,两种思想分别争当人类未来之光。- n5 p8 ?0 n* j% S5 X- O7 ]4 D
# k5 o. k* [& ?6 x  N3 F
Plan A:依旧强大的西方文明帝国集群,作为食利者(吸血鬼)因此鄙视劳动者,依靠剥削农业国家保持优势的生活质量,人类发展水平最高但必须持续开战来维持。  q; j) \; j' ]" H* u6 j! ]
' x  H! ?3 E8 z  `
Plan B:人类发展水平暂时还不高的红色政权,通过大基建、男女平权、计划经济大幅度提升生产力,劳动者光荣且收益可观,但部分个人自由必须让渡给集体。! O6 D! Z5 R9 e, |$ O+ y2 L
8 p- V7 C& `1 ]& m+ v4 h7 i

! x5 S! h  j; n4 ]# y% d: A8 z
太空竞赛(The Space Race)就是在这样的历史背景下诞生的。两个阵营都希望通过一些“国家广告”来宣传自家才是正义的人类之光,上太空便是最好的广告。0 m. a  e4 D7 i/ J& q

: P) c( |1 M# l+ v% P上世纪50年代中期(战后十年)到70年代中期(石油危机),美苏两大阵营的航天技术在巨额研发资金投入之下突飞猛进,第一颗人造卫星(苏联1957)、第一次载人航天(苏联1961)、第一次登陆月球(美国1969),最终在第一次美苏太空联盟“阿波罗-联盟测试计划”当中走向关系缓和——既然我们谁都打不赢谁,不如联合起来排挤全世界的航天产业?' }& S3 P9 l) q9 U
7 Y  W  l$ |* M1 ^( c4 l
神仙打架的下半场,是神仙联手了……. J6 e8 L8 n6 G2 F* ]/ d$ e
0 x' ?! }  E0 w

; ^+ e1 d$ M1 s- e6 A2 c: u
6 X2 _5 y; S3 A9 C7 k在此期间,苏联汽车工业的关注点一直都在军用领域,伏尔加、吉姆、斯大林等品牌汽车的综合性能远不如西欧汽车产品,更别说媲美如日中天的美国汽车,可见毛熊汽车工业并不善于设计制造一些“不带炮塔的汽车”。) ^; N1 g, @7 U. Y( ]/ T; g

" w$ [1 k, e  Y8 U

5 [, V8 E$ A" d3 Z8 V. J4 w; _$ j. s6 j! q
相比“傻大黑粗”的苏联民用车,美国民用车领域在石油危机之前绝对是全球的扛把子。因为布莱顿森林体系为美元收割全球财富埋下了伏笔,当各国还在忙于重建国家和还钱给美国的时候,美利坚人民已经过上了天堂一般的生活。
  u" y; U( ?& C' K2 K$ f( E, J0 d5 C- X5 w
那时候的美国车,怎么夸张怎么来,最好长得像火箭像飞船。" g0 E0 M  N5 w  a

: I6 Y* T, M- H- q. ^' g% k太空美学:Power! Power!Power!5 ]- \. _0 T" J

+ O, _* l& e% G4 ]0
2 c- Q  x- t: T5 e, @' m! k9 v  a0 t# T! e; I
Harley Jarvis Earl(1893-1969)- Q" S& k8 i  i! y; r

  x- {- [% B$ ?/ p上一集我们讲了大量苏联汽车,这一集以美国车为主。在我们开启太空美学课程之前,需要先介绍一位大牛,因为仿制战斗机、火箭、太空飞船的设计是从美国通用汽车开始的,而主导者就是这位老哥——Harley Jarvis Earl。
* l# Z- d% J1 L4 t0 _: E' {) ]/ [2 Y% p( k" ?2 H" K/ d3 b. T7 k6 i

' [0 b5 j7 U" h) r4 B9 }: D7 x  d9 I- A* ^4 `( N& A
哈雷哥在加州好莱坞出身,哈雷爸是倒腾车身制造的,从马车时代一路改装到汽车时代,不过效益不好,后来被凯迪拉克收购了。哈雷哥是正经斯坦福学生,1939年设计并制造了别克Y-Job概念车(下图坐Y-Job车里的就是哈雷哥),这款车的后继车型是Le Sabre。# ]5 O4 {6 q$ Y, C

/ F6 u8 @# L3 C* q4 X& L3 W
/ S' h, N' }3 m" H% j$ {
) s1 I* x8 w  N, t  U
在二战期间,设计大神哈雷哥在通用汽车负责军队迷彩的研究和军人伪装培训,写了一本广为流传的小册子叫《Camouflage Manual for General Motors Camouflage》,翻译过来就是“通用汽车迷彩伪装手册”。* x- K+ [0 [' @- ?4 p8 ^9 `
4 ?' @. w6 z' l1 G
战后,哈雷哥带领的通用设计部开始为凯迪拉克产品线装备“尾鳍”,灵感来自于二战功臣——洛克希德生产的P-38单座双发战斗轰炸机。; q# ?2 H& B* p+ d$ M7 k2 o

