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9亿在校学生,要坚持把教育这个关乎千家万户和中华民族未来的大事办好。”3月5日,2022年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开幕,李克强总理作《政府工作报告》。记者注意到,今年报告中涉及教育的内容与去年相比发生较大变化。
* w# i/ ?, \) r Y) P5 v- X, S3 t1 H8 B; J! H$ W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教育内容有哪些亮点?释放了哪些教育发展新信号?新京报记者邀请多位人大代表及专家进行解读。
! t0 c i5 z( y, v1 X; Y# Q+ u2 c/ [. V+ L! |$ u+ O' k7 |8 _) o
专家称,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地以常住人口规模来配置教育资源”对于解决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问题来说是一个很大的突破;同时,“双减”工作也是重中之重,今年将保持措施不变、力度不变;报告还强调了普通高中的建设,问题导向更为明确,也是今年报告的一大亮点。
9 e9 V6 q. Y- G5 Z8 S, W8 Q
0 F, G. D* R8 `公平与质量是教育工作两大重点
/ y3 d2 s6 X0 c7 l7 U+ s& _
. j: |$ ~4 v0 }7 Y3 v全国人大代表、中国教育学会副会长、中国教育发展战略学会副会长、华中师范大学教授周洪宇指出,此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涉及教育部分紧紧围绕一个主题,就是建设高质量教育体系,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建设教育强国。同时围绕着两大重点来开展工作,一个是促进教育公平,一个是促进教育质量提升。: F$ x4 b3 v6 d8 L+ E q2 l% M) H
7 ?/ n1 r& g( Z0 q2 W
: S/ y) j1 C( Z8 ^) d" L
2 V+ r: N4 U$ I& U' Y全国人大代表周洪宇。受访者供图
- Z; h. n; k4 C( s" @( i
0 @0 x/ q1 |) t1 g“报告中这段话的内容,很明显体现了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不但提出了问题,还提出了解决问题的做法,更为具体,更为明确,更为务实,更有温度。”周洪宇称。
% s v3 V2 W! c" I" _% `# d% M+ j4 x
全国人大代表、北京师范大学中国教育政策研究院执行院长张志勇表示,报告通篇贯彻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要求切实保障和改善民生,着力解决人民群众普遍关心关注的民生问题。在教育方面,要求促进教育公平与质量提升,围绕教育保障公平,要求在补齐三个短板上下功夫,即多渠道增加普惠性学前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和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2 [4 i8 M1 O6 k) O2 W" X
) L( n5 i2 f/ W
2 I2 X2 M0 B/ m# z3 n% p x0 `5 J3 U1 q+ V+ Y
全国人大代表张志勇。受访者供图# c: B/ `4 b8 W7 n) q+ F- s8 j
, [" `% z9 ^1 m# ?1 K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不断推进8 d ~/ @3 E; U" m! m1 f
' Y+ X5 ?1 z% ~“我国有2.9亿在校学生”,从这个数字当中可以读出哪些信息?对此,教育部职业教育发展中心副主任曾天山指出,我国受教育人口在不断增加,大概占到了总人口的1/5左右,体现了国家学习型社会建设在不断推进,教育的影响力越来越大。+ r% Q& Y( J8 e( B
% ?5 y$ T2 ^7 t/ S
在曾天山看来,教育不仅是针对青少年,更是面向全民。教育和经济社会的关系会越来越紧密,缓冲就业压力,提高劳动者素质,让劳动力释放潜能,从这个角度看,教育起到经济 “蓄水池”的作用。; @) B3 u' v# _( H3 y
1 h: }& O5 k8 p
同时,曾天山指出,我国受教育人口在结构上与原来相比也发生了变化。过去结构是金字塔型,大部分是受义务教育人口,高等教育占少数,而现在,我们义务教育已经全面普及,高中教育基本普及,高等教育毛入学率也大幅增长。“结构上的变化体现了终身教育的要求,也体现了政府与时俱进,对教育的投入在不断增加。”5 `, }' d7 D0 \# ]/ R: O& q; X
( {( G- k& V6 j4 a' Z4 P8 w; J. @
【亮点解读】
5 c. l: B2 @* m p6 a- b* Z
6 ` d- g b" r$ A7 o亮点1:义务教育“资源配置”突破性进展4 {: K0 e& ]; N! K" D
/ ~' e. o. x# Z6 y; H7 f
《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推动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和城乡一体化”,对此,周洪宇认为,报告在提出问题的同时,对应地提出了解决措施。报告中特别提出“依据常住人口规模,配置教育资源,保障适龄儿童就近入学。”这其中,“常住人口”是个非常关键的信息。
5 B/ p! ?% f# J6 j) Y+ F) p+ I! C1 [3 Q' D9 o% Z
周洪宇解释称,此前各地政府配置教育资源(学校、教师、设备等)是依据当地户籍人口规模。但大量的流动人口成为该地的常住人口后,还按照户籍人口规模来配置教育资源是不够的,难以保证进城务工人员子女也能够就近入学,没办法做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发展。
# ~/ X3 y) \6 M- i0 g0 h7 O$ y7 ]+ k: }. C7 V
周洪宇告诉记者,过往对于进城务工人员随迁子女接受义务教育,政府强调坚持“以流入地政府为主、以公办学校为主”的“两为主”原则,但实际上,如果不明确要求改变原有的教育资源配置方式,“两为主”很难做到。而这一次,《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各地以常住人口规模来配置教育资源,是一个很大的突破。9 E9 C2 ~9 h6 a- O' P' k0 w
# |6 U2 P9 H t8 G4 H- k% Z亮点2:双减仍是“重中之重”9 X x, J L [ D
. L( }$ a2 M0 I7 c1 ~+ ?