! b+ o8 {+ C* V" e2 T/ {

5 o; _1 ?5 G$ W/ A  s

! i( i6 j5 a9 q' D6 ?5 W1 n0 m+ V  C& j
- t, K# q. C3 i4 j1948年开始使用的飞行器尾鳍设计启发了很多美国车企,林肯、哈德逊、Nash等车企纷纷模仿起来,美系车开始进入50年代的浮夸时代。
2 k% t9 K# z2 U8 \5 f+ T( x* k7 Y6 U" x6 {, v
除了飞行器尾鳍设计之外,通用集团设计总监/副总裁哈雷哥还启动了“Project Opel”,这个项目不是给欧宝做什么霸道设计,而是一个秘密研发平民跑车的计划,最终1953年孵化出举世闻名的雪佛兰科尔维特。+ ^- `* g6 z. q

- B' S* `+ n* k& M7 K
7 m) C" w* |, t: s* k& Y. L' L& r
+ p2 b* N9 f9 H; e1 I8 l' m
为什么要在这里提到科尔维特(Corvette)呢?
% R0 c  v/ {; l8 a/ T$ i/ `
5 o% u0 _1 l6 A0 {. i! H因为通用一直都在通过NASA给他们的科尔维特打广告,只要是登上过太空的宇航员,都可以用1美元/年的价格租赁科尔维特跑车。4 I. f( w0 V* `

0 u. @4 J/ ^6 \- c* h

: o' `, D% p  j2 M% z) [" _0 w! k) Y

4 F( S9 A$ Q0 I8 v' f: O, |) w6 G! J2 |  H! |( f1 N
1969年,哈雷哥在佛罗里达去世,享年75岁。他是汽车领域第一位造型总监,是汽车黏土造型、环绕式挡风玻璃、双色漆面、飞行器尾鳍的开创者。) \* V' B  W& a4 Z: Q( t$ V- w
4 {! q4 M& C8 t" m
" o( Q. R; E8 s9 a' o

2 P% f3 w) C: a5 V: N1
$ E7 l. p7 @/ i& r; n# \2 y
1 f, Z0 R. C- k通用Firebird一代(1953)
# r  U5 F0 {& n( b1 J) h( R" [) z0 E9 s5 Y1 G% O3 Y* Y6 z' U
通用集团在50年代一共出过三代“火鸟”,都停留在概念车阶段,没有一辆是适合量产的。这里说的通用火鸟,跟通用子品牌庞蒂亚克推出的火鸟跑车(Pony Car定位)是完全不同的两样东西。
4 r( W( q  V( d- }
" k8 ?: K( q. x. o哈雷哥授权手下开启了火鸟项目,第一代火鸟其实算不上什么汽车,本质上是一款带四个轮子的喷气式战斗机,这也是美国历史上第一辆用燃气轮机推动的汽车。2 C) V" J  V* Q) e

- y& I- D) y. L% L: y; B& \; \$ `
9 `; T7 ?3 V' S( _* r# P) K

- s) N! @7 F5 C. e. |
. ]* c/ h! b& Q3 \2 w火鸟一代的车身是由玻璃纤维打造的,即使搭载了一台370马力的燃气轮机,整备质量也不过是1134kg。& `& t' {# n; U" |2 g

4 r( P8 p$ t5 v# f3 u: ~9 Q) g

+ g8 b- v% F  p, Y
3 N1 ]0 h4 ^, f# B3 l
" M( `0 p* l* d1 r( Y" t! f7 U
从后面看这台火鸟,除了一个发动机喷气口之外,你还能见到襟翼,也就是飞机用来减速的玩意,进一步证实了这玩意跟汽车没啥正经关联。
! I1 G$ {* s# e  t7 ]0 q1 V, {- H; [8 S+ y/ p8 d

7 f4 w$ M; d* ~/ w( x5 n' r" j. O% ~( x; v+ m1 G3 p/ ^. Y
2$ V+ K& @; c4 b5 O5 p7 S

; |9 `. m1 O( J! Z; z" X9 `3 r通用Firebird二代(1956)# o/ [8 c5 y$ R

% h: C% J1 ^% f火鸟二代明显“实用”了很多,设计了两排座椅,让它更具备“温馨家庭”的设计特色。1 l% o3 W; j- p9 C1 H: `0 l- f
' ]# V9 G$ Y# K9 y# A
火鸟二代的前缘设计了两个进气口,跟那个年代的双引擎喷气式战斗机差不多,看下图的车体侧视影子就知道这火鸟来者不善了。+ S* ]  Y: U" D$ q' O

9 [4 A. P8 J) {1 Z8 {; b
. r, `5 f& N' \2 [, ?