“双减”是一个热门问题、社会焦点问题。报告中提到:“继续做好义务教育阶段减负工作。”在周洪宇看来,虽然只有一句话,但是有很重大的含义。5 r* k. z! K! R( g5 d$ C/ h
" X* c8 r F8 E+ |1 R记者注意到,在报告回顾2021年工作部分也提到了“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周洪宇称,这就意味着,去年出台了政策,开始推进双减,今年就围绕推进双减,继续做好减负工作,这其中,工作内容不变、措施不变、力度不变,“这是一个重中之重。”6 ]1 M" h9 Q: y( H1 ]5 K1 H
9 b7 x1 s1 j1 ^0 Y6 g1 z( Q
张志勇表示,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双减”工作。“双减”工作是解决人民群众急难愁盼问题的重大民生工程。做好“双减”工作,必须坚持校内外协同改革,做到减校外、强校内,减负担、提质量。
3 G. m' q1 f/ P' ?: M- o
9 s) A) k$ n1 p; p0 T9 b; D; Y0 X. M亮点3:教师工资待遇要全面落实+ ~' ? g: M6 K* g& N( \+ u
; v& j, V2 ?5 b) [7 v+ b) f周洪宇指出,过去政府工作报告中讲到教师往往会提到“加强教师队伍建设”,相比而言,这一次报告中的相关表述也体现了明显的问题导向。“就是教师义务教育阶段教师工资待遇没有得到保障,所以要全面落实。”接着,报告将问题更为突出的乡村教师群体专门做了强调:“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和待遇保障”,乡村教师从哪来?能不能留得住?如何让乡村教师成为“永久牌”,而不是“飞鸽牌”?周洪宇称,报告对这些问题的解决提出了具体要求,“只有这样才能够真正着力解决教师队伍建设当中存在的突出问题。”
- z7 B7 M1 m6 O u; a
/ O- P. a1 Q2 Q2 H张志勇表示,报告特别要求全面落实义务教育教师工资待遇,加强乡村教师定向培养、在职培训与待遇保障,为加强教师队伍建设开出的这三个“药方”,非常具有针对性。
- x! O# r# i# q% C v7 E
% X( C" U8 n( Q: A' y# @! ~“但需要指出的是,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保障教师职业生活的幸福和尊严,要在提高工资待遇上下功夫,也要在加强人文关怀上出实招。”张志勇称,全面减轻教师负担,调动广大教师教书育人的积极性,要从减轻教师非教学工作量、适当降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减轻教师工作压力三个方面入手。减轻教师的非教学工作量,必须尊重学校办学自主权,减少各种干扰,释放办学活力;适当降低教师教学工作量,必须强化教师资源配置,增加教师编制供给;减轻教师工作压力,必须构建良好教育生态,树立正确的教育政绩观,克服各种教育功利化、短视化行为。
! w- R* Q8 `% Q! f& {$ L
4 @: }/ L5 T% J# G亮点4:强调县域普通高中建设! H) Y6 M/ m5 c& [
- ^3 t$ y. T4 x0 |: T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提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记者了解到,近年来,由于经济发展水平、城镇化进程、公共教育政策等多方因素的影响,不少地方县域普通高中优秀教师和学生出现流失,形成了以优质教育资源流失和教育质量下降的恶性循环为表现的“县中发展困境”,有人将其比喻为县中“塌陷”。
; n3 n4 }- {. W6 f* S
* t) ~9 u% |( M y6 W; H) w针对这个问题,周洪宇指出,去年的政府工作报告在审议之后增加了一句“加强县域高中建设”。而实际中,不少县先将重点加强县一中、县二中等重点中学的建设作为主要任务,但要做到义务教育优质均衡,普通高中也要办好。因此,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明确提出“加强县域普通高中建设”,强调了普通高中的建设,更为明确,这是今年的一个政策亮点。
1 _8 ] k( q( d P5 n9 |; C
3 `, b! B/ B8 A. ?+ H) \亮点5: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
" F: c" d5 R7 ?5 E# D) r" J- H6 s# g
今年政府工作报告中对于职业教育强调了“改善职业教育办学条件”。周洪宇认为,其实要办好职业教育所需的投入比办好普通教育还要大。而现实当中,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确实比较差,职业技术学校不具备条件、办学质量不高。“要让家长们对于职业教育有信心,首先要解决好职业教育的办学条件,这是基础性问题。”3 M1 K8 C0 G+ K$ V
! [4 r2 |0 ^2 N( M W“职业教育一头连着就业,一头连着产业,与经济社会联系最紧密,同时关系到能否更充分、更高质量的就业。”曾天山解释称,中职学校要强化基础地位,这些学校过去办学条件都比较弱,特别是土地面积等各方面都不太够,要稳固职业教育的基础地位,就要改善职业学校的办学条件;同时,近年来,高职扩招超额完成,1486所高职院校承担了2019年以来高职连续扩招百万的任务,总共招了413万人,学校也在超负荷运转,所以办学条件也需要改善;此外,还在发展职教本科,目前已经有32所职业本科高校,承担着培养大国工匠的重任,也在不断探索和健全职业教育体系,需要加大投入,壮大职业教育的办学基础实力。# m& h4 c6 x0 @& @; {- |
7 f! L$ A) n- r! \5 N
本文采写 记者 冯琪 编辑 缪晨霞 校对 贾宁 |