( x, I/ Q* z$ Q/ }' ?9 Y$ n+ f0 ]. ]2 Y1 z9 s0 L  Y
火鸟二代的燃气轮机马力减少至200匹,车身覆盖件使用钛合金制成,这可是当年最顶尖的航空航天材料。
/ q7 @+ `! V7 G: X( O  {4 q4 ?+ B
. S# J1 ~3 j0 q6 L$ V- J与此同时,火鸟二代还是通用第一款使用四轮盘式制动和四轮独立悬架的汽车,此外还配备了自适应悬架系统。就在美国人用飞行器技术如火如荼地研发怪物汽车的这一年,中国才终于学会了制造汽车,解放牌卡车终于下线。
+ F( z8 Q4 o1 D& y' J6 O$ h8 e% S9 t& l) i$ b7 x" @% z
, [& F' r& v% y8 H$ }5 J$ F$ ?

* d9 c. \3 n( f1 p. M* T下图插袋的酷哥就是哈雷哥。
8 s' S; o" o) z& T( q/ d( J- q$ Y$ t4 O( H: C9 h& Z2 r
4 c5 v3 i7 Z& c! X  o. h# R( ~
. o$ X% U4 T! a" s' B0 e$ @
3/ b! |! G: s* |( q

  M5 Z) Y4 c7 F- q/ S* J$ ~- U( ?通用Firebird三代(1959)' S/ `" w' o+ c/ G, U7 \' p! q
) B0 }9 x1 L3 f
三代火鸟依然使用燃气轮机,也就是喷火才会跑,所以整个家族都叫“火鸟”你应该没意见吧?6 ~5 A9 g4 ]) N( |; u

5 z5 N, U% u* [  G# o

! k1 J8 I: r4 R# G
; C% U. N! v2 u

8 c( j2 D4 `5 @& l) i# P  Z0 y三代火鸟采用了剪刀门设计,双气泡舱盖就是车门的一部分,车身上的鳍就多达7个,浮夸到极致。! u# f6 ?/ J: Q9 L. ^9 t

/ B6 M8 B5 Y, p& t
; M6 N) n( S1 W1 ~' u
2 X' U- F, U7 h& v2 b2 @
9 o; g0 @* c% `
除了225马力的燃气轮机之外,三代火鸟还有很多高精尖科技,比如可以让驾驶员(飞行员)输入信息的行车电脑、ABS防抱死制动系统、定速巡航系统、钛合金覆盖件等等。! Y$ ~: }5 M% A3 R0 f$ i

4 Y' g, R: Y4 ^( z5 S3 s) D' D

$ M- U0 C; h; R) d3 e5 r1 q
; q* A* O/ d. B) N+ X' h$ E自此,三代火鸟概念车全说齐了。$ _9 |/ r: z, B# |

2 y  n! A- Q  A
% e+ G5 K; j' w3 f( u; m" b+ X
( O' P- ~" i" b  j; Q& E+ e0 J
4! n1 @' o/ O3 d1 Y4 ~! _
/ ^- G" ]8 r* x2 K8 n$ ^* M
阿尔法·罗密欧 B.A.T. 5 (1953), j& z1 c7 w( v3 |
2 e) }+ m+ L  n, k2 C# |
意大利风骚车企阿罗在50年代也跟风设计过几台很有航空器风格的概念车,这个系列被称为Berlina Aerodinamica Tecnica(简称B.A.T.),其中Aerodinamica就是Aero(航空)与Dynamic(动力学)的组合词。( U8 K, G) a  ~% L; a: Q  z3 }# A/ l
5 w0 @6 c/ T* d% G
阿尔法·罗密欧B.A.T.一共三台,后缀分别为B.A.T. 5(1953)、B.A.T. 7(1954)、B.A.T. 9(1955),均为阿罗与博通合作设计的,总设计师为佛朗哥·斯卡廖内(Franco Scaglione)。
7 @) m- h" X9 i) Y: e& o2 O$ l+ J1 a) p; @; X
. d; I# _; a" }. V! ~3 M* H

* o% w! a* @: o' w) l+ v7 V- L这三台概念车都有一组“卷起来”的尾鳍,阿罗希望以此减少高速行驶时的乱流,但其实作用并不大,后来欧洲车也没怎么玩过这类型设计。
+ L$ `' P  ~7 `/ E) M# ?
# f+ u' T7 s. F

* w: ?2 G* i2 R- ^/ B1 f
" b- ~/ Z; h5 G+ @+ Z

" s  m7 ~; o3 r' s- b' m3 A3 _真正有用的应该是覆盖车轮毂上半截的盖板,它们真的可以降低风阻。
, P3 b" C' p6 R" n5 |8 R) m% p3 |# ^. N
虽然只有一台2.0L四缸汽油机输出90马力,B.A.T. 5却可以达到200km/h的极速。
( l: ?! S. t" T; T
, B& g  c3 }, l5 z& a3 m

3 ?$ G; J& N2 Q& [( k2 o( G# Z9 M. A4 V8 z# ?7 |9 W
5- G% g% M* g' d! j$ r

* z: u/ o& n3 {8 O* {阿尔法·罗密欧 B.A.T. 7 (1954)
. L" C( o' W, O* v- k
: h' ^: P: m5 X2 ^+ c. y) ^相比5,B.A.T. 7的造型更加夸张一些,车头更加低矮,尾鳍更加张扬。, s3 o, i$ c; h$ k) h7 ]
. [3 P9 G# g# Q& }1 [
据称,三台B.A.T.的最低风阻系数可以去到0.19Cd,最轻只有1100kg,在50年代属于神一样的存在。( r" o: A. Y. J- h

8 y$ I+ g2 }% [" D) j& h2 A; D0 d
+ ]0 N# v  ^5 m  ?: Q, a' \3 @

  u  k: a* Y3 l; N! \
& l7 \5 q7 S& [1 n
3 Q' L9 P3 |1 V" s, b) i/ N  Y9 v* z
64 }) `, Z7 O5 |" F/ ^: L9 h

( o  U. r/ o9 B5 ^; C3 Q! Z/ N阿尔法·罗密欧 B.A.T. 9 (1955)
% n4 R# x: j4 Y$ |: g3 b- q: d: E2 L4 J. G: k
B.A.T. 9更像一台阿罗,过于夸张的飞行器造型元素被缩小或者简化,与那个年代的美国火箭车有点接近了。* c$ d  d0 p1 [3 a/ P
! {; `9 J* @* p- }, [
" s2 y/ y$ N. s, c! w# F! y
5 A7 k  G; q: `
+ o: o, u% O6 @! Q8 V& y  m( j
% v3 O* L; ^5 {% G" ~; \; n
7) F9 p0 U3 r' ?; G+ Z

8 d; {- B6 C4 B) p( s( M; y" O& u蓝旗亚Aurelia PF200 Convertible (1952)
  K. J2 G! Q0 d. T
2 p( x( @' x( M意大利的百年老品牌蓝旗亚也做过飞行器元素的设计,下面我们来聊几款来自各厂的“模仿喷气机进气口”的产品。5 S4 l: V& }! r* [& m

0 K% O: h5 @" Z8 |7 [+ _首先出场的是Aurelia PF200 Convertible,车名极长,轴距也达到了2910mm,在欧洲车里面很少见。
  @7 M3 a$ H" H5 R3 b; W" S& O6 V* A* ^1 B2 J, _$ }
. Y2 y! R6 L- v: [

3 H7 N! i7 F3 t6 X$ C) O7 I别看进气口是大嘴设计,其实只有2.0L V6排量,马力也不过90匹,极速只有160km/h。
- F0 u# s/ F* X+ v. j  [* ]$ \& ~3 @
! W: _, p0 [. G/ l这个进气口的灵感来源是美国空军F-86佩刀战斗机。
/ E# B8 [2 j; ], f; d; N3 U- I7 z2 @1 {  \( I2 v- K( E7 d

4 N+ {) ]! y* {% I
$ u0 @5 p1 A+ u0 ^% s- f; y车迷们可能会发现,整车笔触都有点熟悉,那是因为设计承包商就是大名鼎鼎的宾尼法利纳(Pininfarina),他们在之后多次使用了PF200上面的设计元素。' U8 b4 D' K6 F, o4 N; i& P3 G

$ J* f( d) B* f5 ~+ O

% Q7 i3 H' e: X6 h- p+ o
7 H! G" I. z' n) ~6 ^  u. J

& [& P* x1 x1 C3 e5 K
8 w# f6 }6 E) Y! ^! r8/ |6 L6 z: l3 B/ r6 k) v" ^/ Q+ _

8 I- \+ V' D5 d1 h, C2 Y% C+ NManta Ray (1953)0 e. g- N3 a6 D) c7 t) ?! p# d
  o* a7 n1 e# J) v
名为“蝠鲼”(Manta Ray)是加州一家车身制造小厂自己捣弄出来的东西,主理人Both Glen 和Vernon正好是北美航空公司的员工,更具体一点就是在导弹和喷气机设计部门混的人。
3 z/ R3 M" `8 A) ^
7 ^% j, L' a+ ?( _' s% H2 P, g

( E7 ^0 F% b+ w* S

/ `: Q8 @! k: V7 v4 j, Z: `  X/ X( ~) A) r% t1 H4 @
简单来说,这是一台模型,根本不存在量产的潜质。车头是个喷气式飞机的进气口,其实用的是活塞式V8引擎。
' l/ F. A7 j, J. X% F0 I3 m! Z+ t: s/ }. `; q. h  {' M. B
这玩意在1954洛杉矶车展亮相之后,当地一家报纸给他们颁发了一个奖项和一些奖金,当地有一位经销商老板闻名而来并买下了这台装13神器。
) p. c2 h& M/ ^* n) U( e! R) T5 k6 y9 Q; H  `- ?: x
; N! ^5 S* Q2 a0 I  T8 ?
! `; M; e% x7 P# }

$ |8 [! h* b& @, L- Y9* \+ a  \9 x2 y( ~
3 Y( i0 i+ F: n
道奇Firearrow(1954)
; N$ U* L- P# e7 c
7 K7 Q, i4 C2 t1 ~" }道奇出过几台“火箭”(Firearrow)概念车,是意大利车身制造公司Carrozzeria Ghia的杰作。
- j& }/ _) m8 f* z; _7 m. n0 h
- l3 @/ K# o9 E$ j$ O: H. Q: U/ w* F( ?毫无疑问,进气口都是致敬喷气式战斗机的,这在当年属于“符合美学的前瞻设计”。
& l. e# b" p$ ?/ a) k: L* |* H1 y; w% d$ m( F) k& G7 W' N" ]
下方4张图分别是道奇Firearrow 1/2/3/4:
$ m) z! L8 b4 f6 f  u
, }, v  X, T0 {6 u$ R

! i6 X9 `1 u/ R) w; ]
2 {  r( b5 U* d: P% X$ o! q' W10- B' |: p% m$ f* [

4 J4 ~# z& ?4 b* R/ n4 G, E) Z- w4 X凯迪拉克PF200 Cabriolet (1954)6 Z  i/ z' D8 @+ @$ ]

& _) A5 p0 V" z1 g: I) K凯迪拉克也有过类似的玩意,命名为PF200,看起来很不凯迪。
/ A# @. s1 s  \0 v& j
+ u' u- {1 Z' k3 U$ y. T11
3 a% q% Y  s7 E  X% o! W- u. N
0 R! @( C' S* t, H) y2 Q6 m凯迪拉克Cyclone (1959)
6 }6 |: j8 P2 _9 |. u0 t4 z3 @4 h8 H) M  v
看这车尾,看这腰线,看这气泡舱盖,真的绝了,Cyclone不就是两颗导弹绑着座舱在飞吗?
; O( t" X/ O9 K% d' {% r4 W  M' \6 t- X, Y/ P7 V
这台名为“热带风暴”的概念车是凯迪拉克1959年的作品,拿到今天来看一点都不过时。, a! N$ o4 X7 c3 B$ c2 T

+ q7 {# }9 d! `7 G6 z* o6 w6 a动力系统毫无疑问是一台美式大V8,排量去到6.4L,在那个年代的美国算是没发挥好的“基础排量”。牛的是,这台车还配备了自动变速箱,四个轮子是独立悬架结构,不是板车底大杠。) X* V2 I/ o+ D4 Y( r8 ~

0 ^) K% z2 ]1 o+ G大家可以看看这模仿两个导弹头的锥形前大灯罩子,里面其实还有利用雷达监测的防前碰系统,相当于现在AEB系统的鼻祖。- S& m6 `0 |4 o* N

/ y- {7 ?, q& B' U: O4 s12
" t: X& X0 n+ r+ y# e5 p  c6 Q5 g/ r( {8 Q
别克Centurion (1956)
1 d0 ]" @+ m% n5 H' Z6 x" S! i" ^; v7 l5 W8 ~" X& j
这几年有几个新势力品牌使劲嚷嚷自家“大大大大全景天窗”多牛逼,其实六十多年前的美国早已玩厌了这种玩意,而且玩得比现在的新势力还要疯。
+ u$ }- M2 ?9 H- p+ k/ j
+ N& i0 G$ l3 y( i5 [( R& F比如这台别克Centurion概念车吧,如果你在加州开它,两个月后直接从白人变黑人也不是问题。
  N1 \. G, Q( m; r+ {8 g! n) O. z+ Z6 I  ?" t9 ~- \9 A5 W1 Q
当时美国人特别喜欢设计这种气泡座舱罩,而且不需要像军用领域采用一体式设计,制造起来也简单很多。
2 L2 ~: M, A" g7 j/ L& y" z3 O  K# N6 L' H: u4 D& e
从这个角度来看,通用的气泡式座舱比现在所有全景天窗设计都要通透多了。当然,那个年代的汽车安全标准也低,让设计师天马行空的空间也大。
# b3 Z$ I: {9 b5 h' u/ v7 p3 P+ n
4 O7 J0 ]) e/ {2 I! F1 f# n既然能叫“百夫长”,别克Centurion还有更多黑科技给到。大家有没发现,这台车的前挡风玻璃上是没有内后视镜的,车外两边也没有外后视镜,那是因为这些反射元件直接变中控台上的屏幕替代了,车外则安装了摄像头。
- y& o0 ~1 F! ]7 Q
( L% {! K2 h: Q& V, O# V$ u13
. E; N/ ~3 {7 l) f5 E0 O/ X* H- e  b% q2 A* A. X
福特FX-Atmos (1954)
2 U. G& t& {2 T* p+ H  f! a0 N! V4 C& G' f# P
为在1954芝加哥车展上玩脑洞,福特设计了一台充满双引擎战斗机元素的车子,驾驶员直接坐在车子中间(旁边是两位乘客的座位,比迈凯伦F1早几十年),头顶着气泡座舱,方向盘变成了战斗机操控杆。# e" ~3 e, ]: g0 g( ]  X( @8 ?
" Y) D1 M: r# y/ t  F6 c$ c
这里的FX全文应该是Future Experimental,福特本来想给它装一套小型核反应引擎的,不过没装成,所以这玩意是没有动力的。1 U3 N% Y, [8 v1 E- e

% e" @8 Y; i9 X$ l9 Y对了,大家有没发现车头有两个喷气式发动机进气口模样的部件,都安装有尖尖的雷达天线(仿制战斗机),其实那玩意是无线电天线,福特在测试自动辅助驾驶系统。
1 t/ ]2 l& d" d, {% a; o4 |. y! w! o) ]; _1 n  J/ B9 a
14
( q: `5 k5 w" V& u% q& I: W2 @, o. E8 y* j/ A
福特Mystere (1955)$ ]% ?. ^# [& ^

- \: ^: r# I3 `+ J: j' w4 eMystere这台车引起我的注意,是因为他们请的模特很漂亮。
* t/ R0 x1 R, P$ m) K' h) \) C3 b; }* \* L" e. K7 d0 l# H$ l) q
Mystere用了一套燃气轮机来驱动,安装在后舱当中。2 }% y: k7 j5 c6 y
5 j' |6 q$ |6 F7 Z
这台车厉害的地方还有中央扶手箱后方的电视屏幕、后排的车载电话、按钮式一键点火开关、前备厢(美国车很少有的)、可以自动转向乘客让ta上车的座椅、可以转换左右舵的方向舵。% N# B: t! h( v& ?0 l

2 x+ f( ]" M/ g% Q. l15
' D# c5 B6 Z! b. v, S7 l' X2 [& o! B! [  I
福特X-2000 (1958)
8 ^& q) o6 }# h# h' c& O& `% [9 {. c$ C* ^4 m
轮花里胡哨,福特X-2000绝对是宗师级别的存在。
. S9 w3 [) i7 S+ N" ]( t% J8 S- ~, @
福特设计师团队在1958年的时候认为,人类发展到2000年的时候,就应该开这么科幻的车子。好吧,他们想多了。
8 B9 Y0 Y! v8 C/ I: d( g/ [0 G
$ O  ?9 t: K. @8 g车尾那两个形似“火箭推进器”的玩意,笔者还没搞清楚是拿来干甚用的,倒是很影响风阻。
# J4 H7 p4 w" j9 Q( V
. ?# h' G% O; l16
8 e8 [) t2 X1 [  k& D; K& t+ `6 P6 D/ \& ^* o4 e2 g  Q
Oldsmobile Golden Rocket (1956)* r! O, P! F7 Z6 v$ ^
$ r2 V8 c1 r5 ]9 X
奥兹莫比尔(Oldsmobile)是美国名厂,1897年成立的大厂子,1908年被通用收购,到2004年倒闭的时候一共生产了3500万辆汽车。
! e8 S6 i/ j" ~: R
0 V4 U" l7 ]& C: i+ @  F- i1983-1986年是奥兹莫比尔的高光时刻,年销售量超过100万。可惜,美国最老的厂子在21世纪初关张大吉。7 i( u0 f& }$ N% c# \1 g8 u

+ L) L$ F% X3 H+ f1 _8 J这架名为Golden Rocket(金色火箭)的概念车比同期作品更加腼腆,更加优雅的雪茄型车身带着一点英伦气息,车门采用鸥翼式开启方式(类似梅奔300SL),座椅迎宾功能会自动抬高座椅并向外侧旋转,方向盘超级细且中控。
8 Y1 ~" @/ p% }/ ]
# @' i. h7 l( Z# _$ c( J* \0 t! k17
) L& g5 A. M# P' q1 e+ K7 j9 ?. L  N- @( L$ }; c
Astra-Gnome (1956)4 j: q( A" A' N) c4 M

! v' F( ]8 d) e美国汽车公司(AMC)有一台名叫Nash Metropolitan的微型车。  Q' ]: r: S9 P* d5 Y" o5 v$ u

- x* Y% ]% o% n被汽车设计师Richard Arbib改成了Astra-Gnome概念车,也叫“Timeand Space Car”。; D: G+ L$ L/ V- T7 F; m+ l

4 o' X$ T( @9 f1 W. {% {除了猎奇之外,它并没有什么具体的作用。8 y# j* F% S0 c5 K. U7 o' Z& Z
# x4 q8 Y4 @- O/ I! }7 l* h' B" ~
18% L% g2 E. C1 s% I' q, W* O
! A- e( I) h! ]2 I' J
克莱斯勒Dart概念车 (1956)
: O' @4 |& y4 y% @, |
! P/ j  u+ ]/ X( xDart这个名字一开始出现在1956年的克莱斯勒概念车上面,由意大利车身制造商Carrozzeria Ghia设计了流线型车身,后来这款车给了道奇作为入门级全尺寸车进行量产,后来逐步变成中型车和紧凑型车(石油危机之后)。
' B9 R2 |, X- d) U, ^
7 K- w% n( O# u; C4 K9 t. \, W克莱斯勒创造Dart的时候,希望设计一种 “带轮子的水上飞机”这样观感的产品,所以整车流线型做得非常好,扁平宽阔,在圆石滩还拿了奖,不过量产之后优势另一回事……
  z: d( S" K! P, I, C3 e
( b+ V$ K1 C( c19
1 f( k% U3 H7 q) ?+ \, }; y- C5 z- R4 [( x# e& `
林肯Futura蝙蝠车(1966)3 \- q  b$ C7 t# H( t) [
( M8 @9 F6 y$ o' o0 M
花花公子蝙蝠侠是在1939年诞生的,战后漫画持续热销,但60年代卖不掉了,DC计划把蝙蝠侠拍成电视剧来逆转扑街的漫画出版业。1965年夏末,蝙蝠侠电视剧正在筹备拍摄,Dean Jeffries受邀为这部剧制造一辆蝙蝠车,但剧组提前了档期,最终烂摊子由车身制造商George Barris接了盘——著名的1966蝙蝠车诞生了,这也是世界上第一辆实体的蝙蝠侠座驾,毕竟之前都是画在纸上的。
) c+ p, t) Y% k( n6 Z* T8 F1 u4 \" a2 t7 F4 ~- ^$ p
虽然主理人George Barris并未直接参与设计这辆蝙蝠车,但他公司的打工人很尽职地完成了工作,只用了三周时间就将福特Futura改装成一代名车。
6 F8 ~% G" X- k# Y: L8 T& G: o) @+ {; `; \: y
被打造出来的1966蝙蝠车一共有三辆,一辆用来派系,一辆拿来当自家改装厂的招牌,一辆私人收藏。
2 F: g; s% j5 I; g8 T
# D' h1 [8 X, r$ v0 d3 J- ~; ]外形就不多赘述了,本来林肯Futura就是一台诞生于太空竞赛时代(1954量产)的产品,有着浓厚的美式奢华(5.7米长的双人车)和太空元素。0 J" A) U3 j' k9 v8 Q

7 [. |' R# O2 N2 z, I放一张高清的蝙蝠侠座驾迭代图,从1966到2016年的6款蝙蝠车。; ]4 m6 c! {# ^1 ^8 X! x7 L. U

5 G/ B3 O6 U% Q, X  R  k9 j20
8 k& J/ y8 j" u) P! ]
# U& C6 o& N0 k, z. `2 O' @菲亚特Turbina (1954)
# q5 N/ U, k" F, c2 g4 H" X/ i0 N+ a% {6 H' \8 ?
再看几台欧洲车。“Turbina”在意大利文里面就是燃气轮机的意思,下图的菲亚特Turbina也没骗你,它真的是一台燃气轮机汽车,而且菲亚特将它吹捧为“欧洲大陆第一辆燃气轮机汽车”——因为英国罗孚制造了欧洲第一辆,所以只要多加个定语就可以再创造多个第一。# i" J/ b% L1 R( Q+ q

& ~9 b0 Q! p0 h  h这台车的首发地点是都灵-卡塞勒机场,估计普通赛车场无法满足它的性能展示需求。/ g: {& I' H8 [1 x7 [% }- q/ P
% f5 K  {& R/ y8 C/ J* t
菲亚特Turbina在都灵理工大学的风洞里面测出了0.14Cd的极低风阻,燃气轮机没有连接变速箱(因为扭力太大了根本不需要),但转速到22000rpm的时候也不过300PS输出,极速只有250km/h。
3 r* R) @7 p- s/ k5 p5 ^3 I
  V! W( U% }6 m) q- M由于燃耗过高且机子容易过热,这台概念车玩了几次之后就被送到都灵汽车博物馆摆着了。1 P0 ^: A+ D" |$ L! h& H

; I! O$ x+ Z) _1 O4 D, {+ N21
, E: J6 b6 w( P+ _- y  V" x: L; F3 r
0 N: s2 U% v! P9 K' [菲亚特600 Model YBerlinetta (1961)
2 \' u0 K! [0 J
4 X5 S) D" b3 g7 R1 W* q, V5 {) ~这台菲亚特600 Model Y模仿了飞机尾翼,不过它依然是一台菲亚特600,丑是与生俱来的特质。(估计叫Model Y的车都特别包子样)' `% s0 v' T! P# t8 Y4 }

: ~) c% E% `. }& ?# J; ^22& o0 @+ J1 J* E: |6 q1 x6 p
/ f( g& S6 i2 C/ r7 Y
梅赛德斯-奔驰C111系列(1969-1979)
# J: v& g1 z' `' y7 h: V3 e. H8 V+ {5 m
奔驰一共设计过4款C111概念车,第一辆诞生于1969年,采用三转子的汪克尔发动机。
+ P5 g- E$ ~8 A) m
) T  P* S  M( @; n0 b& g; z第二辆诞生于1970年,四转子发动机上身,车速可以达到300km/h,破百4.8秒。(官图是真的好看)
' U' v4 s: y- [0 h2 H- h# B
" v+ ~+ g' O( p5 H# l诞生于1978年的第三辆开始展现飞行器设计元素,不过改用采用活塞式柴油机,可见石油危机之后的西方车企根本玩不起转子了。直列五缸涡轮增压柴油机提供了228匹,打破了九项柴油车速度记录,当然也要感谢低至0.191Cd的风阻系数。9 Q+ l" f& F- H) b3 Z  M

. t! e5 X; B, `, t这台车的极速可以达到322km/h,当巡航速度为316km/h时,油耗居然只有16L/100km。- G' v& b4 g1 r) F% ?
" ^: d* u! A; m7 q/ |2 r9 Z5 L
第四辆同样采用了柴油机,诞生于1979年的C111四代使用一台涡轮增压V8发动机创造了403.78km/h的极速。/ D# U1 `! {# w5 _

8 \- E9 Z3 j0 N+ H' H看看下图四代的尾翼,已经从三代的垂尾变成了双垂尾。
5 J, n5 n8 v; x7 S  n: s
/ q: U) p$ A% j7 D石油危机:日本车时代的来临1 q! t$ R* }$ d2 n6 ]( h

) s9 g9 A/ C  f6 l好日子不长久,但好日子过一天是一天。. y2 i$ B. o7 K# c& ?

8 Y) g1 g. Q% B) k# u& n太空竞赛时期的汽车奢华设计,最终是被美国人自己给终结的。( R, W7 g$ a: l0 m' m4 S

. O- S; {) u" b. w9 e美利坚的爸爸以色列,是美国安插在中东的一根肉中刺。1967第三次中东战争中,如日中天的埃及和叙利亚军队夹击以色列却遭惨败,直接弄丢了西奈半岛和戈兰高地。阿拉伯世界卧薪尝胆到1973发动赎罪日战争,结果以色列照例在儿子帮助下打赢了,阿拉伯国家蒙受奇耻大辱,决定联合减产石油、提高油价来摧毁西方工业国的经济。2 {: [" M) L5 C& d
. T/ G) I8 d3 Q! c/ G% r8 C( m
面对涨了4倍的石油,美国人的好日子到头了,化石燃料输出国苏联却因此赚得盆满钵满。此消彼长之下,70年代的苏联人生活质量直逼美国,前文Plan B国家路线的公信力得到加强。5 ~; B" T2 X" L( ^* U7 a7 Q$ V

) V: B% x. Y% z% y) Q0 h作为带英的嫡系,美国一直都扮演“离岸平衡手”的搅屎棍角色:世界大乱则美国富,世界和平则美国穷。美国这一次捣乱中东,没想到最终摧毁了美国汽车工业的先进地位,省油的日本汽车走上了历史舞台并完成资金积累,进而改进技术和工艺并大大提升可靠性,让日本成为汽车工业史上不可绕过的汽车强国。
" C7 K% v7 ^8 j+ e' f0 z' r
& b4 j! Z. K. X" A/ @' F《设计解读》的下一集,本想跟大家聊聊日系K-Car的,但JDM大家相对熟悉,所以笔者打算先聊聊有趣的欧洲微型汽车设计,半世纪前的欧洲“老年代步车”,下下期再聊K-Car。
3 q7 K/ f( h2 i' I- z! u: ^- }  f8 O( s+ y+ U
(文:太平洋汽车网 黄恒乐)
您需要登录后才可以回帖 登录 | 立即注册

本版积分规则

314

金钱

0

收听

0

听众
性别

新手上路

金钱
314 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